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感染外洗煎剂

中医世家 2023-05-10 18:41:10

感染外洗煎剂

处方 : 双花9克,连翘9克,黄柏9克,苦参9克,川椒6克,艾叶30克,冬青叶30克,大葱3根。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温通经络。主正气衰颓,肌肤疮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 水煎后外洗患处,每日2次。

摘录 : 朱长庚方

怎样用药浴治疗癣(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

癣是由于感染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属于浅部真菌病,因其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临床有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叠瓦癣、花斑癣等不同类型。
头癣多发生于儿童,俗称“癞痢头”或“秃疮”等。其主要症状是头皮结痂或产生鳞屑,瘙痒,头发逐渐失去光泽,易于拔除和折断,甚至秃头。由于引起头癣的真菌有所不同,因此临床有黄癣、白癣和黑癣三种头癣。
体癣是指发生于面、颈、躯干和四肢皮肤上的癣,中医称其为“铜钱癣”、“圆癣”。其症在光滑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鳞屑组成的圆形或同心圆病损,中央皮肤正常或有色素沉着,剧痒,有时抓破结痂。
股癣与体癣基本症状相同,是指局限于大腿内侧靠近生殖器和臀部的癣,中医称其为“阴癣”。
手足癣是指发生在手掌和足底(趾)的癣。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湿脚气”、“香港脚”。皮损以水疱、糜烂、脱屑、角化、伴有瘙痒为特征。根据症状的突出表现,可分为:①指(趾)间浸渍型:主症为指或趾间浸润发白,脱皮,剥去表皮,其下为湿润的潮红糜烂面;②水疱型:主症为手掌或足底出现密集或分散的粟粒至帽针大小的水疱,疱液澄清,外周可有轻度潮红,干破后叠起白皮,日久又生水疱,反复发作;③鳞屑增厚型:主症为皮损干燥粗糙变厚,形如胼底,皮纹增宽加深,冬天裂开。以上3种类型均自觉剧痒。
甲癣俗称“灰指(趾)甲”,常伴发于手足癣。其主症为指(趾)甲初起出现灰白斑点,日久增厚变形,表面不平,失去光泽,呈灰白色。
叠瓦癣的形状比较特殊,很像叠瓦,故有此名。其症表现为鳞屑组成的许多同心环,犹如大树横切面的树轮,由于不断搔抓,癣向周围蔓延扩大,同心环逐渐模糊而变成不规则的花纹状。
花斑癣中医称“汗斑”,多发生于颈、胸、背、上臂和下腹部等处。皮肤呈黄豆大小的圆形斑疹,上有细小鳞屑,随着皮疹的增多,可融合成大片状细小鳞屑斑,呈黄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较为清楚。病情夏重冬轻,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出汗时有轻度瘙痒,病程漫长,不治则多年不愈。
方一【组成】鲜蚕豆适量。
【用法】将鲜蚕豆捣烂如泥,榨取汁水,外洗患处,每日数次。
【功用】祛湿解毒。
【适应证】秃疮。
【说明】蚕豆性味甘平,微辛,功能祛湿解毒,故适宜于湿热秃疮。如无鲜蚕豆,可用于豆以水煎汁外洗,或捣敷亦有效。
方二【组成】生白果适量。
【用法】将白果去壳,切开,水煎取汁,频洗癣疮面。
【功用】消毒杀菌。
【适应证】头面癣疮。
【说明】白果,能消毒杀虫。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果水浸剂对真菌有抑制作用。但须注意的是白果含有小毒,不可内服过量。
方三【组成】清油1碗,猪胆汁1个。
【用法】将清油用文火熬熟,与猪胆汁和匀。将患处剃光发,然后取汁擦洗,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秃癣。
【说明】猪胆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可敷恶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猪胆汁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方四【组成】葱1把,蜂蜜少许。
【用法】将头部患处用米泔水洗净,葱捣烂如泥,和蜂蜜共拌匀,外洗患处,再以清水洗净。
【功用】解毒灭菌。
【适应证】小儿秃疮。
【说明】葱含有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葱蒜辣素,又叫植物杀菌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皮肤真菌抑制作用更强。
方五【组成】干桃30克,黑豆50克。
【用法】将干桃、黑豆共煮,滤取汁,与猪油少许调和,外洗患处。
【功用】解毒收敛。
【适应证】白秃头疮。
【说明】干桃是未成熟桃的干燥果实,又称碧桃干,有收敛之功。黑豆功能解毒,疗一切毒肿。两者相合,解毒收敛,对头皮癣有一定的疗效。
方六【组成】火麻仁适量。
【用法】将火麻仁研为末,以水和绞取汁,与蜂蜜和匀,外洗患处。
【功用】抗菌杀虫。
【适应证】小儿头面癣疮或疥疮。
