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附子补汤

中医世家 2023-05-10 02:40:31

附子补汤

处方 :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石膏(碎)1两半,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1两,犀角(镑)1两,地骨皮2两,白术2两,独活(去芦头)2两,芎2两。

制法 : 上挫,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中风。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3服后,用热生姜稀粥投之,以厚衣覆令汗出。汗不止,以牡蛎粉粉身,觉热壅即疏服。病势损,不必尽剂。先服葛根汤,后服本方。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五

大黄附子汤与温补汤的病因、病机、治法、临床表现的比较

病机就不懂怎么说,一起探讨一下吧!从组方成分来讲,大黄附子汤组方之意,取辛、附大热,大黄用意不在寒,在其攻下(推动)之力,方内药力全是烈药,故治暴寒暴积,注意一个暴字(其中有的起因可以积聚很久,但发作时暴烈),其表现为病起急且激烈,如大痛,大汗淋漓面色发青,甚至打混等,故本方主治六腑之寒积,因人体唯六与外相通,所以方中有大黄。如寒在脏及其它经络则不必要用大黄。温补汤则治只要由于气血虚感有寒或本身火少,血流慢,久而久之在体内积而不通(其实还未到积的程度,因方中多行气药),其发病时没上方的激烈,或痛中兼有胀,其人面色白或带小许青,气短懒言,故本方主治气血。两方比较,一方治急病实寒且痛甚而病在腑者,二方则治慢病虚寒而病在气血者。

附子理中汤简介

目录1拼音2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附子理中汤 2.1处方2.2功能主治2.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2.4摘录 3《口齿类要》:附子理中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3.4摘录 4《医学传灯》卷上:附子理中汤 4.1处方4.2功能主治4.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4.4摘录 5《回春》卷二:附子理中汤 5.1处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5.5摘录 6《麻症集成》卷四:附子理中汤 6.1处方6.2功能主治6.3摘录 7《良朋汇集》卷二:附子理中汤 7.1处方7.2功能主治7.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7.4摘录 8《寿世保元》卷三 8.1组成8.2主治8.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8.4制备方法 9《三因》卷二 9.1附子理中汤的别名9.2组成9.3功效9.4主治9.5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9.6制备方法9.7附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9.8各家论述9.9附注 10《不知医必要》卷一 10.1组成10.2主治 11《镐京直指》 11.1组成11.2主治 12《重订通俗伤寒论》 12.1组成12.2功效12.3主治12.4各家论述 附:1古籍中的附子理中汤 1拼音 fù zǐ lǐ zhōng tāng

