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黄柏面1两,红枣(烧炭)1两,铜灰1两,松香1两,梅片4分,枯矾5钱。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消炎解毒除湿。主黄水疮。
用法用量 : 用香油调和,擦抹患处。
摘录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龙岭迷窟》里胡八一、胖子和大金牙三人被李春来所骗,跟着他来到陕西收古董。结果没有大捞一笔也就算了,还差点着了马大胆等人的道,小命不保。三人在逃亡的时候一招不慎又被一个神秘的瞎子所坑,无意间掉进了西周的一座古墓里。
就是在这座古墓里,胡八一和胖子循着香味找到了一块香气四溢,价值连城的战国时期龙形玉佩,学名就叫闻香玉。
胡八一说闻香玉始见于战国时期,是贵族才能够使用的贵重物品,民间并不多见,环境越干燥,则香气越浓郁。
其实闻香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汉中香石,之所以罕见稀有,是因为它只在一个地方出现。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意思就是美玉是大浪淘沙得来的。那么闻香玉又是从哪里淘来的呢?米仓山。
在秦岭山系绵延的群峰之间,有一座海拔高1500至2000米的山系,自西向北延伸至四川和陕西的边界中。它地处南北地理、生态和气候的过度带,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双重影响,一年四季分明,降水量高,气候湿润。它的地质结构非常分明,多为石质山地,它就是米仓山。
在米仓山的腹地之中,有一种非常珍贵的玉石-汉中玉。汉中玉与中国四大名玉(蓝田玉、和田玉、岫玉和独山玉)齐名,深藏于米仓山上亿万年。品种非常丰富,颜色可多达十余种,大概可以分为花玉、云母玉、蛇纹石玉和透辉石玉四大类。因为收藏和观赏价值较高,一直受到普遍的喜爱。
闻香玉就是汉中玉里品质很高的一种,它还有另一个学名,叫金香玉。属于汉中玉四大类里的蛇纹石玉,质地松软,温润,透明,大多呈红褐色,也有棕褐、黄棕和黄绿等颜色,并带走天然的咖啡香味,非常奇特。北京恭王府中就有一块非常大的闻香玉,呈金黄色,香气十分浓郁。
闻香玉的香气从何而来?事实上,蛇纹石玉本身就有较强的吸附功能,这些蛇纹石矿物不断的吸收着周围植物的香料物质,经年累月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香石。
闻香玉的香味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遇水遇汗都会影响它的香味,所以需要少用手去直接触碰,并妥善保存在密封环境里。
夸父追日其中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夸父的妻子为了使他保持精力的充沛,化作了一块美玉系于夸父的胸前,每当他疲惫时,美玉就会散发芳香,为夸父提神醒脑,好叫他能够不停的追逐太阳,这里的美玉就是闻香玉。
《射雕英雄传》中有一段描述:“乾隆的诗还少两句呢,这叫‘有眼不识金香玉,错把尿壶当茶壶’。”
闻香玉因其芳香四溢和数量稀有的特性,虽然在历史中常有出现,却总是被贵族阶级秘而不宣,所以很多文学上的描述大都带有不确定的传说色彩,古人也往往难识其真面目。汉代的一个墓葬中曾发现过一块闻香玉,历时上千年而香气不减分豪,也可谓是相当神奇了。
关于闻香玉效用的传说很多,但听来就知道并不怎么靠谱。比如有传说闻香玉的粉末可以治黄水溃散,使肌肤增香,美白祛斑;口含闻香玉能够生津止渴;老人佩戴可以预防生病,消减孤独寂寞。甚至还有说发怒的人闻一闻就马上可以平息怒气的。
自古至今,美玉在我国都非常受欢迎,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闻香玉如此独特稀奇,也难怪占有一席之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就收藏了一块“金香玉”标本,来自于收藏者的捐献,也一度传为佳话。
目录1拼音2藏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2.2英文名2.3标准编号2.4处方2.5制法2.6性状2.7检查2.8功能与主治2.9用法与用量2.10规格2.11贮藏 附:1古籍中的二十九味能消散 1拼音 èr shí jiǔ wèi néng xiāo sǎn
2藏药部颁标准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古籍中的二十九味能消散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茶叶各等分,新水煎服。盖姜助阳,茶助阴,二者皆能消散,又且调平阴阳,况于暑毒,酒食毒皆能解之乎!不问...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虫自软困而下。榧子煎治寸白虫,化为水。细榧子(四十九枚,去壳)以砂糖水半盏,用砂锅煮干,熟食之,每月...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十]锦囊治疗方论 之具,成实收功之用哉!宝抵中堂杜老先生六公郎,年十九,夏月病笃,来请余治,按其脉有时洪弦而尺弱,有时...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热阵 十丸。凡小肠气频发及三十年者,或大如栲栳者,皆可消散,神效。夺命丹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痛,脐下...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你好。二十九味能消散:功能与主治:祛寒化痞,消食,调肝益肾。用于食积不化,胃肠肝区疼痛,肾病,肠病,中毒,肝病,子宫病,黄水散入脉道,胃肠痞病,胆痞病,风寒引起的痞瘤等。有一定作用,但只靠这一种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建议医生诊断后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2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气膏
下一篇: 黄水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