【说明】火麻仁为大麻的种仁,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外敷治疮癞,杀虫。蜂蜜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两者合用,对小儿皮肤真菌或疥虫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七【组成】乌梅数枚。
【用法】将乌梅入锅中,加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抗真菌。
【适应证】小儿头疮。
【说明】乌梅的水煎液在试管内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八【组成】黑豆适量。
【用法】将黑豆炒焦,入锅中,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祛风清热,活血解毒。
【适应证】小儿头疮。
【说明】黑豆,外敷一切毒肿。能祛风热、活血解毒。故可用于热毒引起的小儿头疮。
方九【组成】生姜适量。
【用法】将生姜捣取汁,加温后外洗头上患处,每日2次。
【功用】杀菌止痒。
【适应证】秃头疮。
【说明】生姜含辛辣芬香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酚等,对皮肤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方十【组成】花椒10克。
【用法】将花椒入锅,加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燥湿杀虫。
【适应证】头上白秃。
【说明】花椒有除湿止痛、杀虫解毒之效,主治秃斑。
方十一【组成】鲫鱼1条,酱汁适量。
【用法】将鲫鱼烧灰存性,酱汁和匀,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适应证】小儿秃疮。
【说明】鲫鱼功能清热利湿解毒,主各种疮疡,又方用去肠鲫鱼,入皂矾再烧研,外搽患处。或用鲫鱼去肠后,填入大附子1枚,炙焦研末,外敷患处。
方十二【组成】香油适量。
【用法】将香油与水等份拌和,外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润燥解毒。
【适应证】赤秃发落。
【说明】香油,生用,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功效。
方十三【组成】马齿苋250克。
【用法】将马齿苋煎煮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小儿白秃。
【说明】马齿苋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治湿癣白秃,本方还可用马齿苋烧灰,调猪油外涂患处。
方十四【组成】鲜桑椹适量。
【用法】将桑椹捣烂,取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赤秃。
【说明】桑椹为桑树的果穗,能治秃疮,故以桑椹外洗对治疗因真菌引起的秃疮有较好的效果。
方十五【组成】鲜马齿苋、米醋各适量。
【用法】将鲜马齿苋洗净,捣烂绞取汁,用等量米醋混合后,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手足癣。
【说明】马齿苋功能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马齿苋煎剂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米醋亦有解毒杀虫之功。两者合用,其效更佳。
方十六【组成】茶叶适量。
【用法】将茶叶煎煮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脚癣。
【说明】茶叶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茶叶浸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方十七【组成】盐适量。
【用法】将盐温水化开,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疮癣初起。
【说明】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性味咸寒,功能清热解毒,能去皮肤风毒,故能有效地治疗脚癣。
方十八【组成】米仁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煎取汁,趁热蘸药液擦洗患部,每日数次,至愈为止。
【功用】利湿解毒。
【适应证】手癣。
【说明】米仁功能健脾利湿。甘草有解毒作用,以其煎剂外洗,能治疗阴下湿痒等,说明甘草对癣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方十九【组成】韭菜根适量,猪油少许。
【用法】将韭菜根烧灰存性,捣为末,以猪油调和,擦洗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
【适应证】体癣、股癣。
【说明】韭菜根性味辛温,能治各种癣疾,再配合猪油外敷,其祛风解毒作用更强,故可有效地治疗体癣、股癣等各部位癣疮。
方二十【组成】豆豉、醋各适量。
【用法】将豆豉研细末,过筛,和醋相合,擦洗患处。
【功用】祛风宣郁,解毒杀菌。
【适应证】白秃。
【说明】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经发酵加工而成,具有祛风宣郁、解毒的作用。米醋功擅散瘀解毒杀虫,现代研究证实有抗菌作用。两者合而用之,对皮肤真菌病有一定疗效。
方二十一【组成】紫甘蔗皮适量。
