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和中温表汤

中医世家 2023-05-12 07:53:04

和中温表汤

处方 : 炙耆2钱,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肉桂1钱,川芎1钱,当归1钱,苡仁1钱,干姜1钱,炙草5钱,防风5钱,白芷5钱,丁香5钱,附子5钱。

功能主治 : 痘疮收靥之时,身凉足冷,虚阳不能收结而当收不收者。

摘录 : 《种痘新书》卷八

脾胃虚寒,慢性胃炎反复发作?中医2个名方,温中散寒,治慢性胃炎

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 健康 的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而就在近期,一则关于如何预防胃癌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胃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因素的过程。最常见的诱发原因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者是由于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早期胃黏膜受损,进展为浅表性胃炎或者胃溃疡,长期反复发作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严重胃溃疡,然后才有一少部分可以进展为胃癌。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短。

因此,想要防止胃癌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胃病加重。

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据数据统计,我国的肠胃病患者约1.2亿,其中慢性胃炎大约占30%之多。本病是由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引起,临床认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精神因素、饮食及药物因素、胃食管反流等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且病程长,迁延反复,在治疗上现代医学多采用抑酸、保护胃黏膜、抗Hp 等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容易复发,根治效果较差。也是因为如此,导致许多慢性胃炎患者对用药产生抗拒,从而导致胃炎加重。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寒,肝脾失调,肝失疏泄,或素体脾虚,肝木乘脾(胃),或肝郁化火犯胃,胃阴虚,湿阻中焦或气滞血瘀等多种证型。其中以脾胃虚寒一证最为多见。

中医认为,现代人大多数慢性、难愈疾病多与寒有关。 脾胃虚寒主要是由于外感寒邪、脾胃虚弱导致,其中素体阳虚、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复感寒邪为发病之标,导致脾胃运化及升降失司,引发胃脘疼痛、反酸、纳差、畏寒等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在胃痛篇中说:“胃痛……虚则著而为病。”《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强调脾健则最不易受内外邪的干扰而发病。若因久病迁延不愈、或劳倦纵欲太过、或年老体虚等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则脾气无法升清,胃气难以降浊,运化失权日久致胃失濡养而出现本病。

正如《黄帝内经》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李东垣也指出:“脾胃久虚之人,多食寒,则胃中胀满,或脏寒生满痛。” 均说明脾胃虚弱是邪气乘虚而入致病的重要原因。

脾胃虚弱者,最怕寒冷,就非常容易引起腹部着凉,导致胃痛、腹泻的发生。进入冬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此外,冬季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倘若稍不注意腹部的保暖,胃腑一时难以适应, 寒邪直入胃腑、气机阻滞、寒凝经络,气血不能正常循行,胃腑和降之性受碍,导致原有的慢性胃炎,因病复发。 从而出现脘腹胀痛、呕吐纳呆、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证明,炎性病变的胃粘膜对寒冷刺激格外敏感,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胃蠕动亢奋甚至痉挛。

许多抗生素类的药物是寒性的,这些药物虽然能够快速地缓解不适症状,但由于其性寒,倘若长期的服用,不仅会加重胃腑的负担,影响胃腑气血的正常濡养,还会对胃部造成更大的损害,导致患者对药物副作用拮抗力的大小及耐受降低。

脾胃虚寒型胃炎患者,在夏季往往会感觉到症状好转,胃痛、腹泻等症状发作不像冬季那么频繁,于是便经常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中,甚至经常食用冷饮。但这些症状减轻只是表现,并非代表疾病好转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取决于正邪的盛衰交争, 所以当正邪两气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时,便可随时引起疾病的产生。脾胃虚寒型胃炎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外邪侵袭所致,而夏季天气较热,人的阳气较重,按现在医学的说法,就是人的抵抗力提高了,疾病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制。