2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附子理中汤

2.1处方

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2.2功能主治

治中寒中湿,呕逆虚弱。

2.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如血少加当归(一钱),同煎服。

2.4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口齿类要》:附子理中汤

3.1处方

茯苓2钱,白芍药2钱,附子2钱,人参2钱,白术4钱。

3.2功能主治

疮疡,脾胃虚寒,或误行攻伐,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腹痛,呕逆吐泻。

3.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摘录

《口齿类要》

4《医学传灯》卷上:附子理中汤

4.1处方

人参、白术、炮姜、甘草、肉桂、附子、黄耆。

4.2功能主治

先有房事,胃气衰微,口食寒物,鼻吸冷气,中宫不能担当,寒邪直入少阴肾脏,腹痛唇青,四肢厥冷,脉来沉微,一息三至。

4.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有汗,宜加五味;自利,宜加茯苓,更加丹参。

4.4摘录

《医学传灯》卷上

5《回春》卷二:附子理中汤

5.1处方

大附子(炮,去脐)、干姜、吴茱萸(炮)、官桂、人参、当归、陈皮、厚朴(姜炒)、白术(去芦)、甘草(炙)。

5.2制法

上锉。

5.3功能主治

中寒厥倒。

5.4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热服。

5.5摘录

《回春》卷二

6《麻症集成》卷四:附子理中汤

6.1处方

洋参、焦术、附子、干姜、枳壳。

6.2功能主治

麻后寒痢而呕,腹痛。厥冷吐蛔,脉沉无力。

6.3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7《良朋汇集》卷二:附子理中汤

7.1处方

大附子(麦面包煨,去皮脐)、人参、白术、干姜(炒)、肉桂、陈皮、茯苓各等分,甘草(炙)减半。

7.2功能主治

阴寒身战而重,语言声轻,气短,目睛口鼻出冷气,水浆不入者。

7.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钟,加生姜1片,大枣2枚煎,热服。

7.4摘录

《良朋汇集》卷二

8《寿世保元》卷三

8.1组成

白术1钱5分,干姜8分,人参2钱,白茯苓(去皮)3钱,砂仁1钱,厚朴(姜汁炒)8分,苍术1钱5分(米泔浸,炒),熟附子8分,甘草(炙)8分。

8.2主治

泄泻,肚腹疼痛,四肢厥冷。

8.3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8.4制备方法

上锉。

9《三因》卷二

9.1附子理中汤的别名

理中汤、附子补中汤、参附理中汤

9.2组成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9.3功效

补虚回阳,温中散寒。

9.4主治

脾胃虚寒,腹痛食少,泄利呕逆,口噤肢厥,以及寒厥痼冷,霍乱脏毒,阴斑瘴毒,喉肿疮疡,口舌生疮,脉沉迟或沉细;并治阴盛格阳,发热烦躁。

9.5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口噤则斡开灌之。

9.6制备方法

上锉散。

9.7附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

1.中寒: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齐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关脉差甚。裕齐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观之,六脉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胃虚寒无可疑者。答云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当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愈。
2.内伤转疟:袁继明素有房劳内伤,偶因小感,自煎姜葱汤表汗,因而发热,三日变成疟疾。余诊其脉豁大空虚,且寒不成寒,热不成热,气急神扬,知为元阳衰脱之候。因谓其父日:令郎光景,窃虑来日疟至,大汗不止,难于救药。倘信吾言,今晚急用人参二两,煎浓汤预服防危。渠父不以为意。次日五鼓时,病者精神更觉恍惚,扣门请救,及觅参至,疟已先发矣!余甚徬徨,恐以人参补住疟邪,加救急无益也。只得姑俟疟热稍退,方与服之,服时已汗出粘濡,顷之果然大汗不止,昏不知人,口流白沫,灌药难入,直至日暮,白沫转从大孔遗出。余喜曰:白沫下行可无恐矣。但内虚肠滑,独参不能胜任。急以附子理中汤,连进四小剂,人事方苏能言,但对面谈事不清。门外有探病客至,渠忽先知,家人惊心为崇。余曰:此正神魂之离舍耳!吾以独参及附子理中驷马之力追人,尚在半返未返之界,以故能知宅外之事。再与前药,二剂而安。
3.痢疾:陈三农治一妇,久痢不止,口干发热,饮食不进,犹服香连等药,完谷不化,尚谓邪热不杀谷,欲进芩、连,数日不食,势正危迫,诊之脉大而数,按之极微,询之小便仍利,腹痛喜手按,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小便利则不热可知,腹喜按则虚寒立辨,亟进附子理中汤,待冷,与服一剂而痛止,连服数剂而愈。
4.腹痛: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泻,两手足扪之则热,按之则冷,其脉轻诊则浮大,重诊则微细,此阴寒之证也,急服附子理中汤,不应仍服,至四剂而愈。
5.阴证伤寒:刘铭彝,年二十八岁,天台县知县。腊月二十八日,去西乡白坭坦,返回即伤阴寒。恶寒甚剧,战栗动摇,烘以烈火,顷刻不离,舌苔边中黑而滑,脉沉而紧。沉紧为寒伤于里,伤寒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初服麻黄汤不应,继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温下理中以祛寒。高丽参一钱、炒白术二钱、淡附片一钱半、炒川姜一钱、炙甘草一钱、葱白九枚、生姜二钱。服一剂,即遍身大汗,寒邪悉退而愈。

9.8各家论述

《医方考》:人参、甘草、白术之甘温,所以补虚;干姜、附子之辛热,所以回阳。

9.9附注

理中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八引《澹寮》)、附子补中汤(《准绳·类方》卷六)、参附理中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10《不知医必要》卷一

10.1组成

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茯苓1钱5分,白术(净,炒)2钱,制附子2钱,干姜(炒黄)1钱,炙草1钱,大枣2枚。

10.2主治

病初起,寒邪直中三阴,腹冷痛,吐清沫,利清谷,踡卧,肢冷囊缩,吐蛔,舌黑而润。

11《镐京直指》

11.1组成

西潞党3钱,熟附子1钱5分,炮姜1钱,煨肉果1钱,江西术2钱(炒),白茯苓3钱,炙甘草8分。

11.2主治

脾脏虚寒,下利清谷,六脉细弱,舌白无滑。

12《重订通俗伤寒论》

12.1组成

黑附块5钱,别直参3钱,清炙草8分,川姜3钱(炒黄),冬白术3钱(炒香),生姜汁1瓢(冲)。

12.2功效

热壮脾肾,急救回阳。

12.3主治

卒中阴寒,口食生冷,病发而暴,忽然吐泻腹痛,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肉瞤筋惕,神气倦怯,转盼头项如冰,浑身青紫。

12.4各家论述

此证惟陡进纯阳之药,迅扫浊阴,以回复脾肾之阳,乃得收功再造,方中以附、姜辛热追阳为君,臣以参、术培中益气,佐以炙草和药,使以姜汁去阴浊而通胃阳。妙在干姜温太阴之阴,即以生姜宣阳明之阳,使参、术、姜、附收功愈速。

古籍中的附子理中汤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二·诸伤门]伤风寒 热。仲景谓之反发热。此乃阴盛隔阳。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盖阳气传阴经而下利者。乃是热利。阳陷入里。...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痢 用浓朴、木香、干姜、肉桂、吴茱萸等。虚人可用附子理中汤。非大小肠积之可比也。至于色之黑者。分为二种...

《续名医类案》:[卷八]痢 利,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亟煎服附子理中汤,冰水与服,一剂而痛止,六剂而热退食进。兼服...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十]锦囊治疗方论 其中寒之阻隔,则郁遏下极之火,自能上升,大用附子理中汤,加五味子以敛之,二三剂后肚寒足热俱减六七,...

《续名医类案》:[卷一]伤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52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