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味佛手散

中医世家 2023-05-17 04:30:22

加味佛手散

《济阴纲目》卷十三: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当归 川芎 黄耆(蜜炙)各30克 柴胡 前胡各45克

制法 :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 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桃枝、柳枝各3寸,枣子、乌梅各1枚、生姜1片,煎服。如有痰,不用乌梅。

摘录 : 《济阴纲目》卷十三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当归9克 川芎6克 泡参 香附各12克 台乌 吴萸各6克 桑寄生12克 延胡6克

功能主治 : 温经散寒,调气活血。治妇女气郁偏寒,经量正常,色黑,间有血块,腰腹微有胀痛,苔薄白而润,脉沉迟或沉弦。

用法用量 : 水煎,温服。

摘录 : 《中医妇科治疗学》

《寿世保元》卷七: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当归、川芎、荆芥各等分。

制法 :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 产后晕倒,不省人事,眼黑耳鸣等;并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疭。

用法用量 : 水煎,入童便,温服。

摘录 : 《寿世保元》卷七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川芎、当归、赤芍、生地、红花、白芷、陈皮、益母草、干姜、官桂、甘草、麝香、蒲黄、童便、鹿角屑。

功能主治 : 胎死腹中,孕妇神气清爽,能食,腹不胀满,上焦气不喘急。

各家论述 : 方中鹿角、姜、桂加以红花使引辛热以下胎,加麝香以开窍,佐以白芷、蒲黄、赤芍、陈皮排胀行血,而芎、归、母、地更入童便,所以救母命于无危也。

摘录 :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羊毛温证论》: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川芎2钱,全当归5钱,生黄耆3钱,荆芥穗1钱,泽兰叶3钱,五灵脂1钱,醋炒延胡索5分,酒炒楂炭2钱,桂枝木5分,蝉蜕壳10枚,白僵蚕1钱。

功能主治 : 羊毛温邪,新生产后毒火伏郁,神昏口渴,胸胀气阻,头痛身麻,烧热谵语,忽寒忽热,眩晕不寐,或腹中停瘀作痛。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温服。毒重,加秋石1钱,雄黄2分,黄蜜3钱和服;如寒困毒火,加上肉桂3分,减去桂枝。

摘录 : 《羊毛温证论》

《胎产辑萃》卷三: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川芎、当归、益母草、陈皮、葵子、香附。

功能主治 : 催生。主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胎产辑萃》卷三

《张氏医通》卷十六: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当归3钱,川芎1钱,人参3、5钱(去血过多加至1两)。

功能主治 : 产妇交骨不开。

用法用量 : 临服入童便半盏,续续进之。质壮气实者,但加童便,人参不用可也。

摘录 : 《张氏医通》卷十六

《辨证录》卷十二:加味佛手散

处方 : 当归2两,川芎1两,益母草5钱,乳香末1钱,败龟版1具。

功能主治 : 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辨证录》卷十二

《朱氏集验方》卷十:加味佛手散

处方 : 佛手散加蒲黄。

功能主治 : 血崩。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十

《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加味佛手散

处方 : 佛手散加枳壳。

功能主治 : 妇人妊孕3月,忽然心腹胀痛,下血两小块。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

月经老是不正常……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做过其它的检查吗?比如B超或其他检查有没有器质性病变?没有的话你这种情况比较好治疗!月经后期一般有一下集中原因,血寒,血虚,气滞!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虚血少。 【治法】健脾养血。 【方名】加味归芎饮。 【组成】焦白术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二) 【辨证】血虚不足。 【治法】生气补血。 【方名】八物汤。 【组成】熟地6克,川芎6克,白芍6克,当归6克,人参4.5克,白术9克,陈皮3克,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切要》卷一。 中药处方(三) 【辨证】寒凝血脉。 【治法】温经养血,通络调经。 【方名】姜苓阿胶汤。 【组成】丹皮9克,丹参9克,桂枝9克,茯苓9克,干姜9克,首乌9克,阿胶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四圣心源》。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郁偏寒。 【治法】散寒,调气,活血。 【方名】加味佛手散。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台乌药6克,吴茱萸6克,延胡索6克,党参12克,香附12克,桑寄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五) 【辨证】脾胃不足,痰湿内阻。 【治法】补气健脾,化痰利水。 【方名】归芍六君子汤。 【组成】当归身6克,白芍6克,人参4.5克,茯苓4.5克,白术4.5克,陈皮3克,半夏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剂。 【出处】《笔花医镜》卷二

