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地榆散

中医世家 2023-05-14 02:12:09

地榆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地榆散

处方 : 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炮制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 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地榆散

处方 : 地榆(炒)、干葛,各半斤;茯苓(去皮)、赤芍药,各六两;干姜(炮)二两,当归(去苗)三两,甘草(炙)四两,罂粟壳(蜜炒)十二两。

炮制 : 上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治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为热毒所渗,下痢纯血,脐、腹?h,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纯下鲜血;或先经下痢,不应服热药而误服热药,蕴毒不散,积于肠间,渗而成血者,并宜服之。若下痢纯白,或下紫黑血,肠滑不禁者,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 : 每服二钱,用温热水调下,不拘时候,小儿三岁,可服半钱,更量岁数如减与之。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地榆散

别名 : 地掬散(《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处方 : 地榆(锉)黄连(去须,微炒)犀角屑 茜根 黄芩各30克 栀子仁15克

制法 : 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 : 主伤寒,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入薤白5寸,煎至90毫升,去滓,候温服。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地榆散

处方 : 地榆30克(洗净,去泥土)白芍药30克 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甘草7.5克(生用)艾叶30克 小蓟根30克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地榆散

处方 : 石榴皮 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地榆散

处方 : 赤芍药 茯苓(去皮)各180克 地榆(炒)干葛各250克 罂粟壳(蜜炒)360克 当归(去苗)90克 甘草(炙)120克 干姜(炮)60克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调和脾胃,涩肠止痢。主下痢已久,赤多白少,脐腹绞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或下痢纯白,或下血紫黑,肠滑不禁。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温开水调下。小儿视年龄大小,每服1.5~3克。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 黄耆 枳壳 槟榔 川芎 黄芩 槐花 赤芍药 羌活各3克 白蔹 蜂房(炒焦)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 : 主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 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 :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普济方》卷三二五引《家藏经验方》:地榆散

处方 : 何首乌 肉桂 地榆 香白芷各等分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主妇人腹中瘀血,小腹隐痛,经水淋漓,色黯或紫黑有块。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米泔水200毫升,加砂糖一小块,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二五引《家藏经验方》

《传信适用方》卷二:地榆散

处方 : 地榆2两(炒),御米壳4两(蜜炒),陈皮1两(浸洗,去白),藿香1两(洗去土),黄连1两,甘草1两(炙),苍术1两(米浴浸3日,炒)。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五色痢,里急后重,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水1大盏,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并2服滓再煎作1服,共3服。

摘录 : 《传信适用方》卷二

《杨氏家藏方》卷七:地榆散

处方 : 权壳(去瓤,麸炒)半两,诃子7枚(煨去核),甘草半两(炙),地榆1两,黄芩1分,赤芍药1分,白芍药1分,罂粟壳14枚(蜜炙焦黄)。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下痢纯血,脐腹(疒丂)痛,里急后重,昼夜频并。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空心陈米饮调下。

注意 : 脾胃弱者不可服。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七

《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地榆散

处方 : 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 : 本方名“地榆散”,但方中无地榆,疑脱。

摘录 : 《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河子(煨,去核)1两,赤芍药1两,橡斗子1两。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肠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地榆散

处方 : 地榆2钱,当归4钱,白芍4钱,黄芩2钱,黄连2钱,栀子(炒黑)2钱,犀角(镑,磨汁)2钱,薤白4钱。

功能主治 : 整肠止痢。主伤寒温病,热毒不解,日晡壮热,腹痛,便利脓血,甚如烂瓜肉及屋漏水者。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入犀角汁,冷服。

注意 : 忌食辣、腥、硬物。

摘录 :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圣惠》卷三十八: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木香半两,葳蕤2分,当归3分(锉,微炒),黄芩3分。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乳石发动,烦热腹痛,变为痢,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七十七:地榆散

别名 : 阿胶散

处方 : 地榆3分(锉),干姜1分(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龙骨3分,芎穷3分,艾叶半两(微炒),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熟干地黄1两,蒲黄半两,黄牛角(角思)1两(烧灰),白术半两,乌贼鱼骨3分(烧灰)。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妊娠损胎,下血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 : 阿胶散(《普济方》卷三四二)。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七

