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生干地黄(焙)、熟干地黄(焙)、天门冬、麦门冬(各去心,焙)、枇杷叶(去毛)、黄芩(去心)、石斛(去苗)、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炒)、山茵陈叶各等分。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润肺利咽;滋阴清热,行气利湿。主心胃之热上冲,牙龈、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胃脘疼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小便黄涩;或时身热,温热病,咳嗽,消渴,肝郁头痛,衄血,痛经。
临床应用 : 1.口疮:本方加减治疗口疮31例,方药为:干地黄15g、熟地黄12g、天门冬12g、麦门冬15g、黄芩10g、茵陈9g、枇杷叶9g、枳壳6g、石斛10g、黄连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剂,煎水分3次服完,小儿量酌减。除婴儿外,重症者可用柳花散加减煎汤含漱(青黛10g、冰片9g、黄柏15g、甘草15g。每日1剂)。典型病例:肖某,女,69岁。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屡治不愈5年余,且伴口苦咽干,头晕头痛。体温39℃,口喉干涩,吞咽疼痛,纳少,溲黄便结。口腔及舌缘两边有黄白色的溃疡点16个,两侧扁桃体呈Ⅱ度肿大,咽喉部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给予甘露饮加减(干地黄15g、熟地黄12g、天门冬12g、麦门冬15g、黄芩15g、茵陈9g、枇杷叶9g、枳壳6g、石斛10g、黄连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剂,煎水分3次内服。另用柳花散加减煎水含漱。连用2日后,口腔溃疡点由原来16个减少至8个,颜色变浅,面积也明显缩小,诸恙亦愈。上方加生黄耆15g,继用5剂后治愈。追访1年未见复发。2.胃脘痛:李某某,男,31岁。上腹部于饭后隐隐的痛反复发作3年余,症见纳差,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诊断为慢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虚热内扰。用甘露饮去茵陈、枇杷叶,加入金铃子9g,延胡索9g,青木香9g,乌梅6g。连服7剂腹痛消失,食饮好转。后又减理气止痛之品,加入太子参18g,淮山药12g,鸡内金9g,连服30余剂,症状消失。3.阴虚盗汗:魏某某,女,4岁,患儿睡后汗出不止2年,尤以夏天为甚。平素体弱,口干喜饮,纳差,大便干结,小便短急,五心烦热。经用多法治疗无效。唇赤舌红,无苔,脉细数。X线胸透,肺部正常。辨证为阴虚内扰,心液不敛。用甘露饮去茵陈、枇杷叶,余各味减量三分之一,再加太子参12g,五味子6g,浮小麦6g。服3剂后好转。后又在此基础上减味,并先后用白芍6g,淮山药9g,生牡蛎12g,连服10余剂,盗汗消失,手足烦热好转,5年未复发。4.温热病:褚某某,男,35岁。因受凉后发烧5天,体温达39.5℃,微恶风寒,伴有头痛,咳嗽,痰少黄稠,口渴唇干,喜冷饮,3天无大便,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中间微黄,脉滑数,X线胸透,为左侧支气管炎,辨证为外感风热,邪传阳明。用甘露饮去茵陈,枳壳,加石膏30g,大黄9g(后下),银花9g,连翘9g,日服2剂,每日4次。2天后体温下降,大便通畅,头痛减轻,但仍有咳嗽,低烧,周身酸痛,去上方加味之药合麻杏石甘汤及蔓荆子。日服1剂,每日2次,连服5剂,症状消失。
用法用量 : 甘露饮[《局方》卷六(绍兴续添方)]、大甘露饮(《咽喉经验秘传》)。
注意 : 素体阳虚,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腰膝酸楚,溲清。舌嫩有齿痕,脉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之证,不宜用此方。
各家论述 : 1.《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少阴药也。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也;茵陈、黄芩之苦寒,折热而去湿;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2.《医林纂要》:熟地黄以滋养肾水;生地黄能升肾水以上交于心;麦冬以清肺宁心;天冬能滋肺金以下生肾水;石斛甘微咸,得水石清虚之气,故能补心安神,清金保肺,去胃中之湿热而布膻中之清化;茵陈去胃中沉郁之湿热;黄芩降肺逆;枳壳破郁积,且能敛阴;枇杷叶酸能补肺敛阴,宁心收散,苦能泄逆气,泻火清金;甘草补中而亦能去热。热盛则水涸,二地以滋之;热盛则金流,二冬以保之;清用黄芩、枇杷叶;去湿用茵陈、枳壳,而皆有悠扬清淑之致。不必大为攻下,此所以为甘露。热莫盛于胃,而诸热皆统于心,心化不足,则热妄行,石斛补心以除妄热,所谓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也。3.《时方歌括》:足阳明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喜降而恶升,故以二冬、二地、石斛,甘草之润以补之;枇杷、枳壳之降以顺之。若用连、柏之苦,则增其燥;若用耆、术之补,则虑其升。即有湿热,用一味黄芩以折之,一味茵陈以渗之,足矣。盖以阳明之治,最重在养“津液”二字。此方二地、二冬等药,即猪苓汤用阿胶以育阴意也;茵陈、黄芩之折热而去湿,即猪苓汤中用滑泽之除垢意也。
