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味六君子汤

中医世家 2023-05-17 04:56:16

加味六君子汤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 白术 炮姜 陈皮 半夏(制)茯苓 炙甘草 升麻(蜜炙)柴胡(酣炒)肉桂

功能主治 : 补脾益气,升阳和胃。治小儿肝木乘脾,食少气弱,阳气不营于四末,以致产生五硬,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及膈间,手心、足心冰凉而硬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济阳纲目》卷三十九: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苏子、大腹皮、木香、草果、厚朴、枳实。

功能主治 : 因怒伤肝乘肺,传大肠者,腹鸣,气走有声,二便或闭或溏。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三十九

《古今医鉴》卷五: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六君子汤加炮干姜、白豆蔻、黄连、制吴茱萸。

功能主治 : 脾胃大虚,以致膈噎不食。

摘录 : 《古今医鉴》卷五

《寿世保元》卷二: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白术(去芦)1钱5分,陈皮8分,白茯苓(去皮)1钱,半夏(姜制)8分,干葛7分,山楂肉1钱,甘草(炙)5分,砂仁5分。

制法 :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 中气虚而胃弱,不爱食,及食不生肉,不长力,或常微热怯冷,神疲倦怠,或带痰嗽。

用法用量 :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 《寿世保元》卷二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陈皮、半夏、黄柏、知母、滑石、石苇、琥珀。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苦病淋而茎中痛甚,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

《医统》卷五十三引丹溪方: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甘草5分,陈皮钱半,半夏钱半,荆芥穗5分。

功能主治 : 气虚痰盛,风邪眩运不休者。

用法用量 : 以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盏,去滓,入竹沥2匙温服。

摘录 : 《医统》卷五十三引丹溪方

《普济方》卷二○七引《德生堂方》: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山药1两,砂仁1两,厚朴7钱半,肉豆蔻(面炒研)7钱半。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一切脾胃虚热泄泻之症;伤寒病后,米谷不化,肠中虚滑,发渴微痛,久不愈者;及小儿脾疳、泄痢。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饮水调服,不拘时候;如热,煎麦门冬水调服。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七引《德生堂方》

《济阳纲目》卷三十六: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干姜、白豆蔻、黄连(姜汁炒)、吴茱萸(制)。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翻胃,气虚有寒。

用法用量 :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三十六

《济阳纲目》卷十四: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沉香、厚朴、紫苏子、吴茱萸。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胃有浊气,膈有宿痰,不因饮食时常虚嗳。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济阳纲目》卷十四

《法律》卷三: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甘草1钱,陈橘皮1钱,半夏1钱,竹沥半小盏,麦冬3钱。

功能主治 : 四肢不举,属于脾土虚衰者。

用法用量 : 用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6分,温服。口渴,去半夏,加葳蕤、石膏;虚甚不热者,加附子。

摘录 : 《法律》卷三

《济阴纲目》卷十三: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陈皮(去白)1钱,半夏(汤泡7次)1钱,厚朴(姜制)1钱,甘草(炙)减半。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饮食停滞于脾,以致腹胀呕吐。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 《济阴纲目》卷十三

《万氏女科》卷一: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陈皮1钱,半夏1钱,苍术(米汁水浸)1钱,人参1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1钱2分,炙草7分,升麻5分,柴胡5分。

功能主治 : 白带,年久不止者。白带属湿痰而兼虚者。

用法用量 : 原书治上证,兼眼苍莎导痰丸。

摘录 : 《万氏女科》卷一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引《集验方》: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5分,白术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半夏1钱5分,天麻(火煨)1钱,陈皮1钱,僵蚕(酒炒,去丝)2钱,当归2钱,附子(滚汤泡去皮脐)6分,川芎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 下颏脱落。

用法用量 : 加灯心40根,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引《集验方》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1钱,黄耆1钱,怀山药2钱,砂仁(研)1钱,甘草5分。

