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药十六味,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治劳伤羸瘦。
用法用量 : 酒服15丸,每日二次,渐渐加至30丸。
注意 : 服药期间,忌生冷及不洁等腐败食物。
摘录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制法 : 上为细末,将山药末同白面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壮筋骨,益子精,明目,黑髭发。主
用法用量 : 每服40-5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 《御药院方》卷六
制法 : 上为末,以生地黄汁6升,好醋半升,蜜半升,酥7两,先煎地黄汁等十余沸,入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暖下元,变白发。主诸风虚。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温酒送下;如不饮酒,以浆水下。
注意 : 忌白蒿、青蒿、荏子、萝卜、蒜。
摘录 : 《圣惠》卷九十八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虚。主肝脏虚寒,面青黄色,两肋胀满,筋脉不利,背膊疼痛,瘦乏无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米饮亦得。
摘录 :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令人肥健。主虚劳腰痛,不能运动;及男子五劳七伤,下元虚损。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气不足,两目昏暗,热气冲上,泪出疼痛,两胁虚胀,筋脉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 : 忌酒、湿面、炙煿。
摘录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温顺脏气,补益下经。主元脏虚弱,脐腹(疒丂)痛,膝胫少力,百节酸疼,昏倦多睡,小便频浊,头眩痰唾,背脊拘急,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前温酒送下;米饮、盐汤亦得。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肝益肾,平养心气,聪耳明目。主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渐加至100丸。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诸虚。主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地黄汁熬成膏,每服半匙,用酒调送下。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卫生家宝》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强力益气,补虚损,壮腰脚,安五脏,驻颜色。主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渐加至30丸。
摘录 : 《圣惠》卷九十八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五劳七伤,骨髓虚惫。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益,令人充健。主五劳七伤,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酒送下,日2次。细细加至30丸。
注意 : 忌生冷、陈臭。
摘录 : 《千金》卷十九
汗的病变可以是汗腺自身发病,亦可由全身性疾患引起,或是皮肤病变累及汗腺。因此,观察汗的变化,对于辅助诊断、治疗某些疾病,尤其对某些皮肤病,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与皮肤病有关的汗的病变,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作一介绍。
一、汗的生理
汗液由汗腺分泌排泄,在胎儿5~6个月时,掌跖部始有汗腺生成,7~8个月时,汗孔生成雏形。由于汗腺的结构及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及大汗腺。成人约有小汗腺200~500万个,可因人种、性别、年龄、部位不同而异。除唇红、 *** 、包皮内板、 *** 外,小汗腺遍及全身。一般四肢屈侧较伸侧为密,上肢多于下肢,儿童的密度大于成人。其中掌跖密度最大,可达650个/平方厘米。大汗腺仅分布于腋下、脐、鼻翼、鼠蹊及前后 *** 周围。此外,外耳道耵聍腺、眼睑麦氏腺、乳晕乳轮腺,亦属大汗腺的变形。少数人的发际、面颊、头皮、下腹部等处,亦可有少量的大汗腺。
