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味利湿化瘀饮

中医世家 2023-05-17 05:25:12

加味利湿化瘀饮

处方 : 当归9克,丹参9克,土贝母9克,白芍9克,赤芍9克,元参12克,夏枯草9克,紫草9克,生地12克,白术9克,黄柏9克,牛膝9克,茜草9克。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佐以养阴。主湿热凝聚,经络阻隔。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 赵炳南方

我妈妈最近盗汗,失眠,颈椎疼,怎么办

中医对颈椎骨质增生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莶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2)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症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使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滞经络发为本病。
症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黄12g,穿山甲10g,地龙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
年老体弱,气血衰少,气虚则腠理不密,风湿寒邪乘虚侵袭,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血虚筋骨失去濡养皆可致病。
症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 5g,生姜6g,大枣4枚。
本方益气温经,和营通痹。若兼风湿者,酌加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以补肾阳、通督脉。
(5)肝肾亏虚
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弱,肝肾精血日渐亏少,筋骨失去滋荣而致。
症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法:益精补肾,滋阴熄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黄精24g。
本方能滋补肝肾真阴而熄风。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莶草、鹿衔草祛风湿止痹痛。

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有哪些中成药?
(1)抗骨质增生丸
药物组成:熟地3份,肉苁蓉2份,鹿衔草2份,骨碎补2份,淫羊藿2份,鸡血藤2份,莱菔子 1份。
功效:补益肝肾,通经活络,强筋健骨。
主治:退行性颈椎病。
用法用量:每次5g,每日2~3次。
(2)骨刺丸
药物组成:熟地、骨碎补、炙马钱子、鸡血藤、肉苁蓉各60g,三七、乳香、没药、川芎各30g。
功效:补益肝肾,通经活络。
主治:骨质增生。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早晚各1次。
(3)天麻丸
药物组成:天麻、木香、人参、赤茯苓、羌活、白芷、天蓼木、川芎、当归、麻黄、乌蛇、白附子、龙脑、鹿角胶、菊花、生地、细辛、牛黄、麝香。
功效:益气祛风,宣痹止痛。
主治:虚损伤风,手足无力,肢体干燥,风痹不仁。
用法用量: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温酒下。
(4)六味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效: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每日3次。
(5)虎潜丸
药物组成:龟板、熟地、黄柏、知母、虎骨、锁阳、干姜、陈皮。
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不足,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酒或粥糊为丸,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
(6)舒筋活络丸
药物组成:当归、木瓜、川芎、桂枝、桑寄生、秦艽、威灵仙、地龙、独活、赤芍、川乌、骨碎补、防风、天麻、虎骨胶、五加皮、胆南星、乳香、没药、熟地。
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风湿寒痹,筋骨疼痛,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每次6g,每日3次。

备纱布口罩一个、热水袋一个(可容500毫升水)、山西陈醋(越陈越好)300毫升。先将陈醋加热,然后把口罩置入陈醋内浸泡15分钟后捞起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再把浸湿的口罩敷于颈椎最疼痛的部位,再将装有70~80℃热水的热水袋覆盖于口罩上,敷30~40分钟,使热力透过口罩直达颈项深处。如此每日进行一次,如果患者颈椎部疼痛比较明显,颈部活动受限,且有头昏等症状者,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10天为一疗程。坚持使用2~3个疗程,可有显著效果。

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陈醋局部湿热敷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具有独特疗效,时间短,见效快,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能延缓骨质增生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能明显改善颈椎骨质增生患者的症状,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请问:顽固性脚气有什么中药方能根除的?

