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化积消滞。治小儿饮食过度,积滞内停,脘腹膨胀,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功能主治 : 小儿痢疾,兼泄泻腹痛,唇红作渴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或兼服加味香连散。
摘录 : 《幼科直言》卷四
功能主治 : 小儿伤食泻,肚痛作渴,或泻糟粕恶臭。
用法用量 : 生姜为引。或兼用和中丸。
摘录 : 《幼科直言》卷四
功能主治 : 一切恶疮,头上疮。
用法用量 : 清油调敷。
摘录 : 《百一》卷十六引魏监务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功能主治 : 酒积腹痛。
摘录 : 《证治汇补》卷六
功能主治 : 痘疹虚寒呕吐。
用法用量 : 上加煨姜,同煎服。
摘录 : 《种痘新书》卷十二
功能主治 : 孕妇胞阻,伤食停滞,心胃作痛者。
用法用量 : 若大便秘结日久,则加芒消、大黄以攻之,然必倍甘草以缓其峻性,庶不伤胎。
摘录 : 《金鉴》卷四十六
功能主治 : 小儿胃脘积冷作痛,呕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 : 生姜为引。
摘录 : 《幼科直言》卷五
功能主治 : 毒滞上攻,痢兼呕吐。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功能主治 : 湿蒸热郁而致下痢。
摘录 : 《证治汇补》卷八
功能主治 : 痢疾。
用法用量 : 水煎服。痢下色红,去干姜,加当归3钱,黄连1钱。
摘录 : 《医学从众录》卷五
功能主治 : 伤寒,太阴脾经病,腹满而吐,食不下,嗌干,手足自温,或自利,腹痛,不渴,脉沉而细。
用法用量 : 水煎服。如泄,加肉豆蔻8分,白术1钱半,或再加煨木香3分;如腹痛拒按者,去生姜,加葛根1钱半;如嗌干,加元参、桔梗。
摘录 : 《会约》卷三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小儿吐乳吐食,泄泻伤寒。
用法用量 : 人参汤调服;吐泻相兼,用木香汤下;饮食不思,山楂汤下;烦躁口渴,麦冬汤下;二便不利,木通汤下;夜间啼哭,元胡青皮汤下;诸般杂证,米汤下;肚痛不止,芍药花粉汤下。
摘录 :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功能主治 : 食积泄泻,噫气作酸,泄而腹痛甚,泻后痛减,臭如抱坏鸡子。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金匮翼》卷七
功能主治 : 消滞解毒。主小儿麻疹腹痛。食滞凝结,毒气不得宣发于外,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
用法用量 :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摘录 : 《金鉴》卷五十九
功能主治 : 小儿因食滞郁塞,痘出之时原无腹痛,忽然一时作痛者。
用法用量 :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 《金鉴》卷五十八
功能主治 : 小儿饮食过度,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 :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 《金鉴》卷五十四
制法 : 上锉,作2剂。
功能主治 : 瘴疟。寒热作而指甲青黑者。
用法用量 : 加生姜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功能主治 : 眼胞痰核。由湿痰气郁而成,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
摘录 : 《外科真诠》卷上
功能主治 : 尸厥。
摘录 : 《证治汇补》卷七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水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 姜汤调下。
摘录 : 《冯氏锦囊·杂症》卷五
功能主治 : 痘疹呕吐,面青白,手足冷,二便自利,心腹作痛,或渴喜热饮者。
摘录 : 《痘疹仁端录》卷十
功能主治 : 食滞腹痛。气口脉紧盛或沉而实,有形在中脘,痛甚恶食,或泻之后痛减者,甚则手不可近,而欲吐不吐。
