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黄耆、焦术、半夏、砂仁、炮姜、故纸、益智。
功能主治 : 少阴寒证,背寒蜷卧,咽痛腹痛,肢冷下利,脉沉细。
摘录 : 《医学集成》卷二
导读: 作者继承黄煌老师的学术观点,可谓把一个被黄老师称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奋剂”的温经汤用活了。文内8个医案,每案都有心得,我读了很有收获,与各位同学习。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现代临床常用于月经失调、痛经等妇科病的治疗。笔者广泛运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各种妇人杂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
1.更年期综合征
陈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6日。
患者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1年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暗黄;査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龟裂;近1年来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手指关节酸痛。舌胖暗,脉沉。中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冲任虚损;治法:温补冲任。方以温经汤治之。
处方:桂枝6g,肉桂3g,吴茱萸3g,川芎6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6g,生姜6g,姜半夏6g,麦冬20g,党参10g,炙甘草6g,阿胶12g,红枣20g。5剂。
水煎,1剂分2天服用。
二诊(10月30日):月经按时来潮,烘热汗出消失,手指关节酸痛改善。继用前方10剂巩固。
心得:《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患者到了天癸将竭的年龄,出现月经不按时以行、烘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温经汤中桂、萸、姜温经散寒,芎、归、芍养血活血,参、草、半夏补中益气,阿胶、麦冬、丹皮养阴滋润。全方阴阳兼顾,温经养血,用于妇人冲任虚损之更年期症状常获佳效。
2.慢性胃炎
陈某,女,45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18曰。
患者上腹胀半年余。来诊见体瘦面黄,上腹胀,伴失眠多梦,手足发冷;舌暗红,脉弱。11月4日査胃镜:胃角糜烂、十二指肠降部脂肪瘤。中医诊断:胃痞;辨证:气血亏耗;治法:补气养血。方以温经汤治之。
处方:桂枝6g,肉桂3g,吴茱萸3g,川芎6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6g,生姜6g,姜半夏6g,麦冬20g,党参10g,炙甘草6g,阿胶12g,红枣20g。5剂。
1剂分2天服用。
3.肠易激综合征
吴某,女,35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28日。
患者腹痛腹泻1年余。来诊时体瘦面暗,身高159cm,体重43kg。去冬人流术以来出现腹痛腹泻,日解溏便3-4次,体重进行性下降。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曾服用中西药物均疗效不佳。舌胖暗,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辨证:阳虚泄泻;治法:温阳补虚。方予温经汤原方7剂。每天1剂,水煎服。
复诊(12月5日):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原方10剂,嘱1剂药2天服用以巩固。
心得:患者人流术后腹泻久治不愈,肌肉削瘦,气血渐衰,辨为阳虚泄泻。根据原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可知温经汤能止利。此利为气血不足、阳气虚衰之虚寒利。应用时不必拘泥于年龄,临床上常以体质虚弱的中老年妇女多见,且用调理脾胃方无效者,用温经汤屡得佳效。
4.痤疮
张某,女,25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3日。
患者面部痤疮2月余。来诊见体瘦,面色黄暗;面部散在暗红色丘疹型痤疮,且每次月经延后7〜15天,经来伴下腹痛、腰酸;舌淡嫩,脉弱。
中医诊断:痤疮;辨证:血虚、寒瘀互结;治法:养血散寒祛瘀。方予温经汤原方7剂。嘱1剂药分2天服用。
复诊(12月26日):痤疮明显消退,此次行经仍下腹痛,且怕冷。原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7剂,未再复诊。
心得:患者痤疮色泽暗红,其人消瘦且血色不佳,伴有月经拖后、经期腹痛,辨为血虚与寒瘀互结,予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取效。适宜温经汤所治痤疮,其痘疹色泽多暗或淡,非焮红出脓者。因仍有行经腹痛,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强扶阳之力。
5.不孕症
荣某,女,30岁。初诊日期:2012年12月21日。
患者未避孕2年未孕。来诊见体瘦面黄,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龟裂。4年前曾育一子,再婚后已备孕2年未孕。平素怕冷,易疲劳,脱发较多,月经量少。
中医诊断:不孕症;辨证:血虚寒凝;治法:养血温经祛瘀。方予温经汤制成膏方缓缓图治。服药2月,药未尽而经停怀孕。
按:患者备孕2年未孕,体瘦面黄,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脱发,月经量少皆为血虚胞寒之象。以温经汤制膏缓图,暖子宫冲任,养血祛瘀而收效。温经汤是一张古代的经典受孕方。黄煌教授把温经汤称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奋剂”。对于阳虚寒凝、气血虚弱的女子不孕症,用温经汤屡屡得效。
6.老年性阴道炎
吴某,女,60岁。初诊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患者带下量多3月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黄暗。带下量多,颜色黄白夹杂。西医妇科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经治疗后未显效。此外伴下肢乏力。舌暗红,脉沉。
中医诊断:带下病;辨证:冲任不固;治法:调补冲任。方予温经汤原方5剂。嘱1剂药分2天服用。
复诊(11月4日):带下明显减少,乏力感减轻。原方服至12月初,症状消失。
心得:《景岳全书》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总由命门不固。”患者带下病3月不愈,总由年老体衰,冲任不固,阳虚生寒所致。故用温经汤调补冲任、暖宫散寒得愈。张仲景用温经汤治疗妇人下利数十日不止,“下利”二字宜活看。“下利”也可视若“下血”“带下”“久汗”等等。举一反三,病名不同,其理一也!