【用法】将紫甘蔗皮加水煎煮,滤去渣,取药汁,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头癣。
【说明】甘蔗皮功能清热解毒,能治百毒诸疮,民间常用此治疗疮疡肿毒及癣疮。
方二十二【组成】黄柏、黄精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煎成汤液,用药汁外洗头皮,每次15分钟,每日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白秃疮(头癣)炎症明显,分泌物多者。
【说明】黄柏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泻火,其所含的小檗碱对常见的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精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二十三【组成】淘米水3大碗,川椒3克,白矾6克,麻柳叶1把。
【用法】将上药煎熬后熏洗头部。每日1或2次。
【功用】杀虫止痒。
【适应证】头癣。
【说明】淘米水功能解毒止痒,配伍川椒、白矾、麻柳叶,有解毒、杀虫、止痒功效,故对头癣有效。
方二十四【组成】当归、生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鲜皮各15克,川椒10克,醋100毫升。
【用法】上药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时后煎煮至沸,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洗至药液凉后止,用布擦干,暂禁下水。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润肤。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当归能养血润肤,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鲜皮、川椒均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
方二十五【组成】侧柏叶250克,艾叶65克,桐油适量。
【用法】先将柏叶、艾叶加清水适量,煎至3 000毫升,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处,以纸蘸桐油,用火点燃,候温度稍低,即将患手置汤中浸泡,泡至药液凉止。
【功用】凉血祛风,消炎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凉血祛风,药理学研究亦证实,本品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艾叶、桐油均有杀虫止痒之效。
方二十六【组成】贯众、乌梅等量。
【用法】用陶器盛药,加水高出药面约4厘米,煎沸2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浸患处,待药温变凉即停,每日2次,2日1剂。
【功用】清热解毒,护发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贯众功能清热解毒,乌梅有杀虫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亦表明,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二十七【组成】新艾叶90克,苍耳草60克,白鲜皮30克。
【用法】先将上药入瓦罐中,加水3 000毫升煮沸取汁,将药汁倒入脸盆内,上覆毛巾,再将两手伸于毛巾下熏一会儿,待药汁’转温时,将两手放入药液中浸泡,并转擦洗涤,直至药汁将冷为止,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护皮,祛风,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艾叶苦温燥湿,能杀虫,药理学实验证明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伍苍耳草、白鲜皮则作用更强。
方二十八【组成】川乌、草乌、何首乌、天花粉、赤芍、防风、荆芥、苍术、地丁草各30克,艾叶12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部。每日熏洗2次,每剂连用2日。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解毒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川草乌辛热能散风寒,何首乌、天花粉、赤芍、艾叶活血通络,防风、荆芥、苍术祛风化湿,地丁草解毒。诸药合用,对久治不愈的鹅掌风有一定的疗效。
方二十九【组成】荆芥、防风、红花、地骨皮各15克,皂角、大枫子各30克,明矾18克,米醋1 500毫升。
【用法】将上药用米醋1 500毫升,放盆中浸泡3~5日后,备用。治疗时,每晚将手或足人药醋中浸泡30分钟。每剂药可连续浸泡2周,为1个疗程。用之有效,可连续泡2~3个疗程。
【功用】灭菌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干脚癣。
【说明】方中荆芥、防风祛风胜湿,红花、地骨皮活血润肤,皂角、大枫子杀虫,明矾燥湿。诸药合用,祛风湿、杀虫毒,对手足癣皮肤干涩者均有效。
方三十【组成】藿香、黄精、生大黄、皂矾各12克。
