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蛔虫病。吐涎,腹痛,发作有时,服毒性杀虫药,腹痛不能止者。
用法用量 : 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甘草取400毫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200毫升。愈即止。
备注 : 关于本方中的"粉",过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铅粉,为杀虫峻药;一说是米粉,为和中养胃之晶。如治蛔虫病,可用铅粉;蛔痛屡服杀虫剂而痛未解,则用米粉。
摘录 : 《金匮要略》卷中
功能主治 : 安蛔止痛,解毒和胃。主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临床应用 : 1.蛔厥:郭某某,8岁。因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3天,经用中西药物驱虫、止痛无效,其父送我处门诊。见其肢冷,腹痛,呕吐清水,痛时上腹部可摸到不规则包块,痛止时消散,诊为蛔厥证。遂投乌梅丸加减与服,次日其父谓服药后己下蛔虫,但腹痛不止。诊之,肢冷已除,呕吐好转,但腹痛不止而包块已无。说明蛔得驱而腹痛不止,符合《金匮》甘草粉蜜汤之证。遂令买甘草1两煎水,加米粉、白蜜调匀,徐徐饮服。服两小时后,腹痛开始缓解,半天后停止。后用此法治愈多例。2.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症:陈某某,27岁。因右上腹钻顶痛,频繁呕吐,吐蛔10余条,收入住院治疗。检查:体温36.8℃,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60mmHg。呈痛苦病容,面部潮红,呻吟,精神差,眼睑下凹,口唇干燥,腹痛隆而软,剑突下压痛,宫底脐上二横指,胎心音140次/分,无宫缩及出血。诊断为:胆道蛔虫合并感染;轻度脱水;7月宫内孕。经中西医服镇痛、驱蛔两法治疗3天后,疼痛仍不止,阵痛频作,每痛则大汗淋漓,唇干喜饮,舌少津,不大便,尿少黄,神疲脉细,属气阴虚乏之症。用生甘草15g,蜂蜜12g,粳米粉10g,以生甘草煎汤,乘温冲粉、蜜顿服。2剂后诸症缓解,住院6天痊愈出院。足月后顺产1男婴。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郭某,男,40岁。上腹部持续隐痛、烧的感已年余,多在夜间痛醒,进食后稍减;痛处喜温喜按,伴有泛酸,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脾胃气虚,治宜益气和胃止痛,用甘草粉蜜汤:炙甘草30g,粳米粉20g,蜂蜜6g,早晚饭前服。3剂后,疼痛及泛酸均减轻。服2月后,钡餐造影示龛影基本消失。
用法用量 :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6;1:18)报道,四川省某县1970年7月发生一起应用甘草粉蜜汤集体驱蛔,因使用铅粉,致使接受该方的74人全部中毒,无一幸免。中毒者在服药时曾觉药有铅臭,数小时后心烦,轻微呕吐,胃中嘈杂不适。2~9天内先后不同程度出现头昏头痛,身软无力,懒言嗜睡,口臭流涎,口腔糜烂,食欲逐渐下降,胸腹胀满,四肢及眼胞浮肿。部分病例在牙龈边缘可见蓝灰色铅线。中毒者初起面色灰白少华,大便秘结;3~5天后部分病人面色发黄,甚至全身发黄;大便由秘结转溏泻,小便深黄量少。舌质:中毒初中期淡红,苔白滑或厚腻;中后期有少数患者出现舌绛少苔;脉象多虚弦、滑数无力或见有濡弱之脉。经用昆布、海藻、金钱草、板蓝根等加减治疗,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据此,作者认为原方“粉”,应为米粉。
各家论述 : 1.《金匮要略辑义》:案:粉,诸注以为铅粉;然古单称粉者,米粉也。而《千金》诸书,藉以治药毒,并不用铅粉。盖本方非杀虫之剂,乃不过用甘平安胃之品而使蛔安,应验之于患者,始知其妙而已。2.《成方便读》:吐涎心痛,皆由虫食上膈,故俱作止有时,所谓蛔饱而静则不痛,蛔饥求食,扰乱胃中则痛而吐涎。毒药不止者,用毒药攻杀之品,而虫不去也。大抵虫之所食,亦有喜恶,故用正治之法而不去者,必用其所喜之味以诱之。甘草、白蜜之甘,而搅以白粉善杀虫者,诱之使食,待甘味既尽,毒性便发,虫患乃除,此医药之变诈也。3.《金匮要略今释》:若用粉锡,则不当单称粉。且经文云“毒药不止”,示本方为平剂也。用粉锡杀虫,则仍是毒药矣!若用甘草粉,依桃花汤用赤石脂之例,当云甘草3两,2两锉,1两筛末。今直云甘草2两,粉1两,明非甘草粉也。若谓粉即粉草,将谓水即水银、豆即豆蔻乎?强辞甚矣!惟本方改用粉锡,亦可下蛔,改用草粉,亦可缓急迫,故尾台、雉间各以其试效云尔。
摘录 : 《金匮》卷中
用法 : 先用净水煎甘草,去渣取计,加入粉、蜜搅匀,如薄粥,分2次服,每日1~2次。
功效 : 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 : 主治蛔虫腹痛,吐涎,发作有时,服驱虫药后腹痛不止者。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胆道蛔虫症和蛔虫性肠梗阻等病症。1.白细胞减少症:以甘草粉蜜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30例,与鲨肝醇片治疗30例对照。两组均以60日为1个疗程。疗效评定以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6期)2.胆道蛔虫症和蛔虫性肠梗阻:以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症8例,蛔虫性肠梗阻7例,15例患者均有排蛔史或吐蛔史,并且在发病前服用过驱虫药。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治愈。15例患者服1剂愈者12例,服2剂愈者3例。临床症状消失,饮食起居正常。(《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8年第5期)
