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味磁朱丸

中医世家 2023-05-17 12:12:32

加味磁朱丸

《衷中参西》上册:加味磁朱丸

处方 : 磁石2两(能吸铁者,研极细水飞出,切忌火煅),赭石2两,清半夏2两,朱砂1两。

制法 : 上药各为细末,再加酒曲半斤,轧细过罗,可得细曲4两,炒熟2两,与生者2两,共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痫风。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铁锈水煎汤送下,日2次。

各家论述 : 方中磁石中含铁质,且能吸铁,故能伏藏电气,即兼能伏藏与电气同类之相火也。又相火之发动,恒因君火之潜通,有朱砂之宁静心火,则相火愈不妄动矣。又电气入土则不能发声,故喻嘉言谓,伏制阴分之火,当以培养脾土为主。盖以土能制电,即能制水中之火,有神曲以温补脾胃,则相火愈深潜藏矣,加赭石、半夏者,诚以痫风之证,莫不气机上逆,痰涎上涌,二药并用,既善理痰,又善镇气降气也。送以铁锈汤者,以相火生于命门,寄于肝胆,相火之暴动实于肝胆有关。此肝胆为木脏,即为风脏,内风之煽动,亦莫不于肝胆发轫;铁锈乃金之余气,故取金能制木之理,镇肝胆以熄内风;又取铁能引电之理,借其重坠之性,以引相火下行也。

摘录 : 《衷中参西》上册

《得效》卷十六:加味磁朱丸

处方 : 神曲4两,辰砂1两,磁石2两(煅,醋淬7次)。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益眼力。主脾胃有痰饮,渍侵于肝,久则昏眩。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食前米饮服,日3次。

各家论述 : 丹砂之畏磁石、犹火之畏水,今合用之,砂法火人心,磁法水入肾,心肾各得其养,则目自然明;神曲倍于二味,用以健脾胃,消痰饮,极有方效。

摘录 : 《得效》卷十六

失眠吃什么中药有效?

关失眠吃什么中药有效,比如有失眠的时候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天麻素片、氯美扎酮片等西药来缓解失眠症状,可口服六味地黄丸、安神补脑液、养血清脑颗粒等西药。

如今人们每天面对的压力都很大,以致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会对睡眠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失眠症。失眠病人总是夜夜难眠,好不容易入睡却不断做梦,睡眠质量也很差。失眠吃什么药啊?

一、失眠能吃的西药

1.有失眠症状的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服用谷维素片,谷维素是这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有镇静和助眠的作用,除了改善失眠症状外,还能辅助治疗神经官能症、月经前期紧张症和更年期综合症。

2.天麻素片是治疗失眠的比较好的药物,天麻素片就是一种,在临床上经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症症状,也能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等症状。

3.氯美扎酮片:失眠患者也可服用氯美扎酮片,这种药除能镇静安眠外,还能抗眩晕,解除焦虑情绪,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失眠、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恐惧、晕船等症状。

二、失眠能吃中药

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含有熟地黄、制山茱萸、牡丹皮、山药等多种中药成分,能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肾阴肾亏坐引起的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滋阴补肾效果。

2.安神补脑液主要包括:制何首乌、干姜、鹿茸及维生素b等,具有益气养血、生精补髓、健忘等功效,还能强脑安神,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导致的头晕、乏力、失眠、健忘等症状。

3.养血清脑颗粒:养血清脑颗粒也是一种治疗失眠的中成药,这种药物具有活血通络及养血平肝,可治疗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症。

日常用的中成药

第一节 亚健康

痰湿内生:香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 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 上火

胃 火:大山楂颗粒 宽中顺气丸 清胃黄连丸 快胃舒肝丸

肝 火:泻青丸 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 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 肩周炎 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 腰背痛 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 中风以及后遗症 :

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 眩晕

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 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 便秘

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 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 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 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 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 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 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 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 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 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 补益资生丸 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 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 良附丸 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 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 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 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 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 痰饮内阻:二陈丸

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 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 血虚证:宁坤养血丸 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 心肌炎

