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小儿病后,面黄肌瘦,夜出盗汗。
用法用量 : 大枣1枚为引。
摘录 : 《幼科直言》卷五
功能主治 : 寒湿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入饴2匙服。
摘录 : 《证治汇补》卷六
功能主治 : 血海受寒,小腹作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摘录 : 《赤水玄珠》卷二十
功能主治 : 女人虚败腹痛。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十
功能主治 : 诸虚自汗。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用水1盏半,加炒浮小麦1撮,煎8分,去滓,入始少许,再煎温服。
摘录 : 《直指》卷九
功能主治 : 虚黄,面色萎黄,精神怠倦,小便清白。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各家论述 : 本方为建中补血之剂。以仲景桂枝汤调中和营,参、耆、当归补血,而为用于血虚发黄之良方。以药理论,本方所用党参,经现代研究有优良之补血作用,故可用于溶血性贫血性黄疸。
摘录 : 《杂病证治新义》
柴胡汤的煮法:用和解剂的去渣重煎法。12碗水煮到6碗水,捞掉渣渣,再把剩下来的药汤浓缩到3碗水。除了小柴胡汤外,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都是这种去渣重煎的方子。这些方子在中医里归类为和解剂,方子里寒药、热药都有,要让药物作用得非常隐约不露骨就用这种方法,让药性更调和。
如果小柴胡汤用得不对,被劫到肝阴了(眼睛发干了,喉咙发干,说话有一种塞住的感觉)。想要长期调补就吃建中汤一、两周,恢复肝阴,方里面芍药足够多,可以养肝阴。如果比较急,能够滋补肝阴的药,如一贯煎、当归六黄汤、当归补血汤、加味逍遥散都可以用。一贯煎、当归六黄汤多吃两天就开始有点太寒,太阴了,会拉肚子,所以不能连续多吃。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药,用来疏肝利胆副作用非常多。脚痛、阳痿等,小柴胡汤治杂病纯粹拿来通一下肝经,就这样一次可以。低剂量的柴胡汤才是通肝经,小柴胡汤这么高剂量的柴胡,是少阳区块,通三焦,跟肝经没有什么关系。
小柴胡汤抓主证,不去抓病名,同样的病名,如果没有柴胡证,还是不适合使用柴胡汤的,用了身体会更虚。当柴胡证消失之后,其实小柴胡汤能够用的机会就不大了。如淋巴肿胀,用了柴胡汤后就消,但根治还是要用别的药。
在乳房或者是六经病,都有可能比较多的关系到柴胡证。乳房发炎第一层可能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过去了就变成柴胡汤证,之后变成肿块,用仙方活命饮或阳和汤都要看证。
感冒初起,有用柴胡汤的机会。如果是标准的麻黄汤证,却用柴胡汤,有点勉强,如果刚感冒,但辨证并不清楚的时候,那就用小柴胡汤。三阳表证,就是太阳阳明少阳这三个区块的感冒,小柴胡汤都可以扫出去。对感冒即使是初期感冒,用柴胡汤的治愈率是很高的。
【7.70】 太阳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7.71】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10】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10.16】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一条经的感冒一个周期是六到七天,浮脉跳得很慢且不太有力,这个脉象在临床上是太阳开始沉到太阴,就是太阴脾经的太阴病。太阴病是因为被病毒侵扰,消化系统都阴阴冷冷的,会容易吐,容易拉肚子。第一个特征脉迟浮弱,脉象上面来讲,可能是挂到少阳区,可能是挂到太阴区;第二个特征“恶风寒”,是代表太阳区块的感冒还没有消失;第三点叫做“手足温”,标志着“系在太阴”。