方解 : 方中三药均能和中,甘草、白蜜又具缓急止痛之功,性和味甘重在缓解。方中所用之“粉”,历代医家认识有所不同,或谓系铅粉,或谓系梁米粉、绿豆粉、米粉等。铅粉具有杀虫之功,但据《金匮要略》原文“治蛔虫扰心痛……用毒药杀虫,病势不减”,可见应用本方原旨,并不在于驱虫,实为调和胃肠,缓解疼痛之方,故似以米粉、梁粉、豆粉等为是。临床如见蛔虫腹痛,可加使君子、苦楝根皮;蛔厥腹痛,加乌梅、黄连;呕吐较剧,加姜半夏、姜竹茹。如用铅粉,此药有毒,内服剂量不宜过大。
方歌 : 《金匮》甘草粉蜜汤,用治胆蛔效果良,一粉二甘四份蜜,诱杀蛔虫是妙方。
摘录 : 汉·《金匮要略》
【蜂蜜的功效介绍】: 蜂蜜(《纲目》)【异名】石蜜、石始(《本经》),食蜜(《伤寒论》),蜜(《金匮要略》),白蜜(《药性论》),白沙蜜(《本草衍义》),蜜糖(《本草蒙筌》),沙蜜、蜂糖(《纲目》)。【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动物形态】中华蜜蜂,又名:范(《礼记》),蜡蜂(《纲目》)。 有母蜂、工蜂和雄蜂三种。 工蜂形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 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 胸部3节,中胸最大;翅2对,膜质透明,后翅中脉分叉。 足9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 腹部圆锥状,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带,末端尖锐,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 母蜂俗称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 生殖器发达。 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状,复眼很大;尾端圆形,无毒腺和螫针。 母蜂和雄蜂的口器均退化,足上无采贮花粉的构造,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 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每一蜂群,由1个母蜂、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所组成。 母蜂为群体中的核心,专司产卵;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性蜂,专司采蜜、酿蜜、喂饲幼虫、筑巢及防御等职。 分布很广。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 以上昆虫的幼虫(蜜蜂子)、分泌的蜡质(蜜蜡)、蜂尾刺蟹时放出的毒液(蜂毒)、分泌的黄褐色粘性物质(蜂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药材】为稠厚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琥珀色(黄蜜)。 夏季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 气芳香,味极甜。 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化学成分】蜜因蜂种、蜜源、环境等的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 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约70%。 尚含少量蔗糖(有时含量颇高),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特别是花粉粒)、酵母、酶类、无机盐等。 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其中有A、C、D、胆碱、B2、尼克酸、泛酸、生物素、叶酸、B、K等。 在含氮化台物中有蛋白质、胨、际、氨基酸,以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酶类,并含乙酰胆碱。 灰分中主含镁、钙、钾、钠、硫、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镍等。 有机酸中往往有柠檬酸,以及苹果酸、琥珀酸、乙酸。 也常含甲酸,但含量极低(0.01%以下)。 另有一种有毒性的蜂蜜,在日本常自石楠科植物的花蜜得来。【炮制】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①《雷公炮炙论》: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②《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 ③《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谓之水火炼法。 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纲目》:生凉,熟温。 ③《本草汇言》:味甘,气寒,无毒。【归经】入肺、牌、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③《要药分剂》:入心、脾二经。