营心丹

第十五节 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 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

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 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 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

痰湿蕴肺:二陈丸 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

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 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 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 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 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 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 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 冠心安口服液 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 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

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

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

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

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第二十三节 心悸

心血不足证:安神补心丸

阴虚火旺证:养血安神丸

心阳不足:营心丹

心血瘀阻证: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节 高血压

瘀血阻络: 痰瘀互结,风痰上扰, 愈风宁心片

肾阴亏虚:阴虚阳亢、肝阳亢盛、 久强脑立清、牛黄降压丸、杞菊地黄丸

肾阳亏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金匮肾气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第二十五节 骨折

接骨:回生第一丹

活血化瘀消肿:跌打丸

第二十六节 痔疮

地榆槐角丸 如意黄金散

第二十七节 儿童感冒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第二十八节 成人感冒

风热:清热感冒冲剂 灵翘解毒颗粒 安嗽化痰丸 风寒:参苏宣肺丸 参苏丸

第二十九节 哮喘病

寒症哮喘:气管炎丸 热证哮喘:定喘止嗽丸 长久哮喘:老年咳喘胶囊

第三十节 小儿发热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里热证:小儿清热宁颗粒

第三十一节 肺痨病 利肺片

第三十二节 中暑

中暑的紧急救治: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暑厥用苏合香丸

暑湿遏表:藿香正气水、四正丸、仁丹

暑热蒙心: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紫雪丹

气阴两竭:生脉饮

第三十三节 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颗粒

第三十四节 银屑病

克银丸

第三十五节 红眼病

黄连上清片 明目蒺藜丸

第三十五节 糖尿病

止渴降糖胶囊

第三十六节 不孕症

调经促孕丸 五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节 闭经

调经益灵颗粒 复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节 白带病

脾肾两虚:千金止带丸

湿热下注:二妙丸

肝火旺盛型:泻青丸、龙胆泻肝丸

第三十九节 毛囊炎

解毒凉血合剂 如意金黄散

第四十节 中医美容之道

养血:阿胶 通便:通幽润燥丸

第四十一节 中药祛痘

解毒凉血合剂 清热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节 慢性咽炎

利咽灵片

第四十三节 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调味舒肝丸、舒肝和胃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六君子丸、平胃丸

无明显症状,但是CT检查有脂肪肝:同仁清脂茶

第四十四节 风湿

风湿关节酒

第四十五节 小儿疳积

肥儿丸 烂积丸

第四十六节 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栀逍遥丸、理气化瘀口服液 气虚:参芩白术丸、清血内消丸

肺为蕴热:解毒凉血合剂、栀子金花丸

血虚肝旺:龙胆泻肝丸、血府逐瘀汤

第四十七节 中医祛斑

气滞血瘀型:理气化瘀口服液

肝郁内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加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参芩白术丸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外用:养荣祛斑膏、珍珠末面膜

第四十八节 痢疾

加味香连丸、泻痢固肠丸

第四十九节 癫痫

医痫丸

第五十节 前列腺炎

肾虚精亏:知柏地黄丸

气滞血瘀:前列舒乐胶囊

虚中夹实:癃闭舒

嗜食烟酒辛辣: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一节 骨质疏松症

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百合更年安颗粒

脾气虚:参芩白术丸补中益气丸

肾阳虚:参茸三鞭丸 强阳保肾丸

第五十二节 虚寒证

气虚血亏: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营卫不和:虚汗停颗粒

虚火内炽:二至丸、知柏地黄丸

邪热郁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

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第五十四节 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分清五淋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五节 高血脂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