《圣惠》卷十三:地榆散

别名 : 地榆汤

处方 : 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犀角屑1两,茜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毒热木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用法用量 : 地榆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方中茜根,《准绳·疡医》作“葛根”。

摘录 :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九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白茯苓1两,黄柏1两(微炙,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痢渴,或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三十七:地榆散

处方 : 地榆(锉)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茜根(锉)1两,龙骨1两,黄芩1两,鸡苏苗1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大便下血,久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七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白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柏叶1两(微炙),蒲黄1两,白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分(锉,微炒),桂心半两,芎穷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漏芦1两,蟹爪1两(微炒)。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妇人崩中,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 : 《济阴纲目》:此方有温有凉,其破瘀止痛,莫如蟹爪;而补血上行,莫如角胶,其余可三反矣。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六十:地榆散

处方 : 地榆(锉)1两,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槟榔1两,当归(锉,微炒)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痔疾生疮肿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榆汤”。

摘录 : 《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五十九: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半(锉),樗树白皮1两(炙微黄,锉),白术3分,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赤白痢。胃风。其状恶风,颈多汗,膈下塞不通,饮食不下,胀满,形瘦腹大,失衣则嚏,食寒则泻泄、白痢。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三十七: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净洗去泥土),白芍药1两,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甘草1分(生用),艾叶1两,小蓟根1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三十七:地榆散

处方 : 地榆半两(锉),柏叶3分,甘草半两(锉,生用),吴蓝3分,黄芩3分,刺蓟1两。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心肺热盛,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青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七

《外台》卷二十九引《范汪方》:地榆散

处方 : 地榆根2分,白蔹2分,附子1分(炮),当归4分,芎穷3分,白芷3分,芍药3分。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内塞止痛。主金疮。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酒饮送下,日3次。

注意 : 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猪肉、冷水。

摘录 : 《外台》卷二十九引《范汪方》

《圣惠》卷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3分(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柏叶3分(炙微黄),黄柏3分(微炙,锉),黄芩3分,龙骨1两,赤石脂1两,赤地利1两,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犀角屑3分。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伤寒热毒下脓血,或如赤小豆汁,腹痛烦闷。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三

《元和纪用经》: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椿根白皮1两,酸石榴皮(焙干)半两。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泻血肠风,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匕,浆水1升半,煎至1升,取清汁分2次温服。

摘录 : 《元和纪用经》

《圣惠》卷九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3分(微炙,锉),酸石榴皮半两(锉,微炒),龙骨1两(烧赤),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耆半两(锉),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黄连3分(去须,锉,微炒),赤石脂1两(烧灰),乌梅肉半两(微炒)。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小儿赤白痢。烦渴寒热,腹痛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三

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见《医学入门》卷八:地榆散

别名 : 地榆苦酒煎

处方 : 地榆2两。

制法 : 上锉细。

功能主治 : 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亦治呕血。

用法用量 : 地榆苦酒煎(《金鉴》卷四十五)。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见《医学入门》卷八

《圣惠》卷十八: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龙骨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醋石榴皮1两,黄芩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热病。壮热头痛,四肢烦疼,下痢黄赤色,日夜十余行,及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五十九:地榆散

处方 : 地榆半两,臭椿树皮(炙)半两,狼牙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久血痢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九

《医级》卷八:地榆散

处方 : 地榆5钱,当归5钱,阿胶5钱,菖蒲5钱,诃子肉5钱,乌梅肉5钱,木香5钱。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血痢便血,肠风。

用法用量 : 每服2-3钱,开水下。

摘录 : 《医级》卷八

《普济方》卷三九七:地榆散

处方 : 地榆、乌梅、柏皮、甘草、当归各等分。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小儿冷热痢。腹痛,下痢赤白频并

用法用量 : 清水煎,去滓服。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九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地榆散

处方 : 地榆半两,酸石榴皮3分,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赤石脂半两,甘草1两(炙,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热血痢不止,日夜频滑。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地榆散