湿脚气为脚气病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指脚膝浮肿之脚气病。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证见足胫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或有在胫前生臁疮者。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 足癣,中医又称湿脚气、脚气疮,俗称烂脚丫。湿脚气是临床中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病症。中医认为,引起湿脚气的原因有久居湿地,或水湿浸淫,或夙体有湿,郁而化热,湿热走注于下;或过食辛辣生热,热蕴而生湿,湿热胶结而下注;或寒湿浸淫,或淤血血阻脉等。南京春夏之交气候闷热、潮湿,故此病发病率较高。 中医理论认为,湿脚气虽为皮肤病,但与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及各器官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内治方法亦不容忽视。在采用外治方法的同时,可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湿脚气当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解毒杀虫、止痒止痛为治则。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淤血寒毒。辨证分治: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内服方剂也可选龙胆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处方,可选用中成药如:MR3老中医龙胆泻肝丸、双黄连口服液等。外用方剂可选用:足癣粉、六一散加明矾粉、二矾汤、皮肤外洗二方或苏蒲洗方、藿黄浸剂、鹅掌风浸泡方、苦矾洗涤剂、清湿杀虫方等,也可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如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普癣水等.
采纳哦

急性胃炎中医疗法有哪些?

①外邪犯胃:发热恶寒,胸脘闷满,甚则疼痛,恶心呕吐,或大便泻泄,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

②饮食停滞:脘腹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得食愈甚,吐后症减,泻下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

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③痰热内阻:脘痞恶心,吐泻频作,其气臭秽,心烦口渴,还可伴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中成药:加味香连丸。

④瘀血阻络:胃脘疼痛频作,持续不减,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癍,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中成药:云南白药。

