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减补肾安胎饮

中医世家 2023-05-17 01:32:27

加减补肾安胎饮

处方 : 泡参4钱,白术2钱,茯神3钱,杜仲3钱,续断3钱,菟丝子3钱,阿胶2钱,蕲艾3钱,乌贼骨5钱,桑寄生5钱。

功能主治 : 补肾,止血,安胎。主体质较弱,胎气不固,复因房室触动,遂致胎漏下血,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尺脉沉滑无力。

用法用量 : 水煎,温服。

摘录 : 《中医妇科治疗学》

阿胶能不能治疗鼻炎呢

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阿胶目录
基本信息
品种考证
原产地
原动物
采制
炮制
药理
临床新用途

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及其他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用蛤粉炒成珠者称阿胶珠。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为补血之佳品。常与熟地黄、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药同用。
2. 用于多种出血证。止血作用良好。对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尤为适宜。治血热吐衄,配伍蒲黄、生地黄,如《千金翼方》,治吐衄咳唾失血既多,虚倦神怯,配伍人参、白及等,如《痰火点雪》;治肺破嗽血,配伍人参、天冬、北五味子、白及等,如《直指方》阿胶散;治便血如下豆汁,配伍当归、赤芍等,如阿胶芍药汤;治先便后血,配伍白芍、黄连等,如《医林集要》阿胶丸;治冲任不固,崩漏及妊娠下血,配伍生地黄、艾叶等,如胶艾汤。
3. 用于阴虚证及燥证。能滋阴润燥。治温燥伤肺,干咳无痰,配伍麦冬、杏仁等,如清燥救肺汤,治热病伤阴,虚烦不眠,配白芍、鸡子黄等,如黄连阿胶汤;治热病伤阴,液涸风动,手足瘈疭,配龟板、牡蛎、白芍、生地黄等,如大定风珠。
【用法用量】入汤剂,5~15g,烊化光服;止血常用阿胶珠,可以同煎。
【使用注意】本品性滋腻,有碍消化,胃弱便溏者慎用。
品种考证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阿胶生东平郡(今山东东平县),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县。”陶弘景又日:“今东都下亦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本草图经》曰:“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神农本草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本草纲目》云:“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挲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根据上述记载可知古代阿胶原料用牛皮、驴皮及其他多种动物皮类,但以驴皮用阿井水煎成者为最佳。现代已将牛皮胶单列为一种药材,即黄明胶,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以驴皮熬制的胶为阿胶正品。
皮胶为传统中药,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用;可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等,对虚劳贫血、肺瘘咯血、胎产崩漏等症有良好疗效以驴皮所制最佳。距今已有两千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阿胶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药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
原产地
阿胶的原产地是山东“东阿”,由于历史原因,东阿县治多有变迁,因此阿胶原产地应为“泛东阿区”,即包括:一、今属聊城市阳谷县的阿城镇,是最早的东阿县治所在地,阿胶似应诞生于此。二、今属济南市平阴县的东阿镇,福胶集团所在地。代表产品是“福”字牌和“东阿镇”牌阿胶,东阿镇是明代至中华民国(1947年)的东阿县城,阿胶制造业兴盛并成为贡品即始于此;东阿镇阿胶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获金牌;三、今属聊城市东阿县,1947年以后东阿县的铜城镇成为东阿县驻地,也是东胶集团所在地,东阿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其中东阿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阿胶之乡,并与茅台镇、景德镇一道成为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而古老的“阿胶井”则在今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的岳庄村。