制法 :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 脾疳、泄泻、痢疾,属气虚者。

用法用量 : 加大枣3枚,水煎,空心服。如腹痛,加炒黑干姜、木香各5分,乌梅1个。

摘录 : 《寿世保元》卷三

《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白术、炮姜、陈皮、半夏(制)、茯苓、炙甘草、升麻(蜜炙)、柴胡(醋炒)、肉桂。

功能主治 : 小儿阳气不营四末,致成五硬,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手心、足心冰凉而硬,见有肝木乘脾,食少气弱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金鉴》卷五十五

《医便》卷四: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半夏(汤泡7次,晒干切片,再以生姜自然汁拌)1钱5分,白茯苓(去皮)1钱5分,陈皮1钱,人参8分,白术(炒)6分,砂仁(炒)6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 : 妊娠2-3月,时作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食远温服。

摘录 : 《医便》卷四

《准绳·杂病》卷二: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白术3钱,人参1钱半,黄耆1钱半,白茯苓2钱,陈皮1钱,半夏曲1钱,芍药1钱,木瓜1钱,炙甘草5分,大腹皮5分。

功能主治 : 病后脾虚浮肿。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 《准绳·杂病》卷二

《疡科选粹》卷五: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川芎、当归、黄耆。

功能主治 : 臀疽因脾虚不能消散,不溃不敛。

摘录 : 《疡科选粹》卷五

《万氏女科》卷二: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六君加枳实(炒)5分,神曲(炒)5分,砂仁(炒)5分。

功能主治 : 孕妇伤食,腹满吞酸,恶心不喜食者。

用法用量 : 生姜为引,水煎,食后服。

摘录 : 《万氏女科》卷二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六君加枳实(麸炒)5分,山楂5分,姜黄3分。

功能主治 : 产后伤食,呕吐腹胀。

用法用量 : 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 : 《万氏女科》卷三

《医彻》卷四: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白术1钱(土炒),肉桂1钱,牛膝1钱半,茯苓1钱,炙甘草3分,半夏1钱,广皮1钱,益母草2钱。

功能主治 : 产后中气大虚,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 : 加砂仁末7分,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 : 《医彻》卷四

《增订胎产心法》卷二: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随宜,白术1钱或1钱5分(土炒),茯苓1钱,陈皮8分,制半夏1钱,炙草5分。

功能主治 : 妊娠脾虚内伤泄泻。

用法用量 : 生姜为引,水煎服。米食所伤,加谷芽;面食所伤,加麦芽;肉食所伤,加山楂;如肝木侮土,兼食热作呕,加柴胡。生姜;若兼呕吐腹痛,手足逆冷,乃寒水侮土,加姜、桂;若泄泻黄色,加木香、煨肉果;若作呕不食,腹痛恶寒,乃脾土虚寒,加术、香、姜、桂;命门火衰,加益智仁。

摘录 : 《增订胎产心法》卷二

《增订胎产心法》卷五: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人参1钱,茯苓1钱,半夏(制)1钱,白术2钱(土炒),陈皮8分,炙草8分,肉果1枚(面煨熟去面),木香3-4分(一方有炙于姜4分)。

功能主治 : 产后泻久,胃气虚弱,完谷不化。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增订胎产心法》卷五

《性病》: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炙党参2钱,甘草2钱,半夏2钱,阿胶珠(蛤粉炒)2钱,制白术2钱,茯苓2钱,陈皮2钱,黑姜2钱,蕲艾叶2钱。

功能主治 : 经多色淡。

用法用量 : 水煎,温服。

摘录 : 《性病》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回春》: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 : 香附子1钱半,白术1钱,白茯苓1钱,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7分,木香5分,缩砂5分,甘草3分。

制法 : 上锉,作1贴。

功能主治 : 食厥。饮食过度,或作气恼,卒然晕倒,口噤不能言,目不识人,四肢不举。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大枣2个,紫苏叶7片,同煎服。

摘录 :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回春》

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理、法、方、药是中医辨证论治密不可分的四个环节。治法是在辨清症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它是指导组方遣药和选择中成药的指导原则。因而中医学常说:“法随症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可见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中医的治法有多种,结合肾脏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常见的中医症侯,以及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肾脏病常用的中医治法可以概述如下:

发汗解表法

肾脏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常易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反过来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又可使原来的肾脏疾病加重,如水肿加重、蛋白尿及血尿反复、肾衰患者的血肌酐上升等。因此,对肾脏病患者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不能等闲视之。

中医的发汗解表法是通过宜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人体絷絷汗出,从而使肌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因症、因人、因时而异,使邪祛而正不伤;对病毒性感冒具有特效;还可避免部分抗生素的副作用。

发汗解表法有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扶正解表法诸种。辛温解表法适宜于风寒表征。常用方为桂枝汤、杏苏散、九味羌活汤。麻黄汤为峻汗之剂,不宜选用。若夏令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则宜用藿香正气散,散寒与化湿并进。辛凉解表法适宜于风热表征。常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扶正解表法适宜于虚入外感,扶正的目的是有利于鼓邪外出,且祛邪而不伤正。

常用方为人参败毒散、荆苏参豉汤(自拟方:荆芥、苏叶、党参、豆豉)、加减葳蕤汤、小柴胡汤。其中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虽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因方中的药物扶正与祛邪兼顾,且柴胡的药理作用具有较好的抗感冒病毒的作用,故常引申为扶正解表之方剂,临床效如桴鼓。

使用发汗解表剂时要避免“闭门留寇”,也就是说要暂时停用原先的补益的方药,集中力量表散外邪,以利迅速截断病程。因为补益之品有恋邪之弊。另外,要注意轻煎以充分发挥药效。

解毒利咽法

咽炎、腭扁桃体炎是肾炎发病与反复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如蛋白尿及血尿常因咽炎、腭扁桃体炎的发作而加重。现代医学主张运用抗生素及手术摘除腭扁桃体。中医学认为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咽炎、腭扁桃体炎主要责之于肺胃热毒上攻。因而,治法为清热解毒、利咽散结,常用方有银翘散、五味消毒饮、银菊玄麦海桔汤(银花、野菊花、玄参、麦冬、胖大海、桔梗)。

利水退肿法

水肿是肾脏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现代医学称之为“肾性水肿”。根据其发生的机制又可细分为肾病性水肿和肾炎性水肿两类。肾病性水肿责之于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失衡,主要由于尿蛋白的大量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肾炎性水肿责之于机体内外的液体交换失衡,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使水、钠潴留。

中医治疗肾性水肿的长处在于调整恢复有关脏腑的功能并协调水、气、血三者的关系,即重视机体对水液代谢的自调能力,所以退肿不易反复,且无副作用,同时患者的体力恢复亦较好。此外,也较输注白蛋白或血浆以扩容利尿更为经济。现将利尿退肿诸法分述如下:

(1)宣肺利水法

适宜于肾性水肿急性期,症属肺气不宜者,即前贤所谓的“开鬼门”、“汗法”。常用方为越婢加术汤、越婢五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车五皮饮(五皮饮加麻黄、车前草、车前子)。

(2)活血利水法

适宜于血淤水停者,其发生机制多为水病及血病。如女性患者因肾性水肿可致闭经,肾病综合征患者伴发肾静脉血栓时应首选此法,活血利水并进,俾淤去肿消。常用方为加味当归芍药散(当归尾、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兰叶、怀牛膝、丹参)。

(3)行气利水法

适宜于气滞水停者。若系脾气壅塞,脘腹胀满水停,常用方为导水茯苓汤、胃苓汤。若因肝气郁结水肿加重者,应在利水的同时及时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类方药,并辅以情志护理,俾肝气条达,水液运行。

(4)清热利水法

适宜于湿热内蕴者。湿热之邪常胶着难解,病程缠绵,治宜守方,切勿急于求成。辨识湿热宜分清孰重孰轻及病位重心,用药方能恰到好处。若为下焦湿热,可选八正散、大橘皮汤;若湿热弥散三焦,湿重于热者用三仁汤;湿热并重者用杏仁滑石汤。

