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味橘皮竹茹汤

中医世家 2023-05-17 09:34:57

加味橘皮竹茹汤

处方 : 赤茯苓 橘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半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 : 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 : 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摘录 : 《医学入门》卷七

妊娠恶阻怎样治疗?

【概述】妊娠恶阻是指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的反应性改变,又称为“阻病”、“子病”或“病食”。
恶阻多发生在孕6~12周左右,孕3个月后多能逐渐消失。妊娠早期仅有恶心欲吐,择食,头晕,是早孕反应不属病态。若频频呕吐,甚则食入即吐,饮食阻隔不下,不但母体迅速消瘦,而且影响胎儿发育,必须及早调治。妊娠呕吐可能与体内激素作用机制和精神状态的平衡失调有关,精神因素可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机理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妊娠早期,月经骤停,冲任气血不外泄,下聚以养胎元,冲气偏盛,循经脉上逆犯胃。恶阻发生的关键取决于孕妇的体质因素以及脏腑功能的失调。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上逆之冲气乘虚犯胃,乃至胃失和降,发为恶阻。随着胎体渐大,脏腑气血与胎气之间已能互相协调适应,不再上逆。
【治疗】1.脾胃虚弱证【症状】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方一】香砂六君子汤【来源】《名医方论》【组成】人参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半夏9克,陈皮10克,木香9克,砂仁6克,生姜(三片)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四君健脾胃,和中气为君;砂仁、半夏醒脾和胃,降逆止呕,木香、陈皮理气和中为臣;生姜温胃止呕为佐使。全方补脾胃,降逆气,使呕吐得止。
【按语】若脾虚挟痰浊,症见胸闷泛恶,呕吐痰涎,舌淡苔厚腻,脉缓滑,原方加全瓜蒌、苏叶,配合陈皮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呕。若素有堕胎、小产、滑胎病史,或症见腰酸腹痛,或阴中下血者,宜去半夏,加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等固肾安胎;若呕吐甚伤阴,症见口干便秘,去砂仁、茯苓、木香等温燥、淡渗之品,加玉竹、麦冬、石斛、胡麻仁等养阴和胃。
2.肝脾不和证【症状】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满胁痛,嗳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方一】橘皮竹茹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五个)、人参3克,生姜(三片)、甘草6克。
【功效】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橘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合竹茹清热安中共为君;人参补益中气,与橘皮合用使行中有补,生姜和胃止呕,与竹茹配合则清中有温均为臣;甘草、大枣益气和胃为佐使。
【按语】全方使肝胃得和,肝热自除,则呕吐自平。常加枇杷叶、白芍、柿蒂增强清肝、柔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方二】苏叶黄连汤【来源】《温热经纬》【组成】苏叶12克,黄连10克。
【功效】清热和胃止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苏叶、陈皮和胃止呕,黄连、竹茹、半夏以清热降逆,乌梅味酸入肝,生津止渴,使肝热得清,胃气得降,其呕自止。
【按语】若头晕甚者,加杭菊、钩藤以清热平肝,若久吐伤阴,口渴引饮者,加玄参、麦冬养阴生津。

胃气上逆怎么办?

胃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有呕吐、嗳气、呃逆、恶心。



内疗辨治
脾胃虚弱型嗳气
[病因] 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调,脾胃气虚,纳运失常,胃气不和所致。
[症状] 以嗳气断续,嗳声低弱,饮食不香为证候特征。伴有面色白或萎黄,呕泛清水,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 补益脾胃。
[主方] 健脾丸加减。(索取此方)

肝胃不和型嗳气
[病因] 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嗳气频作,嗳声响亮,胸胁不适,胁肋隐痛为证候特征。伴有腹胀,恶心、欲吐,精神抑郁,常因精神刺激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降逆和胃。
[主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索取此方)

宿食停滞型嗳气
[病因] 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脘,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嗳气频作,嗳声闷浊,气味酸腐有臭为证候特征。伴有胸脘痞闷,饮食不香,大便有酸腐臭味,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 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方] 保和丸加减。(索取此方)