闭经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凡超过18周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曾有规则月经来潮,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这里不包括生理性闭经及生殖畸形的假性闭经。根据闭经的原因,可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闭经的原因众多,有生殖器官本身的各种原因和全身的诸多原因。妊娠、哺乳期和绝经前后的闭经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一、病因病机闭经的原因颇多,概括起来不外虚、实两类。虚者,乃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多属气血亏虚,肝肾亏损,阴虚内热。实者,因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多为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或补益肝肾,或调养气血;实者泻而通之,或活血化瘀或理气行滞,或除湿化痰。切不可不分虚实,滥用攻破方药,亦不可一味峻补,反燥涩精血。至于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又当先治他病,病愈则经自调。同时,应排除是否受孕,以免引起流产。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妇女年满18岁后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有过正常月经,现又停经6个月以上。一般原发性闭经,发育迟缓,年幼多病,初潮延迟,潮后由稀少而渐闭,有失血伤精、饮食锐减等病史,经闭之后小腹无胀无痛者,多属虚。若突然停经,腹痛,乳胀,异常肥胖,或有精神刺激,环境变迁,经期,产后伤于生冷,感受风寒,长期水湿作业等病史者,多属实。临床闭经患者属虚及虚实夹杂者为多,纯属实者为少。继发性闭经多表现为周期性下腹痛,多因生殖道闭锁引起的经血潴留,大多数有生殖道炎症、刮宫病等病史。

2.诊断诊断本病,首先要考虑病变部位及闭经的类型。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确定其病因。因此对闭经病人应按步骤作系统检查。

继发性闭经患者,应了解既往月经史,分娩史,有无长期哺乳,刮宫手术,生殖器炎症,产后大失血等病史。

(1)详细询问病史:原发性闭经患者,着重询问生长发育过程,幼年期生活环境,患病情况等。

(2)体格检查:有无结核病、贫血及血吸虫病等,并注意全身发育情况、面色、脉象、舌苔等。

(3)妇科检查:注意第二性征的发育,子宫大小、有无缺损或畸形,盆腔有无炎症,卵巢有无肿瘤,处女膜有无闭锁(如无孔者,可见处女膜向外突出,呈紫蓝色),阴道闭锁者则不见阴道,肛查时均可扪到增大的子宫。

(4)特殊检查①诊断性刮宫:已婚妇女,可作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送活检,了解子宫内膜有无卵巢激素的影响,有无结核病变。

②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及宫颈黏液检查:可反映卵巢功能。

③基础体温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巢激素水平。

④试验性治疗:用雌激素及孕酮代替卵巢周期,停药后,观察有无激素减退性出血。如有出血,则表示子宫内膜功能正常,病变在卵巢或垂体;如无出血,则病变在子宫内膜。

三、辨证施治

1.肝肾不足型

【辨证】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量少,渐至停闭,乳房平坦,面色晦黯,腰酸神疲,带下清稀,性欲淡漠。唇舌淡,脉沉细。

【施治】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味:熟地、淮山药、茯苓各15g,山茱萸、当归、枸杞各10g,杜仲、菟丝子、血藤各15g,制首乌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肾精亏甚,癸水不生者应加鹿角胶(烊化)、龟胶(烊化)各10g;阴虚而生热者加麦冬、白薇、龟胶(烊化)各10g;偏肾阳不足者加巴戟天、淫羊藿各10g,黄芪15g。

2.气血虚弱型

【辨证】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色淡质薄;继而停闭,数月不行。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毛发不泽,赢瘦萎黄,口淡无味,唇舌眼睑淡白。脉沉缓或虚数,舌苔薄白。

【施治】补气养血,佐以调经活血。

【方药】圣愈汤加味:黄芪25g,党参15g,当归、川芎各10g,白芍12g,熟地15g,益母草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头晕目眩甚者加天麻、望江南各10g;心悸气促甚者加柏子仁、太子参各10g。

3.阴虚内热型

【辨证】经血渐少而致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心悸失寐;或骨蒸潮热,皮肤干燥,或咳嗽唾血,甚则喘促不安,唇红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施治】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方药】一贯煎加味:当归、川楝子各10g,生地、黄精、沙参、枸杞各15g,麦冬、丹参各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潮热盗汗甚者加玄参、地骨皮各10g;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咳甚者加百合、川贝。