用法用量 :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 《证治宝鉴》卷十一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饮食停滞,胸腹痞闷。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食疟。寒已复热,热已复寒,寒热交并,苦饥不食,食则吐痰,胸膈胀满。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食积泄泻。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产后腹胀。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济阴纲目》卷十三
功能主治 : 小儿伤食吐泻。
用法用量 : 《慈幼新书》有藿香,无生姜。
摘录 : 《痘疹活幼至宝》卷末
制法 :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 食积腹痛,脉弦,其痛在上,以手重按愈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 《寿世保元》卷五
功能主治 : 产后伤食,腹胀,呕逆食臭,脉弦滑。
用法用量 : 水煎,热服。
摘录 : 《万氏女科》卷三
功能主治 : 妇人脾血不固,崩漏。
用法用量 : 用酒煎马蓝草,去滓,空心点服平胃散。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十
功能主治 : 宽中下气、健脾消食。主吞酸或宿食不化,顺臭,右关脉滑。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加生姜3片,水煎服。
各家论述 : 《医方考》:食经宿而不化,有热则令人吞酸,无热则但呃臭而已;右关主脾胃,脉滑主停食。治此者,宜宽中下气,健脾消食。辛者可宽中,故用苍术、陈皮;苦者可下气,故用厚朴;甘者可健脾,故用甘草;盦造变化者能消食,故用神曲、麦芽。
摘录 : 《丹溪心法》卷三
平胃散,我们始终把它当作治疗寒湿重浊的一张方剂,实际上,我们翻看古书,在很多古书里面,都会把平胃散放到消导剂里。也就是说,平胃散,古人经常用来治疗食积。
清代医家汪昂在《医方集解》里写道: 消导之剂,平胃散,治脾有停湿,痰饮痞膈,宿食不消,满闷呕泻,及山岚瘴雾,不服水土。
这里就提到了宿食不消,平胃散治疗食积,往往是伴有腹泻。而二陈汤,保和丸治疗的食积,是没有腹泻的。
清代的陈修园在《时方妙用》里面写道: 伤食病必有胸闷,吞酸,嗳腐,腹胀,腹痛等证,宜以平胃散加麦芽,谷芽,山楂,神曲,莱菔子消之,或以所伤之物烧灰加入为引导。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的是平胃散加麦芽,谷芽,山楂,神曲,莱菔子,这一看,完全是一个保和丸的翻版。保和丸是二陈汤加麦芽,谷芽,山楂,神曲,莱菔子。都是治疗伤食病。
这样,我们从保和丸治胃,然后延伸到治脾。
陈修园写《时方妙用》,实际上,陈修园是研究经方的。他写时方,并不是他常用的时方,是别人常用的时方,他拿过来写的。在当时,用平胃散加麦芽,山楂,神曲,莱菔子来治疗伤食病,用得很多。
到现在为止,我们就知道有两张治疗伤食的方剂了,一张是二陈汤加麦芽,谷芽,山楂,神曲,莱菔子。一张是平胃散加麦芽,谷芽,山楂,神曲,莱菔子。
我们对于中年人喜欢喝酒的这一群人,肚子大,脖子粗,大便要嘛很多,要嘛很少,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开方的时候,就多了一条路。比如说有的人每天喝酒,大便每天好几次,这个时候,很多时候,可能会用到平胃散加一科芽,谷芽,山楂,神曲,莱菔子。
在食积的基础上,如果有热,我们可以加上黄苓,黄连,甚至还可以把经方里的葛根苓连汤合进去。这是一张非常好的治疗中老年人的三高或者四高的一张方子。治疗中老年人三高四高的方子里面,二陈汤加胃,平胃散加味,还包括越鞠丸。这三张方子都是很常用的。都是从中焦治郁的。都是治疗邪实郁的。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里写道: 一曰食痛,脉实而滑,嗳腐吞酸,恶食,腹胀,其痛或有一条找起者,宜平胃散加麦芽,谷芽,山楂,半夏各二钱,胀甚者,再加莱菔子(生研)三钱,水煎服。
作为“时方”,可见当时使用平胃散加消食药治疗食积是医者常用方。
我们现在从我们的方书上,多见到的是以二陈汤加消食药治疗食积。很少见到平胃散加消食药治疗食积。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里写道: 又有银商,忘其名,夏得痢疾,医家以为火,用承气汤下之,逐日下数十次,又一医以为虚,补之,痢不止而胸满腹胀,委顿不起。司事者惧其死,邀伊表兄某引之出铺,在寺中赁一屋居之,又十余日医药罔效........余随而往视,屋中臭不可近,急合舁置他处,见其合眼朦胧,转侧之,并不知矣。
提腕而诊之,俱微弱沉细,然至数匀称,惟右关独大,按之搏指。
乃曰:此病因食积致痢,初医下其火,未去其食也。此时必肚腹膨胀,醒时见食作呕,病虽危,不惟不即死,并可生也。其表兄曰:果尔,请治之。
乃以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等类进之,至夜解下秽物极多,腹平而知人矣。
越日视之,脉小而气虚。因以真人养脏汤固其痢,三剂而痢止,略进食矣。因继以人参养荣丸半月而健.....
