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人参(去芦)8分,白术(去芦)1钱2分,白茯苓1钱,当归(酒洗)1钱,川芎8分,赤芍1钱,陈皮(去白)1钱,半夏(姜制)1钱,苍术(米泔制)1钱,乌药1钱,枳壳(麸炒)1钱,白芷9分,桔梗8分,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羌活1钱,防风8分,甘草5分。
制法 :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 中风,右半身不遂,手足瘫痪及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身痛,加姜黄;脚痛,加牛膝、防己、威灵仙。
摘录 : 《回春》卷二
蔡瑞康,男,(1935—)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专家。在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上也效果明显,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蔡瑞康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蔡瑞康治疗湿疹的中药方
1.清热除湿汤
龙胆草、黄芩、丹皮、赤茯苓、泽泻、萆薢、苦参各10g,车前草15g,六一散(包煎)、生地各30g。热盛者加白茅根15g,生石膏30g(包煎);湿盛者加牛薏仁、通草各10g;痒甚者加白鲜皮30g;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6g。每日1剂,早晚饭前1小时各服1次。同时配合以下外治法:有糜烂渗出者,用3%硼酸溶液做开放性冷湿敷,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湿敷间歇期外涂氧化锌油;无糜烂渗出者,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3~5次。共用药2周。
急性湿疹如果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证采用以清热利湿为主的清热除湿汤内服,并联合外用西药治疗,与纯西药治疗组比较,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减轻症状(红斑、渗出等)方面见效快。清热除湿汤由龙胆泻肝汤和萆薢渗湿汤加减组成,方中龙胆草、黄芩清热除湿,生地、丹皮凉血清热,赤茯苓、萆薢、泽泻健脾渗湿.车前草、六一散利湿清热,苦参除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除湿止痒之功,切中急性湿疹湿热证的病机。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龙胆草、黄芩、丹皮、生地、甘草等药都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应用的关键是辨证要准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加减。
2.术苓除湿汤
炒白术10g,苍术15g,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0g.薏苡仁20g,厚朴10g,陈皮10g,滑石18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甘草3g。湿邪偏于下焦者可加黄柏、川牛膝;瘙痒甚者可加乌梢蛇、刺蒺藜;日久皮损色黯者可加丹参、当归。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
本方所主多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病情迁延,或因素体脾虚,或因湿邪久羁,过用苦寒而伤脾,故兼见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等脾虚表现,属脾虚湿蕴证。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既治“脾虚”之本,又治“湿盛”之标。术苓除湿汤中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苍术除脾湿升清阳,茯苓助脾运、利水除湿,三药合用达健脾燥湿利水之功,为君药。根据“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选泽泻、猪苓、薏苡仁助君药健脾利水,给邪以出路;陈皮、厚朴理气和中、下气除满、助运脾湿,祛湿剂中配伍理气之药,即“气化则湿亦化”之理,五药共为臣药。滑石除湿利水,地肤子、白鲜皮共达止痒之功,三药为佐药。甘草既健脾益气又调和诸药,为使药。在全方组成中既有燥湿健脾的平胃散(苍术、陈皮、厚朴、甘草)以除中焦湿阻,义含健脾渗湿的四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以治溲短便溏,再伍渗利小便的六一散(滑石、甘草),从而使全方达到健脾燥湿畅三焦之机、化膀胱之气,使湿无从牛而有其去路的治疗目的,服之则湿患得除。
3.养血祛风汤
生地15g,当归10g,赤白芍各15g,丹参15g,鸡血藤15g,夜交藤15g,白蒺藜15g,乌梢蛇10g。阴血不足甚者加熟地10g,麦冬10g,女贞子15g;风盛瘙痒甚者加蝉衣6g,白僵蚕10g,全虫6g;合并有血瘀者加桃仁10g,红花10g,莪术10g;伴失眠者加生龙牡各30g,酸枣仁30g;大便干者加火麻仁30g,柏子仁1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慢性湿疹多为急性迁延而来,病发日久,耗伤阴血,血虚不能濡润肌肤,化燥生风,瘙痒难忍,治疗当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养血祛风汤中生地、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润燥祛风以止痒,赤芍清热凉血止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止痒,共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夜交藤养心安神,白蒺藜、乌梢蛇祛风止痒以治标,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收效甚佳。
4.外洗除湿汤
龙胆草10g,苦参30g,蛇床子30g,黄柏20g,地肤子30g,车前草30g,黄芩10g,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板蓝根30g,六一散10g。湿热型加土茯苓15g;脾虚湿阻型加茯苓、白术各10g;血虚风燥型加川芎10g,何首乌20g;瘀毒积聚型加桃仁、红花各10g;体弱气虚型加黄芪、党参各15g;脂溢性湿疹加茵陈、山楂各10g。1日1剂,水煎两次浸洗或湿敷患处,每天2~5次。
根据湿热、脾虚、湿阻、血虚风燥、瘀毒积聚等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治疗。方中龙胆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湿清热,入肝胆膀胱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肝胆实火、三焦湿热;黄芩、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共辅龙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车前草长于利湿消肿兼可清热。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热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止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佐苦寒之剂免伤阴分;赤芍酸寒,能泻能散,既可凉血活血,又能泻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热凉血消斑。三药配合既可清热利湿,凉血消斑,又免过用寒凉而伤阴。板蓝根、马齿苋功在清热解毒,防治毒热湿邪,并能凉血消肿。全方诸药配合,共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之功,使热清湿利而皮疹得消。药理研究证实,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生地黄具有皮质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马齿苋、甘草等均有抗过敏作用。诸药配合起到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相得益彰,疗效稳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黄柏百部汤
