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黄耆(炙)1钱,人参1钱,白术1分,当归1分,白茯苓1分,半夏曲1分,黄芩1分,陈皮1分,常山1分,鳖甲(九肋者,醋炙)1分,使君子肉1分,柴胡7分,草果仁7分,厚朴(姜汁炒)7分,神曲(炒)7分,肉桂5分,青皮6分,炙甘草5分。
制法 :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
功能主治 : 补脾平肝。主久疟发搐,病在肝脾者。
用法用量 : 陈米汤送下。
摘录 : 《育婴秘诀》卷二
目录1拼音2《医部全录》卷四三六引《幼科全书》 2.1方名2.2组成2.3主治2.4一粒丹的用法用量2.5制备方法2.6附注 3《疡科选粹》卷二 3.1方名3.2组成3.3主治3.4一粒丹的用法用量 4《惠直堂方》卷一 4.1方名4.2组成4.3主治4.4一粒丹的用法用量4.5制备方法 5《幼科发挥》卷三 5.1方名5.2一粒丹的别名5.3组成5.4主治5.5一粒丹的用法用量5.6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一粒丹 1拼音 yī lì dān
2《医部全录》卷四三六引《幼科全书》
3《疡科选粹》卷二
4《惠直堂方》卷一
5《幼科发挥》卷三
古籍中的一粒丹 《幼科发挥》:[卷之三脾所生病]吐泻 。祖训治吐泻者。只用胃苓丸。吐以煨生姜汤。泄以一粒丹和之。炒米汤下。一粒丹(亦名白玉丹)此家传十三...
《幼科发挥》:[卷之三脾所生病]泄泻 南一子病泻。十余日不止。一向是张用药。以胃苓丸一粒丹服之。皆无效。请予治之。望峰知其故。恐予不肯用...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一]活幼指南赋 疗,养脾丸最为密秘。痰火攻兮三黄丸,水谷不化兮一粒丹(20)。柴芩治疟,月蟾消痞。潮热金花,咳嗽玉...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二证治提纲]附∶证治赋 气之无形,蟠葱散、撞气阿魏丸破积血之有质。神砂一粒丹疗气郁而为心疼,神圣代针散治血积而作疝气。独活...
《经验丹方汇编》:[经验丹方汇编]中风
茯苓入药 历史 悠久,早在《诗经》已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述其功用谓“主胸胁气逆,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唐·《药性论》曰“开胃,止呃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日华子本草》则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的记载。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提出“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的观点。金·张元素于《医学启源》论其能“除湿益燥,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小便不通,溺黄或赤而不利”。元·王好古《汤液本草》总结本品“虽利小便而不走气”的特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提出“治心悸必用茯神”。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认为“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
【性能】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一、水肿证
本品味甘、淡,入脾肾,甘能补脾,淡能渗泄,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补而不峻,利而不峻,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属寒热虚实之各种水肿。用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见头痛发热,烦渴饮水,小便不利者,以之与猪苓、泽泻、桂枝、白术同用,如《伤寒论》五苓散;用治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证,可与郁李仁、白术等同用,如《不知医必要》茯苓汤、《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散;用治脾阳不运之水肿,常与白术、黄芪等补气健脾之品,如《金匮要略》茯苓戎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又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健脾渗湿汤;若身肿腰以下为甚,脘闷腹胀者,以之与白术、附子、厚朴等同用,如《济生方》实脾饮。
用治脾虚湿盛之水肿,以之与白术、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加减胃苓汤;若兼中寒者,以之与党参、山药、干姜等同用,如《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健脾温运汤;用治脾肾阳虚之水肿,小便不利证,常与附子、干姜、白术等同用,如《伤寒论》真武汤,本品既能增强白术健脾利水之功,又助附子以温阳化气利水;用治阴虚小便不利,水肿证,以之与猪苓、泽泻、阿胶同用,本品配与阿胶有利水不伤阴,滋阴不敛邪之功,如《伤寒论》猪苓汤;用于治皮水、四肢肿,以之与防己、黄芪、桂枝同用,如《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本品助防己、黄芪、桂枝以祛四肢肌肤之水湿。
二、淋浊证
本品性平,但赤茯苓性质偏寒,长于渗利湿热而通淋,用于湿热淋浊,用之较宜,可配与栀子、灯心草、冬葵子等利尿通淋之品同用,以加强其清热利湿之功,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淋散;又治小便欲出不出,痛不可忍者,以之与冬葵子、石韦、泽泻、白术同用,如《世医得效方》葵子汤;用治膏淋,以之与萆薢、石韦、黄柏等同用,以清利湿热,分清别浊,如《医学心悟》萆薢饮。
用治血淋,可配伍车前草、小蓟、栀子等同用,以奏利尿通淋,止血之效,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茅苓汤;用治劳淋属肾阴虚者,以之与菟丝子、山药、莲肉、枸杞子同用,如《沈氏尊生书》菟丝子丸;属肾阳虚衰者,以之与泽泻、附子、桂枝等同用,如《金匮要略》肾气丸;用治气淋,以之与猪苓、白术、乌药等同用,以共奏通利膀胱,调理气机之功,如《名医妙方精华千首》五苓加味汤。
三、痰证、饮证