(5)温阳利水法

适宜于阳虚水停者。脾阳虚则选用实脾饮。肾阳虚而水停宜用济生肾气汤,肾病撤减激素太快而现水肿反复者,该方效著且药效持久。若心肾阳俱虚,水气凌心者,常选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对尿毒症性心包炎,我们曾以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益气温阳蠲饮而收效。

(6)健脾益气利水法

适宜于脾气虚水停者,常用方为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春泽汤、五苓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参苓白术散加味。

(7)育阴利水法

适宜于阴虚水停者。因施治较为棘手,为防滋阴腻滞和利水伤阴,宜选甘寒清补之品与甘淡或甘寒利水药并用,常用方为猪苓汤、六味地黄汤加味。

(8)益气养阴利水法

和温肾滋阴利水法适宜于气阴两虚和肾阴阳两虚水停者。前者选参芪地黄汤合五皮饮;后者宜选用济生肾气汤。

通腑泻浊法

通腑泻浊法即中医学的“下法”。主要是运用泻下药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使浊邪从下窍而出。结合肾脏病患者而言,此法主要常用于肾衰患者。现代医学认为,尿素氮75%由尿中排出,25%由肠道随粪便排出,因而近年来问世的口服肠道吸附剂,如氧化淀粉等,就是着眼于导泻,以降低尿素氮。然而在临床运用中出现了腹泻过多,患者体力不支;胃脘不适,难以受纳;尿素氮虽降而患者症状不减的情况。中医通腑泻浊法的长处在于结合患者的个体症候特点,灵活地运用大黄,不仅无以上弊病,且在降低尿素氮的同时,患者便调纳香神振,确有扶危救急之功。

运用大黄治疗始自唐代,近20多年来大黄治疗肾衰已成常规,方法多采用灌肠。实验研究提示:大黄有降低尿素氮、降解血内中分子量含氮化合物等促使体内毒物排出和减少其毒害,改善肾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运用大黄尤注重在选择制剂、用量、煎法、配合扶正药四个方面下工夫。

生大黄适宜于肠胃积热、大便燥结的患者,用量为3~20克,要注意掌握各个患者的有效治疗量。生大黄宜后下,便前常有轻微腹痛感,不必过虑,便后迅失。对于大便偏干而脾胃虚弱或者是年老的慢性肾衰患者,则宜选用制大黄同煎,用量为3~20克。有时还可采用配服麻仁润肠丸或连翘败毒丸等成药以图缓泻。由于肾衰患者正气多虚,纵然腑气不通,亦多为本虚标实症,所以应采用扶正攻下法方合病机,如此可避免一意攻下后正随邪脱的险候。若系脾胃虚寒大便偏干者,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制大黄;若系肝肾阴虚而致便秘者,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大黄;倘若气阴两虚兼有大便秘结者,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大黄;若系肾阳虚而兼大便偏干者,可用肾气汤加制大黄。此外,若痰热中阻较甚且大便干结者,可暂不配扶正药,而选用黄连温胆汤加生大黄以清化痰热、通腑泻浊为首务。运用通腑泻浊法一般掌握药后每日排便两次为度,过多则伤正气。对于肾衰大便并不秘结或反而溏薄,甚至腹泻的患者,则不宜选用大黄,倘若滥用之则有“虚虚”之弊。

胃不舒服

什么是腹胀?�
腹胀就是腹部膨隆。正常情况下小儿饭后会有腹部膨胀,饥饿时会腹部空瘪。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即可认为腹胀。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
(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小儿腹胀多以气胀为主。

哪些原因能引起腹部胀气? �
能够引起肠腔胀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吸入空气
小儿哺乳时,因母亲乳头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养时,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适,或哭闹时均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
(3)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4)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严重腹胀有何危害?�
(1)影响呼吸
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
(2)影响血液循环
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3)水电解质失衡
严重腹胀,肠腔内容物潴留,肠壁受到压迫,不仅影响肠内容物吸收,还使肠壁血浆渗入肠腔,引起水、电解质失去平衡。
(4)毒素吸收
肠腔内潴留的食糜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毒产气,被机体吸收,加重病情。