但这并不代表胃炎已经得到好转,清·刘吉人的《伏邪新书》云:“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倘若夏季仍然频繁吹空调,吃冷饮, 这样会导致寒气暗伏于体内,等到秋冬时期,外寒侵袭,引发内寒,便会导致胃炎症状加重。

脾胃虚寒型胃炎主要是以素体阳虚、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复感寒邪为发病之标,导致脾胃运化及升降失司,引发胃脘疼痛、反酸、纳差、畏寒等症状,因此,临床辨证多属脾胃虚寒证,治疗当以温中散寒、健脾助运等为主。 黄芪建中汤和理中汤均源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名方, 全方共奏健脾温阳,温中和胃之效,助脾阳升、胃健运、寒邪除,使得诸证消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抗炎、调节免疫、调整胃肠激素分泌,提升胃黏膜的抗病和修复能力,加快胃黏膜炎症的消退。

此外,除了中药汤剂,穴位敷贴也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清代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较服药尤为有力。”由于目前正值三伏天,通过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可以使药物局部吸收和刺激局部穴位产生调节脏腑生理功能、增强抗病修复能力和机体免疫力的无创疗法。

有学者曾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理中煎的基础上加用温胃贴行穴位贴敷治疗,取穴气海、足三里、胃俞、脾俞、中脘,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慢性胃炎主要症状积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7%)髙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表明温穴位贴敷对于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当然,虽说当今脾胃虚寒为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证型之一,但除了脾胃虚寒之外,还有肝木乘脾、气血血瘀等证。此外,寒郁久化热,许多脾胃虚寒患者也会夹杂热证。因此治疗之前需仔细辨证,不可擅自服用药物,否则不仅无法取得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证发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君)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屏)

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君)

3肾虚: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

四、喘证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

2肾虚:补肾纳气

(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

(2)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六、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志)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归脾)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桂龙)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苓)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天王)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煎+桂龙)

七、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府)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疏肝)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白半+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白桂+逆)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脉+荣)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天王+炙)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参附+右)

八、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

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胆)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归脾)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六+交)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志+酸)

九、癫狂

(一)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逍+顺)

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养心+越)

(二)狂证

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铁)

2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二阴+琥)

十、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痫)

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通血)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六君+归脾)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左+天王)

十一、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香苏+良)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保和)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疏肝)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清中)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笑+丹)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煎+药草)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芪中)

十二、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霍)

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保和)

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小夏+苓)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四七)

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香六)

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理)

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麦)

十三、腹痛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良+正天)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承)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导滞)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疏肝)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少)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小中)

十四、泄泻

1寒湿内盛: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霍)

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根连)

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保和)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要)

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参苓)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四神)

十五、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芍)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翁+芍)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不正)

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胶+车)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桃+人)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连)

十六、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麻子)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温脾+硫)

4虚秘

(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

(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润)

(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增)

(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济)

十七、胁痛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疏肝)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龙胆)

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府)或(复)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一)

十八、黄疸

(一)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蒿)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陈苓+露)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大柴)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千角)

(二)阴黄

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陈附)

十九、积聚

(一)聚证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逍)

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

(二)积证

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疏肝+笑)

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隔+六)

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八+化)

二十、鼓胀

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疏肝+胃)

2水湿困脾: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实)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满分+蒿)

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营)

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理苓+济生)

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六+一)

二十一、头痛

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茶)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芎芷)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活湿)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

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四)

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

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大补)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痛血)

二十二、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归脾)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左){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左)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右)}

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

二十三、中风

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真白)

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天钩)

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肝风)

(一)闭证

1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羚钩)

2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涤)

(二)脱证: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参+生)

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还)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肝风)或(天钩)

(2)语言不利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语)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地黄)

(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牵正)

二十四、水肿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越术)

2湿毒浸*:清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黄豆+五毒)

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五皮+胃)

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凿)

5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实)

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济生+武)

7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红四+五苓)

二十五、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八正)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石苇)

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

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沉香)

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程清)

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无比)