痰热内结型嗳气
[病因] 脾虚不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热结于内所致。
[症状] 以嗳声频作而响亮,咳吐粘稠痰涎为证候特征。伴有口渴欲饮,恶心欲呕,口苦口干,或大便秘结,或小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主方] 温胆汤加味。(索取此方)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嗳气常见于胃病及脾胃薄弱的患者,中焦气滞,胸膈胀满,嗳出始舒,一般不作主证治疗,可于处

二十七,橘皮类方

橘皮类方

注:

东子: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

唐《新修本草》狼毒条:“与麻黄、橘皮、半夏、吴茱萸、枳实为六陈也”。

橘皮之长:古之橘皮,即今之陈皮,性温。治打嗝,服寒凉药而打嗝。嚼食九制陈皮亦有效,立效。

橘皮之短:陈皮性温。易上火,生痘。

秋缠:因为南方通常把广柑叫橙子,民间多以陈子称之,所以容易使人有把橙子的皮当做陈皮的趋向。实际上,这陈皮乃是橘皮放久了,才叫陈皮的,在中医里。跟橘皮是一物。

汤一笑:药典2010版 陈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注意现在的药典是不规定保存年限的,只要晒干的橘子皮就可当陈皮。大名鼎鼎的广陈皮其实是柑皮,但实际未必是成熟的果皮,柑说成是橘的变种也是可以的,尽管有的植物学家并不同意柑是橘的变种。

肖红:昨天(2007-12-19)下午,单煎陈皮30克亲自服用体会其药效。

加了2克生甘草调味。

单煎半小时,剩50ml——煎得不是很透,一次服下。

约1小时后,自觉比平时饿——中午吃得不少。

昨晚虚恭似乎比平时多——不明显。

今晨,较稀的大便一次——不便肯定是服药所致。

这一结果,支持中西医经验,不支持实验研究结论。

中医认为陈皮理气,常用于上腹胀满等。(燥湿去痰从略)

故陈皮应该促进胃肠蠕动。

实验说:陈皮抑制胃肠蠕动。

西医早就有陈皮酊,是健胃药——中医也说它健脾胃。

亲服煎剂,支持健胃作用。

今天下午服了第二煎,味儿有点苦。现在(23点15分)有点腹痛,想排大便。看来陈皮还是能够促进肠蠕动。

gugu: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

......

橘皮汤,及,橘皮竹茹汤

原文: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方: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注:

东子:宋以前曰哕,后世曰呃逆,今名打嗝,即膈肌痉挛。桂圆亦可治打嗝。呃逆打嗝者,上焦有寒,慎用黄芩。

漠泉:橘皮汤方

里寒证治剂,有温中散寒,降逆和胃的功效。

【辨证要点】干呕、或呃逆,纳差者。

可伴有恶心欲吐,吐涎沫,气逆上冲,手足轻微发凉,脘腹冷痛等或然证。还须参考干呕、呃逆得温则减,得寒则甚,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等旁证方为妥当。

【组成用法】橘皮12克,生姜24克。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下咽即愈。

【方义大意】橘皮辛温,行气下气,健胃进食,止呕咳,与生姜为伍更有力于呕哕诸逆之治。

【原文注释】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十七)

【释】想呕又呕不出来,又有呃逆,如果还有手足发凉的,这是胃寒气逆,津液不行于四末的缘故,用橘皮汤主治。

【按】干呕和呃逆在临床表现上虽有不同,但证质皆属胃气失和,其气上逆。

【方证鉴别】橘皮汤证与四逆汤证皆有手足厥冷症候。前者手足厥冷程度轻,且非主证;后者手足厥之程度严重,手冷过肘,足冷过膝,伴呕吐、下利清谷,脉微沉细或欲绝,病热危重。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呕逆、呃逆的常用药剂,凡病程短、病较轻用之多有效,如病久、胃虚明显见心下痞者,要加人参,或选茯苓饮、橘皮竹茹汤等适证用之。胡希恕先生对橘皮药性认识独到,先生说:哕(呃逆),古人认为由胃虚而起,橘皮竹茹汤主之,方中橘皮二升治之,可见橘皮非后世所说强力破气,不敢大量使用。临床上遇到心下逆满、打嗝,而非旋覆代赭汤证者,大多属橘皮汤证,其中橘皮必须多用,临证常常用至30克,病人服后觉得舒畅,并不破气。