【用法】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上药5~7天,去渣备用,用时将患部放入药液内浸泡。每次浸泡30~60分钟,每日1或2次。
【功用】活血润肤,杀虫止痒。
【适应证】手癣。
【说明】藿香功能利湿除风,药理学实验表明,藿香煎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黄精养阴润燥,皂矾、大黄清热解毒,故可用于治癣。
方三十一【组成】枯矾50克,地骨皮60克,猪牙皂、侧柏叶、花椒、雄黄各15克,冰醋酸10毫升(或米醋50毫升)。
【用法】先将猪牙皂、地骨皮、侧柏叶、花椒加水1 000毫升,煎至600毫升,过滤取液,将渣加适量水再煎,取滤液400毫升,将2次滤液混合后加热并投入枯矾、雄黄、冰醋酸,搅溶;待温浸泡病甲20~30分钟,然后用刀削除肥厚病甲至甲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周2或3次,至新甲正常生长为止。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甲癣。
【说明】枯矾燥湿力强,猪牙皂搜风杀虫,其他侧柏叶等均有杀癣作用。
方三十二【组成】苦参50克,蛇床子、生百部、黄柏、土槿皮、白鲜皮各25克,明矾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1 500~2 500毫升,浸泡1小时左右,文火煮沸15~30分钟,将药液倒入脚盆内,浸泡患足。每日1或2次,每次10~20分钟,药液第2天可以加温再用。
【功用】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足癣(脚气)。
【说明】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在体外对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蛇床子等均为燥湿杀虫之良药。
方三十三【组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川黄芩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将患足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每剂浸泡2次,每日1剂。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手足癣。
【说明】地肤子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水煎剂对各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蛇床子、苦参、白鲜皮、黄芩均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
方三十四【组成】苍耳子(捣碎)60克,明矾、苦参、地肤子、黄柏各25克,露蜂房2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隔4日再继续洗之。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足癣。
【说明】苍耳子性味甘温,能祛风湿,止痛。药理实验表明,其煎剂在体外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至于明矾等亦有抑制真菌功效。
方三十五【组成】徐长卿15克,甘草、牛蒡子各5克,蒲公英6克,紫草9克。
【用法】取上药放入药锅或瓷盆内,加水1 500~2 000毫升,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用文火熬至沸10~15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将患足放入药液中浸泡10~20分钟,并反复擦洗之。每日临睡前或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次。
【功用】活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足癣、体癣、股癣。
【说明】牛蒡子,为散风除热毒之要药。药理实验亦表明,其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徐长卿、紫草则有活血解毒的作用。
方三十六【组成】浮萍、僵蚕各12克,防风、羌活、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鹤草芽、白鲜皮、独活、黄精各9克,鲜凤仙花1株。
【用法】上药用食醋1 0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小火煎开,去渣取醋液备用,浸泡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拭干即可,勿用水冲洗,泡至第3日,煎开1次,再泡2天,1剂可用5日。
【功用】祛风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手足癣、甲癣。
【说明】浮萍能祛皮肤瘙痒之风,僵蚕功能清热解毒,配伍防风、羌活祛风,川草乌散寒,白鲜皮、威灵仙燥湿,凤仙花、鹤草芽杀虫,故对手足癣有较好疗效。
方三十七【组成】土槿皮、地肤子、蛇床子各25克,黄柏、没食子各15克。
【用法】加水2 000毫升煮沸20分钟,过滤后加入明矾12克溶化即可,每剂药可连用2日。治疗时将患足浸泡于微温的药液内,每次15~20分钟,每日2或3次。疗后暴露患处,保持清洁干燥,不须包敷。