4.气滞血瘀型

【辨证】闭经期间,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小腹胀痛拒按,或胸胁胀满,面色晦暗,食少暖气。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或沉弦而涩。

【施治】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逐瘀汤加味:柴胡6g,赤芍12g,当归、川芎、元胡、蒲黄、五灵脂、没药、桃仁各10g,红花6g,小茴香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胸胁胀痛者加青皮、香附各10g;乳房胀痛甚者加夏枯草、蒲公英各10g。小腹胀痛拒按者加三棱、蒲黄;见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者,加吴茱萸、艾叶。

5.痰湿阻滞型

【辨证】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下黏稠,性欲淡漠,纳呆便溏。苔白腻,脉滑。

【施治】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加味:当归、川芎、香附、苍术、半夏、枳壳各10g,茯苓15g,陈皮、甘草各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神疲倦怠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白带多者加乌贼骨、贯仲各10g;如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者,可酌加桂枝、干姜、莪术、香附。

6.肾气不足型

【辨证】年逾18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较迟,以后月经周期后延,经量渐少,经色淡或黯,质稀,继而出现闭经。亦可见体质纤弱或矮小,乳房平坦,腰酸神疲,带下清稀,性欲淡漠,月经量少,渐至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施治】补益肾气,调养冲任。

【方药】苁蓉菟丝子丸加味:肉苁蓉、菟丝子、仙灵脾各10g,桑寄生、枸杞、熟地各12g,覆盆子10g,当归15g,焦艾叶、紫河车、茺蔚子各10g。

【加减】若肢冷、畏寒,加肉桂、淡附片各4g;若腰腹发冷,带下清冷,加紫云英、巴戟天各10g。

7.肾精亏虚型

【辨证】月经由后期量少而逐渐停闭,伴有腰膝酸痛,头晕耳鸣,阴部干涩,白带极少,甚则枯燥全无。舌淡苔薄,脉沉弱。

【施治】滋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味:熟地、淮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菟丝子、何首乌、肉苁蓉各12g,茯苓、紫河车各10g,阿胶(烊化)

12g,当归6g。

【加减】如小腹冷痛,夜尿多以肾阳虚证候为主者,选加温肾阳药,如仙灵脾、巴戟天、仙茅、补骨脂、益智仁等;以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血虚阴亏、肾阴不足为主者,则加生地、玄参、女贞子等滋养肾阴药;如阴虚火盛者去杜仲、菟丝子,加牡丹皮、知母。

8.寒凝血瘀型

【辨证】以往月经正常,突然停经,数月不行,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或四肢不温,带下量多色白。舌质紫黯,或边尖有瘀点,脉沉涩。

【施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温经汤加味: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各10g,党参15g,桂枝6g,阿胶10g(烊冲),生姜5g,甘草、半夏各10g,丹参15g。

【加减】若腹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g;若小腹冷痛明显者,加小茴香10g,艾叶12g;若因内有瘀积,瘀血阻滞所致闭经,如正气尚实者,用大黄虫丸加减;若久攻无效,则改养血调经之法,以免伤正,药用大黄、生地、桃仁、杏仁各10g,白芍15g,黄芩、广虫、水蛭、虻虫各10g。

9.肝肾阴虚型

【辨证】月经由后期量少而逐渐停闭,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足跟作痛,阴部干涩,白带极少,甚则全无,身形瘦削,或潮热颧红,或骨蒸盗汗,口干咽燥,或健忘失眠。舌红苔薄,脉沉细弱而数。

【施治】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方药】当归地黄饮加味:当归、熟地、牛膝各12g,杜仲、山茱萸、龟甲(先煎)、麦冬、牡丹皮、地骨皮各10g,生甘草5g,淮山药15g。

【加减】咽干,手足心热,加知母10g;若喜叹息,纳谷不香,加制香附、党参各10g。

10.胃阴虚损型

【辨证】月经停闭不潮,口渴烦饮,心胸烦热,尿黄便结,或消谷善饥。舌红少津,脉细滑数。

【施治】清胃养阴,活血通经。

【方药】瓜石汤加味:瓜蒌、生地、益母草各15g,石斛、瞿麦、牛膝各12g,玄参、麦冬、车前子(包煎)、马尾莲各9g。

【加减】若大便燥结,可加大黄10g;里热燥实解除后,酌加当归10g,赤芍、丹参各15g,泽兰10g。

1

1.心火亢盛型

【辨证】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形体瘦削,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夜寐多梦,或咳嗽唾血,口干咽燥,或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施治】养阴清心,清热调经。

