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气虚,十指尽麻,并面目皆麻。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八十二
功能主治 : 贪眠乐卧,终日徜徉枕席之上,脾气内伤,遂至风邪袭之,身痛背疼,发热恶风。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辨证录》卷九
制法 :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 素体怯弱,兼之疲劳,感冒伤寒,头痛发热者。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冬月,加细辛3分;如热甚,脉滞有力,加黄芩(酒炒)3分。
摘录 : 《回春》卷二
制法 :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 气虚,浑身发麻。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 《回春》卷四
功能主治 : 产后宗气下陷,脱肛。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胎产秘书》卷下
功能主治 : 养气血。固胎元,预防堕胎。主妇人先经半产,后次有胎,妊娠7月以前。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空心服。
摘录 : 《叶氏女科》卷二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五疸,遍身发黄如栀子水染,病延日久,身体黑瘦,四肢沉困,憎寒发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加生姜,水煎服。以六味地黄丸加苍术、白术、茵陈、黄柏各2两,蜜为丸,相兼而进之。
摘录 : 《寿世保元》卷三
功能主治 : 劳苦太过,气虚耳聋,或耳鸣眩运,倦怠。
用法用量 :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 : 《会约》卷六
【药物组成】黄耆6钱,白术6钱,广皮2钱,升麻2钱,柴胡2钱,泡参2钱,秦归2钱,乌贼骨2两,茜草根(炒炭)4钱。
【处方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方剂主治】崩中或漏下不止,色淡红,精神疲惫,气短自汗。
【方剂功效】补气摄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若脾胃素虚,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病者,当用李氏(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
李氏清暑益气汤与王氏清暑益气汤,名同实异。李氏清暑益气汤是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来,重在益气、除湿、健脾,“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
李氏清暑益气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素虚,又感暑湿之证。对湿热内蕴内伤杂证,本方亦可选用。据临床报道,本方用于治疗感冒低热、小儿夏季热、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均取得一定疗效。
清暑益气丸
功效 益气生津,消暑祛湿。
传统应用 临床用于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脾湿不化;症见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等症。
禁忌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冷、油腻、烟酒等刺激之物。
健脾理肠片【原料】米炒黄芪15g,米炒潞党参10g,土炒当归6g,炮姜6g,土炒白芍15g,土炒白术6g,醋元胡10g,水飞赤石脂10g,儿茶3g,肉桂3g,乌梅9g,茅莓9g,升麻10g,蜜炙甘草3g。
【制法】元胡、赤石脂、儿茶、肉桂、白术、党参等6味粉碎成细粉,其余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元胡等粉末,混匀,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4g。每日3次,每次8片;轻症4片,饭后温开水送服。症状缓解后减至2—4片,20天为1疗程,间隔7~10天,一般用药1—3疗程。小儿药量酌减。
【主治】益气健脾,温中涩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验效】治疗352例,其中慢性结肠炎301例,溃疡性结肠炎51例,结果:治愈222例,显效88例,好转37例,无效5例。
固本益肠片【原料】黄芪18g,党参15g,白术、山药、白芍、元胡各12g,赤石脂、地榆、炮姜、补骨脂、当归各9g,木香、儿茶、炙甘草各6g。
【制法】上药制成片剂,每片重0.5g,每次10片,每日服3次。20天为1疗程,间隔7~10天,2~3疗程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主治】健脾温肾,和中涩肠。主治慢性结肠炎。脾气虚、脾阳虚、脾肾阳虚型。
【验效】治疗280例,结果:近期治愈185例,显效63例,好转26例。无效6例。对治愈的96例,从停药起进行半年至1年随访,治愈1年以上者40例,1年后复发2例,半年以上者56例,半年后复发者1例。3例复发症状较轻,再予固本益肠片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
加减参苓白术汤【原料】党参15~20g,茯苓10~15g,炒白术12~18g,炒扁豆20~30g,莲子肉8—10g,炒山药15~30g,砂仁6~10g,薏苡仁15—30g,桔梗10~12g,炙甘草3—6g,大枣3~5枚。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健脾益气,和中渗湿。治疗过敏性结肠炎。
【验效】治疗过敏性结肠炎60例,病人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史,就诊时处在发作期,结果:治愈38例,显效4例,好转2例。
连姜汤【原料】川连3g,炮姜炭5g,薏苡仁30g,苍术、白术、川朴、煨木香、元胡、炒鸡内金、车前子各10g。
【制法】水煎,每日分2次服,30天为1疗程。
【主治】清热燥湿,温中理脾。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泄泻之寒热夹杂证。
【验效】治疗50例,其中大便不成形,溏伊者32例,伴黏液者17例,伴脓血者1例,大便每天1次者4例,2~3次者34例,4—5次者12例。结果:5例痊愈,28例显效,17例好转。
温中实脾汤【原料】熟附块(先煎)、白术炭、煨木香各10g,肉桂(后下)、黄连、炒枳壳、炮姜各5g,茯苓、山楂炭各15g。
【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上、下午分顿服,7天1疗程。
【主治】温中散寒,清热燥湿。治疗慢性结肠炎寒热夹杂证。
【验效】水样便者加煨肉豆蔻10g;黏冻便者加马齿苋30g。治疗慢性结肠炎33例,结果:服药1疗程基本控制者22例,2个疗程基本控制者7例,3个疗程基本控制者4例。停药随访3年,未见1例复发。
苍芷合剂【原料】苍术30g,白芷10g,白及15g,生黄芪15g,木香15g,三七6g,黄连、干姜各3g。
【制法】每日1剂,煎成2003ml,混匀,分早晚各1次,保留灌肠。