原动物
驴 别名:毛驴、家驴。
Equus asinus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
驴为我国的主要役用家畜之一。一般体重约200公斤左右。头大。眼圆。耳长。面部平直,头颈高扬,颈部较宽厚,肌肉结实。鬣毛稀少。四肢粗短,蹄质坚硬。尾基部粗而末梢细。体形成横的长方形。毛色有黑色、栗色、灰色三种。毛厚而短。全身背部及四肢外侧、面颊部如同身色,惟颈背部有一条短的深色横纹。咀部有明显的白色咀圈。耳廓背面如同身色,内面色较浅,尖端色较深,几呈黑褐色。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主要食物为干的禾草类植物。
在我国役用驴种中,尤以关中驴为佳。体格高大,结构良好,遗传性强,繁殖力大。
采制
全年均可加工,将驴皮浸入清水内约2~3天使软化后,取出刮去驴毛,切成小块,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中煮约一刻钟,至皮卷起时,取出,放入另一有盖锅中加水至浸没驴皮,煎熬约三天三夜,待液汁稠厚时取出,加水再煮,如此反复5~6次,直至大部分胶质都已溶出为止。将所得液汁用细铜丝筛过滤,滤液中加入少量白矾粉搅拌,静置数小时,待杂质沉淀后,收取上层溶液加热浓缩。在出胶前2小时加入矫臭剂及矫味剂(1,000斤驴皮加黄酒7.5斤及砂糖15斤),出胶前半小时加入豆油(1000斤驴皮加15斤),以减低胶的粘性。至用铲挑取粘成一团不再落入锅中时即可出胶。放入衬有铅皮的木盘中,铅皮上预先涂搽豆油以免粘连,待胶凝固,取出,切成小块,块长10厘米,宽4~4.5厘米,厚1.6厘米或0.8厘米。置网架上晾,每隔2~3天翻动一次,以免两面凹凸不平,7~8天后整齐地排入木箱中,密闭闷箱并压平,待外皮回软再取出摊晾,干后再闷,再晾干(也可用鼓风干燥法干燥)。在包装前用湿布拭去外面莫状物,即为成品。
炮制
1. 将块状阿胶捣碎即成。
2. 阿胶珠:先将蛤粉置锅内加热,至轻松时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块阿胶,炒至鼓起成圆珠形,呈黄白色,立即取出筛去蛤粉,放凉即成。
①《雷公饱炙论》:"凡使阿胶,先于猪脂内浸一宿,至明出,于柳木火上炙,待泡了,细碾用。"
②陶弘景:"阿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燃,入汤微炙。"
③《纲目》:"阿胶,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药理
1.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阿胶有明显的补血作用,疗效优于铁剂。
2.抗休克作用 麻醉猫反复从股动脉放血造成严重出血性休克,静注5%~6%阿胶溶液约8ml/kg,能使极低水平之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作用较为持久。另用麻醉猫静注组胺,使血压下降,此时反复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4次,每次l0ml,血压无明显升高。随即改用5%阿胶溶液20ml静注,血压逐渐恢复至正常。
3.对钙代谢的影响 能改善动物体内钙平衡。
4.其他 阿胶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传统应用]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肝、肾经。功能:滋阴润肺,补血止血,定痛安胎。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为治血虚的主药。对吐血、便血、崩漏、阴虚咳嗽、虚烦不眠、阴虚发热等都可应用。
临床新用途
1.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人用驴胶补血冲剂治疗本病32例。方法:口服神箭牌补血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15岁以上每次2包,开水冲服,30日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药用。结果:痊愈24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
2.治疗月经过多性贫血 有人用驴胶补血冲剂治疗本病100例。方法:阿胶补血冲剂早、晚各服1包,6日为1个疗程。结果:基本痊愈20例,显效4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
3.治疗贫血白细胞减少症 有人用阿胶补血冲剂治疗本病178例。方法:给患者口服驴胶补血冲剂,每次1包(20g),每日2次,连用28日。治疗期间,患者没有服用其他中西药物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结果:痊愈37例,显效?2例,有效4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7.64%。
