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人参、白术、茯苓、苍术、厚朴、泽泻、木通、陈皮、半夏、桑皮、白芍、紫苏。
功能主治 : 身发浮肿,大便不实,及治肺胀、胃泄之症。
用法用量 :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 : 《女科指南》
甘姜苓术汤始见于《金匮要略》。因其为「肾著」病之主方,故又名肾著汤。「肾著」之病虽属下焦,然其论治实在脾肺。
经文释义
《金匮匮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曰:「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在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仲师言「肾著」病的主要表现为「身体重,腰中冷,如在水中,形如水状。」此为中阳不振,寒湿下侵的表现。有些医者一见此证,便以为病位在肾,其实不然。
《伤寒论》曰:「少阴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仲景唯恐后人误解,故用「反不渴,小便自利」强调此病虽「属下焦」,但绝非肾之病也。《皇汉医学》和久田氏亦曰:「肾位夹脐左右,故肾以下病,名肾著,记其位也。」故寒湿之邪不在肾而在腰,其理已明矣。「反不渴,小便自利」实为肺阳虚的证候,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所云「其人不渴,小便数」也。肺阳不足,阴寒内盛,故「口不渴」。上焦阳虚不能摄津,故小便反多。「饮食如故」言其胃无损。「病属下焦」言其病位也。「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言其病因。身劳汗出之后,腠理大开,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于腰部。因湿与阳气不两立,寒湿盛则阳气微,时日已久,腰部被寒湿痹阻不通,故阳气不能下达,且湿邪重浊趋下,故出现「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的症状。
方药阐微
甘姜苓术汤药物组成为:干姜﹑甘草﹑白术﹑茯苓。
干姜﹑甘草二者组合即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主要功效为温补肺阳以摄津。《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用此方治疗肺阳虚不能摄津所致多唾涎,小便数的病症。「小便自利」乃上焦阳虚不足以摄水,《难经》第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元气之别始也,主通行三气。」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肺阳虚则三焦水道无气摄纳津液,小便自出。曹颖甫《金匮发微》云:「水道虽通于下,而水之上源不能气化外出,则积日并趋于下。」汤本求真亦云:「苓姜术甘汤是胚胎于本方,所以能治遗尿,可知也。」「不渴」言其津液无伤。故用干姜配甘草温补肺阳,温通三焦水道。
白术﹑茯苓二者皆为健脾化湿之要药。仲师制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皆取此义。《神农本草经》认为白术「性温,主风寒湿痹,死肌」。正合寒湿日久痹阻经络之病机。《难经》第二十九条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带脉走行环绕腰部,腰部受邪,则带脉亦不免也。李东垣认为白术可通过「利腰脐间血」达到利带脉之效。故用白术健脾燥湿以解肌。茯苓性味甘淡,甘能温中以补脾,合白术﹑干姜,取理中汤之意,温补中阳以散寒湿。淡能渗湿利窍,《本草纲目》认为「淡渗之药,皆俱上行而后下降」之功。故又合干姜甘草汤助肺宣肃,以通调三焦,驱腰间湿邪从水道而去。
脾阳充足则阴气自消,寒湿自散;肺阳旺盛则三焦通畅,津自能摄。阳温寒散湿除,「肾著」之病自能解也。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适用于脾肺阳虚,寒湿下侵证。临床当以腹重如带五千钱,腰以下冷痛不仁,舌苔白滑,脉弦滑为依据。
临证加减 脾阳不足,有寒湿,兼寒水之气上冲,头目眩晕者,加桂枝﹑泽泻等;兼腹中冷痛,四肢无力者,加人参﹑蜀椒等;兼肾阳不足,行立振摇,眩晕甚者,加附子﹑芍药;兼脾虚泄泻者,加砂仁﹑白扁豆﹑薏苡仁﹑车前子;妇人脾虚湿盛,带下色白者,加山药﹑苍术﹑荆芥穗。
肺阳不足,三焦不畅者,兼胸中咳喘,涎沫清稀者,加党参﹑细辛﹑半夏﹑五味子等温肺化饮;表虚易感,恶寒自汗者,加麻黄根﹑浮小麦,亦可合玉屏风散;上虚不能制下,出现遗尿,小便频而清长者,加缩泉丸;水肿身重,小便不利者,加黄芪﹑防己。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说明病已经传变到少阳或者阳明了。疟疾的特征是发热一阵又发冷一阵,发热之后会大寒,热多寒也会多,这里说“热多寒少”,说明不是真正的疟疾。
3.张仲景喜欢拿呕吐来标示少阳证,“其人不呕”则说明不是少阳。
4.“清便欲自可”,身体还能维持大便正常,意味着还不是阳明,因为阳明病的承气汤证是便秘,大便干在里面。
5.脉洪大而实,或者狂出大汗脉洪大,或者口很渴又烦躁,或者头痛在两边眉毛的地方,都是阳明病的指标,阳明病也会一阵一阵发烧,但是潮热,快到黄昏的时候烧得特别厉害。
6.“一日二三度发”,一天里面往来寒热两三次,说明不是少阳,少阳病的往来寒热一般以日为周期。
7.有了前面几个症状后,有几个可能性:
(1)脉微缓者为欲愈也——一天发两三次烧,脉微缓,意味着体内真正的抵抗力核心已经和病邪打完收工了,病也快好了!
