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味人参白虎汤

中医世家 2023-05-17 04:25:20

加味人参白虎汤

《麻科活人》卷二:加味人参白虎汤

处方 : 人参、知母、熟石膏、葛根、天花粉、麦冬、淡竹叶、甘草。

功能主治 : 生津解毒。主麻症心火内亢,肺焦胃枯,津液干涸者。

用法用量 : 原书治疗上症,是以本方去人参、甘草、糯米,加连翘、牛蒡子、元参主之。

摘录 : 《麻科活人》卷二

《金鉴》卷五十三:加味人参白虎汤

处方 : 人参、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苍术。

功能主治 : 中暑,身热汗出,头痛大渴,烦躁不宁,甚则气乏神倦,足冷恶寒。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金鉴》卷五十三

郭生白中药方论之八(白虎汤与承气汤方论)

目录

一、白虎汤

二、小承气汤

三、调胃承气汤

四、大承气汤

一、白虎汤

白虎汤方:

知母、生石膏、甘草、粳米,或加人参

辨证:

里热病势,烦渴不解脉洪大。

病势

白虎汤证有大渴,我们知道津液丧失的太多,我们撤热用通便的方法排异,解决这个渴,如果不够再加人参生津液,这是一种病势。不是有有白虎加人参汤吗?这两张方子的差异就在渴上,渴不解加人参,记住,这个是要记住的。阳明病阶段老有汗出,老丧失体液,大肠的强吸收,开始要有燥屎了。在没燥屎的时候赶紧通肠,用知母通肠,知母吃了不是泻肚子,是拉大便。和大黄不一样,它就是通肠,让你通不是让你泻,在这时候排便,把结肠的热排出去。

白虎汤是比小承气汤、比调味承气汤还轻的一张的排异的方子,听明白了吗?还从大便排异的,是通肠法,我们不叫下法,这是白虎汤。这个白虎汤和什么非常近似,和肺炎近似,所以同肺炎的方子也近似。

配伍

知母为泻火通肠药,生石膏清里热止渴,二药配伍,通肠清里热功效显著,所谓通即轻泻的作用。白虎汤证热结在里,免疫反应清除异己的方式即排便,而大便并未结硬,所以轻泻即可。选用了通肠利便的知母、石膏,以粳米汤补充丧失的津液,以甘草缓和病情与药力。如果因发热出汗过多,加人参以强心健胃。津液恢复了,大便通下了,热与渴自然解除,病愈了。

白虎汤是通而不泻的排异剂。方中知母治消渴,能通肠利便;石膏除肺胃之热、胃肠中结气,治大渴引饮;以粳米煮汁合药增加体液;甘草和中。这个方剂是通而不泄的排异剂,正适宜发热汗多伤津液的里热下夺病势,是通便排异益津液的良方。加人参以生津液、益胃气。方中的人参42克应该是现今的党参,不是吉林的野山参、朝鲜的高丽参,应是山西上党所产的党参。人参的效能是健胃气、生津液、益血脉。汗多伤津,血汗同源,大汗出、大烦渴都是伤津亡血的症状。

知母为君

方中知母苦寒治消渴热中,补水、泻火,多服令人泄,能通肠利便。本方以知母为主,合石膏以加强清热止渴之效能。只因其能清里热所以才能止渴生津。只因能通肠,使肠胃之病理物质得以排除,所以才能清热。本方虽为清热之峻剂,但寒而不凝,通而不泻清热生津寓于祛邪之中。白虎汤证凡大渴不解的皆加人参以生津。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

大黄、枳实、厚朴

辨证:

腹满大便不通,无燥屎

配伍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三味,仍以大黄为主体,枳实、厚朴俱有促进肠的节律性运动的功效,与促进胃肠运动刺激肠壁大量分泌的大黄相伍,成为胃肠除胀、破满、通便的第一方。大黄与芒硝相伍,润燥软坚而通便,泄热;大黄与枳实、厚朴相伍为除胀,破满通便泄热。所谓“泻热”,是从现象而说,其实质是排除免疫障碍,清除掉致病物质,结束了免疫反应,病愈了。调胃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的病理趋势略有不同,其利导方法亦略有不同,其用下法祛邪则相同。以大黄为主,大黄的功能见调胃承气汤的解释。厚朴苦温下气,消胸腹胀满;枳实苦寒利气,消胀满痞痛逆气;枳实、厚朴合用,有促进胃肠节律性蠕动的功效。这三味合用,作为破痞满通下排便的方剂,达到极为神妙的境界,其中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