4.治疗先兆流产 有人用阿胶补血冲剂治疗本病30例。方法:服用驴胶补血冲剂,每日3次,每次2包(40g),10日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但要求患者停用其他药物,并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可以引起子宫收缩的刺激,安定情绪,增强营养。结果:治愈15例,好转“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
5.治疗不孕症 笔者以驴胶补血冲剂为主治疗本病33例。方法:予以神箭牌驴胶补血冲剂;每次1包(20g),每日2次。白带多者用乌贼骨20g煎水冲服;痛经者用制香附30g煎水调服;闭经者用益母草20g煎水冲服;头昏腰痛者用天麻20g煎水冲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经1—4个疗程治疗后有效。其中经1个疗程者6例;2个疗程者16例;3个疗程者10例,4个疗程者1例。结果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93%。
6.治疗阳萎 有人以驴胶补血冲剂为主治疗本病40例。方法:以神箭牌驴胶补血冲剂每次1包(20g),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凡治疗1个疗程已获痊愈的,不再继续服第2个疗程。治疗本病40例中,肾虚型29型,总有效率96.6%;其中偏肾阴虚17例,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4例;偏肾阳虚12例,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例;心脾受损型6例,痊愈2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恐惧伤肾3例,显效l例,有效1例,无效1例;湿热下注型2例,有效1例,无效1例。以肾虚型和心脾受损型疗效最好,尤以偏肾阴虚者疗效最好。
7.治疗烧伤后消化道出血 有人用黄土汤治疗本病26例。方法:灶心黄土50g,阿胶、黄芩、附片、白术、生地黄、甘草、乌贼骨(研粉)、白及各10g。每日1剂半。水煎分3次服或频饮。结果:痊愈20例,显效4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2.3%。
8.治疗习惯性流产 有人用阿胶治疗本病60例。方法:受孕后内服补肾益气安胎之补肾安胎饮加味:党参、杜仲、川断、狗脊各15g,阿胶(烊化)、艾叶炭、白术、菟丝子、桑寄生、益智仁、补骨脂各12g。自以往习惯性流产月份前1个月开始服,隔日1剂,连续服过平素习惯性流产月份。加减:肾虚者加山茱萸10g,山药各12g;气虚者加生黄芪15g;血虚者加熟地15g;血热者加黄芩9g;脾虚者加砂仁6g;流血多者加地榆炭9g。结果:43例痊愈,12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60%。
[禁忌]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者忌用。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温,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平,味淡。"
【归经】入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①《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
②《别录》:"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③《药性论》:"主坚筋骨,益气止痢。"
④《千金·食治》:"治大风。"
⑤孟诜:"治一切风毒骨节痛,呻吟不止者,消和洒服。"
⑥《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
⑦《纲目》:"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
⑧《纲目拾遗》:"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驴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
[名称] 阿胶Colla Asini (Gelatinum Asini) 别名:驴皮胶。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山东聊城东阿,浙江杭州、宁波,以山东东阿所产最为著名,浙江产量最大,主销华东并出口;此外上海、北京、河北天津、湖北武汉、辽宁沈阳等地均有加工生产。
[化学成份]
含明胶蛋白(glutin)等。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呈整齐的长方形块状,通常长约8.5厘米,宽约3.7厘米,厚约0.7或1.5厘米。表皮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对光照视略透明。质坚脆易碎,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弱,味微甜。