二、汗的病变
(一)颜色变化
正常汗液应为无色透明,若汗液颜色发生变化时,多属色汗症。除内在病变外,药物、饮食、环境、情绪均可使汗液颜色变化。
1.黄汗:表现为汗出色黄如柏汁,染着衣被。好发于颜面、腋下、鼠蹊等处,常因营卫壅闭或湿热郁肤而致。根据舌脉及兼证,可选芪芍桂酒汤、加味玉屏风散化裁,以宣通壅闭,清热利湿。若腋汗色黄,伴有臭味者,可按腋臭论治。
2.红汗:表现为汗出色红或粉红而无其它症状。除应用碘化物、氯苯吩秦(B663)、利福平等药物,可暂时出现红汗而不必单独治疗外,一般红汗多由心火内炽,迫汗外溢所致。根据「汗为心之液」的原理,可选用导赤散、导赤各半汤化裁,以清心导赤,引火下行。
3.棕汗:表现为汗出棕色或棕褐色。除经常便秘者,因肠道转输失职,实热外蒸肌肤发生棕汗,可用麻仁滋脾丸润肠通便。若伴有尿色变黑,鼻、颊、额及外阴皮肤呈青灰或黑褐色,耳廓软骨增厚呈蓝黑色者,称褐黄病。此系先天不足,禀赋素弱所致。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覆盆子丸、助神丸化裁,以补肾填精,滋养先天。
4.血汗:表现为汗出带血,或血液色素混同汗液排出,亦称为脉溢。常发生于眼皮、前额、胸部、外阴等处。可见于鼠疫、血友病、败血症、紫癜、黄热病、月经异常等病症。多因热毒内盛,迫血妄行,或心气虚极,脉失收束所致。除治疗原有疾病外,根据舌脉及兼证,可选用消斑青黛饮,以凉血解毒,或脉溢汤化裁,以养心复脉。
5.其它:汗的颜色常可受药物、饮食、环境影响,如美蓝可使汗液呈青色,铜盐可使汗液呈青绿色,一般无需单独治疗。若皮肤或毛孔上有产色细菌或真菌,或衣被染料溶于汗液内,亦可产生蓝汗、紫汗、绿汗等,可统称为假色汗症。若选用清热解毒汤外洗,常收较好的疗效。
(二)气味变化
汗液的气味常与种族、年龄、性别、饮食及个体差异有关。
臭汗:表现为汗腺分泌有特殊的臭味,亦称「臭汗症」;若汗液分解后放出臭味,称「味臭汗症」。
1.腋臭:表现为腋下汗出,带有恶臭,味如野狐,常伴家族病史而累代不绝,女性多见,始于青春期。严重者可波及乳晕、脐周、前后 *** ,外耳道多有柔软的耵聍。此系先天禀赋,秽浊内蕴,外发体肤。除勤于洗涤外,应治以芳香化浊。解毒除秽法。若外搽腋香散,常收卓效。
2.尿汗症:表现为汗液带有尿臊气,干涸后析出结晶如霜。常见于严重的尿毒症、糖尿病及痛风患者。此多属湿浊内盛,外蒸体肤,除治疗原有疾病外,根据舌脉及兼证,可选氤氲汤化裁,以芳香化浊,淡渗利湿。
3.足臭:表现为足部多汗,皮肤浸渍变白,伴有恶臭,触鼻难闻。可见于足部臭汗症、足癣、掌跖多汗症。此多因湿热内蕴,秽浊下注而成。除勤于洗涤外,可选三妙散内服,软脚散外搽,以清除湿热,芳香辟秽。
4.其它:汗液气味常受饮食、药物及某些疾病的影响。如服用含有麝香、白芷等药物,或葱、蒜、酒等辛辣厚味之品,汗液中常可有暂时异味,一般无需单独治疗。其它如某些温热病及尿毒症、糖尿病、肝昏迷患者的汗中,可各有其臭味。此常由秽浊毒邪,外发体肤。除治疗原有疾病外,可根据舌脉及兼证,选用藿朴夏苓汤、白术苡仁汤化裁,以芳香化浊,解毒辟秽。
(三)汗量变化
汗量的多少可受温度、湿度、精神、饮食、药物、机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人每日出汗约1.5升,高温或剧烈运动时,每日可多达5~6升。故《内经》有「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之说。
1.多汗症:表现为安静状态下,局部或全身汗出过多。多汗者常易并发褶烂、毛囊炎、痱子、疖等皮肤病。
(1)全身性多汗症: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等,除周身涔涔汗出外,常伴有掌跖角化,及骨骼、眼、甲等先天异常。多由先天不足,禀赋素弱所致。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大造丸、斑龙丸化裁,以补肾填精,滋养精血。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疟疾、肺炎、结核、肠伤寒、败血症及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糖尿病、肥胖症、乙醇或铅、砷慢性中毒等,亦常伴全身性多扦。此多系湿热内蕴,外蒸肌肤而成。除治疗原有疾病外,根据舌脉及兼证,可选用白虎加苍术汤、燃照汤化裁,以清除湿热。
(2)限局性多汗症: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多汗而其它部位无汗。多见于青年人,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1手足汗:表现为掌跖部位濈然汗出,涓涓不止。若伴有四末不温,冷汗外溢,肤色青紫者,可见于雷诺病、肢端红痛症、肢端紫绀病、掌跖多汗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掌跖角皮病、冻疮、冻疮样多形红斑、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等。常因寒凝气滞,脉络瘀阻所致。棕治疗原有疾病外,可选用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化裁,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若掌跖或趾间渍渍汗出,皮肤浸渍变白,甚则有水疱、糜烂,角化过度,或有臭味者,可见于Schafer综合征、汗疱症、角质松解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皮病、手足癣、手足多汗症等。此多因脾胃湿热,旁溢四肢,或湿热毒邪,染着手足而致。除治疗原有疾病外,可选芩连平胃散、泻黄散内服,泡洗方外用,以清除湿热毒邪。
