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 : 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用法用量 :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
摘录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处方 : 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皂荚1挺,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 肺痿吐涎沫不止。
用法用量 : 桂枝皂荚汤(《赤水玄珠》卷七)。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桂枝汤和营卫药,《千金》去芍药之酸收;参入皂荚1味,即《金匮》皂荚丸,不用蜜丸,而入汤液,然不若用汤送丸,不使皂荚之味棘喉,尤为得宜。此唯肥盛多湿浊垢支塞肺胃者,方为合剂;若瘦人津液素槁,虽有痰血,亦难胜皂荚之荡涤也。
摘录 : 《千金》卷十七
桂枝芍药汤1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组成】桂心15克白芍药90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弦大而缓者。
【加减】腹痛甚者,加大黄30克。
提醒您:桂枝芍药汤1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一、理中汤
人参(9g) 白术(9g) 甘草(9g,炙) 干姜(9g)
理中丸组方契合脾之多虚、多湿、多寒之病机,使脾阳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中焦枢机自能运转。
可用于慢性肠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等。
二、黄芪五物汤加干姜半夏
黄芪(9g) 芍药(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枣(3枚)干姜9g 半夏9g
胃比较虚寒,有便秘的情况,如果脾的运化机能不好,可用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方。
如果是大便不成形,气短的便秘,用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
三、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9g) 甘草(6g,炙) 生姜(切) 茯苓 白术(各9g) 大枣(3枚,擘)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此汤主之。(头痛发热,桂枝症仍在也。以其无汗,则不宜更用桂枝;心下满,则用白术;小便不利,则用茯苓。此症乃亡津液而有停饮者也。)
四、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9g,去皮) 芍药(18g) 甘草(6g,炙) 大枣(3枚,擘) 生姜(9g,切)
辨证要点为腹满时痛,挛急痛,喜按。
临床常用于感冒、神经痛、风湿病、头疼、腹痛、神经衰弱、体质虚弱、阳痿、遗精、慢性肠炎、胃下垂、术后肠粘连等属于太阳病,邪陷太阴,脾气受伤,可由太阳病误下者。
五、半夏茯苓汤
半夏(40ml,洗) 生姜(24g,去皮) 茯苓(9g)
主治
1.《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2.《张氏医通》: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六、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厚朴二两(炙),枳实三枚(炙),半夏半升(洗),橘皮一两
脾气不转,脾气实,要用行气的药,枳实倾向于胃气实,肚子胀那就枳实和厚朴都用,有可能还有痰饮就加橘皮,整个把气往下通。
七、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
白术三两,枳实一两半,干姜一两,白蜜二两
八、厚朴四物汤
厚朴二两(炙),枳实三枚(炙),半夏半升(洗),橘皮一两
九、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这是肝胆乘脾胃,少阳病夹杂太阴病,就有小柴胡证,少阴病是湿气重的虚症,加茯苓,白术抽水出去。
原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我:此处后人断句方式不同,如:“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作(中风),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但是表达的意思没有根本性变化。)
喘家是素患喘病的人,如果患太阳中风,需要服用桂枝汤的时候,在桂枝汤中加上厚朴、杏子为好。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兼夹证,也就是新病太阳中风,兼夹素患咳喘宿疾的治疗方法。从加厚朴、杏子的语气来看,加厚朴、杏子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平素咳喘宿疾,但加上它可利肺、下气、定喘。新疾旧患两兼顾,效果会更好些。示意后人不可以麻黄汤一概治喘,不分表里虚实。方见 43 条下。
原文: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
本条言服桂枝汤呕吐,说明肺胃阳盛阴壅。桂枝汤辛甘助阳,再服桂枝汤,恐其后来热壅肺胃,出现吐脓血。刘渡舟认为,凡服桂枝汤呕吐者,可能患有内痈,或为肺痈,或为胃痈。亦可参考。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 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以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其实本条也是一个误治后变证的证治。太阳病发汗是正治法,但出现了遂漏不止,说明发汗太过,或者不得法。太阳病有中风,有伤寒,文中只说太阳病,未提及中风还是伤寒,如果是中风误用麻黄汤,会造成漏汗不止;或即使是伤寒用麻黄汤,发汗太过,伤及阳气,也会造成此症。“遂漏不止”,后人称漏汗,《南阳活人书》称漏风证。“遂”是于是的意思,表因果关系;“漏”是不可控制的汗出。“恶风”是因为表阳虚;“小便难”是由于汗多亡失津液;“四 肢微急”,四肢为诸阳之本,过汗亡阳伤津液。《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即亡阳又伤津液,四肢阳微得不到津液的濡养,故屈伸不利。条文中用“微急”,说明津液不足,四肢筋脉失养才“微急”,区别于杂病中风实证的四肢微急。用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密,调和营卫,达到止汗的目的,汗止了,津液不外泄,加之桂枝汤能和营卫生津液,以上诸症自然告愈。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这条是误治后的变证,或者兼证。太阳病本该发汗或解肌,而误用下法,伤及胸阳,出现脉促胸满;或者素来胸阳不振,误用下法出现脉促胸满。脉促不是后人 讲的促脉,而是急促的意思,是一种数而无力、脉体小而急促的脉 象,标志着胸阳不振,满读 mèn,不读 mǎn。胸满是指患者自觉 胸闷症状,是胸阳不振的表现,所以用桂枝去芍药汤振奋胸阳。因 为芍药酸敛有碍胸阳的振奋,故去之。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原文: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如果在前条基础上,再出现微恶寒者,说明胸阳已虚,加附子以加强助阳的力量。微恶寒,有的注家认为是脉微恶寒,说是脱漏“脉”字。根据前后文义,前面脉促、后面马上脉微是不符合事实的,句首冠了个“若”字就加重了“微”字的语气。就是说,假如一旦稍微有点恶寒,就得在桂枝去芍药汤中加附子来治疗。稍微有点儿恶寒就说明胸阳不足,就必须加附子,所以这个“微”不是脉微,还应当是微恶寒。
桂枝去芍药附子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65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下一篇: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