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甘遂麻黄散

中医世家 2023-05-11 10:34:31

甘遂麻黄散

处方 : 甘遂1两(煨令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桑根白皮1两半(锉)。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卒身面浮肿,喘息气促,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煮赤小豆汁调下,日2次以利为度。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如果在古代,得了心脏病怎么办?

一般是按摩,针灸,药物,食疗,休养等。
心脏病属祖国医学之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心痹、心悸之范围。祖国医学对心脏病早有阐述。如心痹,内脏病症之一。出自《内经.痹论》云:“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又云:‘由于脏痹日久不愈,重感外邪,或思虑伤心,气血亏虚,复感外邪,内犯于心,心气痹阻,脉道不通所致。证见胸中窒闷,心悸心痛,突发气喘,易惊慌、咽干、嗳气、脉沉弦”。《难经.六十难》指出:“其五脏气相关,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名真心痛。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之病名,出自《内经》是脘部和心前区疼痛的总称。第一,是指心绞痛。如《灵枢.厥论》的真心痛。《辩证录》的去来心痛。《医学心悟》的注心痛。心悸,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心脏》指患者不因惊吓、盲目心跳、心慌、悸动不安。多由气虚,血虚,停饮,或气滞血瘀所致。心动悸是指患者不只盲目心悸。可察见心前区博动“其动应衣”。《灵枢.厥论》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互,夕发旦死”。以上所述,充沛证明了祖国医学对心脏病的看法与古代医学类似。
心脏病大致分为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心病、风心病、包括房室距离缺损),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后天性心脏病。自动脉瘤、肺心病除外。
本病的发作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轻形盛气虚、痰湿瘀阻、气血阴阳失调等要素有关。其病机有真假两方面。实证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竭胸阳、阻滞心脉。虚证为心脾肺肾亏虚、功用失调、气虚血行不畅等。本病的构成开展进程中,大致先实然后虚,亦有先虚然后实者。但临床表现多真假挟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
心脏病大多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心悸气短,喘息难卧等症为主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心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脉沉纤细弱,结代脉,弦,、涩脉等,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见于《内经》如《灵枢经.五邪》篇说:“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死旦死”。与古代医学的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很类似,这充沛表现了祖国医学的先进性,比中医早两千多年。
本病的次要特征是胸部憋闷疼痛。甚者胸痛彻背,短气喘息,心悸心累,不得安卧,其病位次要在心。但与肝脾肾有一定关系。医治应依据《内经》:“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真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然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医治准绳。普通来说,本病大多是本虚标实,辩证应先掌握真假,分清标本,标实又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或许兼证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各异,本病大多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先从驱邪动手,然后在予扶正。待邪气加强时再予标本兼治。驱邪治本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泻浊豁痰为主。正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所说:“胸痛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萎薤白半下汤主之”。
扶正固本常以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气血双补、阴阳并调为主。患心脏病者大多阴阳气血不相协调所致。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卷二又指出:“因气血虚衰,心神坚定,泄气而惕惕然悸动也,此为阴阳并虚。法当治血兼补,故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方药组成,炙甘草、人参、桂支、生姜、阿胶、地黄、麦冬、火麻仁、大枣,次要成效是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通心阳,医治以心动悸,脉结代为主证的各种心律不齐等证。本方以炙草草、人参补益心气;阿胶、地黄、麦冬、火麻仁补心气养心阴,以充养血脉。桂支、生姜辛温走散通心阳。由于人体阴血需求依托阳气来推进的原理。所以加黄芪重用,重点在于补心气、通心阳,心阳通,心气复。再配合补血,滋阴的药物以充盈血脉。使阳气有所依靠而不致浮散。故《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则心悸能安,结代脉能复。故炙甘草汤有复脉汤之称。本方在医治心脏病方面应留意阴阳气血之间的互相关系以灵敏运用,临床常加味有黄芪、酸枣仁、柏子仁、杜仲、降香、丹参、桃仁、红花、红景天、龙骨、牡蛎等。

压箱底干货:有价值的秘验方30首,可遇不可求!收藏备用吧(上)

1.健脾滋胃方

【处方】太子参,茯苓,淮山药,麦冬,石斛,白芍,生甘草,木瓜,丹参,生蒲黄,莪术,生谷芽。

【主治】脘腹痛

2.四逆梅瓜汤

【处方】柴胡,枳壳,白芍,陈皮,青皮,苏叶,郁金,苍术,木瓜,乌梅,甘草

【主治】糙皮病

3.宫血灵

【处方】益母草,贯众炭,茜草,生山楂,红花,旱莲草、生地榆、藕节,三七粉(研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功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放环后出血等。

【加减】气虚不摄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热象重者,加黑条芩、黑山栀、黄柏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腹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血虚重者,加白芍炭、熟地炭、阿胶;子宫内膜炎者,加二花炭、黄芩炭、败酱草、白芷。

【方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香蔻汤

【处方】煨肉蔻,丁香,草蔻, 白蔻仁, 茯苓,怀山药,木香,木瓜,乌贼骨,甘草

【功效】温肾健脾 醒脾化湿 涩肠止泻

【主治】睥肾阳虚之泄泻。症见腹泻、遇凉加重或夜间加重,伴脘腹胀满、肛门下坠、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细者,临床常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

【加减】脘腹胀满,加焦三仙、鸡内金、砂仁、焦白术、檀香、党参、苡仁以补气健脾、温中和胃消食。若泄泻次数较多或水样便,加赤石脂、芡实固涩止泻。肛门下坠者加枳壳以行气导滞。若久泄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可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阴寒内盛、手足不温、腹中冷痛者,合用附子理中丸再加吴茱萸、肉桂温中散寒