【功用】燥湿杀虫。
【适应证】足癣感染。
【说明】没食子性味苦温,功能燥湿杀虫,主治小儿疳积,湿疮。土槿皮、黄柏、地肤子均有燥湿杀虫的功效。
方三十八【组成】苍术、黄柏各15克,川牛膝10克,皂角9克,龙胆草30克,枯矾40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浸洗患足,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浸洗后待其自然干燥。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足癣并细菌感染。
【说明】龙胆草性味苦寒,主疮痈肿毒,药理学实验证明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苍术、黄柏、明矾均有清热燥湿功效,川牛膝既祛风湿,又引药下行。
方三十九【组成】辣蓼30克,桃叶、羊蹄各15克,乌臼子3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后过滤,先熏后洗30分钟,1日2次。
【功用】祛风杀虫。
【适应证】手足癣。
【说明】辣寥性味辛温,功能祛风消肿杀菌;桃叶祛风湿杀虫;羊蹄清热杀虫,其酊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乌臼子亦能杀虫。
方四十【组成】苡仁、甘草各适量。
【用法】将上方按3~4:1组成,浓煎成汁,趁热洗患处,每日数次。若化脓者,除用上方外,可用鹅掌皮烧灰,菜油调涂患处,2日洗换1次。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苡仁能清热除湿,甘草功能解毒,两者相伍,解毒杀虫之力更强。
方四十一【组成】樟木适量。
【用法】将樟木打碎煎汤,每日早晚各温洗1次。
【功用】祛风胜湿。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樟木含有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辛烈香窜,能去湿气,民间常用以治疗疥癣等症。
方四十二【组成】艾叶125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洗半小时,每日1或2次。
【功用】苦温燥湿。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艾叶苦温燥湿、杀虫,药理学实践证明,本品对于多种致病真菌有杀灭或抑制的作用。
方四十三【组成】枯矾、皂矾各35克,儿茶15克,侧柏叶6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备用,用时先用桐油擦患处,再用浸透桐油的纸捻点燃,熏患处10分钟,然后将上述药液倒入小桶,将患手伸入,用布紧盖桶口熏之,等药液微冷后,再将患手浸药液中20~30分钟。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枯矾、皂矾、儿茶均有燥湿杀虫的作用,侧柏叶功能凉血解毒。诸药合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故适用于鹅掌风病人。
方四十四【组成】冬瓜皮(干品为佳)50克。
【用法】上药熬汤,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次。
【功用】祛风胜湿。
【适应证】足癣。
【说明】冬瓜皮,利水除湿,干品则向内卷曲成筒状,有粉霜,其祛风胜湿之力较佳。
方四十五【组成】葛根、千里光、白矾各等量。
【用法】将上药烘干研为细末,密封包装,每袋40克备用。每晚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3 000毫升混匀,将患脚置于药水中浸泡20分钟即可,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足癣及并发症。
【说明】葛根功能解毒散郁火,千里光有清热解毒作用,能去疮痈肿毒。
方四十六【组成】丁香、藿香、百部、明矾、黄柏、苦参各30克,蛇床子、硼砂各20克。
【用法】用纱布将上药包裹放入瓷盆或瓦罐内,以食醋1 000~2 000克浸泡2日,取上醋液浸泡患脚,每日1~3次,每次10~30分钟。
【功用】杀灭真菌。
【适应证】足癣、灰趾甲。
【说明】丁香所含的挥发油对许兰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四十七【组成】鲜蒲公英、鲜败酱草各500克。
【用法】上药洗净切碎,放入盆内加水1 500毫升,煮开后再煎10分钟,离火待温,浸泡患部,每剂可如此用3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足癣。
【说明】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治痈肿疗毒,败酱草解毒,消痈排脓。两者合用,清热解毒杀虫,故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四十八【组成】马鞭草适量。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1次。
【功用】抑菌杀虫。
【适应证】脚气发肿。
【说明】马鞭草性味苦凉,能破血杀虫,药理实验表明,其水煎剂在体外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我得阴道炎都半年多了~~怎么还不好?