别名 : 龙骨散

处方 : 地榆(去苗,锉碎)1两,当归(切,焙)半两,龙骨半两,艾叶(捣成末)半两,蒲黄(微炒)半两,牛角(角思)(炙令焦匀,锉取末)1两,阿胶(炒令燥)1两,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 : 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 :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 : 龙骨散(《普济方》卷三四三)。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甘草(半炙半生)1两,陈槐花(半炒半生)1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肠痔。下部生核肿痛,发寒热出血。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浓煎枳壳、桑根白皮汤调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绛囊撮要》:地榆散

处方 : 生地榆(晒干)。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汤火伤。

用法用量 : 香油调敷;破烂者干搽;伤重者,再用生萝卜捣汁1碗灌下,良久愈。

摘录 : 《绛囊撮要》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地榆散

处方 : 熟地5两,黄耆3两(蜜炙),白术1两半(炒黑),当归3两,白芍1两半(炒黑),炮姜5钱,地榆3两(炒炭),茯苓1两半,炙草5钱。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崩久不止,脉软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5钱,饮下。

各家论述 : 气血两亏,冲任失守,而寒从中生,故腹痛频频,崩漏久不止焉。熟地补阴滋血以安冲任,黄耆补气举陷以奠生阳,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养血归经,白芍敛阴止崩下,茯苓渗湿清治节,炮姜温中逐冷,地榆涩血止血,甘草以缓中益胃也。为散以散之,米饮以下之,使气血内充则中寒自化,而经脉完固,何腹痛不退,崩久不止乎。

摘录 :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圣惠》卷五十九: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柏叶1两(微炙),茜根1两(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当归1两(锉,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蛊注痢。下血如鹅鸭肝,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九

《普济方》卷三九八:地榆散

处方 : 地榆(炒)1分,干姜(炮)1分,当归(切,焙)1分,缩砂仁1分。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小儿因患泻痢后,脱肛不得收。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以生姜、蜜少许,和热酒调下,日3次。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九八

《圣惠》卷九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3分(锉),酸石榴皮半两(锉,微炒),白龙骨1两,赤石脂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赤白痢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三

《普济方》卷二五三:地榆散

处方 : 臭椿根(东引根白皮,蜜炙,焙干)半两,地榆半两。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蛊毒下血。或腹痛,或不痛,百治不效,日夜不止,烦渴。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热米饮调下;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五三

《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地榆散

处方 : 地榆(炒)半斤,干葛半斤,茯苓(去皮)6两,赤芍药6两,干姜(炮)2两,当归(去苗)3两,甘草(炙)4两,罂粟壳(蜜炒)12两。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为热毒所渗,下痢纯血,脐腹 (疒丂)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纯下鲜血;或先经下痢,不应服热药而误服热药,蕴毒不散,积于肠间,渗而成血者。及下痢纯白,或下紫黑血,肠滑不禁者。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用温热水调下,不拘时候。小儿3岁,可服半钱。

摘录 : 《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御药院方》卷八:地榆散

处方 : 地榆、荆芥、蒴藋、苦参各等分。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足胫湿毒肿满,按之不起。

用法用量 : 每用药2两,水3大碗,煎3-5沸,去滓,避风处热淋洗患处,冷即再温。

摘录 : 《御药院方》卷八

《朱氏集验方》卷六:地榆散

处方 : 地偷、诃子、甘草。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诸般痢。

用法用量 : 《普济方》本方用量:各等分。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地榆散

处方 : 地榆(锉细)3分,桂(去粗皮)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连(去须)3分,槟榔(锉)半两,当归(切,炒)半两,肉豆蔻(炮,去壳)半两,阿胶(炒令燥)半两,木香(炮)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丁香(炒)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高良姜(炒)半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产后泄泻,日久不止,烦渴困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米饮亦得。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直指》卷二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半两,黄连半两,茜根半两,黄芩半两,茯神半两,桅子仁1分。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肠风热证下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加薤白5寸同煎服。