【方药】一阴煎加味:生地、白芍各15g,麦冬、熟地各10g,知母15g,地骨皮12g,黄连3g,肉桂1g,北沙参15g,当归10g。

【加减】虚烦潮热,加青蒿20g,鳖甲15g(先煎);失眠心悸者,加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各10g,夜交藤30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人参归脾丸、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益坤丸、妇宁丸(适用于气血双亏型)。

(2)七制香附丸、舒肝保坤丸、通经甘露丸、妇科得生丹、调经姊妹丸、乌金丸、妇科回生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3)温经丸、十二温经丸、艾附暖宫丸、二益丸(适用于寒湿阻滞型)。

2.验方

(1)水蛭1.5g,生山药30g,加水浓煎,再加红糖20g,1日3次分服。

(2)炒桃枝、两头尖、延胡索、五灵脂、当归、炒香附、炒桃仁、砂仁各10g。诸药共研为细面,每次服3g,黄酒送下,日服2次。

(3)蚕沙500g,陈醋200g。将蚕沙炒热,加入陈醋,然后烤干研细末,每次服用9g药末,用糯米酒送服,日服3次。

3.脐疗方

(1)用五灵脂、生蒲黄各30g,桃仁10g,大黄、生乳香、生没药各15g,麝香少许。除麝香外,余药共研细末,贮装备用。麝香先放脐内,用面粉水调脐围一周,填满药物,上置生姜或槐树白皮一块,用艾炷灸之,1~3日1次。

(2)蚕沙30g,麝香0.5g,黄酒适量。将麝香研末备用;再将蚕沙碾为细末,以适量黄酒调和成膏,将0.25g麝香填入患者脐孔中,再将药膏敷于脐上,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连续敷至病愈为止。

(3)益母草125g,蚕沙适量。以上前1味加1000g水,煎汤去渣,温洗小腹,洗后取蚕沙炒热,布包熨之。

五、调护

(1)防止精神刺激。

(2)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当注意营养和休息,注意锻炼身体。

(3)对青春期闭经患者,需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

(4)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平时应避免劳累,注意增加营养,可常吃红枣、银耳、桂圆汤、猪肝、菠菜、鸡汤等补气补血。

(5)痰湿内阻者,应加强活动,逐步增加体育锻炼,节制饮食,少食甜食及脂肪,以防继续增胖及助痰生湿。

(6)经期禁食生冷瓜果和寒凉药物,注意保暖,尤以下半身更为重要。

治疗闭经的药品_治疗月经量少的药品_治疗月经不调的药品?

闭经 有虚实两种,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之枯竭,无血可下。实者多为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不行。临床实践表明,对闭经症以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而稳定。 1、气血虚弱型经期延后量少,渐至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软,气短懒言。辱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可用八珍汤加味治疗。2、肝肾不足型年逾18经未潮,或初潮较迟而量少色淡,渐至闭经,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养肝调经。用当归地黄饮加减。3、气滞血瘀型月经停闭,小腹及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易怒。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治宜活血祛瘀,理气通经,方用血府逐瘀汤。4、痰湿阻滞型 月经 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白腻、脉滑。治宜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和佛手散。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鹿胎保健品来治疗闭经。鹿胎是一味传统经典的中药,几千年来中医妇科一直用它调理女性月经,保养容颜。 治病求本, 鹿胎胶囊 以其疏肝解郁、补气养血、温补肾阳的功效让闭经得以从根源缓解。鹿胎为“吃哪补哪”的血肉友情之品,天然良药是避免西药副作用的最佳选择。可用 鹿胎类保健品 ,促其排卵, 恢复卵巢功能 。

采纳哦

胎动不安辩证论治

【概念】

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自觉胎动下坠,腹痛腰痰,或兼见阴道少量出血而言。 若小腹坠痛及腰瘦加重,阴道流血增多,易致“堕胎”、“小产”或"胎死腹中"。因此,胎动不安常为堕胎、小产之先兆。

常见证候

气虚胎动不安: 妊娠胎动下坠,腹胀腰痰,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色淡质稀,或下 黄水面色胱白,精神疲倦,气短懒言,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无力或沉弱。