气血不足:参桂鹿茸丸、永盛合阿胶

痰湿中阻:二陈丸 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节 扁桃体发炎

风热外侵:喉症丸

胃火炽盛:清胃黄连丸、喉症丸

肺肾阴虚:喉症丸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弱:参芩白术丸、喉症丸

第五十七节 男性不育

肾精亏虚: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

肝气郁结:舒肝丸、逍遥丸

命门火衰:强阳保肾丸、参茸三鞭丸

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加味地黄丸

气滞血瘀:乌金丸 痰湿内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节 湿疹

热重于湿:龙胆泻肝丸

湿重于热:参苓白术丸

血燥:皮肤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节 心脏病

心血不足:安神补心丸

心气不足:营心丹

滋阴补气:强心丹

第六十节 黑眼圈

女性肾经虚寒:永盛合阿胶、加味青娥丸

男性肾经虚寒:强阳保肾丸

第六十一节 老年痴呆

肝阳上亢:杞菊地黄丸

肾精亏虚:参茸三鞭丸

痰湿蒙闭:苏合香丸

第六十二节 过敏

健脾补气:归脾丸、参苓白术丸

补肾固肾:参茸三鞭丸

调和营卫:防风通圣丸

脾肾同补:补益蒺藜丸

第六十三节 白内障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脾虚湿热: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

第六十四节 老年耳聋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参苓白术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亏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同仁清脂茶、二陈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六十五节 女性排卵障碍

闭经症:调经促孕丸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者:内补养荣丸、安坤赞育丸

阳虚体胖者:金匮肾气丸

第六十六节 肿瘤

抑制癌细胞扩散,癌症辅助治疗:西黄丸

口疮类: :

心脾两虚 ---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

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

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五软(指小儿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发生于五、六岁以内的小儿,为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

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内伤发热:

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

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

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牙痛:

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

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

中风: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

心悸:

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

水肿:

水湿浸渍---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

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水痘:

湿毒外袭---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

目赤肿痛:

外感风热---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

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

目涩: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

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

目痒:

风邪外袭---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失眠:

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

耳鸣耳聋:

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

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

厌食:

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

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

汗证:

营卫不和---桂枝合剂

肺气不固---玉屏风颗粒

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

头痛:

风寒外袭---川芎茶调散/都梁丸

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

肝阳上亢---降压片/脑立清

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

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咳嗽:

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

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

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

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

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

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

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

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

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

眩晕:

肝阳上亢--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

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

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烧伤:

獾油/紫草膏/生肌玉红膏

粉刺:

肺胃实热--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

湿热蕴结--归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

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

痔疮:

湿热夹风,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红肠辟(?)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

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

感冒:

风寒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柴黄片/抗胶囊

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

感冒(儿):风寒感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

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

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

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

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

食积:

乳积停滞--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

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

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

鼻衄:

肺经热盛--清肺抑火丸/荷叶丸

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

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

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

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

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

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

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月经先期: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

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

阴虚内热---大补阴丸/ /知柏地黄丸/固经丸

月经后期:

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

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

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

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

月经过少:

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

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

月经过多:

气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

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

不孕症:

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

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

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

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最全的退热三十法

我导读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疾病皆可出现。发热的原因很多,外因多为六淫、伤损、饮食不节等,内因多为情志不畅、过度劳累、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等。治疗发热的方法多样,王道瑞教授总结了三十种。

01辛温解表退热法

凡风寒之邪所致外感发热,无论其有汗、无汗,皆宜发汗逐邪以退热。但不可大汗,以防伤津损阳之弊。 治疗用麻黄汤、桂枝汤、香苏饮等方,药取麻黄、桂枝、荆芥、紫苏叶、防风、白芷、 藁本 、生姜、葱白等品。

02辛凉解表退热法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之邪不仅侵犯肌表,而且易从口鼻而伤至肺金。肺为娇脏,最忌火灼。故治宜辛凉轻清透散,祛邪而不伤津。 常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药取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前胡、银花、连翘、豆豉、蝉衣、葛根、柴胡等品。

03祛风除湿退热法

风湿之邪,或风寒湿三邪侵犯肌体,邪易滞留肌表,以头身重楚为特征。其治既要辛温祛风散寒,又要苦温和甘淡除湿。 常用神术散、九味羌活汤、荆防败毒散、麻杏薏甘汤、羌活胜湿汤等方。药取防风、羌活、独活、白芷、苍术、藁本、荆芥、细辛、薏苡仁等。