前人认为:“痰饮必用茯苓”,《世补斋医书》谓“茯苓一味,为治痰之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医宗必读·痰饮》谓“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淤于生痰。”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本品既健脾又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故本品宜用于痰证及饮证。
1.痰证
本品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药性平和,常与半夏、橘皮、甘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尤宜于湿痰,以助半夏、橘皮燥湿化痰;若配伍清肺化痰药,以之与桑白皮、贝母、瓜蒌仁等同用,可用治热痰,如《医学统旨》清金化痰汤;用治寒痰,可与半夏、天南星、细辛等同用。
2.饮证
本品既利湿浊,化痰涎,又能宁心安神,尤宜于水饮停于胸胁,症见胸胁胀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等,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若治水饮停于胃,症见呕吐,眩晕、心悸者,以之与半夏、生姜同用,如《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若治痰饮停于下焦,症见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如《金匮要略》五苓散;若治心胸中有停饮宿水,以之与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等同用,如《外台秘要》茯苓饮;用治寒饮咳喘兼脾虚湿停,以之与五味子、干姜、细辛等同用,共奏温脾化饮、止咳平喘之功,如《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若治痰饮,常以本品与五味子、干姜、细辛同用,如《金匮要略》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等。
四、泄泻证
本品既能健脾补中,又能渗利水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若脾虚或有湿,脾运化功能失常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致泻,常用本品与人参、白术同用以治脾胃虚弱之便溏、泄泻,乃取本品既能增强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之功,又合白术以燥湿止泻之功,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世医得效方》六君子汤(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肉豆蔻、诃子)及参连丸,又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温阳扶脾汤;用治脾肾虚之久泻,以之与党参、炒白术、煨肉豆蔻同用,如温肾健脾止泻方、温肾扶脾汤;用治脾虚湿盛泄泻,本品与人参、白扁豆、薏苡仁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若治肠胃虚受湿之肠鸣泄泻,多与附子、白术同用,如《世医得效方》白术附子汤;若与猪苓、泽泻、白术同用,如《明医指掌》四苓散;以之与白术同用,如《素问·玄机原病式》茯苓汤,均取本品配白术以补脾燥湿而止泻;用治湿盛泄泻,常与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增强其利湿止泻之功,如《丹溪心法》胃苓汤、《世医得效方》通苓散;若用治寒湿泄泻,以之与苍术、厚朴、白术等同用,以奏温中焦,祛寒湿止泻之功,如《证治准绳》胃苓汤;若治湿热泄泻,可用赤茯苓配伍葛根、黄连等同用,以清利湿热止泻;用治伤食夹湿泄泻,以之与焦山楂、车前子、葛根同用,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调中止泻汤。
五、脾虚证
本品功能健脾补中,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纳呆、倦怠无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等补气健脾之品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世医得效方》千金养脾丸。
六、心悸、失眠、健忘证
本品味甘能补,入心脾,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味淡能渗湿,水湿不能上凌于心,故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而以茯神疗效为佳。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济生方》归脾汤、《世医得效方》益荣汤,均用本品合人参、当归、酸枣仁以补心脾,益心血安神;用治水气凌心所致心悸眩晕,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以之与桂枝、甘草、生姜同用,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及茯苓甘草汤,均用茯苓配桂枝以温阳利水,宁心安神;
若脐下悸,欲作奔豚,宜重用本品,与桂枝、甘草、大枣同用,如《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用本品合大枣、甘草以培土制水;用治痰饮蓄于心胃之怔忡不已,以之与半夏、橘皮、沉香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茯苓饮子;若治虚证之停饮怔忡,以之与干姜、白术、半夏等同用,如姜术汤;若治心神不安,恍惚健忘及心悸者,则以沉香佐茯神研末为丸,人参汤送服,如《百一选方》朱雀丸;用治情志怫郁所致之不眠、心悸,常与茯神、香附同用,如《沈氏尊生书》交感丹;用治惊悸证,以本品配相应药物,可选用《世医得效方》十味温胆汤(半夏、白茯苓、酸枣仁等)、远志丸(远志、茯神、人参等)、加味四七汤(半夏、茯苓、厚朴、远志等)等。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妇女带下病,如《得配本草》谓“茯苓配黄蜡治浊遗带下。”若治湿毒或湿热所致的带下,可与黄柏、车前子、泽泻等同用,如《世补斋不谢方》之止带方;若带下属脾虚者,可配人参、白术、山药等,以健脾去湿止带;若属脾肾虚者,可与附子、肉桂、山药等同用,以温肾培元,健脾去湿止带。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目录1拼音2《温病条辨》卷二 2.1组成2.2主治2.3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的用法用量2.4加减2.5各家论述 附:1古籍中的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 1拼音 sì líng jiā mù guā hòu pǔ cǎo guǒ tāng