【主治】燥湿行气,益气调中,化瘀生肌。治疗慢性结肠炎。
【验效】偏寒湿者再加黄连3g,干姜6g;偏湿热者再加黄连3g,干姜3g,苦参15g,偏湿热带脓血便者加白头翁30g,地榆30g,槐花10g。治疗166例,结果:痊愈70例,显效42例,好转48例,无效6例。疗效优于黄连素及诺氟沙星治疗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加味补中益气汤【原料】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5g,白术15g,陈皮15g,升麻10g,柴胡10g,蒲黄15g,五灵脂15g,地榆15g,黄连10g,白头翁15g,枳壳15g,甘草15g。
【制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服用1个月后改服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再用1个月为1疗程。
【主治】益气升阳,清热利湿。治疗慢性结肠炎。
【验效】治疗32例,结果,14例痊愈,19例显效,6例好转,2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
补脾益肾汤【原料】炒山药30g,焦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焦山楂10g,肉桂6g。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2剂为1疗程。
【主治】健脾温肾,消食止泻。治疗慢性肠炎。
【验效】治疗38例,结果:痊愈25例,显效9例,好转3例。
青黛Ⅱ号【原料】青黛2g,黄柏1.5g,儿茶1g,枯矾0.5g。
【制法】上为1次量,研为细面,加水50m保留灌肠,每晚1次。可结合内服汤剂,内外合治,2周为1疗程。
【主治】清肠护膜,涩肠止泻。治疗慢性结肠炎。
【验效】治疗慢性结肠炎42例,结果,临床治愈22例,基本治愈12例,有效8例。
秦艽苍术汤【原料】秦艽9g,防风9g,泽泻12g,当归12g,升麻12g,陈皮9g,槟榔12g,黄柏12g,苍术9g。
【制法】每日1荆,水煎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主治】祛风燥湿,和中调气。治疗慢性结肠炎。
【验效】腹泻每日4次以上,兼有脓血便者加马齿苋30g,白头翁15g;若便秘难排,肛门下坠重者加党参12g,麦冬9g,当归21g。同时用白菊花45g,蒲黄45g,水煎200ml,每晚睡前注入肛内,并保留至次日。治疗50例,结果:痊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
加减真人养脏汤【原料】黄芪12—15g,党参12—30g,土炒白术12~15g,当归9~12g,煨肉豆蔻9~15g,白芍9~15g,木香6一j2g,肉桂(研末服)3g,炙甘草6—9g,赤石脂(包)15—30g,玄胡索9~15g,乌梅9一15g。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
【主治】益气补脾,温中涩肠。慢性结肠炎。
【验效】治疗49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5.92%。
【注意】忌食油腻厚味。
暑热证多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湿」之说。暑邪虽属外感六淫之一,但与其他邪气袭人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暑邪直入气分,不形成表证。
暑热袭人,汗出伤津,热不去,湿仍在,津已伤,且气随津脱,这是暑邪伤人的常见病机。病证中湿热是因,气虚和津伤是果。因此,治疗暑热证,当以清热、化湿、益气生津为主。
中医药名方用于防治中暑的方子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清暑益气汤。然而,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一个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另一个则出自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二方虽然名字相同,但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及主治均不相同。
李氏清暑益气汤
组方: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成,主要药物包括黄柏、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等。
解析: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益气生津,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除湿健脾,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素虚,又感暑湿之证,症见低热头痛,口渴,小便少而黄,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身重,自汗,大便稀溏,舌苔腻,脉虚等。若脾胃素虚,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病者,当用此方治疗。
王氏清暑益气汤
组方: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及西瓜翠衣组成,王孟英用本方治「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取效也」。
解析:长期以来,治疗湿热都以清热燥湿为基本大法,黄连、黄芩等药是当然之选。但是,治疗外感湿温,此法则难于取效,故温病学派多选用清透渗利之品,化湿、利湿与清凉透热相合。
清利之品与苦寒之品的区别是很大的,苦寒之品虽燥,但寒助湿性,易使湿热变为寒湿,使治疗更为棘手;而使用清利之品,则可通过通利小便等方法使湿有去路,以利助清,使热随湿去或使湿退热孤,故治疗上更适合湿热病邪的特点。
王氏清暑益气汤
组方: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主治暑热仍盛,气津已伤,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等。凡热性病见热邪未退,而正气已伤,身热而兼气津两伤者均可酌情应用。若暑而挟湿,则非其所宜。
中医治病是辨证侯施治,而不是单纯的辨病治疗,常常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
以清暑益气汤为例,李氏长于治脾,主张升发脾气;太阴湿土,得阳始运,李氏立方之义即本于此,故凡暑湿偏盛,脾气虚弱者,宜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健脾燥湿。而王氏则重视津液,治疗偏于养阴生津;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津液既夺,则阳气无根,阴血不生,惟使津液充足而气血自复,而暑热偏盛,胃津耗损者,则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养胃生津,此即「同病异治」之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6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味益气凉血汤
下一篇: 加味益营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