黄柏30g,百部30g,土茯苓15g,蛇床子30g,苍术15g,荆芥15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苦参30g,藿香15g,明矾或桔矾30g(皮肤无糜烂渗液者用明矾,有糜烂渗液者用枯矾)。用温水洗净患处,取上药煎水1500~2000ml,倒入盆中,趁热汽熏蒸患处,待药液凉至适宜温度,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天治疗2次,每次20~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6.温阳除湿水剂
生川乌10g,生草乌10g,艾叶15g,大风子20g,威灵仙30g,红花15g,地肤子20g,苦参20g。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0ml,温泡手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双手忌直接接触食物和各种洗涤用品。
“湿性重浊黏腻”,“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久之,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掌跖失于温润,湿邪因而停滞,局部气血瘀闭,肤络不畅.肌肤失养而成本病。故以温通经络、除湿润肤为治疗大法。方中牛川乌、生草乌、艾叶、大风子有温通气血、透达经络之作用,其中川草乌、大风子还有除湿作用;威灵仙通行卜二经络且祛风湿;红花活血通络;地肤子、苦参除湿止痒。诸药相配,则阳气至,经络通,气血畅,湿邪除,肌肤自然润泽。
7.湿疹熏药方
地肤子、蛇床子、百部、蓖麻子、艾叶、苦参、苍耳子叶、自鲜皮各30g,花椒15g。上药混合共碾粗末,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燃烟熏皮损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
熏药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在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外科皮肤疾病的一种外治法。从临床使用过程中体会到:熏药的药烟无任何毒性,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对于角化过度和瘙痒明显的皮肤病止痒和软化皮肤作用较好。熏疗时,浓烟温度一般50~60℃为宜,应经常用手试温,以免引起烧烫伤。湿疹熏药方中地肤子、蛇床子、花椒、蓖麻子、苍耳子叶均能润肤止痒,百部、苦参、白鲜皮杀虫止痒,艾叶、花椒温和解风毒而止痒。诸药共奏除湿祛风、杀虫止痒之功。
治疗湿疹的食疗调理
1、薏米红豆煎: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烂,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马齿苋煎:鲜马齿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数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3、冬瓜汤:带皮冬瓜250克,切块,煮汤食用。
4、黄瓜煎:黄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5、绿豆海带粥: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水煮绿豆、糯米成粥, 调入切碎的海带末,再煮3分钟加入红糖即可。
治疗湿疹的护理工作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尽量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忌抓痒,抓痒使皮肤不断遭到刺激,会越抓越痒,其结果会使皮肤病变区更加增厚粗糙和苔癣化,抓破皮肤又会引发感染。忌热水烫,有的病人因痒得难受就用热水烫,结果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红肿加重,病变区渗液增加,病情更重。忌刺激性食物,像酒、浓茶、辣椒、咖啡、葱、姜、蒜等会使瘙痒加重,应忌之。鱼,虾等食品会使湿疹加重,也应避免食用。
猜你喜欢:
1. 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偏方
2. 治疗不孕不育常用的中药盘点
3.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偏方
4. 治疗女性不孕的中药偏方
5. 中国不孕不育医院排名 全国不孕不育医院排行榜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根据皮损特点、发病部位,又分为「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等。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 *** 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结痂、浸润及皲裂等。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自觉瘙痒剧烈。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的湿疹,如耳部湿疹、 *** 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肛周湿疹和小腿湿疹等。多年来,笔者将本病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黄水淋漓,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濡滑。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治法:利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龙胆草、茯苓皮、车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赤芍、黄芩、栀子、泽泻、通草各9克。因挠抓感染有脓疱者,加蒲公英12克,金银花、连翘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脘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泄,小便微黄。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缓。多因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治法: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处方:茯苓、猪苓、厚朴、苍术、陈皮、泽泻、白鲜皮、六一散(包煎)、地肤子各9克。胃纳不佳者,加藿香、佩兰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为粟疮或血风疮。遍身起红丘疹,剧痒难忍,抓破出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多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所致。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方用凉血除湿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苦参、赤芍、牡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肤子、六一散(包煎)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伤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略见出水。