2腋汗:表现为腋下涔涔汗出,常伴手足多汗,但无臭味,每于神情不安时加剧。此属心气不足,汗液外泄所致。可选生脉散、养心汤[21]化裁,以养心益气,收敛汗液。若腋下汗出,伴有臭味者,可按腋臭治疗。若腋下生有米粒大小灰色丘疹,中有毛孔,质硬而光滑,腋毛稀缺,自觉瘙痒者,称大汗腺性痒疹。此属湿热内蕴,结聚体肤。可选化坚二陈汤、海藻玉壶汤化裁,以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3头面汗:表现为头面、口周等处蒸蒸汗出,每于进食辛辣厚味时加剧。可见于味觉性多汗症、Frey综合征等。此属阳明蕴热,上蒸头面。可选白虎汤、白芷石膏汤化裁,以清阳明之热。若面部多汗与职业相关,每于夏季汗出或炙烤时加剧,皮损为半透明囊肿性小结节,呈淡蓝或淡棕色,天冷时渐自愈者,称小汗腺汗囊瘤。此系暑热毒邪,蕴于体肤。可选清暑汤、清热解毒汤化裁,以清热解毒,凉血祛暑。
4鼻汗:表现为鼻部持续多汗,可伴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可见于鼻红粒病、玫瑰痤疮、Haber综合征。此由肺经蕴热,外发于鼻。可选枇杷清肺饮、泻白散化裁,以清肺泄热,凉血解毒。
5胫前汗:表现为胫前多汗。若伴胫前多毛及肿块隆起,触之韧实者,称胫前粘液性水肿。此属湿热下注,凝聚体肤。可选二妙散、加味二妙丸化裁,以清热除湿,活血散结。
6阴汗:表现为前后 *** 汗出沾衣,常伴瘙痒。若肛周多汗瘙痒,常因情志不调及过食辛辣而加剧者,可见于 *** 瘙痒病、肛周湿疹、痔疮等。多因大肠湿热下注所致。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选苦参汤外洗,并内服槐角丸、地榆芍药汤化裁,以清利大肠湿热。若前阴多汗瘙痒或伴黄汗者,可见于女阴瘙痒病、阴囊湿疹、阴囊神经性皮炎、毛囊角化病等,多属肝经湿热下注而成。除治疗原发病外,可用止痒洗方外洗,龙胆泻肝汤化裁内服,以清利肝经湿热。
2.闭汗症:指全身或局部皮肤的汗液分泌减少或消失。
(1)全身性闭汗症:表现为全身皮肤少汗或无汗,常伴全身不适,易于疲劳,夏日烦热难耐,肌肤干燥粗糙。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先天性秃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先天性单纯性无汗症、鱼鳞病等,除汗腺发育不全外,常伴毛发、牙齿、骨骼、甲、智力等发育障碍。此系先天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全鹿丸、补天育麟丹化裁,以补肾填精,滋养精血。其它如粘液性水肿、阿的平无汗症、深部粟粒疹、红皮病、银屑病、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肌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蕈样肉芽肿、黑棘皮病、麻风、菸酸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等,均可能伴有全身性闭汗。此多因肝肾不足,津亏血燥而成。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选用滋燥养荣汤、生血润燥汤以滋益肝肾,养血生津。其它如尿崩症、慢性肾炎、糖尿病、蛋白质营养不良、低血钙症、直立 *** 性低血压、多发性骨髓瘤等,亦可伴有闭汗,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2)限局性闭汗症:表现为皮肤局部汗液减少或消失,常伴肌肤甲错,干燥粗糙。某些伴有皮肤萎缩的疾病,如特发性斑状萎缩、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硬斑病、限局性硬皮病、萎缩硬化性苔藓等,以及某些皮肤发生肥厚、角化类的疾病,如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痒疹、汗孔角化症、可变性红斑角化症、毛囊角化病、维生素A缺乏症、菸酸缺乏症、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银屑病、皲裂性湿疹、手足皲裂、鱼鳞病、毛发红糠疹、黑棘皮病、瘢痕疙瘩等,其它如放射性皮炎、血色病、Homer综合征、股外侧皮肤神经炎、后天性脱发、麻风、梅毒等,都可能在其皮损处伴有闭汗。均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某些闭汗可呈带状、线状或与经络循行分部区域近似,如线状皮炎、线状苔藓、线状扁平苔藓、局限性硬皮病等,均可在皮损发生部位伴有闭汗。其它如脊髓灰质炎、颈交感神经麻痹、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性神经病等,亦可出现节段性闭汗。此多因经脉闭阻,气血壅滞而成。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配合针灸及选用活络效灵丹、活血散瘀汤化裁,以疏通经脉,活血祛瘀。
