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防风黄芩丸

中医世家 2023-05-10 00:31:51

防风黄芩丸

处方 : 条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制法 : 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备注 : 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摘录 :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中草药名方:防风黄芩丸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黄芩丸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组成】条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方论】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提醒您:防风黄芩丸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徙薪饮简介

目录1拼音2处方3功能主治4徙薪饮的用法用量5摘录附:1古籍中的徙薪饮 1拼音 xǐ xīn yǐn

2处方陈皮2.5克 黄芩6克 麦冬 芍药 黄柏 茯苓 牡丹皮各4.5克

3功能主治治三焦之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来甚者。

4徙薪饮的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温服。

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

5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徙薪饮 《妇人规》:[下卷产后类]产后发热 煎之类主之。若本元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即徙薪饮、抽薪饮亦所常用,不必疑也。清化饮(见血热经早...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上]胎漏 者,宜凉胎饮。(方见前胎热不安条中)。热甚者,徙薪饮。若肝经有风热者,宜防风黄芩丸。若怒气伤肝而暴...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下]火证发热 煎。若元气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宜抽薪饮、徙薪饮。清化饮白芍麦冬(去心,各二钱)丹皮茯苓黄芩生...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吐血论治 汤或清化饮主之。火暴盛而根本无伤者,宜抽薪饮、徙薪饮,或黄连解毒汤、三黄丸之类主之。若胃火热甚而烦...

《妇人规》:[下卷前阴类]阴肿

先血后便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4参考资料附:1治疗先血后便的方剂2治疗先血后便的穴位3治疗先血后便的中成药4先血后便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先血后便 1拼音 xiān xuè hòu biàn

2英文参考 posthemorrhatgic defeca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注解

先血后便为症状名[1]。亦称近血[1]。出《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指大便下血,血在粪前[1]。《景岳全书·血证》:“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 *** 。”本症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肿,瘜肉,痔疮,肛裂等疾病[1]。

参见便血、肠风、脏毒:

便血为症状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2]。指血经 *** 而出[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日便血。”

脏毒为病名[3]。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三。

1.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五:“然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

2.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3]。《医学入门》卷五:“自内伤得者曰脏毒,积久乃来,所以色黯,多在粪后,自小肠血分来也。”以粪后下血污浊色暗为主症,可伴见胃纳不振,身疲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数等[3]。治宜清解热毒为主,选用槐花散、脏连丸、黄连解毒汤、清胃散、防风黄芩丸等方[3]。郁滞重者,亦可先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次用清化之剂[3]。

3.指 *** 肿硬类似痔漏的病证[3]。《血证论》卷四:“脏毒者, *** 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

肠风为病名[4]。《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4]。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4]。

1.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4]。《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可用卷柏散、内补散等方[4]。

2.泛指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4]。《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

3.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4]。《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称为风利[4]。《证治汇补·下窍门》:“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 *** 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4]。外风可选用槐角丸或柏叶汤;内风宜选用胃风汤或人参胃风汤[4]。

4.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4]。《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汤加阿胶、山栀、地榆。而其条分缕判,则有风入大肠,留滞不散,夹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有阴分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

4

近血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4参考资料附:1治疗近血的方剂2治疗近血的穴位3治疗近血的中成药4近血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近血 1拼音 jìn xuè

2英文参考 nearby *** blee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istal blee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注解

近血为症状名,指便血之先下血、后排便者[1] 。出血部位离 *** 较近,先血后便,血色较红[2]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并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 *** 。”肠风、脏毒多见之[1]。近血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及直肠癌肿或息肉、痔疮、肛裂等[1]。

参见肠风、脏毒:

肠风:

肠风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3]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3]:

1.肠风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3]。《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 可用卷柏散、内补散等方[3]。

2.肠风泛指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3]。《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

3.肠风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称为风利[3]。《证治汇补·下窍门》:“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 *** 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外风可选用槐角丸或柏叶汤;内风宜选用胃风汤或人参胃风汤。[3]

4.肠风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3]。《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汤加阿胶、山栀、地榆。而其条分缕判,则有风入大肠,留滞不散,夹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有阴分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

脏毒:

1.脏毒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医学入门》卷五:“自内伤得者曰脏毒,积久乃来,所以色黯,多在粪后,自小肠血分来也。”以粪后下血污浊色暗为主症,可伴见胃纳不振,身疲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解热毒为主,选用槐花散、脏连丸、黄连解毒汤、清胃散、防风黄芩丸等方。郁滞重者,亦可先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次用清化之剂。[4]

2.脏毒指 *** 肿硬类似痔漏的病证[4]。《血证论》卷四:“脏毒者, *** 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

4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50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