摘录 : 《阎氏小儿方论》
用法 : 上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煎温服;牙齿动摇,牙龈腥热,含漱后服。成人亦可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 : 滋阴清热,行气利湿。
主治 : 心胃之热上冲,牙宣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胃脘疼痛。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牙龈脓肿、口腔溃疡、慢性咽炎、麦粒肿等五官诸疾;又用于治疗糖尿病,咯血、吐血、衄血等内科病症。1复发性口腔溃疡:本方加减内服并外敷血竭末,治疗阴虚火旺、脾胃湿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68例。外治法:局部敷血竭末适量,直至局部溃疡愈合。以临床症状改善和复发程度评定疗效,以15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8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湖南中医杂志》2001年第6期)2.化疗所致口腔溃疡:本方治疗化疗引致的口腔溃疡50例(治疗组),对照组50例应用维生素B2、甲硝唑(灭滴灵)加西瓜霜治疗。以主要症状变化评定疗效,7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河北中医》2001年第3期)3.肥大性龈炎:本方为主配合超声波洁治术治疗肥大性龈炎31例。以见效后长期复发与否评定疗效,7日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经1~3年随访,个别患者有复发倾向,但症状轻,病程短,再治效果满意。(《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第8卷第8期)4.复发性麦粒肿:本方加减治疗复发性麦粒肿82例。以主要症状变化评定疗效,5~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68例87只眼,好转12例23只眼,无效2例4只眼。治愈率76.3%,有效率为96.5%。(《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第2期)
方解 : 甘露饮子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祛湿、破气降逆之品,使肺胃布律洒陈而如甘露,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炎引起之五官疾病。本方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胃阴虚、湿热内蕴,脾胃阴亏则当治以甘寒滋润,然甘寒滋润则有碍于湿热;湿热内蕴,当治以轻利,然轻利之品又有伤阴之弊。素体阳虚,口腔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腰膝酸楚,溲清,舌嫩有齿痕,脉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之证,不宜用此方。
现代研究 : 临床报道本方加减可治疗湿热型糖尿病,伴阴津损伤者加玄参、苍术、全瓜蒌,苔厚腻者加佩兰,饥饿感重者加生石膏;伴气机阻滞者加柴胡、厚朴、陈皮、白芍、玉竹、知母;伴气阴两伤者加黄芪、太子参、山药、佩兰、玉竹;伴瘀血阻络者加当归、牡丹皮、赤芍、菊花、丹参、白茅根、生三七粉;伴肝肾亏虚者加玄参、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牛膝、白茅根、侧柏叶。亦有本方加减治疗喉痹、消渴、胃痛、淋证、湿热阳痿、慢性浅表性胃炎、糖尿病等内科、男科病等病症的临床经验报道。
方歌 : 甘露二冬二地均,芩枇只斛与茵陈,合和甘草平胃热,口烂龈糜吐衄珍。
摘录 : 宋·《阎氏小儿方论》,宋·《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名“甘露饮”
目录1拼音2《济阳纲目》卷九十一:加味益元散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加味益元散的用法用量2.5摘录 附:1古籍中的加味益元散 1拼音 jiā wèi yì yuán sǎn
2《济阳纲目》卷九十一:加味益元散
古籍中的加味益元散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68.论痢证治法 开水送下。热甚痢剧者,一日可服五六次。名之曰加味益元散,盖以六一散加朱砂为益元散,兹则又加石膏、薄...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7.天水散治中暑宜于南方北方用之宜稍变通 可自小便泻出,又恐暑气内侵,心经为热所伤,故仿益元散之义加朱砂(天水散加朱砂名益元散)以凉心血,即...
《张氏医通》:[卷十四]淋门 服四钱。长流水煎。去滓热服。日进二服。蒲灰散(益元散下)滑石白鱼散(益元散下)茯苓戎盐汤(五苓散下...