伤寒,脉浮而缓,手脚暖暖的,可是身上没有什么高烧,代表这个阳明病跟太阴病是有牵连的。六气对六经,太阳是寒水气,少阳是相火气,厥阴是风木气,少阴是君火气,阳明是燥金,太阴是湿土。所以阳明病的基本特征是发燥、发干的;而太阴病的基本特征是发湿的。人体里面如果湿、热纠结在一起排不掉的时候,人会发黄。当阳明病是“系在太阴”有两个可能性,一是湿气没有排掉,被烧成湿热,人就变成黄疸了。二是,身体能够把湿气排掉,“小便自利”,尿尿把水抽掉,继续在阳明病上发热,就烧干,变成大便出不来。
过了一个多礼拜,人会很烦,一天要拉十几次大便。是因为之前有脾湿,已经有一个湿湿冷冷的气,太阴病在里面闷着,里面很多脏东西都臭了,身体要复原了,要把这些臭掉的东西丢掉,所以一天十次大便清垃圾。
如果是阳明病,用泻药把大便打通了人就会好起来。但是系在太阴是不可以用下法的。因为太阴的脾胃已经虚到不能动了,才会堆积很多湿气,用了下法之后人会变得更虚,就变成不能吃饭,胁下闷痛,脸孔、身体都发黄,少阳胆经经过的比较侧面的脖子也在痛有僵硬感,小便尿不出来,看起来已经有充分的柴胡证的状况,但不可以用柴胡汤,喝了柴胡汤以后病不会好,而且会变成拉肚子拉不净的感觉。
三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跟甘草泻心汤。主要方剂结构作一个加减。主症多半也都是抓心下痞。我如果该吃半夏泻心汤的时候我吃成生姜泻心汤了,通常也会有效,这个我们如果不说这个三黄泻心汤跟附子泻心汤的话,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呢,它的主服法都是要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捞掉,然后再光煮那个汤,把它收到三碗。那这样的一种煮法其实是是柴胡汤的煮法。那柴胡汤在我们中医的归类是所谓的和解剂。这个三泻心汤也很自然的就被归类在和解剂里面了。因为它果然是含有寒药也有热药,然后吃下去之后,它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不寒不热,但是可以帮你交通阴阳的,这样的一个状况。那过去呢从宋本来学习《伤寒论》也不要说宋本就是从张仲景《伤寒论》来学习这个泻心汤的时候,这个人如果这个胃的这个地方啊闷而不痛,就是那个压痛不像这个陷、结胸病那么明显。那这样子压痛没有那么明显的这种胃的地方的胀的感觉、闷的感觉,那就是痞证。那这个痞证他就说,那就不是用柴胡汤而是适合用半夏泻心汤。或许是他的语言是这样子转过来的,所以我们学张仲景《伤寒论》多半会有一个感觉就好像,所谓的半夏泻心汤,像是小柴胡汤拔掉柴胡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它的那个结构上,一方面也是和解剂的结构,一方面药味也是有热药有寒药,所以就像是不走少阳的柴胡汤这种感觉。这是过去的学习《伤寒论》的人对这个方剂的一个认知。可是呢因为我们最近这些年哦,这个敦煌《辅行诀》也出土了,那敦煌《辅行诀》里面呢就会让人看得到哦,这个小阳旦汤是桂枝汤,小阴旦汤的黄芩汤,那黄芩汤加味变成小柴胡汤,桂枝汤加味变成建中汤。所以在这样一个它最原始的这个方剂的族谱已经出来之后,我们只好承认说,现在重新承认说,原《金匮要略》17-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的用法:呕而肠鸣,心下痞者。也就是这个人的病是心下痞之外,他的征兆是容易呕吐,然后肚子会咕噜咕噜响。
