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黄连6钱,当归3钱,防风2钱。
制法 : 水煎浓汁半碗,用丝绵滤净,加白蜜半小钟,重汤煎成膏,瓷器贮。
功能主治 : 风热时眼赤肿,迎风流泪,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 : 牙簪点大眦。
摘录 : 《惠直堂方》卷二
黄连解毒汤--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处方】黄连、黄蘖、黄芩、大栀子,各二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黄连解毒汤--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处方】黄连、黄蘖、黄芩、山栀,各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 *** 喘满,阳厥极深,畜热于内,传为阴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黄连解毒汤--《肘后方》卷二
【别名】火剂汤(《脉因证治》卷上)、三黄解毒汤(《医学心悟》卷六)。
【处方】黄连9克,黄柏、黄芩各6克,栀子14枚。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渴,口燥咽千,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煎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备注】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从膀胱而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盛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然非实热,不可轻投。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一引《崔氏方》补。
【摘录】《肘后方》卷二
黄连解毒汤--《伤寒活人指掌图》卷四
【处方】黄连1分,黄芩半两,芍药半两,栀子。
【功能主治】大热作呕,语 *** ,不得眠。
【用法用量】方中栀子用量原缺。
【摘录】《伤寒活人指掌图》卷四
黄连解毒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处方】川连、黄柏、黄芩、山栀、连翘。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黄连解毒汤--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崔氏方》
【别名】解毒汤、火剂汤、黄连黄柏汤、既济解毒汤、三黄解毒汤、三黄汤
【处方】黄连3两,黄柏2两,黄芩2两,栀子14枚。
【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中医杂志》(1958;10:704):黄连解毒汤具显著的抗菌作用。且难于形成耐药性。对单味黄连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可在原抑菌浓度的32倍环境中生长,但对黄连解毒汤耐药者,仅能于4倍抑菌浓度生长。《中成药研究》(1986;12:39):黄连解毒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小鼠腹腔感染也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死亡率。试验表明:以本方煎剂25g/kg灌服,对照组死亡率为90%,本方死亡率仅30%。2抗细菌毒素作用《全国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85页(1979;12)黄连解毒汤对内毒素发热有对抗作用,还能对抗内毒素所致低血糖症和体温的严重降低,并可使内毒素血症时肾、脑等重要生命脏器的营养性血流量增加,炎性细胞吞噬异物活性下降的幅度减少,并能降低内毒素所致大、小鼠的休克死亡率。此外,黄芩还能显著对抗内毒素所致实验动物全身性急性DIC,对多种化学毒物也有显著解毒效果。3解热作用《中药通报》(1986;1:51):黄连解毒汤具显著的解热效果,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黄连解毒汤的解热作用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长,给药后6小时发热兔体温仍继医续下降。4抗炎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四川医学院学报》(1959;1:55、1960;1:13)黄连解毒汤有显著抗炎效果,脓毒败血症患者服药后,可见其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黄连解毒汤还能增强小鼠及兔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活性,其增强吞噬效果与黄连及黄连解毒汤对细菌毒素形成及抗毒作用密切有关。5降压作用及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1:56):黄连解毒汤的降压作用以黄连、黄柏为最强,去黄连、黄柏后作用消失,但本方去黄芩后作用最强,单去黄连则出现快速耐受性。其降压机制不是通过对末梢的乙酰胆碱及儿茶酚胺的影响,但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汉方医学》(1986; 8:17):对实验性轻~中度高血压大鼠,每日给予本方1g/kg,可见明显的降压效果,作用迅速,给药翌日即可用血压下降,5~7日即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本方的特点是仅使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而不会使其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这与许多降压西药不同,此外,本方可使脑卒中易发性大鼠的脑卒中发作减少。