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桂枝加芍药汤

中医世家 2023-05-10 23:48:20

桂枝加芍药汤

《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

处方 : 桂枝9克(去皮)芍药18克 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9克(切)

功能主治 : 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病属太阴者。

用法用量 : 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 : 《伤寒论》

汉·《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 : 桂枝三两(9克)、芍药六两(18克)、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3枚)。

用法 : 水煎服。

功效 : 柔肝理脾,缓急止痛。

主治 : 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满,时腹自痛,舌淡,脉沉迟。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腹痛、十二指肠溃疡、不安腿综合征等病症。1.腹痛:以本方联合红外理疗仪腹部照射15~20分钟治疗小儿腹痛30例,与单纯使用红外理疗仪腹部脐周照射治疗30例对照。疗程为7日。疗效评定以随访3个月无腹痛及伴随症状为临床治愈。结果:临床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第9期)2.十二指肠溃疡:以本方化裁治疗61例,与奥美拉唑治疗61例对照。如伴HP感染者,两组均加克拉霉素片及阿莫西林胶囊。疗程为4周。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及做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疗效评定以症状全部消失,溃疡瘢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HP根除为临床治愈。结果:治愈4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8%。(《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第6期)3.不安腿综合征:以桂枝加芍药汤中药颗粒治疗20例,与多巴丝肼片(美多芭)治疗20例对照。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应用国际不安腿综合征量表(IRLS)和不安腿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RLSQoL)进行评价。结果:IRLS评分差值为18.02±3.47:RLSQoL评分差值为29.45±5.67。中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环球中医药》2013年第5期)

方解 : 本方系桂枝汤倍芍药而成。方中桂枝合生姜温通脾阳,生姜、大枣合甘草,补脾和中,倍芍药与甘草配伍,柔肝缓急止痛。临床应用以腹满时痛、苔薄、脉弦细为辨证要点。若腹痛甚,可加大芍药用量;兼腹满胀者,可加川朴、大腹皮。

现代研究 :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顽固性菌痢、粘连性肠梗阻、三叉神经痛、结核性腹蒺炎、犬j腹胀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热镇静、镇痛、解痉、抗惊厥、抑制流感病毒性啼炎、抑制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等作用。

方歌 :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摘录 : 汉·《伤寒论》

桂枝汤解析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是张仲景开手第一方,柯琴在《伤寒来苏集》,誉其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此方治疗范围不能囿于外感,亦可用于内伤杂病。徐彬《金匮要略论注》云:“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拓宽了治疗范围,如果以此方为方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进行药证对应的加减,可衍生出许多方剂,可见经方奥妙无穷,正如罗美在《古今名医方论》曰:“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后人遇一症,便集百方以眩人,使人无下手处,岂不陋哉!”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姜通神明,佐桂枝行阳。枣泄营气,佐芍药行阴。君臣佐使,配伍得当。若以此加减,可治多种症候:桂枝加厚杏子汤,治疗桂枝汤证兼咳喘者。桂枝加葛根汤,治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桂枝加桂汤,治心阳虚弱,寒饮凌心者。桂枝加芍药汤,治土虚木乘之腹痛。

学用经方,必须善于化裁,方证对应。按照王付教授的观点,方证辩证,桂枝汤可治疗以下疾病:感冒,流感。慢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心律不齐,心肌缺血,风心病。内分泌和免疫疾病。面神经炎,未梢神经炎,神经痛。见王付著《跟王付用经方》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歌略: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芍药+大枣+甘草

(芍药, 大枣, 甘草) 共24个方剂使用:

柴胡桂枝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汤,小建中汤,栝蒌桂枝汤,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薯蓣丸

1.【柴胡桂枝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4.【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5.【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6.【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7.【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8.【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9.【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0.【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3条.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1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2.【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3.【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4.【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1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2)【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1条.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8.【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9.【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4)【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20.【栝蒌桂枝汤】: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21.【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1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1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1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1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1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1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2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2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5)【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0条.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6)【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28)【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29)【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36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0)【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22.【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29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并主之。

24.【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6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