胃发闷、发胀,医生说我是慢性肠胃炎、浅表型胃炎,轻微型胃溃疡,就是有的没的都是心下痞的症状。
那我一般说这个人胃的机能不好对不对,我们会觉得,你要抓主症的话,心下痞而容易吐的,半夏泻心汤。心下痞而会一直嗝气出来的,那要吃饱了之后,会有一个气嗝出来的,那个是生姜泻心汤。如果心下痞而烦躁失眠的是甘草泻心汤
董建华教授“通降论”学术思想,是其治疗脾胃病证乃至内科杂病经验的精髓和核心所在。
通降论学术思想,归纳起来,有三大特点;
(1)胃病认识上的三要素,即以降为顺,因滞而病,以通祛疾;
(2)胃病治则上的二点论,即既“脾胃分治”,又“脾胃合治”;
(3)胃病治法上的一轴线,即治胃必调气血,以此贯穿其它治法。
分而论之:
一
胃,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治疗上以通祛疾,三位一体,以胃为中心,由胃及脾,由脾胃联系其他脏腑及气血阴阳,纲目分明。
胃的生理功能(1)主容纳,为“水谷之海”;(2)腐熟水谷,为后天之本;(3)胃和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灵枢·平人绝谷》指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这种胃肠“更虚更满”的特点就是一个“降”字,只有胃气和降,才能腑气通畅,发挥胃的正常生理功能。
胃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通是降的结果和表现,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 。
病理上因滞而病,胃为水谷之腑,“传化物而不藏”,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方能奏其功,其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
《灵枢·胀论》有云:“胃胀者,腹满,胃脱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这是胃病典型表现,突出的特点就是失去了胃肠“更虚更实”,从上而下通降的正常生理状态,亦即胃气不降,不降则胃肠不能通畅,胃腑失去了受纳、腐熟水谷及与脾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的功能,导致胃气郁滞,产生一系列病变。它包括 胃腑自病(通降异常)和胃病及脾(脾升异常) 。
胃的通降异常主要有胃气不降和不降反升两种情况。
胃气不降,则糟粕不得往下传递,其在上者则为噎隔,其在中者则见院腹胀痛,其在下者则致便秘;不降反升则发生呕吐、暖气、呢逆、反胃等病证。
此外,胃气郁滞日久必致脾升异常,出现脾气不升或不升反降两种情况。不升则不能运化精微和化生气血,从而出现院闷、食后思睡、腹胀腹泻、疲弱无力、精神倦怠等症;不升反降则出现中气下陷而发生内脏下垂、脱肛、大便滑脱不禁及崩漏等证。
胃气郁滞日久,还可因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气病及血而导致“湿阻”、“食积”、“痰结”、“血癖”等病理产物的产生,从而加重病情,使病机复杂化。
治疗上以通祛疾,强调一个“通”字,擅用通降之法。胃主纳,胃病产生的疼痛、胀满、暖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均由胃气郁滞,失于通降所致,因而临床治疗以通降为主,通降方能使上下畅通无阻,而恢复正常的脾胃功能。
治胃以通降为大法,并非一味单纯地通降攻泄,病位单纯在胃,则重点治胃,复其通降;若胃病及脾,升降反作,则降胃理脾,二者兼顾。