小承气汤证,不大便,肚子又胀、又痞、又满,没有硬屎,不是结成很硬的屎。大便是有的,有毒的大便是有的,但是它没变硬,它是气体,小承气汤。大黄,肠子的蠕动是不能离开的。枳实、厚朴,这也是促进肠的蠕动。小承气汤也是排便的,小承气汤排便的特点,有很多的气体排出来,为什么啊?他肠子里有气体啊。

三、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芒硝、甘草

辨证:

燥屎初成

配伍

结肠中干燥,大肠蠕动极缓。免疫清除异己排便更加困难, 所以用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承气即平衡胃肠功能,利导免疫清除异己排便。病理物质从大便排除,而热退身和神清而病愈。承气者,平和胃肠功能也。怎么不能大便呢,情况是:水分吸收得太多,里头有燥屎,这不是调胃承气汤吗?大黄、芒硝、甘草,调胃承气。大黄促进肠子的剧烈蠕动,芒硝呢,大家知道蠕动有分泌,分泌就往下走,这是一致的。芒硝溶解在水里,这个水是什么,成了一个高渗溶液,不吸收,有一碗水在肠子里,一根肠子里这么一段是水,他这点水这么下来。而且这个硝水,他不是纯净水,他对干燥的燥屎有软坚的作用,有润滑的作用,这水不被吸收。从小肠到结肠,到结肠转到直肠的时候,这水没有少啊,这一杯水,反倒多了,多的是肠子的分泌液进去了。排出来了,硬屎就是那肠里的一个大疙瘩出来。这事见的太多了,调胃承气汤就是这个作用。

如延误时机,蒸蒸发热,汗出已多,恶热,不大便,是肠中干燥,知母、石膏不足通便,当以大黄、芒硝通大便以和胃气。因大黄苦寒,下瘀血、留饮、宿食,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的功效。据实验:大黄的致泻成分为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收缩和分泌增加而发生通便功效。芒硝的水溶液不被肠吸收,在肠中形成硫酸钠高渗溶液,所以有润燥、软坚的作用,并引起机械性刺激而导泻。大黄与芒硝相配作为润燥软坚通便的方剂,轻剂可润燥通便,促进新陈代谢;重剂可涤荡胃肠中一切瘀积、留垢、宿食、病理产物,奇效无比。张仲景指出:“少少温服,以调胃气。”其用意在适可而止,“调”为调和之意。“承气”是平衡意,用意在生态平衡,不可太过,过犹不及。不足则不能和胃气,太过则伤胃气。

大黄和芒硝

大黄我说过是促进肠子剧烈的运动,知道这个运动大黄带来的是什么吗?是往下传导,还促进分泌,为什么要用大黄芒硝?那肠子里的干粪蛋干了,多么干呢?出来以后用锤子砸不扁,我一点也不夸张,我砸过,砸不扁,这不是一砸就破了,哎呀,怎么就这么硬呢?它就这么硬。咱们说这个东西在肠子里头,它出不来啊,它怎么出来啊?你知道那肠子什么样呢?你看那猪大肠,一个兜一个兜一个兜,肠子不动怎么出来?他要在兜里能出来的话,你那票子在兜里出去转一圈回来就没有了。他必出不去那是个兜,出不去怎么办?开刀吧,不行,他是一个和谐理念。他不考虑这个,他就想怎么出来,最后就有法了,大黄,让肠子蠕动,让你肠子分离,你分离出液体来了就不干燥了,这是第一,第二这芒硝,芒硝化水了,300毫升带芒硝的水,喝了,这300毫升的水走到哪都是300毫升,不吸收。而且芒硝有一个功能,能把硬东西能软了,老牛肉你煮了十个小时还咬不动,你加点硝煮,两个小时就烂了。这芒硝有这个功效,软坚,因为它的化学成份就有这个成分。你看这300毫升芒硝,在肠子里头这么转啊,上来下去转来转去,等转到结肠那还是300毫升,还多了,因为肠液分泌出来,多了,把粪蛋子泡起来了,肠子往下走,就冲下来了。那表面是光滑,里头还是硬的,这么你才用大黄芒硝,总是大黄芒硝一块用,为什么啊?你想一想,你看这个东西在肠子里怎么走,听明白了吗?大黄是促进胃肠运动的,也促进分泌,要不是有特别干的屎不用芒硝,大黄就解决了,干屎他大黄解决不了。你加芒硝300毫升,芒硝水,这是水在转的,冲它,泡着,往下冲它,一边冲它一边抖搂,一边冲它一边抖搂,它不下去它上哪去?它不愿意下来它也得下来,完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大黄芒硝相得益彰。所以药到病除。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四、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辨证:

燥屎中毒,神昏谵语

病势

热性病发展到大承气汤阶段,不大便六七日、七八日、十几日,不能吃东西,怎么呢?梗着呢。硬屎也有,痞、满、硬、疼都有已经出现脑部症状,神志不清,谵语,摸床,不识人,正是危急之症。但其病毒物质是在胃肠道中而不得排除。因体温持续过高而伤耗水分,结肠因强吸收而使大便硬结,有毒物质在结肠吸收中进入循环,累及中枢而出现神昏、谵语不识人等神经症状。在此内部关系中制约全局的是通大便以排除毒害物。免疫反应因结肠干燥造成排便障碍,其势已清楚。所以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以强化肠蠕动,芒硝水溶液在肠中不吸收,起到软化硬屎的作用,同时又是通肠的液体,大便排下,毒物随之排除而病愈。生态理念中的因势利导,明白如见五指。一个危急之症,复杯之间而痊愈。

用药

大黄是要有的,芒硝可以用,枳实也可以用,枳实和厚朴,这两个药啊,都是向下走的。这个枳实啊是促进胃肠运动的。这个厚朴啊,也是促进运动的。但是厚朴,有利于功能衰退,枳实没有。在胃功能衰弱的时候,用厚朴,如果不是胃功能衰弱,可以用枳实,枳实常常是有内容物比较多的时候或者是两个同用,枳实、厚朴同用。

郭生白对承气汤的发展

还有比枳实、厚朴更好的东西,比如说当归、牛膝,帮助他排便。他没有结硬,没有燥屎,可以不用芒硝。牡丹皮也可以用,比大承气汤要好。因为我们用通血的药,就容易使外部的东西向内走。当归、牛膝也是润大便的,所以对大黄往下排是有利的。我也用过这种方法,我不是用的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没有燥屎,就不必用芒硝。没有气体,不胀满,不必用枳实、厚朴,大黄是不可不用的,没有大黄这个方子就不存在了。可以用桂枝、牡丹皮、当归、牛膝,皮肤的东西照样往里走,从大便出来。

编者按:

临证需要顺病势权变,切忌照本宣科和按图索骥,所谓“读书十年无可治之病”。典型的白虎汤和承气汤症很少见了,通过阳明病方论,郭老让我们敢于运用知母、石膏、大黄、枳壳、厚朴、芒硝治疗胃肠道里热病症,让我们感受到本能中医“一剂知两剂已”的震撼效果。

不仅如此,郭老还发展了仲景承气汤症用药,他说“还有比枳实、厚朴更好的东西,比如说当归、牛膝,帮助排便。牡丹皮也可以用,比大承气汤要好。”本能养生学派在临床中,用当归、牡丹皮、桃仁、牛膝来帮助通便,实现了一方多效、一方多病。

通便方(郭老方意)

当归40克、牡丹皮30克、桃仁20克、牛膝30克、厚朴25克、枳壳20克

成人两次分服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热盛而津伤,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我们在学习白虎加人参汤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第一节课讲的那个六气运转图(见上图),大家从六气运转图上可以知道,逆气是病态,顺气是常态,太阳病如果没有治好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进入阳明,另一种情况就是进入少阳,进入少阳以后,就会有机会进入太阴,少阴和厥阴,如果进入阳明,进入阳明以后,又有两种情形,一种就是白虎,一种就是承气(见下图)

阳明证一个是热在经上面,一个是热在腑上面,但是所有的阳明证都是但热不寒,看不到寒证,不管你是白虎汤证还是承气汤证,都是只有热证,没有寒证。

当我们看到病人一派热证,问病人口不口渴,病人说有口渴,那就要问病是喝冷的还是热的,病人说是冷的,冰镇的最好,那就是经热,白虎汤证,如果是腑热,讲的就是承气汤证,承气汤有三个承气汤,一个是调胃承气汤,一个是小承气汤,一个是大承气汤。腑热就会有大便干燥,就会堵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便秘,当然什么情况下用调胃承气,什么情况下用小承气,什么情况下用大承气,我们后面会讲,在这里就不作解释。