二十六、郁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疏肝)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丹逍)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半厚)

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甘枣)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归脾)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天王+六)

二十七、血证

(一)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杏)

2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泻白+黛)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百金)

(二)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泻心+灰)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龙胆)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

(三)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榆+槐)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黄土)

(四)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知柏)

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无比)

(五)紫斑(衄血)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灰)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茜)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归脾)

二十八、消渴

(一)上消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消渴)

(二)中消

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玉女)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七术)

(三)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六)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匮)

二十九、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清骨)

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归脾)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补气)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匮)

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丹逍)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黄胆+中和)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府)

三十、痹证

1风寒湿痹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防风)

(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乌头)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薏苡)

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白桂+痹)

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双)

4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补筋)

三十一、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救)

2湿热浸*: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二妙)

3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参苓+补气)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潜)

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圣+还)

冬季养生汤品

冬季养生汤品

冬季养生汤品,冬天是个寒气逼人的季节,这时,若是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汤暖暖身子,便会让人觉得幸福感满满。其实在冬季喝汤是有很多好处的,不仅可以驱逐寒气,还可以补充身体营养。所以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几款适合在冬季食用的养生汤品,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冬季养生汤品1 1、红糖姜枣汤

食材:生姜,红糖,大枣,清水。

做法:将10颗红枣和一小块生姜洗干净;红枣去核,生姜切片,和两大碗冷水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10分钟;加入约20克红糖,搅匀即可。

功效:生姜和大枣都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的功效。饮用红糖姜枣汤后能促使血管扩张,全身有温热感,非常有利于寒性体质驱寒治感冒,对女性经期的小腹发寒也有温暖效果。

2、胡椒猪肚山药汤

食材:猪肚,胡椒,山药,食盐,料酒等。

做法:将一整只猪肚洗净,50克新鲜胡椒捣碎后塞进猪肚内,拧紧猪肚口,煲1.5小时左右。等汤稠肚熟时,放入200克去皮切块的山药,将猪肚捞起切成肚丝,再放进汤内同炖20分钟,加入食盐料酒即可食用。

功效:胡椒性子温热,温中散寒;猪肚健胃养胃,散寒止咳。如果感冒后觉得脾胃虚寒,胃纳不佳,手脚冰凉,快喝胡椒猪肚汤吧。

3、干姜肉桂羊肉汤

食材:干姜,羊肉,肉桂,葱花,食盐,花椒面等。

做法:羊肉150克切块,与30克拍碎的干姜、15克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趁热吃肉喝汤即可。

功效:羊肉营养丰富,贫血、气血两虚等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干姜是生姜烘干后的成品。比生姜多了温暖脾阳的作用,要是你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最好用干姜。另外,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将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汤水,更有利于祛寒治感冒。

4、黄芪牛肉汤

食材:黄芪,党参,牛肉,姜,葱,料酒,食盐,胡椒粉等。

做法:将黄芪、党参各12克洗净,放在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煮去血水,与中药包和姜、葱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两小时;最后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人体中的“气”具有调节人体体温和控制毛孔开阖的功能,因此“气虚”时,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弱,会出现怕冷、爱出虚汗的症状。出汗时如果被冷风一吹,就更容易感冒,康复的时间也比别人长。这款汤水中的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则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的功效。

5、子参百合瘦肉汤

食材:猪瘦肉,太子参,百合,罗汉果,食盐,料酒等。

做法:猪瘦肉150克切块洗净备用;太子参50克、百合50克与半个罗汉果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清水两大碗武火煮滚后,放入瘦肉,改文火煲一小时,加盐和料酒即可。