7.失眠
毛某,女,54岁。初诊日期:2014年8月28日。
患者失眠4年余。来诊见其消瘦,面色苍白。4年前胆囊结石术后逐渐出现失眠加重。常伴中下腹部隐痛、夜眠腹胀、易腹泻。舌暗红苔薄,脉弦。
中医诊断:不寐;辨证:阳虚不寐;治法:养血温阳;方予温经汤原方5剂。1剂药分2天服用。
2015年1月5日患者因感冒来诊,询知当时服药后睡眠转佳,且腹痛消失,大便正常,未再复诊。
心得: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失眠加重,其人消瘦,面色苍白,经常伴腹痛、腹胀、腹泻,此为脾胃阳虚,气机升降失常,且心血不足所致。温经汤补中益气温阳,对于无明显精神、心理疾病的虚弱型中老年女性,即传统认为心脾两虚、心血不足证型的失眠即可应用,甚或合酸枣仁汤其效更佳。
8.类风湿性关节炎
沈某,女,42岁。初诊日期:2014年3月20日。
患者因关节痛10年求诊。来诊见体瘦面黄,皮肤干燥。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因服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出现肝损而停服,现泼尼松、美洛昔康、羟氯嗤维持治疗中。既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及卵巢囊肿手术史。刻诊:四肢大、小关节疼痛,手指关节晨僵;睡眠差;月经已3月未潮,时伴上腹痛;大便溏薄;舌暗尖瘀,脉沉细。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血虚寒凝;治法:温经养血散寒;方药:先后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小柴胡合麻附辛芍甘汤、甘草附子汤等,服药近百剂收效不佳。最后予温经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鹿角胶,关节疼痛症状得以控制,月经基本正常。现患者仍在服药调理中。
心得:患者病情复杂,初始投多方未效。最后从患者的体质为切入点,改投温经汤。温经汤是一张大复方,内含半张桂枝茯苓丸、半张当归芍药散、半张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半张胶艾汤、半张麦门冬汤。全方有扶正、补血、祛瘀、温经之功效,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鹿角胶增强温通除痹功效,终于取效。
小结:温经汤是一张妇人的圣方。与其说温经汤是一张治病的好方,不如说温经汤是一张调体的妙方。黄煌教授把适宜服用温经汤的人群总结为“温经汤体质”:羸痩,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或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指甲变薄变脆,缺乏光泽。还有的女性可以出现阴道炎、阴道干枯瘙痒,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温经汤能多靶点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的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临床应用温经汤并非着眼于某个病,而是针对温经汤体质施方调理,从而扩大了温经汤的治疗范畴。
附子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以及广泛的使用,科学的服用对身体的好处有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附子的饮食禁忌,希望对你有用!