如果病人是大热,燥渴,发高烧,津液不够,嘴上一直在喝水,下面小便不停的排,你喝多少水,排多少小便,根本就没办法止渴,这就是经热。腑热就会造成肠胃堵塞,肠胃里的津液少了,就会形成便秘。不管是经热还是腑热,都不会有死证,也就是说阳明无死证。

如果把阳明证治成了少阳证,最后进入阴证,那就是医生的问题了。

服桂枝汤以后,病人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就是由太阳证进入阳明了,病人原来是桂枝汤证,喝第一碗汤药,病就好了,结果把剩余的药都喝了,可能炙甘草、生姜、大枣剂量不够,造成津液丧失了,也就是服用桂枝汤过量,产生之后遗症。

也有可能是病人太晚喝桂枝汤来发汗,结果病邪进入阳明而化热,或是病人来找你的时候,已经快要进入阳明了,所以喝完桂枝汤,就转成白虎汤证。

桂枝汤是利用肠胃里的津液来发汗,为了不让体内的津液丢失,所以在桂枝汤里面就用炙甘草、生姜、大枣来补肠胃中的津液,只要体内的津液不丢失耗损,就不会产生白虎汤证;如果是服用麻黄汤过量,麻黄是开肺的,如果是麻黄汤中的杏仁不够,使得肺中津液丢失,而没有办法补足肺中的津液,这样就很容易转化成白虎汤证。

阳明证分“经热”和“腑热”,前面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经是血脉和神经系统,腑就是肠胃消化系统,如果发汗的力量过强,发汗发太多,就会造成血管里面的水不足了,就很容易产生经热,这就是“白虎汤证”。

如果发汗的时候,把肠胃里面的津液都发掉了,造成大便干燥,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腑热。中医把它也叫“承气汤证”。 

白虎汤的“白虎”就是“石膏”,石膏的颜色为白色,白色入肺,所以,石膏是清凉润肺的,阳明经热的时候,常会用石膏来退热,病人的病进入阳明以后,病人表现出来的阳明症状一定是“但热不寒”,持续的发烧,不会有冷的现象。

不管是经热或是腑热,尤其是在下午三点到五点的时候,病人开始发壮热,我们看病人的舌苔,是黄黄的,黑黑的,整个嘴巴是干的,如果没有大便,就开承气汤;如果大便很正常,我们就知道腑里面没有热,那这个热就在血里面,。热入血分,就用白虎汤。

所以血里面的水不够的时候,用白虎汤去滋润。由于人身体的体热在血里面,所以西医做手术,失血的时候或大量失血的人,例如像车祸造成大师失血,这样的病人会发冷,为什么失血过多的人会发冷?我们人体都最智能的机器,当你失血过多的时候,人体会把剩下的血优先供应给心脏和大脑这些重要器官,所以,皮肤表面的血液就会明显减少,我们人体的体表温度就会下降,所以就会有发冷的感觉。

一般状况,如果发烧、嘴唇干裂,用白虎汤下去,烧就退了。

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称之为“阳明经病”,太阳主表,少阳主半表半里,“阳明”主里,所谓阳明病,就是主病在里,而且主的是实热。所以,白虎汤以清高热为主,加入人参就是为了防止心脏衰弱,把消耗的津液补足。

中医经方的分类体系,记起来很容易

中医内科经方药体系大体可分成下列几大系统:

麻黄桂枝系、柴胡系、白虎承气汤系、四君四物系、六味地黄系等。


本系方剂皆出自《伤寒论》、《金贵要略》,其主方麻黄汤、桂枝汤原为外感风寒之主方,但通过各种加减化裁,变化出一个庞大的方剂体系,不仅治疗外感有效,同时在治疗各种内伤病方面也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1.麻黄汤类方:


①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水煎服用,治疗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而紧的风寒表证;

近人通过大量临床资料及试验证明,此方对感冒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证明古人所谓风寒表证,大体上就是西医所说的病毒性上感;


②此方加生石膏,为大青龙汤,主治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恶寒口渴,烦躁,脉浮紧,此为表实兼有里热,即风寒表证入里化热之主方。

近人用此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恒有疗效,如加银花、连翘、公英、败酱等清热解毒药则疗效更确切。


③大青龙汤去桂枝、姜、枣,名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中医谓此方适应烦、喘、渴、咳四大证。

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适合于一切支气管、肺部之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以及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肺不感染。


