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减小建中汤

中医世家 2023-05-16 21:07:06

加减小建中汤

《医学从众录》卷一:加减小建中汤

处方 : 人参 归身(米拌炒)桂枝木 白芍 兰枣

功能主治 : 治虚劳,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小便短赤,大便微溏,脉右虚左小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备注 : 原书按云:"此方生姜定不可少。"

摘录 : 《医学从众录》卷一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一:加减小建中汤

处方 : 人参、归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炒焦)、南枣。

功能主治 : 胃阳虚弱,卫气不护,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时作微寒微热,小便短赤,大便微溏,脉左小右虚。

摘录 :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一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是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歌诀: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亦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词解: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大学医者的欢迎。

-汤头歌诀

理中汤,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有什么异同?

补中益气汤的使用范围太大了,到处可以用,大致上下面几种情况一定不能用:1.外感未去。比如身上因受寒或湿引起的发热,只要外在病邪还在,就不能吃,一吃就出大问题,把邪气腻在里面了。或者暑病阳明热病那就更不能吃,吃了会七急败坏的,犯实实之戒了。2.肾元虚弱。那要加减了才能吃,就是说要稳固住肾元,否则吃了胸闷异常。3.特别上中风的实邪,如果一吃那就彻底完蛋,因为邪气完全给补住了。
小建中汤的适应症状比较好写,就是下面的情况我们一般在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你把自己的症状写的详细点,我会再来看看。不要随便乱吃,这两个方一旦乱吃,会出严重问题的。

腹痛是什么原因?

  腹痛,中医病名。是临床常病证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脏腑气机不利,脏腑失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以寒热虚实为辨证纲领。肚子痛怎么回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一起来看看引起的吧!
  腹痛的原因
  1 左下腹痛:

  可能是下结肠或直肠的问题,如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等,也应考虑是否和左输尿管有关。女性还应考虑是否左卵巢及输卵管有问题。

  2 腹腔广泛性疼痛:

  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溃疡、阑尾炎、胆囊炎等,都可能导致整个腹腔出现持续剧烈的疼痛。

  3 肚脐周围疼痛:

  主要应考虑小肠及胰腺的问题。

  我提醒朋友们腹部的疼痛不可大意。对剧烈的绞痛或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不要觉得忍一忍、用热水焐一焐就过去了,而要引起警惕,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让你做腹部B超、化验血常规、血生化等,必要时还应做整个腹腔的CT检查。

  4 右下腹痛:

  首先应想到是否患上阑尾炎。如刚开始为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为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多为急性阑尾炎。此外,还应考虑小肠、盲肠、右输尿管问题。如伴有尿频、血尿等很可能是输尿管结石。女性还应注意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是否出现问题。

  5 右上腹痛:

  应重点考虑肝脏、胆囊的问题,如急慢性肝炎、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都可能导致右上腹疼痛。此外,还要注意胰腺、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等部位是否出现问题。

  6 左上腹痛:

  首先应考虑脾、胃的问题,还需注意胰腺、左肾、大肠左段。如左上腹持续疼痛,伴有阵发加剧,波及两侧腰部,并因进食而增强,则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腹痛的辨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腹痛性质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腹痛时重时轻,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属气滞痛;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伴面色晦暗者为血瘀痛;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伤食痛。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虚痛病程较久,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2、辨腹痛部位

  胁腹、两侧少腹多属肝经病证;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脐腹疼痛多,为大小肠病证;脐以下少腹疼痛,多属肾、膀胱、胞宫病证。

  治疗原则

  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属实者,重在祛邪疏导;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证治分类

  ***一***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二***溼热壅滞

  症状: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三***饮食积滞

  症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四***肝郁气滞

  症状: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五***瘀血内停

  症状: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枳壳、桔梗。

  ***六***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均由桂枝汤加减而成,临床应用有何区别?

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临床应用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主治血虚寒厥证,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而成,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而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临床应用以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为辨证要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2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