以乌黑、光亮、透明、无腥臭气、经夏不软者为佳。
[效用]
[性味] 甘平。
[功用] 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
[主治] 阴虚心烦失眠、虚劳咳嗽、肺痈吐脓、吐血衄血、便血、崩带、胎动不安等症。
[用量] 5g~10g。
释名 傅致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瘫缓偏风,手足不遂,腰膝无力。用阿胶微炙熟,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渣,以汁和入胶中,再煮开几次,胶化如糖稀,一次服下。服后取葱豉粥温服(不能冷服,否则令人呕逆)。照此法服至三、四剂,可见效。
2、肺风喘促。用秀明阿胶切小,炒过,加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
3、老人虚秘。用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加蜜暗无天日匙,温服。
4、赤白简疾(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不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不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连阿胶丸”。
5、吐血不止。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加水五程式,煮成三升,分次服。又方:用阿胶(炒)、蛤粉各一两,辰砂少许,研为末,藕节捣汁,加蜜调匀服下。
6、肺损呕血。用阿胶(炒)三钱、水香一钱,糯米一合半(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百沸汤冲下。一天服一次。
7、鼻血不止(口耳都流血)。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成。温服。同时以布系住两乳。
8、月经不调。用阿胶一钱,加蛤粉(炒成珠,研为末),热酒送服。又方:依上方,再加辰砂末半钱。
9、月经不断。用阿胶炒焦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10、妊娠下血。用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服下。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成汁)、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此方名“胶艾汤”。
11、妊娠胎动。用香豉一升、葱一升、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再加进阿胶(炙过,研细)二两,化匀服下。又方:用阿胶(炒熟)、艾叶二两、葱白一斤,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此方名“胶艾汤”
12、多年咳嗽。用阿胶(炒)、人参各二两,研细。每取三钱,加豉汤一碗、葱白少许,煎服。一天服三次。

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的作品目录

目录  一、内科奇效方  感冒  1.辛温解表汤  2.羌蒡蒲薄汤  3.清热解表汤  4.三阳清解汤  5.退热汤  6.三花清解汤  7.感冒立愈汤  8.柴胡消食汤  9.十神汤  10.增免抗感方  头痛(头风)  1.加味乌星散  2.柔肝熄风方  3.头痛汤  4.头痛方  5.曙光头痛方  6.三石汤  偏头痛  1.三生祛痛方  2.养血祛风汤  3.滋潜止痛汤  4.祛瘀驱风汤  5.霹雳汤  脑震荡后遗症  1.四子定晕汤  2.健脑散  3.活血温胆汤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1.疏表止嗽汤  2.辛温止咳方  3.张氏止咳汤  4.清肺理脾镇咳汤  5.鱼蛤石花汤  6.解郁宣肺止咳方  7.桑杏清宣汤  8.锄云止咳汤  9.锄云利肺汤  10.七味清肺饮  11.前芒汤  12.麻杏地鱼汤  13.速效止咳方  咳嗽二(慢性支气管炎)  1.温肾蠲饮汤  2.润燥益阴汤  3.久咳丸  4.降气化痰汤  5.清肺宁咳方  6.补气化痰方  7.三花汤  8.清肺润燥方  咳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1.七子定喘汤  2.清肺化痰汤  3.咳喘冲剂  4.前胡汤  肺痨(肺结核)  1.空洞型肺结核效方  2.月华消瘰汤  3.和解宣化汤  4.清肺活肝理痨汤  5.二麻四仁汤  6.托里内消汤  肺痈(肺脓疡)  1.苇茎排脓汤  2.肺痈验方  3.小儿肺痈方  4.宣肺解毒汤  5.加减苇根汤  6.清肺化痈汤  气喘(支气管扩张及肺气肿)  1.温肾纳气方  2.宿喘验方  3.止咳平喘汤  4.保肺汤  5.