三、关于辨汗方法的探讨
前人对辨汗虽有论述,但不够系统。为此,笔者按照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下初步探讨。
(一)颜色、气味辨证
除去服食某些药物、食物会影响汗的颜色、气味外,依据前人的文献记载,是否可把汗液颜色、气味的变化,责之于内在脏腑、气血的变化。如汗出色黄,或伴臭秽,多属湿热秽浊,内蕴外蒸;汗出色红,多为心火内炽,迫汗外溢,或心气虚极,脉失收束;汗出棕黑,常为先天不足,精血亏虚;汗出如血,多为热毒壅盛,迫血妄行;冷汗清稀外溢,多是阴寒内盛,或寒湿闭阻;汗出味臊,可见于严重的尿毒症、糖尿病、痛风。
(二)病因辨证
参照六淫致病特点,予以病因辨证。风邪为患,则多汗而肌肤时痒;湿热为患,汗出色黄,或伴臭味;寒邪为患,肌肤青紫,冷汗外溢,或经脉收束,少汗、无汗;燥邪为患,肌肤无汗,干燥粗糙,甚则甲错;热邪为患,腠理开张,汗出蒸蒸;气血瘀滞,玄府不通,则少汗或无汗;秽浊为患,则汗出臭秽,或黄或粘。
(三)脏腑经络辨证
前人对于汗与脏腑的内在联系,多局限于心、肺。实际上,汗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气血津液,特别是皮肤本身,均有密切联系。如脾主四肢、阳明主面,故掌跖、头面部的汗症,常可责之于脾胃;肺开窍于鼻,鼻部的汗症多责之于肺;心之经脉,行于腋下,故腋汗多责之于心;心、肾之经脉分别达于手、足之心,故掌、跖之汗症,亦可求之于心、肾;肝之经脉行于前阴,故 *** 汗症,多责于肝。
人体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均有其特定的循行部位。故笔者认为,内在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其经脉,在其循行部位的皮肤或汗液上反映出来。尽管是细微的变化,也是有意义的。对于重病、久病,特别是影响汗腺的某些皮肤病,如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及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等,若能根据皮损发生的部位及汗液变化,探讨所属经络、气血、脏腑的内在病变,对于提高疗效,肯定会有所裨益。(曹元成)
对成年人来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肾虚肾亏,而一旦发生了肾虚肾亏的症状,平时就会表现为没有精力、腰肌酸软、头晕乏力、性生活质量差、体力容易不支等症状表现,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肾虚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肾虚的中药方
1、麝香鹿茸丸:组成有鹿茸、熟地黄、附子、牛膝、杜仲、五味子、肉苁蓉、山药等。本方可益气补虚,适用于肾气虚的治疗。
2、覆盆子丸:组成有覆盆子、肉苁蓉、巴戟天、白龙骨、五味子、鹿茸、茯苓、天雄、续断、白石英、地黄、菟丝子、蛇床子、远志、干姜等。本方可补肾壮阳,益精固摄。适用于肾阳虚衰的治疗。
3、赞育丹:组成有熟地、白术、当归、枸杞子、杜仲、仙茅、巴戟天、山茱萸、淫羊藿、肉苁蓉、蛇床子、附子、肉桂等。本方可补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精冷不育等症。
4、潜阳填髓丹:组成有熟地、石斛、线胶、莲子、芡实、麦冬、茯神、沙苑子、远志等。本方可滋补肾阴,潜阳填髓。适用于肾精亏虚的治疗。
5、滋肾通耳汤:组成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柏、黄芩、柴胡、白芷、香附等。本方可滋补肾阴,食用肾阴虚耳鸣耳聋的治疗。
6、滋补济阴丸:组成有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芍药、地骨皮、龟板、黄柏、知母、五味子、牛膝、杜仲等。本方可滋肾阴,降心火。适用于心肾不交证的治疗。
补肾虚吃什么好
1、黑芝麻
黑芝麻可以补肝肾、润五脏,可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眩晕、大便燥结、病后体虚,须发早白及腰膝酸软、遗经等症状。也可以作为肾虚人群抗衰延年的保健品。
2、山药
中医理论认为,山药药性平,不温不燥,可以补脾胃,益肺肾。"无论是阴虚火旺还是肾气不固、记忆减退、过劳或疾病后体虚、吃山药,都可以强壮身体,增强体质。
3、枸杞