04解暑化湿退热法

夏暑外感,因贪凉而易夹湿,故治之以清热解暑为要,兼以化湿和中。 常用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藿香正气散等方,药取香薷、藿香、佩兰、豆豉、银花、连翘、薄荷、黄连、黄芩、荷叶、厚朴、苍术、扁豆花等。

05芳香化湿退热法

湿温之邪困遏于肌表,上焦肺卫不宣,治宜芳香宣化,表里之湿兼治。 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方,药取藿香、佩兰、白蔻仁、杏仁、薏苡仁、厚朴、豆豉、通草、茯苓、泽泻、滑石等。

06辛凉甘润退热法

外感温燥,肺津受损,宜辛凉透邪,甘润生津。 常用桑杏汤、桑菊饮、清燥救肺汤等方。药取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前胡、桔梗、贝母、麦冬、沙参等。

07和解少阳退热法

邪在半表半里,半表之寒未解,半里之热已生,故寒热往来交作。 治当和解之,以仲景柴胡剂,如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桂枝汤等,药取柴胡、桂枝、生姜、黄芩、枳实(壳)、芍药、半夏、薄荷、石膏等。

08辛寒清气退热法

凡热在气分,或阳明经证,悉可用此法。 即以仲景白虎汤为主方治之,药取石膏、知母、寒水石、山栀、芦根、竹叶、粳米等。

09通腑泻热法

胃肠热结,腑气不通。六腑以通为顺,以通为用。治宜釜底抽薪,荡涤腑实。 方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剂,药取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牵牛子、羊蹄、何首乌、玄参等。

10苦寒解毒泻热法

热扰胸膈、心火亢盛、肝火上炎等证,皆宜苦寒解毒泻火以除热。 常用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导赤散、当归龙荟丸等方,药取山栀、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大黄、木通、竹叶、板蓝根、大青叶、夏枯草、决明子等。

11宣肺清热法

邪热壅肺,肺不宣降,热而喘满,治宜清肺宣肺。 常用麻杏甘石汤、桑菊饮、《千金》苇茎汤加味等,药取杏仁、麻黄、石膏、芦根、桑叶、菊花、连翘、银花、鱼腥草、黄芩、山栀、贝母、瓜 、桔梗等。

12清利肝胆退热法

热郁肝胆、肝火上炎、肝胆湿热等证,其治当苦寒泻热,化湿利胆。 常用龙胆泻肝汤、蒿芩清胆汤、当归龙荟丸等方。药用龙胆草、黄芩、黄连、山栀、黄柏、板蓝根、青黛、大青叶、蒲公英、羚羊角、夏枯草、青蒿、木通、车前子、泽泻、滑石、茵陈、竹茹等。

13清利湿热法

湿热为害,蕴结三焦,内扰脾胃肠道,治宜清热利湿。 常用杏仁滑石汤、甘露消毒丹、王氏连朴饮、茵陈蒿汤等,药取滑石、黄芩、黄连、黄柏、山栀、茵陈、石菖蒲、木通、泽泻、薏苡仁、杏仁、竹茹、白蔻仁、厚朴、苍术等。

14清气凉血退热法

气分血分皆受热灼,治当气血两清。 常用化斑汤、玉女煎、凉营清气汤等方,药取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地、玄参、犀角、山栀、竹叶、芦根等。

15清营泄热法

凡热入营分,邪传心包,皆宜凉营清透,泄热解毒,叶桂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常用清营汤、导赤清心汤、清宫汤、神犀丹等方,药取犀角、丹参、玄参、生地、竹叶、黄连、连翘、银花、麦冬、丹皮、木通、莲子、豆豉、紫草、板蓝根、天花粉等。

16清心开窍退热法

热陷心包而致窍闭神昏,或痰热闭窍等,皆当凉开窍闭,清心豁痰。 常用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药取犀角、牛黄、冰片、麝香、羚羊角、黄连、黄芩、山栀、滑石、石膏、郁金、石菖蒲、朱砂、玳瑁、天竺黄等。