临床治疗胃病的通降方法概括为10法:理气通降、化瘀通络、通腑泄热、降胃导滞、滋阴通降、辛甘通阳、升清降浊、辛开苦降、平肝降逆、散寒通阳。
二
胃病治则上主既“脾胃分治”,又“脾胃合治”。
脾胃合治
中医学通常是把脾胃作为一个功能实体来认识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虞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脾、胃……仓糜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等等。胃与脾的联系如同唇齿相依,密不可分。脾胃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司水谷的受纳、运化及化生营卫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病理方面,胃病脾病每多互传,最后形成脾胃同病的转归。
临床治疗胃病、脾病、脾胃合病时,理应根据脾胃纳化、升降、燥湿、阴阳等不同特点,综合考虑脾、胃病机而制定治法方药,通过“脾胃合治”而使治法方药更切合胃宜降、以通为补,脾宜升、以运为健的生理特性,利于祛邪愈疾。而不是胃病只知治胃,脾病一味治脾。
脾胃分治
胃与脾合为“后天之本”;对于脾胃系统,胃主纳,属阳,脾主化,属阴。无纳则无所以化,无阳则无所谓阴,缺一不可。可见胃腑虽小,却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的生命活动的枢理纽,解剖、生理、病理上自成体系,在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胃与脾,二者同中有异。脾属湿土,而胃属燥土;胃主纳,脾主化;胃气以下行为顺,脾气以上升为宜;饮食损胃,劳倦伤脾……。清代叶天士遥承东垣之学,又不囿于其说,倡言“脾胃当分析而论”,“脾胃分治”,擅长“养胃阴”治法,其“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血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纳食主胃,运化主脾”等论述,既是脾胃经典理论的发展,又是“脾胃分治”的理论精华,对后世的脾胃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胃之病理结果及表现为通降失常,甚至及脾,故治疗总以复其通降之性为最终目的。
然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气血调畅为贵,所以胃病多由气机阻滞、血络失调所致。一般气滞在先,血瘀在后;气滞病浅而较轻,未及络脉;血瘀病深而较重,病在络脉。气血两者相互影响。胃腑受邪,而致胃气郁滞,通降失常,久之血瘀之患亦常伴随。
归结一点,仍是胃病及脾,脾胃合病,导致升降失常致瘀、化源异常致瘀、血溢脉外致瘀、久病入络致瘀。
胃内气血的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胃的强盛衰弱,凡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冷热失常、劳倦过度等内外因素,均能使胃的气血功能异常而导致气滞血瘀。因此,治疗胃病必须调理气血。
调理气血治疗胃病,须分清脏腑经络气血,而不应笼统含混。气滞不通是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无论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均可先致胃气郁滞,而血络郁滞、血络瘀阻与痰湿、食积、寒凝、热郁等则多在气滞基础之上产生,因而临床非常注重调畅气机,复其通降,它既能使气滞消而免生血瘀之变,又可因气行则血行而有助血瘀消散。另外,在调理气血上,视证情而决定调气与活血的孰轻孰重,或调气以和血,或调血以和气。