2《温病条辨》卷二
古籍中的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 《医宗金鉴》:[卷三删补名医方论]清脾饮 而顾及于脾,故名曰清脾也.减人参者,以气不虚也,加草果,厚朴气味俱厚之品,取以输胃之积,加青皮,佐...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四胎毒门]益脾散 煨),木香、甘草,陈皮,厚朴(炙)、苏子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枣煎汤,细细服之。亦有热在胸膛...
《医宗金鉴》:[卷五疟疾门]食疟 同厚朴,黄芩柴胡草人参,姜枣作引为良药。(大柴胡汤)方见伤寒。%疟疾门《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3.胃苓丸: 长流水、灯心、五加皮汤下。疝气,茴香汤下。黄疸,加茵陈五钱,灯心汤下。《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清李子毅...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4.养脾丸:
脾胃该怎么去调养呢?补脾养胃的中药方剂又有哪些?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草果养脾汤
【处方】草果仁半两,茯苓***白者,去皮***半两,缩砂仁半两,桔梗1分,甘草1两半***炙***,生姜6两***用白面4两同拌和,罨1宿,炒黄***。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开胃进食,久服无疟痢疾。主
【用法用量】每服1钱,沸汤点下。
沉香养脾丸
【处方】人参半两,白术半两,川面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缩砂半两,沉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益脾养胃,助气温中,进饮食。主小儿疳瘦;吐利及脾胃虚弱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嚼下;化下亦得。
补脾养血汤
【处?a href='' target='_blank'>健康惫?钱,川芎1钱半,白芍1钱半,茯苓1钱半,苍术1钱,荆芥1钱,防风1钱,生地1钱,熟地1钱,牛子***炒***1钱,红花5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脾虚血热,疥癣疼痒,通身红点如虫齧咬,或麻木肿胀。
【用法用量】姜、枣为引。
补脾养胃的食物
1、高粱
高粱性温,能够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温中消积的作用,特别适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较多的尼克酸,这种物质处于游离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2、猴头菇
猴头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虚、抗癌、益肾精的功效。对食欲不振、腹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眩晕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老年人、体质虚弱的病人食用猴头菇,还有滋补强身作用。
3、鲫鱼
鲫鱼有健脾利溼,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产后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
4、红枣
红枣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但是你知道红枣也能够很好的调养脾胃虚弱患者的作用吗?红枣之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等,日常多服用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除此之外,红枣之中含有环磷酸腺苷活性,这种物质能够很好的起到强身健体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
5、羊肉
煮羊肉汤加大麦。大麦既可健脾益气,又有助消化,加入羊肉汤则可以健脾开胃,故对脾胃虚弱者颇为有益。先用羊肉熬汤,大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熟。然后将羊肉捞起,用汤煮大麦,文火炖熬,等大麦熟透即可。
6、莲藕
中医认为,莲藕味甘性凉,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熟食莲藕能补益脾胃、止泻、益血、生肌。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7、落花生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本草纲目》中记载,它有健脾和胃、补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证的功效。而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非常重要,花生可以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能延缓衰老,益毒延年。所以,民间把花生称为长生果。
8、芋头
中医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脾健胃、破血散结的功效,《名医别录》说:芋头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滇南本草》说它“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
9、牛肚
牛肚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
10、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2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减左归饮
下一篇: 加减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