6止血作用《汉方医学》(1982;3:13):本方对热盛之出血有良效,对Ⅷ因子、Ⅸ因子等内凝因子有活性,家兔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表明对外凝系统无影响。对于双香豆素(华法令)所致小鼠出血死亡,黄连解毒汤可明显延缓死亡时间。本方有一定促凝止血效果。7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柏中所含的小檗碱,能明显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因而认为此作用在临床疗效上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功能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之证,三焦热盛。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目赤睛痛,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便血,甚或发斑;外科痈疽疮疡。现亦用于胆道感染、脓疱疮、湿疹等属于实热火毒壅盛者。
【用法用量】解毒汤(《保命集》卷中)、火剂汤(《脉因证治》卷上)、黄连黄柏汤(《伤寒总病论》卷三)、既济解毒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鲁般经》)、三黄解毒汤(《外科十法》)、三黄汤(《不居集·下集》卷四)。
【注意】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1.《医方考》: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肝之火,黄柏泻肾火,栀子泻上下之火。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手少阳药也。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泻三焦之火从膀胱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然非实热不可轻投。3.《删补名医方论》:君以黄连直解心经火毒也,黄芩泻肺经火毒,黄柏泻肾经火毒,栀子通泻下焦火毒,使诸火毒从膀胱出。
【临床应用】1.反胃:间街五条比大阪屋德兵卫之妻,年二十有六,月事不常,朝食辄吐之暮,暮食则吐之朝,每吐上气烦热,头痛、眩晕,时医或以为翻胃治之,曾无寸效,其面色焰焰,而脉沉实,心下至小腹拘挛,而所按尽痛。先生曰,有一方可以治矣,乃与黄连解毒汤3贴,前症颇愈,后数日,卒然腹痛,泻下如块,月事寻顺也,三旬复旧。2.胆道感染:郑某某,男,35岁,农民,1974年5月3日初诊。诉右上腹持续疼痛,痛连右肩,发热,干呕,目微黄腻,脉象弦数。既往曾患胆囊炎,症属肝胆湿热。治以清热利胆,方用黄连解毒汤加枳壳、广木香、大黄(后下)、茵陈。3剂后腹痛减轻,大便日解2次,原方去大黄,继服3剂,诸症缓解。3.肠热脱肛:徐某某,男,4岁,1975年3月1日初诊。脱肛已年许,每次便后 *** 脱出,曾服补中益气汤无效,症属脾胃积热,下注大肠,治拟黄连解毒汤加地榆、枳壳,服药7剂后,脱肛已愈,诸症消失。4.小儿流涎:徐某某,男,4岁,1974年5月16日初诊。据其母诉,口角流涎,经久不止,下颏糜烂,环唇红肿,涎水渍襟,污染衣被,舌红,尿赤。治用黄连、黄芩、甘草各1钱,栀子、茵陈各2钱。5剂即见流涎减少,唇红消退,继服5剂而愈。5.幼儿湿疹:某某,男,产下月余。额头湿水浸淫,面部脓痴成片,耳颈皮肤红赤,烦躁多啼,尿赤。内服黄连解毒汤,每日1剂;外用黄柏、滑石、锻石膏、青黛研细末敷患处,服药4剂而愈。6.脓疱疮:徐某某,男,6岁,1974年4月26日初诊。皮肤丘疹抓痒,感染成疮,脓疱疮臀部较多,四肢也发,脉数。治拟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加银花、连翘,5剂愈。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崔氏方》
黄连解毒汤--《救急选方》卷上引《儿科方要》
【处方】黄连1钱,甘草1钱,玄参1钱,射干1钱半,贝母7分,桔梗7分,连翘7分,生地8分,犀角(水磨)1钱(药熟入)。
【功能主治】清血中之热,泻胃中之火。主治小儿牙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救急选方》卷上引《儿科方要》
黄连解毒汤--《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黄连1钱半,黄柏1钱半,栀子1钱半,木香3分,犀角1钱(无,以升麻代之)。
【功能主治】伤寒,因饮食复剧,烦闷干呕,口噪 *** ,错语不得眠。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7分服。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黄连解毒汤--《诚书》卷十五
【处方】贝母、当归、赤芍药、黄连、独活、紫草、红花、荆芥穗、陈皮、生地、甘草、菖蒲。
【功能主治】皮燥口苦痛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五
黄连解毒汤--《痘科类编》卷四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地各等分。
【功能主治】麻疹已出,烦躁谵语,热甚昏迷,不省人事者。痘出纯紫赤色,血热气实也。
【用法用量】《幼幼集成》有牛蒡子。
【摘录】《痘科类编》卷四
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连翘、甘草、牛蒡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疔毒入心,内热口乾,烦闷恍惚,脉实者。
说起黄连,大家都还比较了解,黄连是一种中药材,分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三种,又叫“味连”,“雅连”,“云连”等名称,黄连入口味道极苦,故有俗语称,“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黄连的“滋味”!但黄连的医疗作用却是非常好,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下面我要带大家了解黄连泡酒的几大养生应用,清热解毒只是一小部分!