胃为阳土,主纳主降,喜润恶燥,以及脾为阴土,主运主升,喜燥恶湿的特点,结合患者胃病具体证候,在调理气血的前提下,或伍温阳刚燥之品,存其温通之性,取其助气药行气散寒、助血药活血通络之用;或配清热化湿之剂,以祛热毒灼络之源,解湿阻气滞之因,或佐养阴滋润之味,益胃阴而使润降,和阴血而通络脉;或辅消食化积之药,助运祛结而畅气机,使食积血瘀并消而和胃络。从而通过清热、散寒、消食、化湿、温阳、养阴而切实达到调和中焦气机、胃腑血络的作用,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四
常用治法及其药物
(1)理气和胃法。适用于胃气阻滞之证,方选加味香苏饮,常用药物有苏梗、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香椽皮、佛手等。
(2)清热化湿法。适用于湿热中阻之证,热偏甚者,用加味左金丸或黄芩滑石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川连、吴茱萸、黄芩、山桅、滑石、厚朴、荷梗等;湿偏盛者,以藿朴夏苓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霍香、佩兰、厚朴、清半夏、茯苓、滑石、通草等。
(3)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证,以金铃子散加味,常用药物有金铃子、延胡索、香附、柴胡、青皮、陈皮、枳壳、大腹皮、绿尊梅、八月札等。
(4)活血理气法。适用于血瘀阻络之证,以失笑散合金铃子散加味,常用药物有炒五灵脂、生蒲黄、金铃子、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刺猜皮、炒九香虫、香附、佛手等。
(5)养阴益胃法。适用于胃阴不足之证,用加减益胃汤,常用药物有北沙参、麦冬、石解、乌梅、白芍、香附、芦根、丹参、甘草等。
(6)甘平养胃法。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证,用四君子汤加味,常用药物有太子参、土炒白术、茯苓、百合、乌药、当归、白芍、甘草。
(7)补气温中法。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证,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良姜、大枣、金铃子、延胡索、陈皮等。
中医汤证歌诀
中医汤证歌诀阴阳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利阴虚。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阳盛格阴四肢厥,承气荡热须急图。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表里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实麻黄恶寒除。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渴用白虎,里虚十全可大补,里实承气能通腑。半里半表小柴胡,表里俱病喘汗出,葛根黄芩黄连驱。寒热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虚实气虚扶正用四君,血虚补血四物寻,虚实夹杂降气汤,真虚假实香砂君,真实假虚蜇虫存。