《症因脉治》:[卷三三消总论]外感三消 ,治上消也,加味清胃汤,治中消也,导赤各半汤、益元散,治下消也。清肺饮即甘露饮子。石膏桔梗山栀知母...
《医学心悟》:[卷三吐血]十灰散
不是多音字
饮
[yǐn]
1.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2.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3. 中医汤剂的一种类型:香苏~。~子(不规定时间服用的汤剂)。
4. 中医学指体内水液传输不利停于腹腔或四肢的病症:痰~。悬~。溢~。
5.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6. 隐没(mò):~羽。
您好,您要先看看属于是哪种痘痘,建议你可以去看看医生,或者去baidu一下《周羽暇战痘史》,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哦。下面让我们来看不同地方长痘痘的原因:
一、痘长在嘴巴周围-胃热型。
患有消化系统功能不佳、胃痛、胃病,及偏食、不爱吃青菜及水果者,约有20%会长痤疮,85%是长在嘴巴周围。
改善方法:
1.多食纤维 食物 ,如胡萝卜、菠菜、金针菇、笋子等,帮助肠道蠕动。
2.早上起床立即饮用一杯温水;平时多喝酸奶,以说明排便顺畅。
3.中药处方选用:甘露饮加金银花、牛蒡子。
二、上额及下巴处最多-肾阴虚型:
痤疮以长了又消,消了又长,难以根除,脸部其它处也会长痘子,但较易痊愈。多为家族性遗传型。
改善方法:
1.脸较容易出油,多以温水洗脸,以防毛孔阻塞。
2.多食些退火 食物 ,如冬瓜、西瓜、胡萝卜、西红柿、空心菜、菠菜、竹笋等。
3.不宜熬夜,忌食辛辣、热补及易上火食物。
4.中药处方选用:黄连解毒汤。
三、痤疮长在左脸颊为主-肝火旺型。
以压力大或要经常熬夜加班者最常见。
改善方法:
1.放松心情,多从事户外活动。
2.多吃具退肝火功效的食物,如绿豆、冬瓜、小黄瓜。
3.多饮用决明子茶、菊花茶。忌酒。
4.尽可能在晚上11点前入睡,11点至凌晨1点是美容时间,经络系统正好走到肝经,此时睡觉可调节肝脏运作功能。
5.中药处方选用: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
四、鼻子及右脸颊为主-肺火盛型。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肺火旺易长痤疮。
改善方法:
1.多做有氧运动,增强肺脏功能,帮助肺内废弃物排出。
2.忌抽烟、二手烟及长时间处于空气不流通处。
3.多吃薏仁、木耳、杏仁、白菜、梨子等食物,多喝蜂蜜茶、绿茶等,都有润肺功效。
4.中药处方选用:清上防风汤加夏枯草、蛇舌草。
五、痤疮多长在人中-生殖器官问题。
通常兼有 月经不调 、 痛经 等生理症状。
改善方法:
1.生理期间忌冰冷、寒凉、辛辣食物,平日也应少吃为宜。
2.可服用中药四物汤及中将汤,以调经养血。”
六、其它部位长痘痘的原因
痘痘长在额头上是因为头发不洁。
痘痘长在眉毛上是因为颈椎过于疲劳,女性荷尔蒙不足。
痘痘长在面颊上是因为消化器官疾病 便秘 , 男性 荷尔蒙分泌异常。
痘痘长在下颚棱线是因为胃肠吸收弱。
痘痘长在鼻子上是因为皮脂分泌过盛。
痘痘长在唇角上是因为过量暴饮暴食,胃肠不佳.维他命B7和B6不足。
太阳穴
可能是用了不恰当的 护肤 品和清洁得不够干净,注意点就好了!
前额
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可能过于劳心伤神;亦代表肝脏 排毒 功能不佳,即是体内积聚了毒素。这时期的你脾气比较不好,就要多睡觉,多喝水,减少饮用酒精类饮品。
泡一壶杭白菊茶,有助清热解毒,对呼吸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敏感亦有帮助。
鼻梁
有可能脊椎骨出现问题,快找医生 检查 。除此之外,油脂分泌过盛、缺水也都是主要因素。
多喝清水,多吸收维生素B2、B6也可使症状得到改善;或在一盘热水里滴入2滴洋甘菊精油,先蒸脸3分钟,待水冷后用来洗脸,会改善鼻子油脂分泌过盛的烦恼。如果不想花冤枉前去医院挨仔的话,可以去baidu一下《周羽暇战痘史》,一定对你有帮助的,祝你早日康复,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皮肤哦。
还有,有痘印去不掉的话可以继续追问我,明早有空可以给你解答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7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甘露饮
下一篇: 甘风丹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