④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名越婢汤,主治分水,一身体悉肿,。

近人经验可治疗急、慢性肾炎及各种内分泌性浮肿。


⑤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疗风寒咳嗽及喘息。


⑥麻黄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疗各种风湿疼痛;


⑦麻黄汤去桂枝、姜枣加薏苡仁,名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治疗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普所剧者;


⑧麻黄附子细辛汤,乃阳虚感寒之主方,可治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沉细。

近人认为此方对一切病毒性上感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合于体质素虚、血压偏低的上感,另外对病窦综合征亦有一定疗效;


⑨上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作用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同,但解表寒之力较弱。

桂枝汤号称“群方之冠”,方出《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主治头痛,发热恶寒,有汗,脉浮紧,此为风寒表虚证,即现代之伤风感冒类。此方之主要运用不在治疗伤风感冒,而在通过加减化裁,治疗一系列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诸多内伤病证。

①此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让,治风寒喘息;

②此方加葛根,名葛根汤,治分喊表虚兼项背强几几;

③此方去芍药,名桂枝去芍药汤,治表虚兼脉促而胸满者;

④此方加附子,名桂枝附子汤,治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另外,还有三组方药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大,疗效亦确切,通常将其视为桂枝汤类方。

①苓桂术甘汤类方

a.(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即头眩,身为振振摇,此为脾虚痰饮证;

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可能包括心脏病、心衰、胃肠功能紊乱等。

b.此方去桂枝加干姜,名肾着汤,治寒湿所伤,腰部冷痛;

c.此方白术,加大枣,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

d.此方去白术加黄芪,防己,名防己茯苓汤,治皮水,四肢肿,水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e.此方去白术加生姜,名茯苓甘草汤,治伤寒,汗出不渴。

②五苓散类方

a.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等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内聚水湿之证。主要临床用来治疗头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水肿身重等;

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可适用于所有浮肿患者,包括心性浮肿、肝性浮肿、肾性浮肿等;

b.此方去桂枝,名四苓散,主治水肿,又治内伤饮食,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少腹作胀;

f.此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g.此方去桂枝、泽泻,名猪苓散,治病在膈上,呕吐思饮者;

h.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治小便不利;

i.加苍术,名苍术五苓散,治寒湿;

j.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k.家生石膏、滑石、含水石,名桂苓甘露饮,清六腑之热;

l.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合四君子,亦名春泽汤,均可治疗无病而渴或病差而渴。

本系方剂大多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均属中药和解剂范畴。

1.柴胡汤类方


①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由柴、芩、参、草、姜、夏、枣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证,即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苔薄白。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与亚急性、慢性炎症之全身反应性临床表现相类同,因此人们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肝炎、胰腺炎、胸膜炎、盆腔炎、关节炎、胃炎、肠炎之亚急性、慢性过程,经常取得满意疗效。本方通过多变的加减法,对其他疾病之对症治疗亦能得心应手。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瓜蒌;

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外有微热而不渴,去党参,加桂枝;

咳嗽者,去党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②柴胡桂枝汤: 为小柴胡汤加桂枝,主治太少合证,即小柴胡汤证和桂枝汤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头痛,发热恶寒等症。


③大柴胡汤: 为小柴胡汤去党参,加枳实,大黄,白芍,主治少阳阳明合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郁郁微烦,心下痞鞭,腹满而痛,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燥,脉弦有力。


④复方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加川楝子,元胡,木香,公英,可治疗急性胆囊炎、溃疡病穿孔等。


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为小柴胡汤加茯苓、铅丹、桂枝、大黄、生龙骨、生牡蛎,主治三阳合证,神浮阳越,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寒***日,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


⑥柴胡陷胸汤: 为小柴胡汤加瓜蒌、黄连、枳实,治疗往来寒热,胸膈饱闷,按之则痛,口苦苔黄。


⑦柴平汤: 即小柴胡汤加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疼痛。


⑧柴胡加芒硝汤: 即小柴胡汤加芒硝,治“伤寒十三日,腹满谵语者”。


⑨柴胡桂枝干姜汤: 为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治胸胁满而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2.四逆散类方


①四逆散: 为本类方之代表方剂,为调和肝脾、和解内外之主方,该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伤寒论》谓此方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说明此方可治疗由于全身各系统之疾病引起之四肢逆冷。

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上述主治可归纳为调节内外,其意在使内外之阴阳调和,四肢逆冷乃解。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为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手足逆冷,这种植物神经功能之紊乱可由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引致。