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承气荡。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温病汤证诀(卫气营血)卫分银翘用辛凉,入气渴烦白虎挡,肺热壅盛为麻杏,腑室宜攻承气汤。热扰胸膈栀子豉,入胆蒿芩泄少阳,入营清营为转气,入血犀角兼地黄。三焦辨证汤证诀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石,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瘛从,大定风珠是福音。脏腑辨证汤证诀*心、小肠心气不足宜养心,心阳不振加附温,心血不足多怔忡,四物合入酸枣仁。心阴不足补心丹,心火亢盛使泻心,痰迷心窍神志呆,导痰菖蒲和郁金。痰火扰心多狂妄,礞石滚痰可宁神,心血瘀阻胸窒闷,薤白失笑四物寻。饮遏心阳多头晕,苓桂术甘温化饮,心脾两虚归脾汤,黄连阿胶交心肾。心火小肠导赤散,小肠虚寒茱萸跟,气痛天台乌药亲。脏腑辨证汤证诀*肝、胆肝气郁结须疏肝,肝火上炎使龙胆,阳亢天麻钩藤饮,肝风羚羊钩藤攀。肝血不足四物汤,寒凝疝痛暖肝煎,肝阴亏虚用一贯,虚阳上亢使镇肝。肝肾阴虚杞菊丸,肝火犯肺黛蛤散,肝胆不宁酸枣仁,肝脾不和逍遥丸。
心肝火旺烦不寐,泻青泻心自能眠,胆热蒿芩清胆汤,虚热温胆惊自安。脏腑辨证汤证诀*脾、胃中气不足宜补中,归脾统血血归经,脾阳虚弱理中汤,寒湿困脾用胃苓。脾虚水泛实脾饮,湿热黄疸使茵陈,脾胃不和痛胀满,方选香砂称六君。脾湿犯肺多喘闷,二陈燥湿化痰饮,脾肾阳虚五更泻,附子理中合四神。胃脘灼热清胃散,胃中实寒良附暖,食滞胃脘痛拒按,保和导滞消胀满。胃阴不足应益胃,黄芪建中胃虚寒。脏腑辨证汤证诀*肺、大肠风寒束肺用麻黄,风热桑菊变辛凉,热邪壅肺石甘汤,痰浊二陈三子养。肺气不足须补肺,肺阴不足固金商,肺脾气虚母气夺,六君平胃得安康。肺肾气虚喘气短,人参固本保无恙,肺肾阴虚骨蒸热,八仙长寿滋阴方。大肠燥热承气通,湿热葛根芩连共,寒湿喜暖宜胃苓,虚寒养脏固脱用。脏腑辨证汤证诀*肾、膀胱肾气不足滑遗精,桑螵蛸散金锁应,肾不纳气参蛤散,水泛真武可变通。右归饮能温肾阳,肾阴不足六地黄,阴虚火旺更知柏,肾虚髓亏大造尝。膀胱湿热八正散,虚寒失禁用缩泉。气血津液汤证诀气滞四磨加四逆,气逆五磨加四七,气虚本为四君子,气陷补中能升提,气脱四味回阳饮,加入参附龙牡剂。出血槐花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瘀血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皆可尝,血虚养荣兼四物,当归补血简便方。津亏口渴便秘结,沙参麦冬共增液,津液积聚痰与饮,二陈五皮治各别。内科急症汤证诀*高热高热入卫使银翘,夹湿加入正气好,肺气壅热更麻杏,阳阴胃热白虎熬。热入营血用清营,犀角地黄及清宫,开窍温病三宝用,瘛从羚羊角钩藤,气虚高热应补中,阴虚液耗清骨送。内科急症汤证诀*中暑暑热蒙心昏不应,早把清宫冲安宫,暑热伤阴肝风动,平肝养阴大定风。气阴两脱厥冷汗,参附龙牡生脉增,吐泻苓桂甘露饮,气分白虎生脉并,伤气清暑益气汤,任择东垣或孟英。内科急症汤证诀*厥脱热厥神昏参白虎,便结承气止谵语,寒厥回阳四逆汤,汗多人参加龙牡。阴脱烦躁固因煎,人参四逆阳脱固,阴阳俱脱瞳孔散,生脉四逆急煎服。