五白定金片  6.萎贝定喘汤  肺积(肺癌)  1.培土生金除癌汤  2.益肺消积汤  3.参冬白莲汤  4.养阴清肺消积汤  胸胁痛(气胸)  1.补肾纳气方  2.疗伤理气汤  咯血(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咯血)  1.三炭止血汤  2.加味柏叶汤  3.泻白化血汤  4.宁肺止血汤  5.参白止血汤  6.咳喘止血汤  中风(脑血管意外)  1.�莶至阳汤  2.�莶至阴汤  3.涤痰熄风汤  4.通络活血汤  5.通络益气汤  6.中风先兆汤  7.通络舒脉汤  8.发郁通络汤  9.丁氏七妙汤  10.镇肝益阴汤  11.固脱保元汤  面瘫(面神经麻痹)  1.牵正四物合剂  2.二石复正汤  高血压病(眩晕)  1.治高血压方  2.熄风汤  3.柔肝熄风汤  4.加减天麻钩藤饮  5.三草汤  6.镇肝潜阳汤  7.育阴潜阳汤  眩晕  1.气虚眩晕汤  2.定眩汤  3.川芎白艽汤  4.清肝汤  内耳性眩晕  1.清泄肝胆方  2.止眩降晕汤  低血压(眩晕)  1.升压汤  2.参芪升压汤  3.桂枝甘附汤  虚劳(贫血)  1.生血增白汤  2.苍玉潜龙汤  3.参芪二仙汤  4.健脾益气汤  5.二仙温肾汤  6.温补脾肾汤  虚损  1.黄精补脑汤  2.珠母补益方  3.加味生脉散  胸痹(冠心病)  1.冠心通痹汤  2.调和肺胃汤  3.参七散  4.心绞痛方  5.龙牡安神汤  6.加味冠通汤  7.通痹消胀汤  8.早博宁汤  9.强心饮  10.宁心饮  风湿性心脏病  1.银翘白虎汤  2.通脉饮  3.双仁养心散  肺源性心脏病  1.加味小青龙汤  2.肺肾同治汤  心律失常  1.健心汤  2.灵芝甘草汤  3.调心汤  4.稳心灵  5.宁心饮  6.加味八味安神丸  7.整脉饮  心力衰竭  1.健心合剂  2.五泽强心汤  痹证(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  1.行痹主方  2.三消饮子  3.化瘀通痹汤  4.补肾祛风汤  5.通络熄风汤  6.热痹镇痛汤  7.寄生慢痹汤  8.补肾祛寒治�汤  9.蛇归类风汤  10.类风湿汤  11.蠲痹通络汤  12.益气通痹汤  13.流气止痛汤  14.补肾活血汤  15.加减痛风方  16.王氏热痹方  17.桂枝活络汤  18.石藤热痹汤  虎历节(痛风性关节炎)  1.消痛饮  2.痛风方  3.泄浊化瘀汤  肩凝症(肩周炎)  1.肩凝汤  2.温经通络汤  坐骨神经痛(痹症)  1.蠲痹汤  2.四虫蠲痹汤  3.通经止痛汤  黄疸(黄疸型肝炎)  1.轻型消黄汤  2.重型消黄汤  3.加味茵陈蒿汤  4.利疸退黄汤  5.丹凤汤  6.清肝和胃汤  7.清解化利汤  8.活血通络汤  9.秘传黄痧症验方  胁痛(无黄疸型肝炎)  1.虎蛇疗肝汤  2.豢龙汤  3.疏肝利胆汤  4.疏肝解毒汤  肋间神经痛(胁痛)  1.乙癸同源饮  2.薤蒌四逆散  3.双解散  4.肝郁得效方  5.消食汤  急黄(重证肝炎)  赤芍退黄汤  乙型肝炎  1.活血解毒散  2.疏肝健脾汤  3.复肝汤  慢性肝炎(含“迁肝”和“慢活”两类)  1.二甲调肝汤  2.燮枢汤  3.补气养血汤  4.健脾补肾汤  5滋补肝肾汤  6.舒肝解毒汤  7.加味抑制散  8.疏肝理脾汤  9.加味一贯煎  10.加味黄精汤  臌胀(肝硬变及肝硬变腹水)  1.化瘀通气方  2.白金汤  3.软肝缩脾方  4.臌胀消水丹  5.肝腹水验方  6.复肝丸  7.茵布治肝汤  8.苓桂健运汤  9.加味阴骘丸  10.健肝生化汤  11.养肝饮  12.益气化积解毒汤  13.养阴利水汤  黑疸(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症)  1.黑疸汤  2.软坚治疸方  脂肪肝  降脂益肝汤  肝吸虫病  肝吸虫汤  肝痈(肝脓肿)  龙胆清肝汤  胆囊炎、胆石症  1.清胆消炎汤  2.金钱开郁散  3.利胆解郁汤  4.利胆排石汤  5.茵柴清胆汤  6.消症积汤  7.利胆汤  8.疏肝利胆汤  9.通胆汤  10.利胆消胀汤  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疏肝和胃饮  2.健脾调胃汤  3.加味乌贝芨甘散  4.健脾汤  5.养胃汤  6.脘腹蠲痛汤  7.加减一贯煎  8.清柔和中汤  9.舒肝和胃饮  胃脘痛(慢性胃炎)  1.安中汤  2.养阴建中汤  3.益气建中汤  4.疏肝和胃汤  5.三合汤  6.平肝降逆和胃通阳方  7.益中活血汤  8.健脾和胃汤  9.柴桂汤  10.通降汤  11.肝胃百合汤  逆(膈肌痉挛)  1.止嗳汤  2治噫气声之不绝方  3.宣中降气汤  4.白虎降逆汤  5.降逆止呃方  胃下垂  1.枳实参朴汤  2.四奇汤  3.补元复胃汤  胃粘膜脱垂症  1.温肾升阳汤  2.升提活血汤  肠梗阻  1.温阳通痹汤  2.驱通汤  急性胰腺炎  1.消胰饮  2.栀干芍草五香汤  3.柴胡陷胸汤  4.二白生脉汤  泄泻(急慢性肠炎)  1.治泻方  2.泄泻灵汤  3.清利肠道方  4.加味葛根黄苓黄连汤  5.久泻断下汤  6.温肾健脾止泻方  7.温肾扶脾汤  8.益火扶脾方  9.敛溃愈疡汤  滞下(痢疾)  1.香连导滞汤  2.