17镇惊退热法

“重能镇怯”,因惊恐得之,当重镇安神,调达气血。 常用磁朱丸合四逆散服之,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药取朱砂、磁石、琥珀、龙骨、龙齿、牡蛎、石决明、柴胡、枳壳(实)、芍药、黄芩、桂枝、半夏、茯苓等。

18解郁舒肝退热法

肝经郁热,皆宜疏解理气,调和气血。 常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丹栀逍遥散、大柴胡汤等方,药取柴胡、香附、川芎、郁金、青皮、枳壳(实)、芍药、当归、丹皮、山栀、黄芩、薄荷、桑叶等。

19凉血化瘀退热法

凡瘀血化热、热与血结(蓄血),或热入血分,而成瘀者,正可按叶桂所说“只须凉血散血”,即施此法。 常用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犀地清络饮等方,药取丹皮、赤芍、桃仁、犀角、生地、大黄、丹参、山栀、水蛭、虻虫、牛膝、益母草、三七等。

20消食导滞退热法

饮食不节,宿食内停,积而化热,必当消导通腑,涤热外出。 常用枳实导滞汤,木香槟榔丸、保和丸等方,药取黄芩、黄连、连翘、枳实、槟榔、青皮、木香、陈皮、莪术、神曲、白术、苍术、麦芽、谷芽、山楂、鸡内金、大黄、牵牛子等。

21涌吐退热法

痰浊、宿食积于胸膈胃脘,蕴结化热,温温欲吐者,当从吐法,所谓“其在上者,因而越之”。 常用瓜蒂散、盐汤探吐方等。

22滋阴泻火法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多施此法以苦寒泻热,甘寒咸寒滋阴壮水。 常用黄连阿胶汤、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方,药取生熟地黄、山茱萸、阿胶、山药、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白芍、龟板、知母、黄柏、黄芩、黄连、鸡子黄等。

23养阴清肺退热法

肺热阴伤,热灼肺络等,皆宜甘寒凉润,养阴清热。 常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经汤、沙参麦门冬汤等方,药用生熟地黄、玄参、贝母、丹皮、芍药、百合、麦冬、桔梗、沙参、山栀、芦根、黄芩、薄荷、连翘等。

24补肺滋肾退热法

肺肾阴虚,金水两竭,治当咸寒滋肾,甘凉清润肺金。 常用月华丸、秦 鳖甲散等方,药取生熟地黄、天冬、麦冬、阿胶、鳖甲、知母、秦 、地骨皮、青蒿、贝母、獭肝、龟板、沙参、山药等。

25滋补肝肾退热法

肝肾阴亏,耗伤精血,一要养其阴液,二要滋补精血。 常用杞菊地黄汤、左归饮、一贯煎等方,药取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山药、龟板、麦冬、何首乌、菊花、当归、阿胶、知母、丹皮等。

26养阴透热法

邪留阴分,余热作祟,且正气已虚,当扶正养阴,透邪外出。 常用青蒿鳖甲汤,以生地、鳖甲、丹皮、知母、天花粉之类滋阴扶正,取青蒿、秦 之品透散清解阴分之余热。

27养血育阴退热法

血虚,阴亦损,阳凑之而发热,宜当补血育阴。 常用四物汤、补肝汤、归芍地黄汤等方,药取熟地、当归、芍药、丹参、鸡血藤、阿胶、川芎、枸杞子、何首乌、酸枣仁、桑椹等。

28甘温益气退热法

气虚而卫阳不足,故发热且伴形寒恶风,治当益气升阳,甘温除热。 常用东垣补中益气汤类方主之,药取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苍术、当归、陈皮、山药、茯苓、炙甘草、柴胡、升麻等。

29补益气血退热法

气血两虚,低热迁延,治在心脾,补气养血。 常用归脾汤、八珍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等方,药取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酸枣仁、川芎、丹参、炙甘草、龙眼肉等。