怎样治疗腹部胀气?�
(1)认直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对症治疗
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结,可将开塞露或甘油栓等药液挤入直肠内,这样可以排出大便和气体,降低结肠内压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将一肛管插入肛门达乙状结肠,使肠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②胃肠减压:将一条胃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肠,再在管外边接上一个抽吸降压的装置,通过这个装置能把胃肠道里的气体和液体抽吸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
③如果用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奏效,且无肠梗阻证据,可选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药物。新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增强肠管蠕动,可促进排气,用量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可提高肺通气量,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肠管蠕动,减轻腹胀,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④禁食,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因血钾浓度过低引起腹胀,可静脉滴入氯化钾。
⑤腹胀消失后,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剂。
⑥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豆类和薯类等。

中医对腹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何认识?
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皮绷急如鼓为特征,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脾胃损伤
由于小儿乳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营养不良,均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节,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致脘腹胀满。
(2)情志因素
由于娇惯小儿多有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畅,肝气因而郁结,气机失调,可致气急腹胀。
(3)湿热蕴结
夏秋季节外感湿热之邪,不得宣化,壅滞于中焦,气机郁阻,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以致胸闷腹胀。
(4)中寒
小儿多食冷饮或衣被过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湿,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壅积于中焦而成腹胀。
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腹胀。

气滞食阻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按之不硬,食后加重,嗳气则自觉舒服,泻后胀痛减轻,没有食欲,夜卧不宁,手足心热,舌苔白厚,脉沉滑。治以消食导滞,行气消胀。方选保和丸加减,药用焦三仙、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槟榔、枳实、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湿热蕴结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胸闷腹胀,头晕身重,无饥饿感,食后身体发热,口中淡而无味,小便黄少,大便稀而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佐以芳香化浊。方选中满分消丸加减,药用厚朴、枳实、茵陈、栀子、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白术、猪苓、车前子、大腹皮、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水寒伤中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喜热,精神困倦,恶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苔白腻,脉缓。治以温中行水。方选实脾饮加减,药用白术、茯苓、木瓜、厚朴、草豆蔻、大腹皮、木香、炮附子、干姜、生姜、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虚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面色萎黄,倦怠无力,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薄,唇舌色淡,苔白,脉细弱,指纹青淡。治以健脾益气,佐以导滞。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砂仁、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焦楂、焦麦芽、焦神曲。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脏寒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胀时减,复如故,腹部时痛,呕吐不利,不思饮食,四肢常冷,小便清利,苔白不渴,脉沉迟。治以温中散寒。方选丁萸理中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甘草、干姜、丁香、吴茱萸、熟附子、肉桂。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脾血瘀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硬满,青筋怒张,胁腹攻痛,面色暗黑,头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唇紫,口渴,饮水不能下,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沉涩。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选调营饮加减,药用川芎、当归、赤芍、莪术、延胡、大黄、槟榔、桑白皮、葶苈子、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肾阴虚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面色晦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唇燥,齿衄或鼻衄,小便短赤,舌红少泽,脉弦细数。治以滋补肝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甘草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如何应用辨证食疗法治疗腹胀?
(1)乳食内积型
①山楂粥:鲜山楂切片,炒至棕黄色,每次取10~15克,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入粳米50克,白糖适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焦麦芽3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连服 1 周。
(2)脾虚夹积型
①枣肉鸡内金饼:大枣肉250克,生姜30克,生内金50~60克,面粉 500克,白糖适量。先将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饼,烘熟。每次吃2~3个,每日2~3次,连服1周。
②鲫鱼姜椒汤:鲫鱼一条,生姜30克,胡椒1克。鲫鱼去鳞及内脏,姜切片与胡椒一同放入鱼肚内,加适量水炖熟,加少许盐,饮汤食鱼。每天1 次,连食1周。