内科急症汤证诀*昏迷神昏热陷使清营,酌选三宝将窍清,痰蒙菖蒲郁金用,腑实调胃承气通。瘀热犀角地黄汤,肝阳羚羊角钩藤,温热急黄茵陈蒿,黄连解毒合奏功。内科急症汤证诀*抽搐热甚抽搐用钩藤,腑实谵狂承气攻,肝阳项强镇肝汤,阴虚瘛从大定风,风毒内袭玉真散,抽搐欲脱参附充。内科急症汤证诀*喘促喘促高热多神昏,黄连解毒苇茎饮,腑实宣白承气汤,痰浊导痰法堪遵。外伤气脱多肿痛,生脉承气合桃仁,心肾阳衰虚汗出,苓桂八味加芪参。气阴两竭气促短,生脉加味固脱珍。内科急症汤证诀*心痛寒凝心脉心绞痛,当归四逆合理中,气滞柴胡疏肝散,血瘀逐瘀缓剧痛。痰浊苓桂术甘饮,栝楼薤白半夏并,心阴不足补心丹,心气不足保元用,心阳不振人参汤,参附龙牡亡阳证。出血证汤证诀*鼻衄鼻衄肺热桑菊饮,胃火口臭玉女煎,肝火量多心烦怒,头晕目眩应泻肝。出血证汤证诀*咳血咳血肺热救肺汤,泻白黛蛤肝火旺,阴虚盗汗五心热,百合固金益甘凉。出血证汤证诀*呕吐血胃火吐血应泻心,肝火犯胃泻肝饮,脾不统血归脾补,肝瘀气逆秘红吐。出血证汤证诀*便血便血湿热槐花散,脾胃虚寒黄土汤。出血证汤证诀*尿血尿血湿热小蓟饮,阴虚知柏六地黄,脾肾两虚血色淡,益气无比保安康。出血证汤证诀*肌衄肌衄热甚清营先,阴虚茜根玉女煎,气虚归脾和保元,相互转化仔细参。痧证热痧连朴寒藿香,绞肠玉枢加槟榔,阳脱十宣开清窍,阴脱生脉参附汤。关格(尿少、尿闭、恶心、呕吐)脾肾阳衰现关格,理中化痰右归合,寒浊犯胃温脾汤,湿热黄连温胆多。痰湿小青加苓桂,痰蒙清宫并犀角,肝风镇肝大定风,人参四逆固脱厥。中风中风中经秦艽汤,镇肝熄风治亢阳,阳闭至宝羚羊角,阴闭涤痰苏合香。证见五脱元气衰,参附龙牡急回阳,后遗偏瘫应还五,语蹇舌强解语方。外感病汤证诀感冒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银翘使辛凉,暑湿新加香薷饮,表寒里热石甘汤。气虚之人参苏饮,血虚葱白七味良,阳虚无汗再造散,阴虚葱豉葳蕤方。风温风温在卫银翘散,热壅肺气石甘汤,热壅胸隔栀子豉,阳明腑实承气荡。
邪入气分使白虎,入营泄热清营商,入心清宫安宫用,入血犀角兼地黄。肺胃伤阴沙参饮,肝肾伤阴三甲帮,气脱肢厥生脉散,龙牡参附防亡阳。湿温湿热入卫热不扬,解表藿朴夏苓汤,气分湿重用三仁,偏热白虎须加苍。湿热并重连朴饮,化燥脉洪白虎挡,燥热腑实大承气,入营清营加味尝。入血抽搐谵语妄,凉血犀角兼地黄。霍乱霍乱可分热与寒,吐泻腹痛多缭乱,寒霍证轻正气散,止泻胃苓随加减。重证指螺眼塌陷,附子理中加猪胆,热霍发热多口渴,燃照白虎明眼选。吐泻不得干霍乱,厚朴冲服玉枢丹。肺系疾患汤证诀咳嗽风寒咳嗽杏苏散,风热桑菊随加减,秋燥干咳桑杏汤,肺阴不足固金选。肺气亏虚应补肺,肝火泻白黛蛤兼,痰湿二陈合三子,痰热清金宜化痰。哮证冷哮射干麻黄汤,喘逆酌加三子养,热哮定喘兼黛蛤,肺虚培土四君防。肺肾两亏难纳气,金匮四君气道畅,张口抬肩现危象,生脉四逆急回阳。冷哮三方厚朴射干小青龙,皆治寒哮各不同,共用麻夏辛五味,祛痰平喘是准绳。小青姜桂芍药草,温肺化饮而得名,射干紫菀冬花姜,降逆止咳吭呛停。厚朴膏杏姜麦草,寒饮化热烦躁清,同治寒哮宜辨证,三方各自有奇能。*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喘证实喘风寒用麻黄,风热桑菊石甘汤,燥邪清燥救肺汤,痰热郁肺白皮桑。痰湿二陈和三子,外寒内饮小青防,外寒里热用定喘,清里透表祛痰黄。虚喘日久肺脾伤,生脉益气共煎汤,肾阴亏虚大造丸,金匮肾气补肾阳。肺痈肺痈初期使银翘,成脓苇茎如金调,溃脓桔梗加苇茎,恢复沙参桔梗保。肺痨肺痨阴虚月华丸,偏热秦艽鳖甲散,肺肾阴虚腰膝软,固金秦艽鳖甲转。气阴耗伤保真汤,阴损及阳用补天。脾胃系疾患汤证诀胃痛胃痛寒邪良附丸,食滞保和消胀满,肝气犯胃益疏肝,血瘀失笑血府联。虚寒黄芪建中汤,伤阴益胃共一贯。腹痛腹痛寒中良附暖,合入正气天香散,燥热痞结用承气,气滞四逆或疏肝。血府少府逐瘀汤,食滞导滞四消选,中阳虚寒喜暖按,两个建中随加减。呕吐外邪呕吐正气散,食伤嗳腐保和先,痰阻二陈兼术甘,肝郁四七四逆参。