双炭饮  3.疫痢解毒饮  4.开噤止痢汤  5.白头槟连汤  6.海葛地连汤  7.活血导滞汤  8.加味连梅汤  十二指肠壅滞症  温降承气汤  腹胀  1.三宜汤  2.解秽汤  3.排气排便汤  老年性痴呆  桃仁复苏汤  胸膜炎(胸腔积液)  1.三子逐饮汤  2.三仁分利汤  3.清润消肿汤  4.逐饮方  肠痈(阑尾炎)  1.清热消炎汤  2.化瘀消炎汤  3.阑尾脓肿方  4.阑尾化瘀汤  5.红藤汤  6.加减双合汤  7.金蒲汤  气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五法合一甲亢汤  2.“甲亢”方  3.消瘿汤  4.治甲亢丸  5.治甲亢方  肉瘿(甲状腺腺瘤)  1.川芎天葵汤  2.三海汤  肥胖病  1.消肥汤  2.张氏减肥方  多汗症  1.止汗汤  2.疏渎固表汤  蛔厥(胆道蛔虫症)  1.驱蛔汤  2.胆道驱蛔汤(一)  3.胆道驱蛔汤(二)  4.通胆安蛔汤  水肿(肾炎)  1.加减益肾汤  2.疏风利水汤  3.宣肺利水汤  4.健脾渗湿汤  5.苏蝉六味地黄汤  6.加味三合汤  7.白扁豆散  8.益气化瘀补肾汤  9.穿破石合剂  10.开瘀消胀汤  11.四能速效汤  12.五草汤  13.芡实合剂  14.肾炎汤  肾功能衰竭  1.升降活血汤  2.徐长卿汤  3.温肾排毒汤  4.温肾降浊汤  肾病综合症  1.益肾健脾汤  2.小儿肾病综合征  3.退肿汤  劳淋(慢性肾盂肾炎)  1.疏肝益气汤  2.益肾温化汤  3.芙蓉清解汤  4.益肾通淋汤  5.内托生肌汤  腰痛  1.补肾强腰方  2.强腰散  3.峻补肝肾丸  4.通督活血汤  5.腰痛方  流行性出血热(温病)  1.加味银翘散  2.出血热导泻汤  血淋(急性尿路感染)  1.柴芩汤  2.导赤清心汤  3.茅苓汤  4.血淋安逸汤  5.加味导赤汤  6.加味归贝苦参丸  膏淋(乳糜尿)  1.清热养阴汤  2.活血分清饮  3.乳糜尿汤  白浊(前列腺炎)  1.清热利湿化瘀汤  2.白浊汤  3.龙胆消炎汤  4.加味膀胱化浊汤  癃闭(前列腺肥大)  1.舒肝散结方  2.愈癃启闭汤  3.消癃方  4.麻黄五苓汤  失眠(神经官能症)  1.除痰降火方  2.卧佛汤  3.明志汤  4.十一味温胆汤  5.琥珀合欢白芍汤  6.镇静安神汤  7.八味安神汤  8.十味甘麦大枣汤  9.交阴安神汤  癫狂(精神分裂症)  1.豁痰定狂汤  2.除痰降火方  3.柴芍龙牡汤  癫痫  1.加味抵当汤  2.除痫汤(散)  3.龙牡愈痫汤  4.潜阳宁神汤  5.除痰安寐汤  6.癫痫清脑汤  石淋(泌尿系结石)  1.消坚排石汤  2.金珀消石散  3.结石消化散  4.三金胡桃汤  5.三金排石汤  6.逐石汤  遗精  1.遗精方  2.益肾固精方  3.补肾固精丸  4.秘精汤  阳萎  1.加味天雄散  2.补肾壮阳丸  3.益肾填精汤  4.益精壮阳汤  5.壮肾亢萎散  男性不育症  1.化瘀助育汤  2.九子生精丸  3.益肾生精丸  4.益精毓麟丸  5.化精汤  消渴(糖尿病)  1.温肾降糖汤  2.益气滋阴饮  3.降糖益阴汤  4.清热养阴汤  5.降糖方  6.降糖克消汤  7.治消止渴汤  白细胞减少症  1.丹首生血灵  2.温补升白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温补脾肾方  2.平癜汤  3.三草黛丹汤  4.陆鹤消癜汤  疝症(副睾炎)  1.柴桔乌贝汤  2.附子大黄汤  3.温通利湿方  4.消核汤  5.加味疝气方  细胞增多症  1.恶网净汤  2.参鹿龟汤  便秘(习惯性便秘)  1.便秘汤  2.增水行舟汤  3.调肝承气汤  4.通秘汤  脱肛  1.益气举脱汤  2提肛饮  二、妇科奇效方?  月经不调  1.补血通经汤  2.调经凉血汤  3.三黄忍冬藤汤  4.安神调经汤  5.归经汤  6.补中固经汤  7.益气清营固冲汤  8.调经散  痛经  1.痛经汤  2.治寒凝痛经方  3.化膜汤  4.活血祛瘀化症汤  5.热性痛经方  6.散瘀见喜汤  7.加味活血理气止痛饮  闭经  1.瓜石汤  2.化瘀通经汤  3.香草汤  4.桂仙汤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健脾固冲汤  2.滋阴固气汤  3.育阴止崩汤  4.益肾止血汤  5.经漏验方  6.寒凉止崩汤  7.益气活血汤  倒经(代偿性月经)  1.归经汤  2.凉血止衄汤  经前期综合征  1.清眩平肝汤  2.二齿安神汤  3.乳胀散  4.经前乳胀汤  5.经前癫狂汤  更年期综合征  1.益肾汤  2.二仙汤  3.坤宝汤  4.清心平肝汤  带下(阴道炎)  1.清肝利湿汤  2.赤带方  3.补肾固带汤  4.苓药芡苡汤  5.祛湿止带汤  妊娠恶阻(妊娠呕吐)  1.健脾和胃汤  2.安胃饮  3.祖传定呕饮  4.健降止呕汤  5.化浊安中饮  6.温中和胃饮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加减鲤鱼汤  2.羚羊琥珀散  3.平肝散  胎位异常(难产)  妊娠正位汤  胎漏(先兆流产)  1.安胎合剂  2.清热安胎饮  3.固肾安胎饮  4.加味芎归汤  5.生麦安胎饮  6.保胎方  滑胎(习惯性流产)  1.