常见于胃肠道消化不良
1,饮食宜清淡,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纤维性食物.多喝水.
2,保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
药物,有健胃消食片,保和丸,陈香胃片.西沙比例等
多喝水和散散步有利于帮助消化.此外下列食物亦可帮助消化.
咖啡
咖啡因会刺激心跳,加快新陈代谢,有助消化.但咖啡喝多了易伤胃,营养师建议每日饮用不要超过3杯.
西梅
西梅带酸性,有助消化并有轻泻作用,是迅速消滞的佳品.
菠萝
菠萝含有能分解蛋白质及帮助消化的酵素,并含有大量的维他命C.一片菠萝约含有24毫克维他命C,为每日需求量的40%,饮一杯菠萝汁已足够提供一日所需的维他命C.
山楂水 将新鲜山楂洗净拍扁,用热水冲饮,有利尿,消滞除腻等功效.
木瓜
木瓜含有蛋白分解酵素,有助分解蛋白质和淀粉质,对消化系统大有裨

怎样使用中医中药防治腹膜透析并发症?

腹透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并发症,中医药防治腹透并发症有较好疗效。

(1)低蛋白血症。表现为脾肾阳虚,气血亏损之证。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10g(另煎),黄芪30g,熟地24g,茯苓20g,怀山药20g,白术15g,当归15g,五味子6g,枸杞15g,白芍15g,陈皮10g,肉桂1~3g,甘草6g。食欲不振者加炒谷麦芽各30g,鸡内金10g。此方对提高血浆蛋白有较好的作用,一般经治疗2个月后,血浆蛋白可逐渐回升。

(2)腹胀、腹痛。治宜健脾助运,行气止痛,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木香9g,砂仁9g,陈皮9g,半夏12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2g,白芍15g,乌药12g,元胡12g,川楝子12g,甘草6g。除腹膜炎引起的腹痛外,一般服上方3~5剂,腹胀、腹痛即可缓解。

(3)腹膜炎。是腹透中的严重并发症。常有发热,腹痛拒按,腹肌紧张,透出液混浊,并能培养出细菌。中医辨证为脾湿内蕴,郁久化毒。治疗除在透析液中加入相应的抗生素外,常配合清热解毒、化湿行气、活血化瘀中药:双花30g,公英30g,连翘15g,枳实10g,厚朴12g,元胡10g,丹皮12g,生地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4)腹泻。腹透后患者常表现腹泻,呈水样便,每日5~10次,多为脾肾阳虚,滑脱不固。治宜温补脾肾,涩肠固脱,用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附子9g,干姜6g,白术12g,补骨脂12g,五味子6g,吴茱萸10g,煨肉豆蔻6g,诃子9g,罂粟壳6g,党参15g,茯苓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3~5剂即能止泻。

(5)皮肤瘙痒。在腹透患者中常见,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或奇痒,常因搔抓而破皮,影响睡眠。中医辨证为血虚生燥,肌肤失养,用四物汤加味治之:当归15g,生、熟地各20g,白芍15g,川芎12g,鸡血藤30g,秦艽12g,白鲜皮30g,蝉衣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6)骨痛。表现为骨骼隐隐作痛,或阵发性针刺样痛,坐卧不安,证属气血凝滞,络脉不通,治以益气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熟地15g,赤芍15g,川芎10g,鸡血藤30g,牛膝20g,骨碎补15g,狗脊12g,威灵仙15g,水煎服,每日1剂。

干燥综合症引起的腹胀

什么是腹胀?�
腹胀就是腹部膨隆。正常情况下小儿饭后会有腹部膨胀,饥饿时会腹部空瘪。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即可认为腹胀。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
(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小儿腹胀多以气胀为主。

哪些原因能引起腹部胀气? �
能够引起肠腔胀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吸入空气
小儿哺乳时,因母亲乳头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养时,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适,或哭闹时均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
(3)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4)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严重腹胀有何危害?�
(1)影响呼吸
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
(2)影响血液循环
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3)水电解质失衡
严重腹胀,肠腔内容物潴留,肠壁受到压迫,不仅影响肠内容物吸收,还使肠壁血浆渗入肠腔,引起水、电解质失去平衡。
(4)毒素吸收
肠腔内潴留的食糜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毒产气,被机体吸收,加重病情。