血虚胎动不安: 妊娠腰瘦腹胀,或自觉胎动不安,重迫下坠,阴道不时下血,面色 萎黄,头晕心悸,神疲乏力,皮肤不润,舌质淡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肾虚胎动不安: 妊娠小腹下坠,或胀或痛,腰痠腰痛,阴道下血,头晕耳鸣,两腿软弱,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咽燥,渴喜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数有力 血热胎动不安:孕后三、五个月,阴道不时下血,色鲜红, 腰痠,小腹坠 口干

气郁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腰痠胎动,腹痛隐隐,下血暗红。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胁肋胀痛,嗳气食少,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外伤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突然胎动下坠,腰痠痛,腹胀或痛,下血色红,神疲乏力,舌质正常,脉滑无力。

鉴别分析

气虚胎动不安与血虚胎动不安: 均为虚证。气虚者多因孕妇体质羸弱,或脾胃素虚,中气不足,或孕后罹疾,损伤正气,气虚不能载胎、护胎,以致冲任不固,胎动不安;血虚者,多由素体血亏,或孕后患病,损伤阴血,冲任不足,无以荫胎,以致胎动不安。其辨证要点为:气虚胎动不安,必兼面色咣白,气短懒言,畏寒,舌淡,脉弱等,治宜补气安胎,佐以养血,方用举元煎加味;血虚胎动不安,必兼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脉细无力等,治宜养血益气,佐以补肾安胎,方用胎元饮。《格致余论》说: “阳施阴化,胎孕乃成,气血虚损,不足营养,其胎自坠。”临床上,气血两虚胎动不安 者,亦较常见。治宜益气养血安胎,方用安胎饮。

肾虚胎动不安: 多因禀赋素弱,先天不足,或房室不节,耗伤肾气,或屡孕屡坠, 损及下元,以致冲任不固,胎动下坠。辨证要点在于腰痠疼痛,两腿软弱。《妇科玉尺 胎前》说:“妊娠腰痛,最为紧要,盖以胞胎系于腰,故腰疼酸急,胞欲脱肾,必将产 也。”惟肾虚胎动不安,尚有阴虚、阳虚之别。肾阴虚者,应有阴虚内热之象,如面色潮 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红而干,脉细数等。治宜滋阴养血安胎,方 用内补丸合寿胎丸加减;肾阳虚者,应有元阳不振之象,如四肢不温,面如积尘,尿频 或失禁,舌质淡,脉沉细,两尺尤弱等。治宜固肾安胎,方用补肾安胎饮。

血热胎动不安: 多因素体阳盛,怀孕后阴血聚以养胎,阳气愈亢,阳盛则热,热扰 血海,损动胎元,或孕后染疾,邪热下扰冲任,以致胎动不安。辨证要点为:小腹胀 痛,腰痛痠楚,口干咽燥,下血鲜红。治宜清热凉血安胎,方用保阴煎。

气郁胎动不安: 多因孕后恚怒伤肝,肝气郁滞而致胎动不安。辨证要点为:必见肝 郁证候,如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胁肋胀痛 嗳气食少,脉弦滑等,治宜舒肝理气安胎, 方用顺气饮子。

外伤胎动不安: 多因跌仆、挫闪、触撞,或持重涉远,损伤冲任,气血紊乱,不能 载胎、养胎,以致突然胎动不安,腰痠腹痛,阴道下血。治宜扶气养血安胎,方用圣愈 汤合寿胎丸,或用佛手散治之。

胎动不安、胎漏、妊娠腹痛三者,关系极为密切。妊娠腹痛若继而腰痠、阴道下血 或者胎漏兼见小腹下坠疼痛、腰痠者,均属胎动不安。因此,妊娠腹痛与胎漏,乃是胎 动不安之轻症;胎动不安,则是妊娠腹痛及胎漏之重症。

【文献别录】

《女科证治准绳·胎前门》: “妊娠八九月,胎动不安,心腹痛,面目青,冷汗出, 气欲绝,此由劳动用力伤胎宫,宜急治之。”钩藤汤主之。

《景岳全书·妇人规》: “胎气有寒而不安者其证或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或喜热 畏凉,或下寒泄泻,或脉多沉细,或绝无火证而胎动不安者,皆属阳虚寒证,但温其中 而胎自安矣。宜用温胃饮、理阴煎之类加减主之。亦当以平素之脏气,察其何如,酌而 用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9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