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贼风,身体拘急,舌强难言,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 :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制法 :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 治膀胱实热,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次6克,空腹时用浓煎木通汤调下。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七
制法 :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 治皮水,四肢习习然动。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制法 :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 治虚劳四肢浮肿,呼吸喘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制法 :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 治水气溢于皮肤,四肢肿满,上气喘急,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葱白7寸,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肺脏气壅,闭隔不通,致令面目浮肿,咳嗽喘急,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六
功能主治 : 热毒风攻头面,壅闷,口鼻干,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 上为粗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一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中风口噤不开,筋脉拘急,体热烦闷。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放温,拗开口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九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脚气肿满,小便不利,喘促不食。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防己散”。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湿脚气,通身浮肿,小便不利,气壅烦闷,腹胁连膀胱虚胀,上气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脚气风毒痹挛,肿痛烦闷。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脚气,缓弱顽痹,心神烦闷,语言謇涩,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乳石发动,痰结不食,身体浮肿,腹胁满闷,喘息气粗。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 : 汉防己3分,猪苓3分(去黑皮),海蛤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白术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赤茯苓3分,槟榔1两,紫苏茎叶1两,木通1两(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虚劳,四肢浮肿,喘息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伤寒或痢疾后,身体浮肿,喘息促急,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 防已汤(《圣济总灵》卷三十二)。
摘录 : 《圣惠》卷三十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贼风。身体拘急,舌强难言,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二十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产后风虚,虚壅上攻,头面浮肿。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 泻肺利水之急剂,此药虚人戒服。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 : 汉防己1两,赤茯苓1两,白前1两,桔梗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通1两(锉),紫菀1两(去苗),紫苏茎叶1两,天门冬1两(去心),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肺脏壅热,烦躁喘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防已汤(《圣济总灵》卷四十九)。
摘录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伤寒热毒逼心,谵语见鬼神不安。
用法用量 : 入地黄汁中,更入水1大盏,调令匀,入银器中盛,于甑中蒸半日取出;每服3合,以温水下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膀胱实热,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浓煎木通汤调下。
摘录 : 《圣惠》卷七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肝风湿痹,四肢拘挛急痛,心胸壅,气喘促。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浮肿,脉沉者。
用法用量 : 生姜汤煎3钱,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 产后离蓐太早,姿饮积湿而浸渍中外,遍满皮肤,故周身浮肿谓之水肿。防己泻血分之水,猪苓泻气分之水;泽泻泻膀胱之水,商陆泻肠胃之水。为散,姜汤煎,使水湿顿去,则肠胃廓清而经络通畅,岂有遍身浮肿之患乎。此邪盛攻实之剂,亦急则治标之法。凡体虚邪气不实者,慎勿轻试。
摘录 : 《医略六书》卷三十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头风目眩,水浆不下,食辄呕吐,即眩倒。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二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上焦痰攻。头目旋晕,心神烦乱。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 忌饴糖、羊肉。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二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五噎。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温服,日2次。
注意 : 忌酸味生冷滑物。
摘录 : 《卫生宝鉴》卷十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胸膈间支饮,数吐下之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咯血。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防己散”、“黄药散”。
摘录 : 《博济》卷一
处方 : 汉防己3分,桑根白皮1两(锉),木香1分,大腹皮3分(锉),紫苏茎叶1两,赤茯苓1两。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妊娠通身浮肿,喘促,小便涩。
用法用量 : 防已汤(《圣济总灵》卷一五七)。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五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妇人头面及四肢浮肿,心胸满闷,喘息,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肺痈,喘急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一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水气,四肢肿满,上气喘急,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 : 汉防已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木通1两(锉),赤茯苓1两,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泽漆半两,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百合1两。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水气,咳逆上气,四肢浮肿,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 防已汤(《圣济总灵》卷八十)。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 : 汉防己1两,黄耆1两(锉),桂心1两,赤茯苓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皮水肿。如裹水在皮肤中,四肢习习然动。
用法用量 : 防已散(《准绳·类方》卷二)。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风水面肿,脉浮而紧者。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之。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曾济方》卷一九二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化痰,利胸膈,除头目旋眩,令思饮食。主风。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妇人血分,四肢浮肿,喘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中风,口斜僻。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1-2沸,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10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防己丸
下一篇: 汉防己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