【功用主治-蜂蜜的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②《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③《本草拾遗》:主牙齿疳匿,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 ④《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 ⑤《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用法与用量】内服:冲调,0.3~1两;或入丸剂、膏剂。 外用:涂局部。【宜忌】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本草经疏》:石蜜,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肠气虚,完谷不化者不宜用,呕家酒家不宜用,中满蛊胀不宜用,湿热脚气不宜用。【选方】①治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 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 禁一切杂食。 (《千金方》) ②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升,猪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 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 (《千金方》) ③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 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 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伤寒论》) ④治高血压,慢性便秘: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 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 (《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 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 一日三次分服。 (《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 ⑦治疔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疔出,后以热醋汤洗去。 (《济急仙方》) ⑧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 (《药性论》) ⑨治男子阴疮:蜜煎甘草末,涂之。 (《肘后方》) ⑩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自落,且无疤痕,亦不臭秽。 (《普济方》百花膏) ⑾治风疹,风癣:沙蜜一斤,糯饭一斤,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 (《纲目》蜜酒) ⑿治热油烧外痛:白蜜涂之。 (《梅师集验方》) ⒀治鼾:白蜜和茯苓,涂上。 (《补缺肘后方》) ⒁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临床应用】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曾观察20例,治疗后15例壁龛消失,3例进步(平均为32天);18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减轻,疼痛消失时间最短6天,平均为22.2天。 国外资料报道治疗数百例的痊愈率为82%。 用法:每日用新鲜蜂蜜100克,早、中、晚饭前分服;服至第10日后,每日增至150~200克。 或用蜂蜜60毫升,0.5%普鲁卡因40毫升,混合为1次量,日服3次。 ②治疗烧伤用蜂蜜涂布烧伤创面,能减少渗出液,减轻疼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 用法:一般Ⅰ、Ⅱ度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经清洁处理后,即用棉球蘸蜂蜜均匀涂布(不宜太厚或太薄),早期每日2~3次或4~5次,待形成胶痂后改为每日1~2次。 采用暴露疗法。 如痂下积有脓液,可将胶痂揭去,清创后再行涂布,创面可重新结成胶痂,迅速愈合。 对已感染的或面积较大的Ⅲ度烧伤,则可用蜂蜜纱布敷于创面,外用无菌棉垫包扎。 冬天不便使用暴露疗法者,亦可采用此法。 蜂蜜中也可加入2%普鲁卡因溶液,配成2:1混合液使用,以减轻涂药开始时给创面带来的疼痛。 有主张在蜂蜜涂布后,创面上再撒布一薄层石膏粉,以增强疗效。 据85例观察,Ⅰ、Ⅱ度烧伤一般涂布蜂蜜2~3天后,创面便形成透明胶痂;6~10天胶痂自行脱落,新生上皮完全生长。 晚期入院已有明显感染者,2~3天后创面亦能形成胶痂,并可见痂下上皮细胞生长。 采用蜂蜜纱布包扎疗法者,一般经过6~9天肉芽生长良好,2~3周后即可痊愈。 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已感染之创面,涂蜜后脓性分泌物亦逐渐减少。 但使用本法时仍应尽力创造无菌条件。 对胶痂下的感染情况要留意观察,及时处理。 在关节处的胶痂易于破裂,要注意保护。 同时,本疗法仅限于创面处理,其它如止痛、抗感染、补充液体及控制休克等,均需按常规配合进行。 ③治疗冻伤、冻疮对于Ⅱ度以上有炎症及有分泌物的冻伤,用熟蜂蜜与黄凡士林等量调成软膏,薄薄的涂于无菌纱布上,敷盖于创面,每次敷2~3层。 敷盖前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敷盖后用敷料包扎固定。 一般用药2~3次后,疼痛及炎症渐趋消失,3~7次可望痊愈。 