【验案精选】

1. 连建伟医案:1972年秋,某日黄昏后,余自觉有气从胃部上冲,欲呕而不得,欲哕而不能,手脚微冷,说不出地难受。考虑是寒饮停于中脘,阻碍气机,欲升不得,欲降不能,阳气不达于四肢之故。于是自寻橘皮、生姜二物各取6克许,煎汤温服。药汤下咽须臾,诸症即愈,与数分钟前判若两人,这个方剂真是又简便又好用。

2. 有持桂里医案:曾有一男子,于暑月患霍乱,吐泻虽已止,而干呕未除,兼有哕逆,甚至手足微厥,脉细欲绝。更医数人,殆皆附子理中汤及四逆汤加人参汤,或吴茱萸汤,参附、参姜之类,虽尽其术,不能稍稍容忍。余最后至,诊之,亦所少见,即作橘皮汤,令煮之,斟取澄清,冷热得中,使细细啜之。余亦整日留连病家,再四诊视,甚至药之服法亦不使稍误时刻,减少药能。因是得以安静,遂得救治。

......

橘皮竹茹汤

原文: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方:橘皮二升,竹茹二升,人参一两,甘草五两,生姜半斤,大枣三十枚。

......

茯苓饮

原文: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饮》

原方: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注:

经方论坛“咖啡猫猫”:姚某,男,55岁,某区人大干部,应酬多。大腹便便,腹部按之似海棉。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胃炎病史。经常腹胀,伴有嗳气,进食后加重,晚上经常梦见吃东西而胀醒。大便每日两三次,不成形,易出汗。舌胖而水滑。曾在某中医专家处服药半年,症状时好时坏,腹胀未愈。去年向我求诊,当时考虑患者有代谢综合症,此胀为“水痞”,故用五苓散合茯苓饮,服药半月后,腹胀消失,大便基本成形。再嘱其五苓散打粉服用。今年5月又来诊,说去年服药后病情稳定,痛风也不发了。此次因饮酒后又感腹胀,大便不成形了。再予五苓散合茯苓饮,7剂后腹胀消失,大便正常,再服7剂。患者要求服完汤剂后再继续服用五苓散粉剂,笑称是他的保健品。

经方论坛“jtlzl18”:案一  徐  某  男  49岁 家往金坛樵园,2012-9-6 门诊  主诉,  胃脘胀一月, 或有隐痛, 纳呆, 嗳气 或恶心, 吹风受寒后症状加重,  神疲.  形体偏胖, 腹平软无压痛,  苔白薄腻, 舌淡胖有齿印, 脉寸关弦, 尺沉. 用方, 茯苓饮加半夏,  党参15 茯苓20 苍术15 陈皮30 枳实20 生姜25.  5剂。2012-9-7 就医后翌日, 一上班患者即来喜告, 昨下午门诊, 近晚, 服上方半帖, 未几, 上腹温暖舒坦, 有气下行, 胃胀随之减轻, 苦于不思进食巳一月余, 昨晚餐即知饥索食, 平时, 免强只能吃点稀饭等, 昨晚还吃了半碗饭, 餐后自觉良好. 今晨按嘱服药, 刻下自觉好.  精神亦有改善.