怎样治疗腹部胀气?�
(1)认直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对症治疗
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结,可将开塞露或甘油栓等药液挤入直肠内,这样可以排出大便和气体,降低结肠内压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将一肛管插入肛门达乙状结肠,使肠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②胃肠减压:将一条胃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肠,再在管外边接上一个抽吸降压的装置,通过这个装置能把胃肠道里的气体和液体抽吸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
③如果用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奏效,且无肠梗阻证据,可选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药物。新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增强肠管蠕动,可促进排气,用量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可提高肺通气量,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肠管蠕动,减轻腹胀,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④禁食,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因血钾浓度过低引起腹胀,可静脉滴入氯化钾。
⑤腹胀消失后,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剂。
⑥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豆类和薯类等。

中医对腹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何认识?
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皮绷急如鼓为特征,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脾胃损伤
由于小儿乳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营养不良,均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节,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致脘腹胀满。
(2)情志因素
由于娇惯小儿多有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畅,肝气因而郁结,气机失调,可致气急腹胀。
(3)湿热蕴结
夏秋季节外感湿热之邪,不得宣化,壅滞于中焦,气机郁阻,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以致胸闷腹胀。
(4)中寒
小儿多食冷饮或衣被过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湿,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壅积于中焦而成腹胀。
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腹胀。

气滞食阻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按之不硬,食后加重,嗳气则自觉舒服,泻后胀痛减轻,没有食欲,夜卧不宁,手足心热,舌苔白厚,脉沉滑。治以消食导滞,行气消胀。方选保和丸加减,药用焦三仙、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槟榔、枳实、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湿热蕴结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胸闷腹胀,头晕身重,无饥饿感,食后身体发热,口中淡而无味,小便黄少,大便稀而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佐以芳香化浊。方选中满分消丸加减,药用厚朴、枳实、茵陈、栀子、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白术、猪苓、车前子、大腹皮、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水寒伤中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喜热,精神困倦,恶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苔白腻,脉缓。治以温中行水。方选实脾饮加减,药用白术、茯苓、木瓜、厚朴、草豆蔻、大腹皮、木香、炮附子、干姜、生姜、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虚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面色萎黄,倦怠无力,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薄,唇舌色淡,苔白,脉细弱,指纹青淡。治以健脾益气,佐以导滞。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砂仁、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焦楂、焦麦芽、焦神曲。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脏寒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胀时减,复如故,腹部时痛,呕吐不利,不思饮食,四肢常冷,小便清利,苔白不渴,脉沉迟。治以温中散寒。方选丁萸理中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甘草、干姜、丁香、吴茱萸、熟附子、肉桂。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脾血瘀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硬满,青筋怒张,胁腹攻痛,面色暗黑,头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唇紫,口渴,饮水不能下,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沉涩。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选调营饮加减,药用川芎、当归、赤芍、莪术、延胡、大黄、槟榔、桑白皮、葶苈子、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肾阴虚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面色晦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唇燥,齿衄或鼻衄,小便短赤,舌红少泽,脉弦细数。治以滋补肝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甘草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如何应用辨证食疗法治疗腹胀?
(1)乳食内积型
①山楂粥:鲜山楂切片,炒至棕黄色,每次取10~15克,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入粳米50克,白糖适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焦麦芽3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连服 1 周。
(2)脾虚夹积型
①枣肉鸡内金饼:大枣肉250克,生姜30克,生内金50~60克,面粉 500克,白糖适量。先将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饼,烘熟。每次吃2~3个,每日2~3次,连服1周。
②鲫鱼姜椒汤:鲫鱼一条,生姜30克,胡椒1克。鲫鱼去鳞及内脏,姜切片与胡椒一同放入鱼肚内,加适量水炖熟,加少许盐,饮汤食鱼。每天1 次,连食1周。

/sljk/ybjb/xiaohua/fuzhang.ht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9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