另外,四逆散尚可调和肝脾。所谓调和肝脾,即治疗肝胃不。肝胃不和的实质是肝木克土,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可治疗慢性胃部疾患和慢性肝脏疾患。


②柴胡疏肝散: 为四逆散加川芎、香附,是肝郁胁痛的首选方,适应一切肝病之肝痛。


①逍遥散(《合剂局方》)为此类方剂之代表方,由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柴胡煨,薄荷组成,为主治肝郁脾虚之主方。临床适应证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苦满,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体乏无力。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适应慢性肝病,胃病,胆囊及胆道疾患。


另外,依据肝主冲任的理论,此方是中医调经之主方,适应于月经提前、错后、不定期。

又依据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此方为中医治疗眼疾之主方,适应视网膜、球后视神经疾患等。


②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主治肝郁火旺之证。


③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为逍遥散加熟地,增加滋阴补血之力,主治肝郁脾虚、气血亏损。


④抑肝散:逍遥散去白芍、白术,加川芎、苍术、钩藤,主治肝郁燥烦,夜寐不宁。

本系方药多出自《伤寒论》,大体可归纳为三组类方:白虎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除《伤寒论》原有方药外,后世诸家,尤其是温病学派对系统方药有大量补充。

1.白虎汤类方


①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药组成,是《伤寒论》著名方剂,主治阳明经证(大热、大渴、大汗、大脉)。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本方加减化裁,可治疗一切高热疾患,即适合于各种感染性疾患之发烧,又适宜于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发烧,有人称此方为中医热症之首方,是不过分的。


②人参白虎汤:即白虎汤加人参,主治里热炽盛、气阴两虚。


③白虎加桂枝汤:即白虎汤加桂枝,主治“温疟者,其脉平,身无寒但热,关节疼烦,时呕。”亦有用此方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热、血沉快。


④白虎加苍术汤:即白虎汤加苍术(《活人书》),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头痛如裹,烦热胸闷,口渴不饮。


⑤羚犀白虎汤:白虎汤加羚羊角,犀角(可用水牛角代之),主治外感温病,气血两亏,高热烦渴,神昏谵语。


⑥化班汤:白虎汤加玄参,犀角,主治热入血分,谵语,发斑,舌绛苔黄。


⑦竹叶石膏汤:人参白虎汤去知母,加半夏、麦冬、竹叶,主治余热未情、气阴两伤,证见身热多汗,口干喜饮,虚羸少气,气逆欲呕。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适合于一切热病后期,病人存在明显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且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之候。

2.承气汤类方


此类方多出自《伤寒论》,


①大承气汤为此类方剂之代表方,有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主治阳明腑证,证见痞、满、燥、实四证。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加减化裁可治疗一切急腹症,包括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胰腺炎等。


②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去芒硝,主治胸腹痞满,苔老黄,脉滑数。


③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甘草治腹痛拒按,舌苔老黄,脉滑数。


④三化汤(《活法机要》):大承气汤去芒硝,加羌活,治中风,便溺阻隔。


⑤凉膈散(《局方》),调胃承气汤加黄芩、连翘、栀子、薄荷、蜂蜜,主治肺胃实火,证见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咳唾血痰,口舌生疮,苔黄脉数。


⑥大陷胸汤:小承气汤去甘草,加甘遂,证见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燥结,口舌干燥,小有潮热。


⑦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加葶苈子、杏仁、练蜜为丸,主治与大陷胸汤略同,惟其作用较缓和,适合于该病发病较缓者。


⑧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主治膀胱蓄血证,证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大便下血。


①泻心汤方出《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组成,主治邪火内炽所形成的各种病变,如高热、便秘、溲赤、舌苔黄厚腻、脉数、胸中烦热、黄疸、吐血、衄血、疔疮痈肿。


②此方加枳壳、木香,名胆道排石汤2号(大连医学院),主治胆石症、胆囊炎。


③枳实导致汤(李东垣):枳实、白术、茯苓、泽泻,主治湿热交阻于胃肠,下痢赤白等证。


④附子泻心汤:泻心汤加附子,主治心下痞鞭,恶寒,汗出。


⑤半夏泻心汤:泻心汤去大黄,加半夏,干姜,党参,大枣,甘草,主治寒热互结于胃肠,临床证见心下痞鞭,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


⑥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主治呕而痞,肠鸣下利,纳谷不化,烦躁不安。


⑦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主治呕而痞,肠鸣下利,干噎食臭。


⑧葛根芩连汤:泻心汤去大黄,加葛根、甘草,主治汗出而喘,身热不利。


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泻心汤去大黄,加黄柏、栀子,主治火热成毒证,如疔痈、疮疡、丹毒、发颐等一切火聚成毒之证。