调补冲任方  2.滋肾育胎丸  3.固胎饮  4.培育汤  5.加味三青饮  6.补肾固本汤  7.活血化瘀汤  异位妊娠(宫外孕)  宫外孕方  产后发热  1.理血祛风汤  2.祖传桂枝生化汤  3.参芪荆防汤  产后尿潴留  加味桂车汤  产后恶露不绝  1.缩宫逐瘀汤(一)  2.益气固护汤  3.红酱饮  4.缩宫逐瘀汤(二)  5.银黄汤  产后缺乳  1.益气通乳汤  2.疏肝通乳汤  3.加减涌泉散  4.益源涌泉饮  5.通乳丹  6.通乳饮  女性不孕症  1.肋孕汤  2.经验种子济阴丹  3.补肾种子方  4.陈氏求嗣方  输卵管阻塞  1.通管汤  2.疏通汤  3.通卵受孕种育丹  4.地蚤汤  肠覃(卵巢囊肿)  1.消散襄肿汤  2.加味化坚汤  子宫肌瘤  1.清瘀化症汤  2.桔荔散结丸  盆腔炎  1.丹芍活血行气汤  2.血竭化症汤  3.血竭消聚汤  4.二藤汤  5.盆腔灵汤  6.归竭合剂  7.清热解毒汤  8.暖宫定痛汤  9.理冲汤  10.柴桔败酱汤  11.清化汤  子宫颈炎  清宫解毒饮  慢性附件炎  加减斑龙汤  外阴白斑  1.白斑方  2.清肝化斑汤  子宫脱垂  1.益气升提汤  2.提挺汤  避孕与引产  1.节育生化汤  2.益母芎归汤  三、儿科奇效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卫气双解汤  2.荆芥消风汤  3.桂芪汤  4.荆芥银参汤  小儿高热  1.慈幼清解汤  2.小儿退热方  3.退热灵  4.蒿柴薇丹汤  5.小儿退热灵  胎黄(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  1.阳黄清解汤  2.茵瓦通黄汤  3.婴儿利胆方  4.消黄利胆汤  5.清热退黄汤  6.小儿肝炎方  婴儿不乳  清热导赤饮  新生儿硬肿症  1.硬肿汤  2.温阳活血汤  婴儿呕吐(急性胃炎)  1.扩幽解痉汤  2.通幽降逆汤  小儿肺炎  1.清气汤  2.蚤休汤  3.六二清肺汤  4.清热解毒方  5.肺炎汤(一)  6.肺炎汤(二)  7.钩藤竺黄汤  8.腺病毒肺炎汤  支气管哮喘  1.补肾平喘汤  2.附子大黄细辛汤  3.二麻四仁汤  4.治哮喘验方  5.哮喘通用方  6.参蛤麻杏膏  7.治哮灵  8.平喘汤  9.止哮汤  麻疹  1.透疹汤  2.麻杏桑石汤  幼儿急疹  1.幼儿急疹散  2.青地石膏汤  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方  2.调中止泻汤  3.五肉涩肠汤  4.健脾柔肝汤  5.温阳扶脾汤  6.温阳止泻汤  7.参连健化汤  8.小儿慢性腹泻方  9.车前白术汤  小儿遗尿  1.益气缩泉固关散  2.补肾固脬汤  3.小儿遗尿方  4.遗尿合剂  小儿尿频  1.滋阴益肺汤  2.麦枣远志汤  3.二蛸补肾汤  4.尿崩汤  暑热症(夏季热)  1.夏热汤  2.清暑导滞汤  3.薷膏汤  小儿低热  1.清上温下方  2.银胡蒿桑汤  3.益气养阴汤  4.青蒿低热饮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伏暑)  1.益气清解汤  2.抽薪饮  3.镇心涤痰汤  4.通络健脑汤  小儿麻痹症(瘘证)  1.膏葛芩连汤  2.通络起蒌膏  3.通络起萎丸  4.疗瘫健步灵  小儿多动症(癔纵)  1.滋阴潜阳汤  2.菖志龙牡汤  小儿大脑发育不良(五软、五迟)  1.益智健脑汤  2.补肾健脑片  3.鹿地龟版汤  4.补脑益智汤  解颅(小儿脑 积水)  1.健脑利水丸  2.通窍利水汤  3.补肾健脑汤  女童性早熟  1.清泻相火方  2.滋阴泻火汤  小儿心肌炎  1.参芪十九汤  2.补气养血汤  3.参芪瓜蒌汤  小儿蛔虫症  1.使香消积汤  2.使君子汤  百日咳  1.温肺化饮汤  2.镇肝止咳汤  3.百龙汤  4.百日咳方(一)  5.缓痉镇咳汤  6.百日咳方(二)  7.百马汤  8.麻杏代赭汤  小儿积滞  消食散  小儿厌食症  1.桂枝汤  2.凉肝健脾汤  3.消疳汤  4.调脾散  小儿疳积(营养不良)  1.健脾消积汤  2.三甲散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水疝)  1.消疝汤  2.水疝方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解毒散结汤  2.六味消毒饮  小儿舞蹈病  1.羌菊白麻汤  2.五虫熄风汤  3.滋肾养肝汤  小儿夜啼  1.定惊汤  2.钩藤饮  小儿肾炎  五草汤  小儿肾病综合征  三合化裁汤  小儿佝偻病  抗佝方  四 、伤外科奇效方  颈椎病  1.搜风通络汤  2.白芍葛根汤  3.养血通络汤  软组织损伤  1.滋阴解痉汤  2.顺气宽胸汤  跌打损伤  1.活血行气汤  2.颅内消瘀汤  3.消肿通络汤  4.通窍逐瘀汤  5.补肾牡骨汤  6.理气化瘀汤  7.活血舒筋汤  8.牛蒡子汤  9.复元活血汤  骨折  1.活血镇痛汤  2.跌打养荣汤  3.仙复汤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胁痛)  1.胡归山甲汤  2.新活血化瘀汤  骨质增生病  1.补肾克刺汤  2.增生汤  3.