阴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种阴道粘膜炎性疾病的总称。在正常生理状态,阴道的组织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足以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袭。如果遭到破坏,则病原菌即可趁机而入,借种种因素,导致阴道炎症。
①非特异性阴道炎:外阴、阴道有下坠和灼热感,阴道上皮大量脱落,阴道粘膜充血,触痛明显。严重时出现全身乏力、小腹不适,白带量多、呈脓性或浆液性,白带外流刺激尿道口,可出现尿频、尿痛。
②霉菌性阴道炎:也叫阴道念珠菌感染。突出症状是白带增多及外阴、阴道奇痒。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频、尿痛、性交痛。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阴道膜高度水肿,有白色片块状薄膜粘附,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严重者可遗留瘀斑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另一类病人的白带为大量水样或脓性而无白色片状物,阴道粘膜呈中等度发红,水肿,无严重的瘙痒及灼热感,仅有外阴潮湿感觉。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一般认为白色念珠菌主要由肛门部传染而致,与手足癣无关。当然,霉菌性阴道炎也可经性交传播。据统计,约10%非孕妇女、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无明显症状。
念珠菌可存在于人的口腔、肠道与阴道粘膜而不引起症状,这三个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传染。当局部条件适合时或卫生习惯不好,长期使用抗生素者,易引起阴道酸碱度改变,使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有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痒得无法忍受,痛苦异常;有的患者还有尿路刺激症状及性交痛;急性期白带增多,呈白色稠厚豆渣样。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经过检查化验很容易诊断。治疗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③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且呈黄白色,偶带黄绿色脓性,常带泡沫,有腥臭,病变严重时会混有血液;其次为腰酸、尿频、尿痛、外阴瘙痒、下腹隐痛。阴道粘膜红肿,有散在的出血点或草莓状突起,偶尔会引起性交疼痛。
④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增多且呈黄水样,感染严重时分泌物可转变为脓性并有臭味,偶有点滴出血症状。有阴道灼热下坠感、小腹不适,常出现尿频、尿痛。阴道粘膜发红、轻度水肿、触痛,有散在的点状或大小不等的片状出血斑,有时伴有表浅溃疡。
诊断:
①非特异性阴道炎取分泌物作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可找到常见的病原菌,而无霉菌或滴虫存在。
②霉菌性阴道炎取分泌物作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下可找到成群革兰氏阳性浓染的卵圆形胞子,或可见到假菌丝与出芽细胞相连接成链状或分枝状。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霉菌培养检查。
③滴虫性阴道炎取分泌物与已滴在玻璃片上的少量温生理盐水调和、镜检。可见活动的阴道毛滴虫。如果特殊的病例查不到滴虫的,可改用培养法检查,检查结果准确度高。
④老年性阴道炎的分泌物检查应与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相区别。注意宫颈,子宫体大小及其形态、出血来源与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必要时作宫颈或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子宫癌的可能。
治疗:
可采用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在药物疗法中:
①非特异性阴道炎:治疗原则在于纠正阴道酸碱度及局部应用抗生素。
②霉菌性阴道炎:应治疗相关诱因,如糖尿病,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等。
③滴虫性阴道炎:分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两种方法。
④老年性阴道炎:治疗原则为补充小量雌激素,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
预防:
①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治疗致病的原因,如阴道损伤、盆腔炎、子宫出血等,减少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②霉菌性阴道炎:注意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皮肤及外阴清洁。阴道霉菌常与其他部位的霉菌病菌并存或交叉感染,如皮肤瘙痒而用手搔抓则使指甲带有霉菌;肛门周围瘙痒的患者,可能有肠道感染霉菌。本病还可通过性生活感染,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必要时夫妇同时进行诊治。
③滴虫性阴道炎:毛滴虫能在冰冻及干燥过程中维持一定的生活力,同时在不同浓度的肥皂水中亦具有相当顽强的抵抗力,很容易被传播。第一必须消灭传染源。定期普查普治,对毛滴虫患者的爱人也要进行诊治。第二杜绝传染途径。提倡淋浴,改坐式便所为蹲式,不租用游泳衣裤及毛巾等。
④老年性阴道炎:增强阴道的防御功能,常用酸类或产生酸类的药物。