功效:百合有清润肺燥的功效,太子参更能补气益中、益肺生津。加入止咳化痰的罗汉果后,整款汤水的口感趋向清甜,是非常有名的粤菜防治感冒汤水,对感冒后的干咳特别有效。

6、雪梨南杏瘦肉汤

食材:雪梨,南杏仁,猪瘦肉,食盐等。

做法:雪梨一只去皮切块,与15粒南杏仁、50克瘦猪肉片同煲40分钟即可。

功效:雪梨润肺止咳,化解初冬干燥空气引发的呼吸道不适;杏仁不但宣肺止痰、止咳定喘,还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与低脂高蛋白的瘦肉共同煮成汤,可以增强抵抗力,帮你在冬天远离感冒袭击。

7、文蛤豆腐汤

食材:文蛤200克,豆腐1块,姜1/2块,香葱、盐、胡椒粉适量。

做法:

1、文蛤洗净(用水先养着),嫩豆腐一块(用盐水先泡,泡3-5分钟后切丁,姜片、葱花、葱段洗净切后待用。

2、起锅点火,放入清水和姜片,待水烧半开后,丢入文蛤放入锅中。

3、开后放豆腐,煮1分钟,放入料酒、胡椒粉、盐调味,出锅撒上香葱末即可。

8、南瓜海带汤

食材:南瓜、海带、瘦肉。

做法:

1、南瓜老的须去皮、去瓤及籽仁,嫩的不用去皮及其他,只须洗净切件。

2、海带先浸软切段,瘦肉原件洗净,一齐煲三小时,汤清甜,瓜肉香滑。

9、黄豆排骨汤

材料:黄豆50公克,排骨300公克,老姜30公克,水600㏄,盐1小匙。

做法:

1、黄豆泡水放隔夜,取出沥干备用。

2、将排骨剁小块,放入滚水汆烫后捞出备用。

3、老姜去皮切片备用。

4、将作法1~3的所有食材、水和调味料,放入电子锅内锅,按下「煮饭」键,煮至开关跳起,掀开锅盖捞出姜片即可。

10、百合蜜枣汤

食材:猪肺一个、光杏仁、百合、蜜枣六枚。

做法:

1、猪肺买回来后,用水喉套入猪肺气门,放入清水充满整个肺脏,冲水将内脏血液杂物至乾净。

2、将整个猪肺放入瓦煲,加上各药物,煲三至四小时,将猪肺切块,加调味,上碟作菜,汤另饮。

11、灵芝乌鸡汤

食材:赤灵芝30克、淮山20克、杞子10克、桂元肉15克、陈皮1/4个、去核红枣数粒、罗汉果1/4个、鸡1只。

做法:

1、鸡去皮洗净,出水,备用,陈皮浸软去果瓤。

2、锅中放适量的水,水滚后放入鸡及放入其它材料,煲1小时45分钟,放入桂元肉煲十五分钟,即可调味饮用。

特点:增强免疫力,调节分泌,防止衰老。

贴士:灵芝不用洗,会将面上的孢子粉洗去。其它的药材可以用水冲洗一下。

12、猪蹄汤

食材:猪蹄,黄豆,鸡精,食盐等。

做法:

1、猪蹄洗净剁成小块。锅中放冷水,猪蹄,大火烧开,此时汤水浑浊,且有浮沫。连汤带猪蹄一起倒入冷水中,将猪蹄冲洗干净,放回锅内。

2、干净猪蹄加冷水大火烧开后,换中火,炖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中间放泡好的黄豆。

3、用筷子戳猪蹄,戳得动就是烂了。加盐或鸡精,完成!

13、莲藕排骨汤

食材:猪小排、莲藕各500克、姜1块、盐、米酒。

制法:

1、莲藕先用刀平拍,让藕肉松散,再切滚刀,然后用盐腌一下,待用。

2、把洗净斩段的排骨直接入锅加冷水烧开,用勺撇去血泡,加拍过的生姜一块,再开锅时加藕一起炖,直到熟。

3、根据自己口味,调一下咸淡,炖出来的藕汤,有莲藕的甜香味。

14、黑鱼汤

食材:黑鱼2条,葱(分葱段和葱花),火腿150克,姜、盐、料酒、胡椒粉。

做法:

1、将鱼洗净切块,控干水分,备用。葱切段,姜切片备用。

2、将锅烧热,用汤匙挖取一匙猪油(固态),然后再加入两匙植物油(菜油),等充分混合,加热到七分热左右后,将鱼和葱姜一同倒入锅内煎炸一分钟,慢慢翻动鱼块,这样不会弄破鱼皮。

3、然后加入适量开水,注意,是开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将鱼中蛋白充分溶解。

4、改中火炖个20分钟,然后揭锅放入适量盐和味精(最好不要使用鸡精)

15、腐竹淮山百合汤

食材:腐竹4两,百合4两,淮山2两,瘦肉1斤,陈皮1两。

做法:

1、先将所有的材料洗净,腐竹须先泡水;瘦肉切大块,放入滚水中去血水和腥味。

2、在锅中放入八分满的水,放入陈皮,待水滚后再放入所有材料,以大火煮约20分钟后,再转为小火,炖煮约1小时。

特点:高纤组合最燃脂,也能解除久咳烦恼。

16、核桃栗子莲藕汤

食材:核桃2两,莲藕1斤,莲子2两,栗子8两,陈皮1片,红枣10粒。

做法:先将所有的材料洗净,莲藕切成大块,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在锅中放入八分满的水,放入陈皮,待水煮滚后,再放入所有材料,以大火煮约20分钟后,再转为小火,继续煮约1小时完成。

特点:补血补气催代谢,更有美颜效果。

17、番茄马蹄排骨汤

食材:大豆芽1斤,排骨5块,姜2片,马蹄10个。

做法:

1、将所有的材料洗净,准备1块老姜,切2片备用。

2、番茄去蒂之后,切成大块;排骨放入滚水氽烫片刻,取出备用。

3、在锅中放入八分满的水,待水滚后再放入所有材料,以大火煮约10分钟后,转为小火,炖煮约40分钟。

特点:味道清淡的减肥汤。

18、青胡萝卜莲实汤

食材:青萝卜1个,胡萝卜2个,莲子2两,芡实1两,红枣5粒,沙参5钱,百合1两。

做法:先将所有的材料洗净,青、胡萝卜削去外皮,切大块;在锅中放入八分满的水,待水开后,再放入所有材料,以大火煮约20分钟后,再转为小火,继续煮约1小时即完成。

特点:健脾滋养、强身助代谢。

冬天养生常识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能有效预防秋燥。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秋分的药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瘦肉汤、银耳百合羹等。

5、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尤其有些鸡皮肤的妹子,有“滚烫的水能洗去鸡皮肤”的心理。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认为洗多了身体才会越来越干净,其实这样做只会让皮肤越来越干燥,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的问题。导致表皮变弱,受到细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肤感染。

6、多睡一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头北脚南定位准确。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觉姿势张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

7、多运动防秋乏

要避免中午感觉疲乏,让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数健身教练的建议是多做些中等强度的锻炼,也就是让心跳达到目标心率70%至80%的运动。专家说:“要倾听你身体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处在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中,那么剧烈运动或许不能让你感觉更舒服。做修复瑜伽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你的大脑能够放松下来。”

健身专家称,理想的安排是一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负重训练等强度较低的项目。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8、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

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9、记得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都和维生素有关。因此,秋冬季感冒流行季节,别忘记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为使呼吸道黏膜经常保持湿润,还要补充维生素A,最佳来源是茴香、胡萝卜和甘蓝。此外,经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们富含维生素E。

10、注意心理调节

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秋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活着是有罪的,显得自卑、自闭,临床表现为情绪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最后甚至会自伤、自杀。