今年日本学者报告本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甚效。


⑩石膏汤(《外台秘要》):泻心汤去大黄,加黄柏、香豉、栀子、麻黄、生石膏,主治表证入里化热,证见头痛无汗,发热恶寒,口渴面赤,燥烦。


⑾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泻心汤去大黄,加板蓝根、玄参、牛蒡子、马勃、连翘、陈皮、甘草、僵蚕、柴胡、薄荷、桔梗、升麻,主治热毒上功所致之痄腮发颐,大头瘟证,头面丹毒等,以知其对流行性腮腺炎有特效,可抑制腮腺炎病毒。

本系方剂指由四君子汤与四物汤二方加减化裁而来的系列方剂。两方出自《合剂局方》,四君补气,四物补血,均属扶正固本之要方。有时二者单独加味,组成一系列宜气固本剂和养血补血剂;有时二方相互结合,形成气血双补剂。总之本系方药是中医扶正固本之重要系列。

1.四君子汤类方


①四君子汤为著名方剂,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药组成,主治脾胃气血证,临床表现颜面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本方为中医治疗虚寒性脾胃证候的基础方。

拨那个西医角度来看,此方可治疗一切胃肠道慢性疾病,包括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结肠炎、慢性痢疾等,另外还可以治疗贫血、神经衰弱、脱发等,总之凡属全身功能低下的疾病,多可以此方加味化裁治疗。


②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治疗脾胃虚寒,胸膈闷满。


③异功散(《小儿药证直决》):四君子汤加陈皮,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


④香砂六君子汤(《局方》):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


⑤六神散(《效良方》):四君子汤加扁豆、黄芪、姜、枣,主治脾胃虚弱,津气不足,虚乏身热。


⑥参苓白术散(《合剂局方》):四君子汤加山药、白扁豆、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缩砂仁,主治脾胃气虚,湿滞中焦,临床证见颜面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脘腹胀满,肠鸣腹泻。


⑦归脾汤(《济生方》):四君子汤加当归、圆肉、木香、远志、酸枣仁,主治心脾两虚,证见淹没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⑧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四君子汤去茯苓,加当归、唤起、陈皮、柴胡、升麻,主治中气不足,证见颜面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或兼自汗,渴喜热饮,头痛畏寒,脉虚大;或兼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⑨调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木香,易白术为苍术,主治中气不足,脾胃湿滞,气机不畅而见的胸闷体倦。


⑩黄芪人参汤(《脾胃论》):主治夏日暑热太盛,热伤元气,乏力,困倦,发热,厌食,汗出不止。


⑾升阳益胃汤(《兰室秘藏》):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半夏、羌活、独活、白芍、防风、茯苓、泽泻、黄连、生姜、大枣,主治脾胃气虚,脘腹不舒,肢节疼痛。


⑿妙香散(《和剂局方》):归脾汤加麝香、辰砂、山药、桔梗,主治心气不足,意志不定,惊悸恐怖,喜怒无常。


⒀归脾汤加生脉散为治疗低血压之效方。


2.四物汤类方

①四物汤为著名方剂,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四药组成,主治营血虚损,冲任不和,临床见妇人经血不调,脐腹作痛,崩中漏下,血瘕积聚,颜面不华,舌淡苔薄,脉沉细。

西医认为本方临床用途甚光,可用于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陈旧性宫外孕等,此外尚可用来治疗肝脏疾患,冠心病,皮肤病及外伤等。


②胶艾汤(《千金翼》):四物汤加阿胶、艾叶、干姜、甘草,治胎产崩漏。


③胶艾四物汤(《古今医鉴》):胶艾汤加蒲黄、 黄连、 黄芩、 生地、 栀子、地榆、白术、甘草,主治妇人血虚火旺,血崩不止。


④桃红四物汤(《古今医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易白芍为赤芍,治血虚血淤,广泛适用于跌打损伤,妇产可症块,经闭,痛经,死胎不出,恶露不止。


⑤知柏四物汤(《证因脉治》):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治血虚兼阴虚火动,此方以蜂蜜练为丸,名公用于汤剂类同,惟药效较缓。

