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中医世家 2023-05-11 02:51:43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别名 : 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姜苓五味细辛汤、苓甘

处方 : 茯苓4两,甘草2两,细辛2两,干姜2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

功能主治 : 去胃中之饮。逐饮止呕。主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肺寒留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头昏目眩,胸满呕逆,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临床应用 : ①咳嗽《金匮要略今释》引《续建殊录》:一男子,郁郁不乐,咳嗽短气,动摇则胸悸甚,上气微呕,不欲饮食,小便不利,盗汗出,时时抢于心下,或胸中痛,与等甘姜味辛夏汤加人参,服药而诸证渐退,逾月全愈。②痰饮《江西医药》(1964;6:266):胡某某,男,47岁,工人。咳嗽气短,倚息不得卧,吐白痰夹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时须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闷不适,胃脘胀满,舌白而润,脉象弦滑。病属痰饮为患,肺有宿寒,无见外感,故拟从除痰涤饮、温肺除寒入手,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茯苓4钱,炙甘草1钱,五味子1钱,生姜3钱,细辛5分,制半夏2钱,饮片2剂。服后诸症悉减,咳平安卧,精神倍增,早晚咳痰减少,脉仍弦而滑,胃脘略不适,病仍属肺气虚寒、痰饮未尽,守原方加广皮2钱,生姜易干姜2钱。5剂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饮食大增,精神舒畅,睡眠安宁,脉息和缓而虚,舌净口和,唯食后稍有胀闷,继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中州,以善其后。

用法用量 : 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金匮》卷中、苓甘味姜辛夏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医门法律》卷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千金方衍义》卷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姜苓五味细辛汤(《四圣心源》卷五)、苓甘姜味辛夏汤(《类聚方》)、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金匮要略今释》卷四)。

摘录 : 《金匮》卷中

茯苓+桂枝

(茯苓, 桂枝) 共15个方剂使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麻黄升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桂苓五味甘草汤,防己茯苓汤,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侯氏黑散,薯蓣丸,肾气丸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2)【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4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5.【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6.【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6)【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7)【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8)【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9)【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10)【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8.【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二两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24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9.【桂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10.【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24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11.【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8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2.【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2条.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13.【侯氏黑散】: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14.【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5.【肾气丸】: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3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桂枝半夏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处方3功能主治4桂枝半夏汤的用法用量5摘录附:1古籍中的桂枝半夏汤 1拼音 guì zhī bàn xià tāng

2处方桂枝2.4克 半夏4.5克 茯苓9克 白术6克 贝母6克 广皮3克 芥子3克 厚朴0.3克 紫苏3克 甘草1.2克 生姜3片

3功能主治治痰饮内伏,喘咳吐痰,胸满,发则寒热,腰背痛,其人振掘身瞤剧者。

4桂枝半夏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5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古籍中的桂枝半夏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三痰饮]伏饮 振振身剧,此乃三阳之气为阴邪遏抑,郁而不舒,桂枝半夏汤主之。桂枝半夏汤(自制)桂枝(八分)半夏(一...

《丹溪手镜》:[卷之上]腹满并痛(三十二) 虚气留滞,亦为之胀,比之实,但不坚痛为异,宜桂枝半夏汤、小建中汤,以和之。又曰,阴寒为邪者,腹满而...

《汤头歌诀》:[利湿之剂]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汤。)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加桂枝、甘草,除半夏,名茯苓甘草汤,仲景治伤寒水气乘心...

《医方简义》:[卷四胃痛]小半夏加茯苓汤 姜(五钱)本方加桂枝甘草去半夏。名茯苓甘草汤。治伤寒水气乘心○本方去茯苓。名小半夏汤。治湿《医方简义...

《药征》:[卷中]葛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66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