附子的饮食禁忌
第一:附子带有一定的毒性
专家告诉我们,附子本身所含有的毒性并不小,所以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否则有可能小命不保。附子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就是乌头碱了,这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之后毒性将会降低。
想要去除掉大量的附子毒性,那么就需要将附子放在大约120摄氏度中的开水中煎煮四十分钟,这样毒性才能够下降到身体所可以承受的程度。另外室温以及寒冷天气中的附子毒性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认为寒冷的温度能够降低附子中含有的毒性。
第二:附子中毒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服用附子中毒的第一步是神经中毒,这个时候身体出现了口舌发麻甚至是全身发麻的情况,并且精神上也感觉到头晕头痛以及神志不清的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阵发性抽搐以及双目失明,对健康非常的不利。消化系统中毒的症状则表现为腹泻腹痛、肠鸣以及恶心想吐等。循环系统中毒则是表现为血压下降以及心率不正常的,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循环呼吸衰竭以及心率失常的情况,严重则会导致死亡。
如果身体出现附子中毒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呢?如果是比较早期的中毒,可以输入葡萄糖水等,一定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同时保温工作也需要进行。
第三:不适合服用附子的人群
怀孕期间的女性以及月经期间的女性都不适合服用附子。除此之外,体质属于阴虚阳热以及真假热患者也不应该服用附子,避免不舒服症状加重。如果你身体的肌肤出现了破溃的情况,也不应该服用附子。
第四:附子不能与这些东西同食
在服用附子的过程中,还应该适量的加入一些甘草以及干姜,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毒性。不过千万不能够和麻黄以及白酒一起服用,否则附子的毒性将大大增强,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将附子和其他中药材一起搭配的时候,白芨、贝母、瓜萎、半夏以及恶蜈蚣、白蔹等药材都不能够加入,避免出现中毒。
第五:附子泡水的时候不应该加入冷水
附子在煎煮以及泡水的过程中都不能够加入冷水,这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犯的附子泡水喝的错误。如果是含有附子的药方,那么应该将附子提前煎煮一两个小时。将附子放入嘴巴中下口的咀嚼,如果没有麻麻的感觉就说明附子可以和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煮了。
另外,在煎煮附子的时候加入冷水不仅不能够促进附子的煎煮,反而会增加这种中药材的毒性,对身体非常的不利。
第六:如何避免附子中毒
附子不能够直接服用生的,平时服用的药材一定要选择炮制之后的。除此之外,千万不能够胡乱在药方中加入附子,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这种药材。另外,生活中使用的附子含量不能够超量,并且在使用之前应该提前煎煮两三个小时。
生活中使用附子的时候应该根据情况加入适量的甘草或者是生姜,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不过千万不能够添加白蔹、半夏、恶蜈蚣这类型的药材,避免损害身体健康。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附子泡水喝的禁忌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了,生活中一定要活学活用哦!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1、附子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2、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3、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4、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5、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6、附子有显着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7、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附子的药用价值
【药名】附子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入药部分】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性味】辛甘,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内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注意事项】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附子的药用附方
1、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伤寒论》四逆汤)
2、治呕逆翻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经验方》)
3、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止者:附子一两(炮),郁金、橘红各一两。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宣明沦方》辰砂一粒丹)
4、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鸡子二枚(去黄取白)。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时倾入沸汤内,煮数沸滤出,分作两眼,米饮下,空心、日午各一服。(《圣济总录》附子丸)
5、治脏寒脾泄,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两(煨热),大附子(去皮脐)一两五钱。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莲肉煎汤下。(《纲目》)
6、治脾虚受湿发肿,一切虚肿:大附子十枚(生,削去皮,破四块),赤小豆半升,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软,去豆,焙干附子碾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冬瓜汤或萝卜汤下。(《朱氏集验医方》)
7、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咏沉者: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附子汤)
8、治气虚头痛:大附子一枚,全蝎二枚(去毒),钟乳粉二(三)钱半。上用附子剜去心,安全蝎在附于内,却以全附为末,同钟乳粉面少许,水和作剂,包裹煨令熟,并为细末,葱涎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同椒盐汤下。一作散,葱茶汤下。(《澹寮方》蝎附丸)
9、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煅)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半钱。(《传家秘宝方》)
10、治经侯不调,血脏冷痛:当归、附子(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简易方论》小温经汤)
11、治吐血:生地黄一斤(净洗,细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许,又取汁令尽),附子一两(炮,去皮脐,切片子,入地黄汁内,用银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干)。上以山药三两为末,以地黄膏子和成剂,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空心服。(《朱氏集验医方》地黄丸)
12、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附子一两(重炮,去皮,盐水内浸良久),泽泻(不蛀者)一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七茎,煎服。(《普济方》附子散)
附子的食用方法
1、附子粥
材料: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做法: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功效: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2、附片薏苡粥
材料: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功效: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湿舒筋。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挛。
附子理中丸
【成份】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猜你喜欢:
1. 附子的饮食禁忌
2.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 附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4. 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 附子的养生功效
6. 附子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5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附子温中汤
下一篇: 附子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