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压氧菌性阴道病炎,加特纳菌性阴道炎等;细菌性阴道病是在1984年国际会议上定名的;本病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和一些压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突出表现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并有鱼腥味。这是因为当泌物发出来的特殊气味。每当性交或活动时,促进进气味的释放,臭味特别明显由于阴道内有大量胺类物质,阴道分泌物的PH也增高;用窥阴器进行栓查时发现阴道内的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很粘稠,但阴道壁的炎症不明显。
本病有诊断标准四项:
一、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很粘稠,甚至象面糊状,均匀一致,但不是脓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
二、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别高,故呈鱼腥味,性交时或活动后往往因促进胺释放而使气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氢氧化钾后也可释出胺味。
三、阴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PH范围5。0-5。5,而正常人为4。5-4。7。
四、阴道分泌物的湿涂片中可检出经线索细胞。
上述四项标准中,具备三项以上者即可确诊,有强调第四项为必需诊断标准。
本病须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阴道炎进行鉴别:
一、滴虫性阴道炎:也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及特殊气味。但取分泌物作镜栓,白细胞数量增多,而不见线索细胞,找到具有活动性的滴虫即可确诊。
二、真菌性阴道炎:真菌所致的阴道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者占多数。其临床表现有时难以和细菌性阴道病进行区别,但菌性阴道炎的分泌物无胺臭味,PH值大于4。5无线细胞,直接镜检可查出酵母样孢子及假菌比,培养可检出白色念珠菌。
治疗
一、灭滴灵(甲哨唑)
用法:每次口服0。2-0。4g,每天2-3次,连服7天,亦可静脉滴注。
二、氨苄青霉素
用法:每次口0。5g。每天三次,亦可每天6g分两次稀释静脉滴注。
局部治疗
一、经常清洗,保持局部清洁。
二、可定期用3%硼酸或稀醋酸冲洗阴道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可减轻症状。
三、用洁霉素液冲洗也有一定的效果。
四、用“洁尔阴”或“肤阴洁”阴道内冲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对性伴侣不论其有无症状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细菌性阴道病有可能和其它性病同时存在,应进行有关检查及相应处理。
相关栏目:性器官病||性功能障碍 in 烦恼困惑 or 预防疾病 in 身体奥秘→性学知识 of 中国心理热线
相关参考:生殖器念珠菌病||滴虫病
洗纳法治疗阴道炎98例
张秀兰 郭建山 山西省汾阳市康复医院 032200 from 中国民间法疗法1999年 第7卷 第8期 1999-05-10
阴道炎为妇女常见病,笔者自1997年10月~1998年9月,以自拟芩柏苦参汤外洗,并配合灭滴灵、制霉菌素、乙烯雌酚阴道置药,治疗本病9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19~62岁;均有阴道炎临床表现并经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镜检确诊。其中滴虫性阴道炎59例,霉菌性阴道炎27例,老年性阴道炎12例。
治疗方法
黄芩15g、黄柏15g、苦参30g、蛇床子30g、百部15g、茵陈15g、川椒12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洗。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日开始治疗,睡前先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及阴道口周围,再以中药外洗煎剂加热兑入适量开水,熏洗阴部,待温度适宜时坐浴;浴后取药1片置于阴道深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用灭滴灵,霉菌性阴道炎用制霉菌素,老年性阴道炎用乙烯雌酚)。连续用药7日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忌房事,孕妇及未婚者单用洗剂,不加用阴道内置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外观及镜检无异常;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外观、镜检较前改善。
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痊愈94例,显效4例。
典型病例
周某,女性,28岁,1998年6月28日初诊。患者诉白带增多一年余,呈黄色或脓样,严重时有赤白带,伴局部瘙痒,灼热疼痛。诊见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数,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 查见滴虫,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经上方治疗1疗程后诸证消失,阴道分泌物镜检无异常。嘱其保持局部清洁,并注意房事卫生,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体会
中医认为阴道炎多因局部不洁,房事不讲究卫生使湿热虫菌侵袭而成。芩柏苦参汤中黄芩、黄柏、苦参苦寒清热燥湿;蛇床子、百部、川椒燥湿杀虫止痒;茵陈清热利湿,芳香化浊;甘草泻火解毒。灭滴灵为高效杀灭毛滴虫药物,制霉菌素可抑制并杀灭霉菌,乙烯雌酚为女性激素,可增加上皮细胞内糖原储备,加强抵抗力,减少致病菌感染。本法中西药联用,洗纳法并举,取效捷且疗效确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62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