冬季养生汤品2 1、核桃栗子红枣鸡汤

材料:仔鸡1只,栗子肉200克,核桃肉100克,红枣50克,杏仁5克,姜块3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材料处理干净后,栗子肉、核桃肉和杏仁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然后再保内放入水烧开氽汤仔鸡5分钟后捞出;然后将仔鸡、红枣、杏仁、姜块放入煲内用慢火煲煮2小时,然后加入栗子肉、核桃肉再煮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效果:栗子营养丰富能或血养血,养胃健脾,强身治病;核桃能防止衰老,杏仁润肠止咳等,喝此汤能够润五脏、益气血,是冬天滋补调养肾肺的佳品。

2、黄花菜鸡肉汤

材料:黄花菜150克,鸡肉250克,核红枣30克,香菇25克,葱花、熟花生油、食盐、生抽各适量。

做法:将鸡肉洗净斩件,黄花菜泡发待用,香菇泡软后去蒂切开,然后将鸡肉、黄花菜、香菇、红枣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1小时,然后加入食盐、生抽,淋入熟花生油,撒上葱花即可。

效果:黄花菜能健脑,红枣补气益血,香菇增强免疫欧能够补充营养。冬天喝此汤能够预防脑部退化,增强记忆力,延延益寿。

3、温补狗肉煲

材料:狗肉500克,生姜、香葱各10克,黄酒、食盐、酱油、清汤各适量。

做法:将狗肉清洗干净后切块,用开水炒烫片刻,捞出冲净,生姜去皮切片,香葱洗净后切成段,然后将狗肉放入锅中,倒入清汤,加入黄酒、姜片、葱段,用大火煮开后再用文火煲煮1小时,最后加食盐、酱油调味即可。

效果:狗肉能够温肾壮阳,补气强身,冬天吃狗肉能够温暖身体,改善身体寒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不适。

4、洋葱炖排骨

材料:排骨600克,洋葱150克,生姜10克,食盐6克,味精3克。

做法:将排骨洗净后砍成小段,洋葱切成块,生姜去皮后切成菱形片,然后再锅内倒入适量的水烧开,放入排骨略焯后捞出,最后将排骨、洋葱和姜片一同放入锅内,倒入沸水中将排骨煮至熟透,最后调入食盐、味精即可。

5、莲子百合炖猪心

材料:猪心1个,百合30克,莲子15克,葱花少许,熟花生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猪心剖开洗净,片成片,开水焯去血水,百合洗净、莲子泡软后现在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猪心稍焯烫一下捞出,然后将猪心、百合、莲子一同放入锅内,添入适量清水烧沸,炖至猪心熟烂后加入花生油和食盐,出锅撒葱花即可。

效果:猪心能增加心肌营养,百合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莲子能除心火等,冬天喝此汤能够有效滋补心神,改善睡眠、心烦、心悸等不适。

6、冬菇炖牛肉

材料:冬菇20克,牛肉300克,生姜、香葱、食盐、鸡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

做法:将牛肉洗净后切块,冬菇温水浸泡后洗净切块,生姜切片,香葱切段;然后在锅内烧开水后放入牛肉块去血水后捞出,然后将牛肉块、冬菇、姜片、葱段、食盐、鸡精、料酒、胡椒粉、清水放入炖盅内炖2小时即可。

效果:冬天喝此汤能够帮助补脾和胃、益气补血、前健筋骨。

冬季大补误区

误区一:地域不分“滥补”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季,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迥然有别。因此,王发渭教授说,千万不要地域不分“滥补”。

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确有作用。

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宜清淡甘温之味,如鸡、鸭、鹅等。

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如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热动火,出现咽痛、口疮、鼻出血等症状。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也是少用为佳,应以干润生津之品如百合、荸荠、莲藕、梨等果蔬为宜。

误区二:老少不辨“蛮补”

由于人有男女之别和老少之异,因而在冬季“进补”之时,也不尽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大多体质虚弱,所以适当适量“进补”可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然而,小儿生理机能旺盛,正常发育的健康儿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儿童,就不宜“进补”,尤其对一些甘温、温热之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只适宜于成年人,儿童即使体质弱,也应忌食或少食,反之则有损无益。