枸杞子不寒不燥,不滞不腻,滋补作用强,自古就被用来补肾强身、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功效。对于肾阴虚、精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久咳虚喘、腰膝酸软、遗精遗尿、耳聋耳鸣、须发早白等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4、板栗
板栗味甘性暖,含有脂肪、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补肾虚、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一般的干果。栗子有补肾的功效,肾虚腰疼、双腿无力的人最适宜食用。
补肾虚的食疗调理
一、益智粳米粥
原料:粳米50克,益智仁5克。
做法:首先将益智仁研成粉末,将粳米淘洗干净入砂锅中,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熬成粥品。加入益智仁粉末及调味品,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适合于肾虚、腹中冷痛等症状。
二、白术山药粥
原料:炒白术6克,淮山药10克,扁豆6克,粳米30克,枸杞6克。
做法:淘洗干净后与粳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每日2次。
功效:白术山药粥,健脾补肾。一般脾胃较虚弱的,可喝些白术山药粥。白术补脾热胃消食,山药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枸杞则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三种材料搭配熬粥,能健脾补肾,强壮肌肉。
三、栗子粥
原料:栗子1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洗净,切口。放入开水中煮2~3分钟,剥去壳、膜。搁锅,加水,放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入栗子,煨烂成粥。再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栗子也叫“肾之果,肾病宜食之”,具有健脾益肾,强筋健骨的功效。尤其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常食用。栗子粥能补益肾气,健脾养胃,可用于肾虚腰腿酸软无力,脾虚大便溏泻者。
四、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大米和龙眼肉、红枣放入清水中,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熬30分钟,米宜熟烂,加适量白糖。每日早晚各热服1次,不宜过量。
功效:健脾养心,补血安神。治心脾两虚,阳痿早泄,唇甲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便溏,神疲乏力,下肢浮肿。
五、枸杞猪腰粥
原料:枸杞子12克、猪肾1只、大米100克、盐5克。
做法:把枸杞子洗净,去杂质;猪肾洗净,一切两半,去躁腺,剁小颗粒;大米淘洗干净。把大米、猪腰、拘把子放入锅内,加水800毫升。把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45分钟即成。
功效:有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
六、五黑补肾粥
原料: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核桃仁。
做法:黑米和黑豆分别用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晚上。黑芝麻洗干净,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核桃仁、黑豆、黑米倒入锅里了,加入5倍的水,用大火烧开,然后改为小火焖1小时。等到黑豆变软熟,黑米变烂熟,粥变浓稠后即可关火,加入红糖或者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这些配料组合在一起,可以滋补肝肾,健脾开胃,润肠通便。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更是难得的补肾佳品。
七、黑芝麻粥
原料:芝麻、糯米、大米按照食用分量搭配好。
做法:大米洗净,放入豆浆机中。黑芝麻洗净,放入豆浆机中(大米与黑芝麻的比例为1:1),可依个人口味添加适量冰糖。再添加少量糯米,糯米是黑芝麻糊浓稠软糯的诀窍;加入适量的水。最后将豆浆机接上电源,选择“米糊键”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47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覆杯汤
下一篇: 覆盆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