胃虚香砂六君子,阴伤麦门一贯煎。呃逆寒呃丁香柿蒂散,胃火小承不容缓,肝郁旋复代赭用,血瘀逐瘀为要点。脾肾阳虚理中汤,胃津不足益胃安。噎嗝痰气成噎用启膈,血瘀津亏膈下随,气虚阳微难吞咽,补气建脾合右归。泄泻寒湿胃苓加藿香,湿热藿香芩连汤,食伤保和导滞共,肝气乘脾痛泻方。脾虚胃弱参苓散,四神脾泻虚肾阳。便秘热秘麻子承气汤,气秘六磨情志伤,虚秘补中黄芪用,血虚增液兼润肠。冷秘温脾济川煎,四神八味善温阳。痢疾温热痢疾芍药汤,寒湿胃苓木香姜,疫痢白头合芍药,休息痢与资生商。阴虚阿胶鸡子黄,虚寒附子理中央。心系疾患汤证诀不寐夜不成寐心脾伤,补益加味归脾汤,清离滋坎交心肾,阴虚阿胶鸡子黄。心虚胆怯定志丸,肝郁丹栀逍遥散,痰火清火涤痰法,脾胃不和越鞠转,加入保和消导痊。多寐湿困多寐平胃散,痰湿阻滞宜温胆,脾虚升阳益胃汤,阳虚久病八味丸。外伤血瘀宜通窍,脉涩舌紫见瘀斑。惊悸、怔忡惊悸怔忡易惊恐,心气不足无味充,心阴亏虚补心丹,心脾两虚归脾应。肝肾阴虚多久病,一贯枣仁两汤冲,脾肾阳虚脉结代,汤使真武和理中。瘀血阻络血府逐,痰湿导痰惊悸平。癫狂情志于常癫与狂,欲将动静分阴阳,癫则痰结宜导痰,气虚合入君子汤。气血虚损养心使,补肾安神细推详,狂甚痰火多扰心,涌吐痰涎三圣饮。清心泻心礞石滚,热结大承急存阴,阳虚二阴和定志,气滞血瘀梦醒寻。痫证痫证阴阳不一般,频发间发各自谈。频发:阳痫清热镇痫汤,阴痫二陈五生丸。间发:脾虚痰盛六君子,肝火热痰使龙胆,肝肾阴虚五心热,滋养阴液大补元。肾系疾患汤证诀淋证石淋排石尿涩痛,八正通淋止血红,血淋清利小蓟饮,阴虚知柏地黄同。气淋胀满沉香散,经久不愈加补中,膏淋混浊分清饮,虚则固肾六味凭。劳淋遇劳常反复,无比山药加提升。癃闭湿热癃闭须细参,八正导赤或通关,肺热气促清肺饮,肝郁气滞沉香散。尿路阻塞抵当通,益气升举中气陷,肾阳亏虚济生丸,肾阴六味猪苓攀。腰痛寒湿腰痛肾着先,湿热烦渴三妙散,肾阳虚损右归使,肾阴不足左归丸。
劳损活络效灵丹,酌加木香并土元。遗精肝火梦遗须泻肝,湿热痰火猪肚丸,心肾不交封髓丹,阴虚知柏合二仙。肾气不固脉沉细,秘精固涩更培元。阳萎湿热下注阳已萎,龙胆泻肝或知柏,命门火衰数赞育,归脾善补心脾亏。惊恐伤肾阳难举,启阳娱心病自恢。耳聋、耳鸣耳鸣发热乃风邪,防风通圣清神捷,肝胆火盛用泻肝,礞石滚痰驱痰结。瘀阻通窍活血汤,脾虚益气聪明饵,肾阴不足左慈丸,肾阳虚损八味也。肝胆疾患汤证诀眩晕肝阳上亢头木眩,天麻钩藤或镇肝,肝火上炎烦切怒,养阴平逆使龙胆。痰浊天麻半夏汤,气血亏虚归脾填,肝肾阴虚用乌兔,肾阳不足右归丸,肾阴左归杞菊联。胁痛肝郁胁痛逍遥散,肝胆湿热宜泻肝,瘀血复元活血汤,肝阴不足一贯煎。臌胀臌胀气滞兼湿热,疏肝散和平胃图,湿热中满分清丸,舟车疏凿用各殊。寒湿宜用实脾饮,血瘀茵陈兼化瘀,耐攻可用十枣逐,阳虚五苓理中补,阴虚一贯隔下驱。黄疸茵陈蒿汤治阳黄,热重于湿首选方,湿重茵陈五苓散,热毒犀角兼地黄。阴黄茵陈加术附,脾虚黄芪建中汤,瘀血内结舌紫暗,隔下逐瘀加味尝。痉证风寒湿邪成痉证,羌活胜湿葛根用,热甚增液承气汤,白虎羚羊大定风。血瘀通窍活血使,痰阻天麻白术应,气血虚损用八珍,温阳吴萸桂附等。疝气寒疝椒桂暖肝煎,水疝加味五苓散,气疝天台乌药用,气虚补中能升陷。狐疝导气随加减,颓疝橘核或龙胆。气血津液疾患汤证诀痰饮脾肾阳衰饮内蓄,苓桂术甘八味入,饮留胃肠多实邪,甘遂半夏益攻逐。悬饮椒目栝楼汤,合入葶苈大枣驱,支饮犯肺用小青,化热加味麦门冬。溢饮肢肿仍小青,表寒里热大青龙,表证不显更越婢,加减五皮共五苓。水肿阳水头面肿势速,宣肺越婢须加术,脾虚五皮或五苓,湿热疏凿葶苈驱。阴水脾虚实脾饮,肾虚五苓共真武。瘀证瘀阻心脉痛彻背,通痹栝楼合薤白,瘀阻经络麻木痛,桃红四物蠲痹配。瘀热上扰脑失养,桃仁承气通为贵,气虚血瘀还五汤,血虚桃仁四物汤。郁证肝郁越鞠加四逆,半夏厚朴舒痰气,忧郁伤神甘麦汤,证见喜怒善哭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63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味平补枳术丸
下一篇: 加味开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