舌质红,舌苔光,脉细弦滑。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用滋阴除湿汤。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12克,蛇床子、茯苓、泽泻、当归、玄参各9克,白鲜皮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切勿用热水烫洗以及肥皂等 *** 物洗涤。避免挠抓,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发物。注意寻找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目录1拼音2概述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别名4处方5功能主治6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7方解8运用9现代适应证 9.1风湿性关节炎9.2坐骨神经痛 10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理作用 10.1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10.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0.3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10.4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10.5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10.6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10.7对肾功能的影响10.8参考资料 11各家论述12附注13摘录14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1拼音 gān cǎo gàn jiāng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概述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1]。该方剂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促进、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有抗感染、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因此对风湿性关节炎、部分坐骨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疗效[2]。其对消化系统功能及肾功能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其“除湿”的主要机理[2]。但是对严重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所致坐骨神经痛仅凭此药不可能根治,应结合手术治疗为宜[2]。
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甘姜苓术汤、肾著汤[1]。
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著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甘草汤、除湿汤、苓姜术甘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
4处方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1]。
甘草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3]
5功能主治 功能温脾祛湿[1]。主治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夜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阳气不行而致的胞痹证,症见少腹膀胱胀痛,小便不通[1]。
功在祛寒除湿[3]。主治肾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3]。
暖土胜湿;补土制水,散寒渗湿;温脾化湿。主治肾著。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著,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6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1]。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以水5升,煮取3升,分温3服。腰中即温。
7方解 肾著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著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3]。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潮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3]。邪著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3]。邪虽外受,但无表证,非汗法所宜。肾受冷湿,著而不去,则为肾著[3]。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3]。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3]。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温中祛寒[3]。以茯苓为臣,淡渗利湿[3]。两者配伍,一热一利,热以胜寒,利以渗湿,寒去湿消,则病本得除[3]。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助除湿之力[3]。使以甘草调诸药而和脾胃[3]。4药配合,共奏祛寒除湿之效,寒湿尽去,则冷重自愈[3]。
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8运用 1.使用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2.肾著:杜某,女,52岁。腰痛,腰部重倦有冷痹感,两侧髓关节痛,行动拘急痛,俯仰困难,四肢倦怠无力已5月余,治疗无效。诊其脉沉迟,此肾著证也,肾虚而寒湿所侵,腰受冷湿著而不去,治宜温通驱寒湿为治,拟用肾著汤。白术1两,云苓1两,干姜1两,炙甘草5钱,2剂,清水3钟,煎至1钟,温服。后以原方加桂枝尖、杜仲,共进8剂而愈。
3.半身出汗:本方治疗半身出汗12例,病程最长2.5年,最短半年;有布氏杆菌病史者2例,风心病史1例,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史3例。病者皆有脾阳不足,寒湿内盛的症状,如汗出、身冷、畏寒等。结果治愈9例,好转3例。服药最少2剂,最多12剂。
4.滑精:一士人,年73,平生小便频数,腰冷如坐水中,厚衣覆盖而坐, *** 时泄不自禁,诸治并无效,如此已10余年矣。余诊之,心下悸,即与此方而痊愈。
5.带下:丁某,女,44岁。带下年余,近半月来加重,色白清稀,绵绵不绝,少腹隐痛,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酸,舌胖苔白,脉小略滑。乃寒湿阻滞胞宫。药用茯苓、白术各30g,干姜、甘草各10g,苍术20g,煎服。4剂后,带下明显减少,腰痛、头晕明显好转。
9现代适应证 [4]
适应证: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寒湿者,可以本方加减。
10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理作用 [5]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减陈氏木香散
下一篇: 加减除湿胃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