摘录 : 《直指》卷二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酸石榴皮(焙,锉)1两,木贼1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肠胃虚热,血痢。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匕,食前煎诃黎勒汤调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吉氏家传》: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分(炒),诃子5个(炮,去皮),陈槐花1钱,黄连1钱(炒)。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小儿血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或1钱,陈米饮下。

摘录 :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吉氏家传》

《回春》卷四:地榆散

处方 : 乌梅1两(焙干,去核),五倍子(炒)5钱,槐花1钱,枳壳(麸炒)1钱,黄连3钱(炒),地榆2钱,荆芥穗3钱,白芷1钱。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空心酒调下。远年者,服至断根为度。

摘录 : 《回春》卷四

《圣惠》卷九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3分(微炙,锉),黄连半两(去须,微炒),赤石脂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半两。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痢,腹痛心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九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半(微炙,锉),黄柏1两半(去粗皮,微炙,锉),马蔺子半两(微炒),荔根1两(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血痢。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地榆散

处方 : 地榆1两(焙干),矾石(烧汁尽,研细)半两。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丈夫、妇人便血下痢。

用法用量 : 同生猪肉2两批开,掺药1钱匕在肉上,用炭火炙熟,细嚼米饮下。并2服立效。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圣惠》卷九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3分(微炙,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黄连1两(去须,微炒),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色)。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小儿水谷痢,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地榆散

处方 : 地榆(锉)3两,桑耳3两,甘草(炙,锉)3两,赤芍药3两,熟干地黄(焙)4两,伏龙肝4两,艾叶(炒)2两,黄耆(锉)6两。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结阴泻血。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米汤调下,日3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地榆散

处方 : 地榆(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血痔。大肠停积热毒,小儿赤痢,或点滴鲜红。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饭饮调下,日3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直指》卷二十三:地榆散

处方 : 地榆半两,黄耆半两,枳壳半两,槟榔半两,川芎半两,黄芩半两,赤芍药半两,槐花半两,羌活半两,白蔹蜂房(炒焦)1分,甘草(炙)1分。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新水煎服。

摘录 : 《直指》卷二十三

宋·《太平圣惠方》:地榆散

组成 : 地榆(30克)、黄芪(30克)、枳壳(30克)、槟榔(30)、黄芩(3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

用法 : 上药共研为散,每用12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 清热理气,行瘀止血。

主治 : 主治痔疮肿痛,下血不止等。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混合痔术后等病症。混合痔术后:地榆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术后予止血、预防感染,每日便后以1:5000PP液坐浴15分钟,紫白膏无菌纱条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榆散内服。观察2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记录2组创面愈合时问。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第2期)

方解 : 地榆散中以地榆青热解毒,凉血止血,尤善清大肠之湿热,凉大肠之血;黄芪健脾补中,补气行滞,补气摄血;枳壳、槟榔理气行滞;当归活血止痛,补血生肌;黄芩清热燥湿;佐以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全方融凉血止血、理气行滞、消肿止痛、清热燥湿为一体,止血而无留瘀之弊,清热而无寒凝之伤,故能改善肛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管壁的营养,使之弹性增加,坚韧度增高,出血自止。地榆散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壅积,痔血、便血等病症。临床应用以痔血、便血,兼见口苦、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改作汤剂,临床如见腹胀甚者,加厚朴、大腹皮、木香;大便溏稀者,加马齿苋、地锦草、山药等;便血严重者,加血余炭、云南白药;高热烦躁、舌红绛者,加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气阴两虚者,加人参、生地黄、麦门冬。本方苦寒较甚,有败胃之弊,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阴虚者慎用。

现代研究 : 临床也见于治疗菌痢、肠炎、上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咳血,也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宫颈糜烂、烫伤、中暑、湿疹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榆可使血流速度趋缓,全血浓度增高,利于血小板抗凝血功能的发挥,且有一定减轻组织水肿的作用。地榆散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的修复,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加快愈合的速度。

方歌 : 地榆散可止便血,黄芪芩归加赤芍,槟榔枳壳理气强,此方可将瘀血解。

摘录 : 宋·《太平圣惠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01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