黄连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1、抗溃疡;2、抑制胃酸分泌;3、保护胃粘膜;4、抗炎镇痛;5、抑菌: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 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功能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等。
使用时须注意: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也是一种中药材,它的营养价值高,而且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效也是有很多的哦。黄连不仅可以入药,而且还可以食用的呢,你知道它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小常识吗,下面就来一一的为你解答。
黄连的功效和作用
1、抗菌黄连能对抗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2、抗病毒黄连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3、抗原虫黄连能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4、解毒黄连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食用黄连要注意什么?
1、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2、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
3、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
如何挑选黄连?
在挑选黄连时易挑选切块比较长的,表皮看起来比较干燥,而起呈现出金黄色的,里面的漩涡型的物体越大越好,要选择表皮比较薄的。闻一闻黄连要选择没有任何怪味的为宜。
黄连如何保存?
将黄连切片晒干后放置在容器中进行隔离保存即可。
关于中药黄连的一些功效啊还有注意事项,上面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从上面的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在挑选啊食用啊还有它的养生的功效都能很好的进行分析,大家不妨了解一下吧。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
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
兹为便于大家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它的作用,拟分三类叙述如下。
01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这类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吞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杞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02
第二类: 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
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豆豉+葱白: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纳气。
黄芪+防己: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参附汤,温补元气。
黄芪+附子: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相使)温肾利水。
黄柏+知母:(相须)清下焦湿热。
03
第三类: 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
例如:
党参+黄芪:补气。
附子+肉桂: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润肺生津。
柏子仁+枣仁: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固脱。
金樱子+芡实: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涩肠。
谷芽+麦芽: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活络。
牡蛎+石决明:潜阳。
升麻+柴胡:升提气分。
旋覆花+代赭石:降气。
橘核+荔枝核:消疝气。
甘松+山奈: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消症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利水。
甘遂+芫花:逐水。
常山+草果:截疟。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破瘀。
蒲黄+五灵脂:祛瘀。
乳香+没药: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清暑。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黄连+黄芩:泻火。
桑叶+菊花:清风热。
羌活+独活:治风湿疼痛。
川乌+草乌: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疏肝胃气。
苏梗+藿梗:理脾胃气。
天冬+麦冬:滋养肺肾。
芦根+茅根:清肺胃热。
砂仁+蔻仁:健脾胃。
神曲+山楂:消谷肉食积。
关于药物配伍应用的例子很多,不能悉举。
如外感咳嗽常用苦杏仁、象贝母,但肺阴不足,兼见内热,或外邪初解,咳痰不爽的,可与甜杏仁、川贝母合用,处方惯写甜苦杏、川象贝。
还有三种药配伍,如杏仁、苡仁、蔻仁同用,宣化三焦之湿,以及个别地区用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处方惯写焦三仙之类,没有提及。
总之,药物配伍有其重要意义,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随意凑合,将会造成杂乱和叠床架屋的现象。
内容转自肖相如频道微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33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连六一汤
下一篇: 黄连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