强力热敷散  4.抗骨质增生丸  5.活络通痹汤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1.复骨汤  2.骨痨汤(一)  骨痨(骨与关节结核)  1.骨痨汤(二)  2.补益祛邪汤  多发性疖肿  1.仙遗地黄汤  2.消疖汤  3.解毒消肿汤  4.托补消炎汤  痈疽  1.加味三星汤  2.鹿角托里汤  3.黄芪托毒汤  4.归芪解毒汤  5.扶正解毒汤  6.养阴清托汤  7.双活祛寒汤  8.和营托毒汤  9.透脓汤  10.疏气消肿汤  疗疮  1.芩连消毒饮  2.七味消疗汤  3.知柏解毒汤  4.三花二石汤  5.九味消疔汤  乳痈(乳腺炎)  1.乳痛验方  2.治乳痈方  3.消乳汤  4.乳痈内消汤  5.桔叶汤  乳癖(乳腺增生病)  1.消瘀散结汤  2.乳腺消瘤汤  3.疏肝消核方  4.乳一方  5.乳癖化坚汤  乳疠(乳房发育症)  1.消疠汤  2.乳疠内消汤  血栓性静脉炎  1.清营解瘀汤  2.解毒通脉汤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温经通脉汤  2.活血通脉汤  3补气通脉汤  4.化湿通脉汤  臁疮(下肢溃疡)  化腐生肌丹  鹤膝风  加减羚羊角汤  五、皮肤科奇效方  紫癜(肌衄)  1.脱敏消瘢汤  2.滋阴降火汤  3.补气凉血汤  4.青紫汤  5.清荣饮  6.三草楂黄汤  7.加减玉女煎  丹毒  1.蝎槟导滞汤  2.鹿角阳和汤  3.解毒清热汤  鱼鳞病  鱼鳞汤  银屑病(牛皮癣)  1.白疮汤  2.白疮方  神经性皮炎(癣症)  1.首乌饮  2.乌蛇驱风汤  3.搜.风除湿汤  脂溢性皮炎(赤屑风)  1.凉血清肺饮  2.凉血消风散  3.养血消风散  药物性皮炎  1.皮炎汤  2.增液解毒汤  湿疹  1.滋阴除湿汤  2.全虫方  带状疱疹(缠腰火丹)  1.清热消毒饮  2.马苋解毒汤  荨麻疹(隐疹)  1.荆防方  2.麻黄方  3.麻黄蝉衣汤  4.活血祛风汤  5.多皮饮  6.潜阳熄风汤  7.消疹汤  8.固卫御风汤  扁平疣  1.去疣三号方  2.蓝苡消疣汤  寻常疣  1.灵石消疣汤  2.去疣四号方  皮肤瘙痒症  1.皮癣汤  2.二地汤  3.风癣汤  结节性红斑  1.活血通络方  2.凉血五根汤  3.加味利湿化瘀饮  痤疮(青春蕾)  凉血消疮饮  脱发  1.一麻二至丸  2.补肾养血丹  3.生发饮  4.消秃生发汤  5.除湿健发汤  皮肤病通治方  1.清肝饮  2.八味洁肤膏  六、眼科奇效方  麦粒肿(偷针眼)  1.解毒消肿汤  2.归贝解毒汤  结膜炎(天行赤眼)  1.茵陈防己汤  2.祛风明目方  3.菊栀散热饮  角膜炎  1.金黄汤  2.红肿翳障方  3.消毒饮  4.银花解毒汤  5.银翘解毒汤  角膜溃疡  1.红肿痛方  2.治蟹珠方  3.消炎解毒汤  巩膜炎  退红肿方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1.补肝散  2.滋阴活血汤  虹膜睫状体炎  1.和营化痰汤  2.泄热祛风汤  3.开窍明目汤  4.双防双黄汤  视神经萎缩  韦氏逍遥散验方  角膜软化症(疳疾上目)  归芍八味汤  泪囊炎(眦漏)  1.止泪汤  2.见风流泪方  3.平肝止泪方  眼底出血症(血灌瞳仁)  1.槐花侧柏汤  2.生蒲黄汤  3.排血汤  白内障  1.乙癸同治方  2.养阴清热汤  青光眼(绿风内障)  1.平肝养肝汤  2.养阴平肝汤  3.熄风止痉汤  角膜云翳  1.新老翳障方  2.四物退翳汤  其它目疾  1.瞳孔散大方  2.蒲银解毒汤  3.去痹汤  4.滋肾柔肝汤  七、耳鼻喉科奇效方  耳聋  1.通窍益气汤  2.化瘀复聪汤  3.新麻杏石甘汤  耳鸣(内耳性眩晕)  1.耳鸣丸  2.眩晕片  3.五味止眩汤  中耳炎  1.柴胡白冬饮  2.泽苓汤  3.升青流气饮  鼻衄  1.清金止衄汤  2.清热止衄汤  3.荆牡藕节汤  4.健脾止血汤  鼻鼽(过敏性鼻炎)  1.抗敏护卫汤  2.辛蒲汤  3.升陷塞流汤  鼻渊(鼻窦炎)  1.辛前甘桔汤  2.加味辛荑散  3.通鼻汤  4.蒲黄败毒汤  5.清热消肿汤  6.群芳煎  鼻窦(慢性鼻炎)  1.鼻炎汤  2.慢性鼻炎汤  3.苡仁防风汤  乳娥(扁桃腺炎)  1.范氏大黄附子细辛汤  2.大青蚤休饮  3.金灯山根汤  4.咽喉消肿汤  5.消娥汤  6.清咽解毒汤  喉痹  1.清咽解毒汤  2.清咽透表汤  3.新定三黄凉膈散  4.咽喉消肿八味汤  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  1.消梅十味饮  2.三子消梅汤  喉喑(声带病)  1.加味二陈汤  2.加味养阴汤  3.天龙饮  4.清肝利咽汤  牙痛  1.齿痛验方  2.虚火牙痛汤  3.肾虚牙痛汤  4.细辛碎补汤  5.清胃解毒汤  6.牙痛方  牙疳  1.牙疳散  2.清热化疳汤  3.清热解毒汤  口疮(口腔炎)  1.养阴清热汤  2.生白解毒汤  3.口腔解毒汤  4.溃疡散  5釜底抽薪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6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