(2)脉微而恶寒——一天发两三次烧,但脉若有若无,说明阴阳都虚了,如果血分的能量很微弱,理论上应该烧不起来,如果还能烧,说明是阳虚的烧;当一个人能量不够的时候,身体也会有种代偿的烧;阴阳两虚的烧是不可以再大汗或吐,下的,因为一定会伤元气,伤津液。
(3)面色反有热色者——脸看起来有点红红的,气血都逼到表面来。
(4)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病邪没有这么多,已经不需要发大汗了,身会痒,就像起风疹,起疹子,过敏的这种痒。
脸色红,身体发痒,表示邪气已经被逼到只差最后一脚就出去了,这时可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了。
8.桂枝麻黄各半汤可治皮肤过敏!
9.怕冷,身体疼痛,四肢麻木,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病,不止受湿,还受寒了——桂麻各半汤。
10.气血水辩症:人会生病,是气滞,气凝滞不通,或者血瘀,或者水毒,水代谢不了,变成身体的坏东西。
11.烦与躁:烦是主观有意识的,平时能忍受的事情现在觉得很不爽,不舒服;躁是身体无意识地,有很多多余的动作,坐立不安,跑来跑去,手足不停,本身意识上有点模糊,最轻的躁是抖腿,阳虚的人会抖腿。
12.异位性皮肤炎是肾阳虚才会发生的病,补肾就可以了。
二、白虎汤
1.脉洪大,大汗出,可能有高烧——非常确定是白虎汤证了。
2.白虎汤里有石膏,石膏下去后,肌肉里的热就清掉了,清热的同时也能把病毒逼出来。
3.白虎加人参汤,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每天不停出大汗,且消渴。
4.白虎汤的用法:煎剂,煮一锅,一口一口喝,喝到退烧就停药。
5.盲肠炎,阑尾炎,有时候发炎的时候也会有全身性的高烧,脉也会变洪大。挂到白虎汤证的时候也可用白虎汤退烧消炎。
6.白虎汤——阳明纯热而没有寒,汗孔全开;
葛根汤——太阳经转到阳明之间,病邪慢慢深入,人开始越来越燥;
大青龙汤——肌肉里产生阳明病的热,可是表面的寒邪太多,把热封在里面出不来,脉浮紧。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
1.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碎,棉裹)
2.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可治身上有风寒之气的水肿,急性慢性肾脏炎。
3.麻黄与石膏同用时,麻黄发表的力量会变弱,白术也可让麻黄的力量变弱。
四、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1.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生姜,茯苓,白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2.茯苓是能让小肠把水分吸收掉的药,白术是让整个消化道吸收营养的药,所以苓术可恢复消化道吸水的功能。
3.相对之方:
(1)桂枝与芍药相对:
苓桂术甘汤——上焦有水,瘀寒,头昏
苓芍术甘汤——把水打到下焦
(2)桂枝与黄芩相对
小阳旦汤(桂枝汤)——桂芍草姜枣
小阴旦汤——芩芍草姜枣,治肚子绞痛的热性痢疾。
4.(1)风邪乘脾,肚子吹到风——桂枝去桂加芩术汤。
(2)寒邪乘脾——理中汤。
5.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6.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病,脉浮而弦涩,此风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四物汤方剂:当归、熟地、赤芍、川芎。
一、加参甘苓术为八珍汤,统治气虚血弱。
二、加肉桂、黄芪大补真元,非大虚者,不宜擅用。
三、四物汤合参苏饮(参、紫苏、葛根、前胡、半夏、郝苓、枳壳、桔梗、陈皮、甘草)为补心汤。治心血虚少、多梦,有效。阴虚发热,可在知母、黄柏、银花、柴胡、鳖甲、地骨皮、丹皮等药中,选择一、二味加入即可。
四、如妇人经水少者,恶寒发热,症似疟疾,可与小柴胡汤合用。
五、加入阿胶、艾叶,可治崩漏。
六、经水过期,多为有寒,血少,可在方中加熟地,略用吴萸,加点酒炒黄芩,效果很好。
七、月经先期,血呈紫黑色,此为有热,可于方中加黄连、黄芩、丹皮。
八、经行腹痛、乳房有胀感是气机不顺,可在方中加香附、文术、三棱。
九、经来受寒,以至经血瘀阴,或者素来痛经,用本方加桃仁、乌药、香附。
十、如经闭,大抵要分人胖瘦。瘦者多血枯,加桃仁、熟地;胖者多痰瘀,宜合二陈汤并用之。
十一、经来太多,本方加柴芩连柏。如中气虚损,可以补中益气汤用之。
十二、寒后发热,审系血有虚寒者,方内加姜炭。如妇女多汗,方内减去川芎,加黄芪、防风。
十三、寒后恶露过多,用泽兰、川芎、人参、当归、甘草、荆芥,名清魂散。
十四、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发生腹痛,用黑神散(地黄、蒲黄、黑姜、赤芍、当归、肉桂、甘草、黑黄豆)减川芎,加姜桂、甘草、黑蒲黄,一起煎。
产妇常用四物汤,初产须加焦姜、白芍,不可多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2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减木香煮散
下一篇: 加减枳术二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