30表里双解退热法

凡表里同病而发病者,皆宜此法,即外散表邪,内清泄里热之治。 常用防风通圣散、三黄石膏汤、双解散、凉膈散等方。药取荆芥、防风、麻黄、薄荷、柴胡、山栀、黄芩、黄连、大黄、芒硝、石膏、连翘、滑石、赤芍、甘草等。

上述诸法,不是孤立的,在临床应用时往往紧密相连,甚至一个患者要施治多法才能痊愈。因此,医者要圆机活法,随证施治。

好书推荐

学中医,总绕不过伤寒温病,若你想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值得一看。

本书是作者在金方书院举办的中医学习班之讲稿,经整理而成,有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伤寒论》讲座”,第二部分为“谈谈清代名医叶桂与吴瑭”,第三部分为“发热论治三十法”,第四部分为“中医古代文化与中医药学”,第五部分为“《医易义》释译”。本书涉及不少中医古医籍原著内容,故不少古文字与今天所用有异,如“脏腑”二字,古为“藏府”;“硬”,古为“鞭”等,往往引用时仍保留古字。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学用心得集——伤寒温病讲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道瑞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清代名医魏玉横治肝四论,个个都是干货满满

清代名医魏玉横在编撰《续名医类案》过程中,把自己的部分临床心得,附录案后。王孟英汇辑成《柳州医话》,其中半数论述肝病,特别是肝火及肝阴亏损之证治,尤有独到之处。下面探讨其几项治肝法。

1、肝火与头晕:魏玉横说:“肝火亦作头晕,不尽属气之虚也。”古人治眩晕证,有从肝阳上亢立法者,有从虚立法者。如《景岳全书》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而魏玉横根据《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提出:“肝火亦作头晕”。选用一气汤合左金丸加减甚效。

2、肝火与痰:痰之来源,多责之于肺、脾、肾。而魏氏用“木热则流脂”的自然现象,来比喻津液受肝火熬灼而痰凝,此痰系情志失调,肝火偏盛所致,因而治疗情志失常从痰火论治。魏玉横则责之于肝。《续名医类案》谓:“断无肝火盛而无痰者。”

王孟英极为赞同此论点,并说:“此语未经人道,余每以雪羹龙荟治痰,殊与魏君暗合。”并举一患者醉饮夜归,为巡者所吓,神志失常,不避亲疏,裸衣笑骂,王氏用龙齿、龟板、犀角、羚羊角、知母、黄柏、龙胆草、黄连、竹沥、竺黄、赭石、铁落治之,吐出胶痰甚多,继以磁朱丸渐愈。此案患者醉中突受惊恐,阳升火炽,心肝之火燔灼津液,挟痰气上扰神明,经用镇心平肝、泻火祛痰之剂后,乃吐出胶痰,而现转愈之机,说明肝火与痰,确有互为因果之处。

3、肝火与呕吐:魏氏指出:“呕吐证,良由肝火上逆者极多。”认为“肝火上逆”,为引起呕吐之主要病因,但证治叙述,过于阕略。《张氏医通》补充其说,谓此类证状,多呕酸水,或苦水,或青蓝水,也有兼胃脘痛者,治以吴萸、黄连浓煎,细细呷之,再服逍遥散。

4、肝阴亏损论治:魏氏认为,肝气证,多由肝阴亏损所致,如木克土所致的胃痛,世人多用四磨饮、逍遥散等方,新病固效,然对于肝阴亏损者,若“屡发屡服,则肝血燥竭。”再用香燥之品,无异“干将”、“莫邪”,乃自制一贯煎。并立加减之法,在滋养肝肾基础上,兼能发挥舒肝理气作用,这对肝肾阴虚,而证见胸满胁痛,吞酸吐苦,舌红咽干,脉细弱或虚弦者,颇有疗效。张山雷盛赞此方之妙。魏氏认为“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笔者应用本方加郁金、白芍,名加味一贯煎,治疗各种慢性肝病、胁痛、腹胀等属于肝阴尽者,何止千百例,皆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摘自《章真如医学十论》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超能 健康 团# #中医# #肝病# #把 健康 带回家# @大家 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67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