治疗脊柱炎的中药配方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肾痹"、“痿痹”“骨痹”、“督脉病”。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 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简单说来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导致病因归结如下: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1.日常姿势训练
1)站立:头保持中位,下凳微收,肓下耸不垂自然放松;腹略内收、双脚与肓等宽,踝、膝、髋等关节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
2)坐位:昼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劳累时可将臀部后靠,腰背紧巾在椅背上休息;
3)卧位:昼睡硬板床,宜仰卧,侧卧轮流交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枕头不宜过高或不秀枕,另外每月晨起或睡前可俯卧5分钟。
2.功法锻炼
1)功法1:仰卧双脚并扰,脚尖向上,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调抱着呼吸约3分钟,然后先吸气,用意念将气送入下丹田,同时腰部、臀部向上拱起,将劲力集中在腰和肩背部,呼气时腰、臀部落下,如此反复数息10次;
2)功法2:双腿并步站立(脚尖脚跟内侧并齐),双手叉腰,以腰为运动点向左、向后、向右,向前转动50次,再反向转动50次;
3)功法3:双手叉腰,向后退走10分钟
以上功法,动作比较和缓,活动度不大。加大活动量的功法可选择易盘经、五禽戏、鹤翔桩或太极拳等。
饮食调理
强直性脊柱炎的内因是肾脉督脉两虚,外因为风寒,可用食疗。
(1) 辛热食品:能抗风湿祛寒邪,如辣椒、葱、花椒、大料、茴香、大蒜有杀菌、抗病毒等作用,可预防肠道感染和病毒感染。冬季适当服姜汤以湿胃散寒。须视病情而定。
(2) 豆类:大豆、黑豆、黄豆等,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可以治疗以湿重为主的风湿骨痛,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或麻木不仁、关节肿痛而重着不适的风湿病,效果较好。黑豆可治疗风湿疼痛,用黑豆炒至半焦加入黄酒,治疗关节酸痛有效,有胃炎者慎用。
(3) 果实食品:栗子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极为有益。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肾虚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的病损。可生食、熟食,久服必强筋、健骨、补肾。将板栗捣烂敷患处可治筋骨肿痛;新鲜栗叶捣烂外敷,也能减轻肌肉、关节、皮肤的炎症。
(4)鲜河虾500克,黄酒500克。
做法:将河虾洗净后浸于黄酒15分钟,捞起,隔水炖服,分次食用,黄酒与河虾可同食。
功效:具有湿肾壮阳,舒筋止痛的功效。
青梅有生津止渴、涩肠止痢的作用,对腹泻患者有益,凡风湿骨痛、腰痛、关节痛均可用青梅擦患处,可止痛活血。
乌梅是梅的干燥或未成熟的果实,对风湿痛有卓效,乌梅酸干可剑阴,酸归肝经,肝得滋养,对关节、筋骨疼痛、拘挛有缓解作用。
桑椹滋阴补血、樱桃也可治风湿病。
中药治疗:
辨证施治
【1】 阳虚型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益气养血。
方用益气温经汤加减。药用黄芪、桂枝、防风、当归、茯苓、防己、茜草、寄生、独活、莪术、元胡、炒白术、秦艽草等。
【2】阴虚型治宜滋阴清热、益肝肾、通经络。
方用滋阴除痹汤加减。药用党参、生地、沙参、当归、赤白芍、郁金、银柴胡、知母、茯苓、牛膝、寄生、秦艽、独活、茜草、甘草。
【3】虚寒型宜温肾祛寒,佐以活血止痛。
方用乌头汤加减。药用制川草乌、炙甘草各10g,红花、狗脊、石楠藤各12g,当归15g,熟地30g。
【4】湿热型宜清热健脾利湿,佐以祛风止痛。
方用二妙散加味。药用黄柏、苍术、寄生、甘草各10g,防己、秦艽、狗脊、石楠藤各12g,徐长卿20g。
【5】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温通经脉 、祛风止痛。
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味。药用丹参、熟地各30g,当归、续断各15g,鸡血藤20g,乳香没药、露蜂房、地龙、桂枝、独活、桑寄生、炙甘草各10g 。
【6】寒湿型治宜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宣痹止痛为主。
采用蠲痹汤I号方。药用生川草乌、甘草、黄芪、姜黄、羌活、独活、木瓜、牛膝各10g,
通草9g,僵蚕8g。
【7】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宣痹止痛。
采用蠲痹汤Ⅱ号方,药用黄柏、天竹黄、片姜黄、秦艽、桑枝、元胡各15g,乌蛇、�莶草、木瓜、牛膝各10g,通草9g,僵蚕8g。
【8】肝肾亏损型治宜养血、益肾壮督、剔邪蠲痹。
采用蠲痹汤Ⅲ号方。药用白蒺藜、枸杞、当归、仙灵脾各12g,狗脊、鹿衔草、僵蚕各15g,全蝎、蜈蚣、白花蛇、三七各8g,制马钱子0.5g。
【9】肾虚夹邪型宜益肾壮督、蠲痹祛邪、通络止痛。
拟蠲痹汤Ⅳ号方,药用熟地、当归、仙茅、仙灵脾、鹿衔草、寄生、续断各15g,姜黄、羌独活各12g,秦艽、僵蚕、白花蛇各10g,制马钱子0.5g。
【10】肾虚夹瘀型治宜益肾壮阳、活血通络蠲痹。
采用蠲痹汤Ⅴ号方。药用仙灵脾、仙茅、巴戟天、鹿衔草各15g,三七、全蝎各8g。
【11】湿热型以忍冬藤30g、黄柏15g、苍术25g、威灵仙15g、当归30g、甘草10g加减。【12】寒湿型用桂枝15g、川乌10g、细辛15g、苍术25g、甘草10g、当归30g加减。
【13】扶正固本、温阳补气、化痰通痹,方以阳和汤、真武汤合方化裁。
【14】肝肾阴虚型宜滋肾柔肝、健脾补血、活血化瘀、搜风通痹,以左归饮、二至丸、当归补血汤合方化裁;
【15】
寒湿型宜温经助阳、搜风散寒、健脾利湿、化痰饮、活血通痹,以甘草附子汤、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合方化裁。
【16】风胜型宜搜风补血、活血化瘀止痛、益肾壮骨,以羌活胜湿汤化裁。
【17】痰瘀痹阻型宜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搜风化痰、活血化瘀通痹,以大活络丹化裁。
【18】寒热错杂型宜清上焦火、温下焦寒及不忘搜风、活血、利湿,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清心莲子饮合方化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60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