⑥艾附暖宫丸(《直指方》):四物汤加艾叶、香附,以蜡糊为丸,主治血虚宫寒久不受孕。


⑦玉镯散(《本事方》):四物汤加调胃承气汤,治疗经团腹痛拒按,六脉有力。


⑧佛手散(《本事方》):四物汤去熟地、白芍,治妇人血虚感冒,胎动下雪,胎死腹中。


⑨八珍汤(《丹溪新法》):四物汤加四君子汤,主治气血两亏,营卫双虚。再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局方》),气血双补力更大。


⑩学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加柴胡、枳壳、甘草、桔梗、牛膝,主治上焦淤血,症见头痛,胸闷,胸中烦热,急躁易怒,心悸不眠,呃逆干呕。

此方乃当前广泛运用之方剂,西医诊断之偏头痛,动脉硬化之头晕,头痛,耳鸣,冠心病,皆可以此方治疗获效;尚可治疗神经衰弱,盆腔炎,不明原因之发热。


⑾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加元胡、五灵脂、甘草、乌药、枳壳、丹皮、香附,主治膈下血瘀,两些积块,胁疼不移。

⑿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加元胡、蒲黄、五灵脂、没药、干姜、肉桂、小茴香、主治少腹血淤,经来腹痛。


⒀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当归,加老葱、姜、枣、麝香,主治头面血淤,耳聋,酒糟鼻。


⒁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去生地、赤芍,加没药、五灵脂、甘草、地龙、秦艽、香附、牛膝,主治气血痹阻,关节疼痛,全身疼痛。


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去生地,加地龙、黄芪,主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蹇涩。


⒃冠心Ⅱ号(北京地区协作组方):为四物汤去生地、当归,加红花、降香、丹参,主治冠心病、心绞痛之效方。


⒄生化汤(《付青主女科》):四物汤去芍药、生地,加桃仁、黑姜、甘草,主治产后胞寒,淤血内阻,症见少腹冷痛,恶露不行,我国居民产后常规用此方。


⒅温经汤(《金贵要略》):四物汤去生地,加党参、阿胶、麦冬、桂枝、丹皮、生姜、半夏、甘草、吴茱萸,主治冲任虚寒,淤血阻滞,临床症见月事不调,经期错后,或逾期不止,少腹冷痛,久不受孕,另外尚可治疗暮即发烧,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先有肾气丸,此方出自《金贵要略》,由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八药组成,即六味地黄丸加附桂。五代时著名小儿科医家钱乙将上方之桂、附去除,定名六味地黄汤,以此方加减化裁,出现了一系列以补肾为主要功能的方剂系列。

1.六味地黄汤(丸)类方


①六味地黄汤又叫六味地黄丸,方出《小儿药证直诀》,此方可汤服,亦可炼蜜为丸,故有汤、丸两种名称。此方由生地(熟地亦可)、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组成,为滋补肾阴之代表方。治疗症状为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腿困、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

现代医学认为,此方之适应症大多与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有关,同时此方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对白血病、食道癌、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红斑性狼疮、肺气肿、肺心病、妇女月经不调均可加减使用。


②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系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治阴虚火旺,内热著者。


③杞菊地黄汤(《医级》),系六味地黄汤加枸杞、菊花,治肝肾阴虚,眼花涩痛。


④都气丸(《医宗己任编》),系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治肾不纳气,呼吸困难。


⑤八仙长寿丸(《医级》),系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治肺肾阴虚,喘咳频频。


⑥左归饮(《景岳全书》),系六味地黄汤去丹皮,加枸杞、甘草,治肾水不足,阴液亏损,腰酸遗精,口燥盗汗,大渴引饮。

2.肾气汤(丸)类方


①肾气丸,此方出自(《景岳全书》),为补肾阳之代表方剂,方由干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组成,适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腿困、形寒怯冷、自汗、尺脉弱;同时亦适应在上述症候基础之上出现的阳痿、遗精、早泄、全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证。此方意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谓“益火之源”即补肾壮阳之意。


②济生肾气丸(《济生方》),系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治阳虚水泛,浮肿尿少。


③十补丸(《济生方》),系肾气丸加鹿茸、五味子,治阳虚日久,面色黧黑,手足冷肿,腰膝无力,身体羸瘦,腰痛酸楚。


④右归饮(《景岳全书》),系肾气丸去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⑤补肾丸(经验方),系肾气丸去丹皮,加黄芪、淫羊藿、破故纸、五味子、仙茅、巴戟天、杜仲、鹿茸、枸杞子、大云,治疗阳痿遗精、腰酸腿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9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