这里提到脉俱微弱沉细,右关独大。右手关脉,指的是脾胃,独大,搏指,指的是食积。一个食积的病人居然治到委顿不起,用了食积的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我们书上见到脉象的记录,很多都是特别典型的,这种典型的脉象,能在哪一类病人的身上能见着呢?就在这种危重病人的身上能见着。平常在门诊上是很难见着的,有那种典型脉象的人早有躺在病床上了,有的甚至进ICU了。这就是现在医生最郁闷的地方,为什么书上说得那么好,我们在临床上就是见不着呢。
我们见到的病人群和古人见到的病人群是有差别的,我们见不着,并不等于古人没见着,古人是肯定见着了,所以才会有记载。就像上面这个食积的病人,被误治以后,都以为是要死的人了,这种特别典型的脉象就出来了。而在早期甚至是中期,都不会见到这种特别典型的脉象。
在这里,由于病人有痢,所以,没有用二陈汤加消食药,而是用的平胃散加消食药。用上平胃散加消食药以后,又解下秽物极多。如果这个病人刚初起,也许我们需要二陈汤加消食药。
用了平胃散加消食药以后,接下来需要固痢,用了真人养脏汤,这样倒推回来,前面用平胃散是是对的,至少平胃散要比二陈汤的效果要好。接下来再用人参养荣丸来调补。
本案中,即以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等治疗食积。读此案,我们还可以注意到:食积可致危证。食积可见右关独大。承气汤治食积,易下其火而不去其食。
食积致危证,古人见得很多,我们现在经常见不着,但是,我们就算见了,不认识,一但出现危证了,中医介入就很少了。
如果我们见到右关独大的时候,有可能是食积。
我们最早在《金匮要略》里学过承气汤治食积,承气汤治食积的长处是泻下,能让腑气通,短处是不消食。至少在这个医案里面,提到承气汤,只下火,没有去掉食积。
承气汤治食积,如果食积和火同时下,下了好了就没事了。一但下了火,通泻了,而食积没去的时候,背后的隐患就是这个通下伤了正气。会为我们后面治疗食积造成麻烦。
案中右关独大,是指在他脉"微弱沉细“的基础上右关脉独显。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宿积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
嗜睡症是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患者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阴盛阳虚,脾虚湿胜或气血不足。临床分型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湿浊内盛:多见于体质肥胖之人,症见胸闷纳少,身重嗜睡,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健脾,方用平胃散加味:苍术12克,陈皮、厚朴、藿香、佩兰、半夏、石菖蒲各10克,薏苡仁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成药可选香砂平胃丸。
气血两虚:多见于体质瘦弱或病、产后之人。症见食少困倦多寐,面色无华,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化裁:黄芪15克,党参、白术、当归、白芍、茯苓各12克,川芎、陈皮、半夏、益智仁、炙甘草各10克,焦神曲、焦麦芽各15克,水煎服。成药可选十全大补丸,或根据气血虚偏重选用六君子丸、当归补血丸等。
阳气不振:多见于老年或久病之人。症见神疲倦怠,食少懒言,畏寒肢冷,时时欲睡,舌淡或胖,苔白,脉弱。治宜温振阳气,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桂枝、淫羊藿、沙苑子、山萸肉各10克,党参15克,白术、枸杞子各12克,熟附子、干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成药可选附子理中丸,偏肾阳虚者可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不用担心,羊是会自己会吐出来重新咀嚼一遍的,包括牛,马,等很多动物都是这样!这样是为了吃到更多的食物,坐下来慢慢咀嚼消化!如果吃草细嚼慢咽。草就被抢光了,这是动物自身遗传下来的习惯,远古时代,山羊在山上找草吃比较麻烦,所以慢慢进化狗就有了胃囊!储存粗略咀嚼的食物,回到窝里吐出来再进行第二次咀嚼!给她弄点热水喝,放点盐,不要太多!再参点玉米面或者小麦面,让它喝!观察一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63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味平肝解毒退翳丸
下一篇: 加味平补枳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