5.公英消癌汤

【处方】蒲公英、紫花地丁、远志、肉桂、瓜蒌、穿山甲(代)、天花粉、赤芍、甘草、夏枯草、金银花、黄芪、白芷、桔梗、薤白头、当归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乳腺癌。

【加减】有淋巴结转移者,加薏苡仁、柴胡、海藻、牡蛎、玄参;肿瘤已溃烂者,去蒲公英、紫花地丁,倍用黄芪;体虚易汗,面色苍白者,加黄芪;口干,便秘者,加枳实、青皮;怕冷,带下色白,腰痛,四肢不温者,肉桂;面赤发热,口干心烦者,加黄芩、黄连各。

【附】在服药同时,兼用贴敷疗法。处方:五灵脂、雄黄、马钱子、阿胶各等份,研细末,用香油调敷肿块上。

6.经验方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百合,乌药,石斛,蒲公英,菖蒲,瓜蒌,薤白,鸡内金,三七粉(冲服)

【功效】凉润通降

【主治】胃络痛

7.三黄排石汤加减

【处方】黄芩,生大黄(后下),山栀子,茵陈,金钱草,双花,郁金,木香,厚朴,芒硝(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肾结石

8.宣肺健脾利水

【处方】麻黄,杏仁,桂枝,苍术,猪苓,泽泻,茯苓皮,厚朴,大腹皮。

【主治】水肿

9.臌证丸

【处方】黄芩(冬季可略减,夏季可略增),砂仁,木香,甘遂。甘遂与其他药量之比为1 6。

【用法】共为细末,水打小丸。成人每次3 10g,儿童酌减。每隔3 5天,空腹服1次。

【主治】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慢性心衰伴腹水可任攻下者。

【方源】《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10.乳腺炎验方

【处方】乳香, 没药,血竭,儿茶,轻粉, 葶力子

【用法】以上共为细面,黄腊2两化开入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服一次,一次服十丸,开水送下,屡试屡验。

【主治】乳腺炎

11.桃仁承气汤加味

【处方】桃仁,大黄(后下),皮硝(另冲),桂枝,甘草,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山楂

【主治】恶露不下

12.痛风汤

【处方】忍冬藤,薏苡仁,生石膏(先煎),海藻,山慈菇(先煎),炒黄柏,苍白术,知母,白芥子,豨莶草,干地龙,木防己。

【功效】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加减】局部焮热痛剧,加飞滑石(布包),寒水石(先煎);红肿退而痛不除者,去石膏、海藻,加片姜黄,蜈蚣两条;肾功能不全者,去木防己。

13.黄芪五物汤

【处方】黄芪, 桂枝,芍药, 生姜,大枣 1

【用法】水煎服,加水600,煮取200ML,温服,日2次。

【功效】补益气血,温通经脉。

【主治】血痹及气血亏虚、体质虚寒的各类病证,症见平时缺乏运动,肌肉松弛,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怕风寒,易出汗,肢体麻木或困重,舌淡有齿印,脉细弱,部分尺沉。

【加减】方中常加当归、炙甘草,以增强养血通经的功效。如关节、肢体疼痛明显者,加桑枝、羌活、葛根、全蝎;血虚明显者,加阿胶、鸡血藤;血瘀明显者,加蒲黄、桃仁、红花等;兼脾虚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中焦虚寒者,加干姜、小茴香等;虚寒甚者,加制附片等温阳之剂;阴寒凝盛者,加细辛、麻黄等温通之品;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等。

14.眩晕停

【处方】清半夏,炒白术,天麻,陈皮,茯苓,泽泻,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党参,丹参,生甘草。

【用法】上药除生龙骨、生牡蛎外加水浸泡1小时,生龙骨、生牡蛎加水先煎30分钟后,加入浸泡药物共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20分钟后取汁,两煎混后分2次早晚口服。

【功效】燥湿化痰,益气健脾。

【主治】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为头重如蒙,视物昏花,胸闷脘痞,食少,形肥,嗜睡,舌质胖,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加减】耳鸣加磁石,纳差加炒麦芽,颈部僵硬加葛根,失眠加夜交藤。

15.加减大黄牡丹皮汤

【处方】 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大黄、芒硝(冲入)。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活血化淤,通腑散结。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16.止血化浊明目汤

【处方】黄柏,知母,生地,丹皮,车前子,瓜蒌仁,竹茹,枳实,茯苓,早旱草,夏枯草,紫珠。

【用法】冷水浸药、文火水煎30分钟,过滤取汁。药渣再加冷水煎30分钟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共约400毫升,分2-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

【功效】止血开郁、健脾化浊、通窍明目、育阴养阳。

【主治】内眼出血病。

【加减】本方主治内眼血管性、炎性、变性出血,但要临证变通。湿热重加茵陈、龙胆草;肝阳亢加僵蚕、钩藤、石决明;气阴虚加太子参、芦根;肺胃热盛加竹叶、石膏;便秘加大黄。视网膜静脉周围发炎加银花、黄连;视网膜静脉栓塞加三七粉、怀牛膝;糖尿病加鸡血藤、花粉;视网膜动脉硬化加龟板、鳖甲;黄斑出血加黄芪、阿胶;视网膜水肿加白术、猪苓;视网膜有渗出物加鸡内金、山楂;玻璃体内出血时间长可加水蛭。只要依据主方,变通灵活,用药精当,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的。

#中医# #春日生活打卡季# #春日星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72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