案二 李 某  女  52岁 住金坛水北镇,2012年9月2日 门诊, 有慢性胃病史.  这次发病, 经常性胃胀三月.  得食胃胀加重, 不痛. 口中和, 不欲饮水,  若饮水, 胃胀加重.  纳呆, 神疲,  大便时秘, 数日一行. 腹中雷鸣, 矢气后腹胀减轻.  PE 形瘦, 无华, 腹平软无压痛. 苔薄腻,  脉细弦.  与以茯苓饮加半夏, 陈皮量用30克.  7帖。2012-9-9 复诊,  前方一帖后胃胀即趋缓解.  5剂后, 脘胀巳不明显, 食欲改善, 餐前知饥, 大便日一次, 排便顺利, 精神改善.  前方7帖续服.

案三,  本人一度患心下痞胀一月余,  纳呆, 口中和,  不胜饮水, 饮水辄心下痞胀加重. 精神萎顿, 不胜痛苦. 自服茯苓饮加半夏5帖.  当日下午服下半剂, 旋感心下温暖, 有气下降, 心下胀感顿减,, 当晚就知饥索食,  5剂药后, 心下痞瘥, 恢复正常进餐, 精神焕发.

按:心下痞主诉可见于多种方证, 如泻心汤类方证<半夏泻心, 生姜泻心, 甘草泻心, 三黄泻心> 黄连汤证, 五苓散证等等. 要提高心下痞的临床疗效, 首先要作好方证的鉴别, 确认, 方能作到方证对应. 我觉得心下痞比较多见于半夏泻心汤和茯苓饮方证. 所以作好这两方证的鉴别很有必要. 其鉴别要点在于, 半夏泻心汤证概括的表述为上热, 中痞, 下寒, 在六经分证中属于厥阴, 而茯苓饮证只是中痞, 下寒. 应无上热, 是属太阴. 其区别不难. 要用好茯苓饮, 一定要把握其病机和方证.  其病机简单的讲就是胃虚饮停, 用药指征是胸满, 腹胀, 心下痞, 纳差, 小便不利等. 胡希恕老, 和冯世纶教授的经验, 茯苓饮再加半夏, 重用陈皮至30 克, 可以提高疗效, 这些经验值得吸取.

......

温胆汤《外台》

原文: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原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甘草一两(炙)。

注:

温小文:治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温胆汤虽非经方,但众医称赞,可补经方不足。

医案:

经方论坛“逸人谷”医案:一妇,1965年6月生。8月6日来诊:近期时忽汗出,心悸不安,眠差,疲乏。将乘飞机度假,原有怕小空间(窄过道、地下室、小房间、汽车里、飞机舱内)2年余,现在恐惧加重,怕登机出行。人瘦,脸长稍偏黑。我也将度假5周,觉得像桂枝人,试用:桂枝汤合温胆汤去竹茹(估计药店无),枳实,陈皮 ,茯苓,甘草,桂枝,白芍均10克,法夏5克,大枣5个,生姜30克,加党参20克,二剂。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150毫升,日二次温服。刚才电话回访,仍有些疲乏,眠稍欠佳,余症已去,度假登机乘车无碍。

黄煌:惊吓常常会致病,而压惊治病的最佳方是温胆汤。

有一中年男子,得一奇疾,讲话困难,欲话不得。CT、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已半年余,影响工作,十分痛苦。视其人,面有光泽,目睛圆而有神,皮 肤滋润,并无气血枯瘁之征,而舌不暗紫,脉不郁涩,也无瘀血之象。我思忖良久,乃断言非脑梗,其发病之前当受过惊吓。其人点头称是,云目睹女儿车祸一瞬, 欲大声呼喊而不得,遂得此疾。用温胆汤愈。       

又听江阴袁士良先生述一案,某女士,因骑车时突遇前面的拖拉机倒车,一时惊吓过度,导致流涎不止,日夜不休。也用温胆汤加味而愈。     

温胆汤是中国传统的壮胆方,也可以看作是治疗当今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专方。之所以名温胆,是因为本方原治疗胆寒症。所谓胆寒,心惊胆战是也。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6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