对于冻疮,先用温开水洗涤患部,然后涂蜜包扎,间日换药一次。 如未破溃的,可不必包扎。 ④治疗溃疡与外伤年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可试用10%蜜汁洗涤疮口,然后用纯蜜浸渍的纱布条敷于创面,敷料包扎,间日换药1次。 曾试治两例下肢溃疡,1周后即有肉芽新生,约2个月即愈。 另试治1例梅毒性溃疡,结果无效。 皮肤与肌肉的外伤,可用10%蜜汁洗涤伤口,然后涂蜜包扎,能防止感染,获得一期愈合。 ⑤治疗皮炎对过敏性皮炎及湿疹等,用蜂蜜100毫升,加氧化锌10克,淀粉20克,制成软膏外搽。 用药后可使红疹消退,渗出物减少,痒感消失。 治疗尿布皮炎,先用温水洗净患部,而后用蜂蜜涂搽,每日1~2次。 ⑥治疗角膜溃疡及睑缘炎用蜂蜜制成5%滴眼液滴眼,治疗角膜溃疡29例,治愈22例,进步4例,无效3例。 一般在用药1、2天后,溃疡即由进行性转为静止,基底清洁,透明度增加,浸润边缘消失。 奏效的原因可能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或影响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 用蜂蜜外涂,每日3次,治疗睑缘炎76例,平均3.5天治愈。 ⑦治疗鼻炎和鼻窦炎对慢性鼻炎采用40%蜂蜜行游子透入法治疗,每日1次,电流强度1~5毫安,时间15~20分钟,14次为一疗程。 如需行第二疗程时,休息1个月后再继续进行。 50例患者经14~24次治疗后,11例痊愈,18例好转,11例减轻,10例无效。 对上颌窦炎,经穿刺灌洗后注入20%或40%蜂蜜2毫升,每周2次。 观察29例,治愈20例。 发病时间愈短,疗效愈好。 鼻窦灌洗出的分泌物属于粘液性者效果最佳,粘液脓性者效果最差。 又有用蜂蜜涂于鼻腔患处(涂蜜前先洗净鼻腔的结痂及分泌物),早晚各1次,治疗萎缩性鼻炎5例,经8~29天后,鼻部痛痒及前额疼痛均消失,鼻腔无分泌物及结痂。 4例嗅觉完全恢复,1例好转。 除2例鼻粘膜尚有萎缩现象外,余均恢复正常。 ⑧其它蜂蜜还曾用于下列疾病:㈠急性细菌性痢疾:成人每日150克,分4次服;小儿酌减。 ㈡便秘: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和孕妇便秘。 每晨内服,或用20%蜂蜜水灌肠。 ㈢贫血:对低色素性贫血有效。 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 每日用80~100克,分3次服。 ㈣阴道滴虫:用蜂蜜装入胶囊塞入阴道。 此外,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肺结核、心脏病、肝脏病等慢性疾患,内服蜂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调补作用,一般作为辅助用药。【名家论述】①《纲目》: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 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②《本草经疏》:石蜜,其气清和,其味纯甘,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相宜。 《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 同芦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结,用此润之,有痰加竹沥。 炼熟和诸丸药及膏子,主润五脏,益血脉,调脾,胃,通三焦。 涂火灼疮能缓痛。 ③《药品化工》;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 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 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
不可以。
空腹喝的第一杯水很重要。蜂蜜中含有生物活性酶,在高温下易破坏,所以不要用温度很热的开水冲服。蜂蜜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C、K、B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等。
空腹喝蜂蜜水的好处:防止便秘,滋养皮肤,健康长寿。缺点:空腹喝蜂蜜水容易使体内酸性增加,时间长了就会胃酸过多而得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建议在饭后1.5-2小时后喝蜂蜜水。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健康。
/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edd15a3b19ce36d3d439bdf2"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edd15a3b19ce36d3d439bdf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d52a2834349b033bedd15a3b19ce36d3d439bdf2"/>
拓展资料: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
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少于23%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71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甘草石膏汤
下一篇: 甘草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