例如:一个9岁儿童,自幼体弱多病,因进食肉面过量,随后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家人疑为营养缺乏,给予服用人参蜂王浆、牛奶、鸡蛋,并经常用人参、黄芪炖鸡汤补充营养,体质越补越差,致终日厌食,面黄口臭,腹痛腹胀,中医论以纳食呆滞,调理脾胃而症状消失。

所以,青少年(包括小儿),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注意饮食营养,调节补充,一般不宜以药物进补。

误区三:辨证不清“乱补”

某人长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认为自己体质差,自服人参、西洋参、参芪大补膏,其量又大,结果出现兴奋、烦躁,失眠更厉害了。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乱补”,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为使冬季“进补”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中医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平补、温补和清补等类。

所谓平补食物是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须的食物;温补食物能温阳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症状,从而增强体质,如阴虚内热的体质,多食则加重阳热升火,出现咽干、齿痛、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清补食物偏凉可以清火,如阳虚偏寒体质,多食反而使体寒更甚,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

因此,即使你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身体虚有许多种类,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和食物,药证不符,不但无效无益,反而有副作用。

误区四:无虚盲目“求补”

某老人家平时喜欢吃些补药、补品,有一次感冒了,几天都没有胃口,自认为是身体虚弱,而自行吃了过量的高丽参,以致被送到医院时目呆口张,面赤无神,四肢颤栗,气息奄奄,幸亏救治及时,才能转危为安。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在国外对这类保健品称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针对某一种疾病,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础上更加强壮,只能使你的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水平。

冬季养生汤品3 1、红枣猪蹄汤

材料:红枣5枚,带皮猪蹄1个。

做法:红枣洗净、泡发,猪蹄洗净,切块,焯水;砂锅内加清水烧开,下猪蹄,放入红枣,煮沸,加料酒,转小火炖至猪蹄皮酥软,肉烂熟,放入调味料,继续煨炖30分钟即可。

功效: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红枣补气血,润肤养颜,两者同吃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干燥的状况,起到补血养颜、润泽皮肤的作用。

2、桂圆牛肉汤

材料:牛肉250克,桂圆肉25克,黄芪10克,豆苗适量。

做法:牛肉洗净、切片,豆苗、桂圆肉洗净;锅内加水,放入牛肉片煮成清汤,煮滚后撇去泡沫和浮油,放入黄芪和桂圆肉,煮至水减半即可。再用料酒和盐调味,加入豆苗食用。

功效:牛肉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桂圆肉同吃,具有强筋壮骨、补虚养血、补脾胃的作用。

3、山药百合煲黄鳝

材料:黄鳝2条,山药25克,百合25克。

做法:黄鳝切段,焯水;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煲2个小时即可。

功效:黄鳝具有降血糖和调节血糖的作用,适合糖尿病人冬季食用。

4、四神汤

材料:猪肠500克,薏米150克,山药100克,云苓、芡实各25克。

做法:猪肠切段,焯熟;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煲1个小时,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薏米、山药、云苓和芡实这四味材料同吃对人体有养颜、清火、利尿等诸多益处,也有降低血糖、滋肾益精的作用。

5、枸杞鲫鱼汤

材料:枸杞子12克,鲫鱼1条。

做法:鲫鱼去内脏、鱼鳞,洗净;油锅烧热,鲫鱼下锅炸至焦黄。将鲫鱼、枸杞子、葱、姜胡椒粉一同放入沙煲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煲至鲫鱼烂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鲫鱼补虚,冬季喝枸杞鲫鱼汤,还可消脂降压,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常见食材的煲汤时间

1、猪蹄汤

猪蹄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因此猪蹄汤煲汤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

2、鸡汤

鸡汤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因此鸡汤煲汤时间以1.5左右小时为宜。

3、老鸭汤

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达到最大值,因此老鸭汤煲汤时间在1.5小时之内为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8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