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紫苏、青皮、五味、桔梗、草果、甘草、陈皮、大腹皮、茯苓。
功能主治 : 产后腹胀发浮,小水不利,气急胸闷,身热。
用法用量 : 加姜,入盐少许,水煎服。小便不通,加滑石、木通。
摘录 :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孕妇在妊娠末期,足踝部轻微水肿,并逐渐向外阴、下腹部及面部发展,称为妊娠水肿。如水肿仅发生在踝关节以下,而并无其它不适症状,则属生理现象,不需治疗即可自行消失。妊娠水肿多发生于妊娠中后期,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级,轻者小腿及足部明显浮肿,经休息后可自行消退;中者水肿延及大腿、外阴,甚至波及到腹部;重者全身浮肿,甚者可伴有腹水。
该病属中医学“妊娠肿胀”、“子肿”范畴,中医学认为,妊娠水肿主要是由脾肾阳虚所致。病人素体阳虚,妊娠期间阴血聚以养胎,有碍肾阳温化、脾阳健运,以至水湿不行,泛滥而为水肿,临床多是由脾虚引起。孕妇脾胃素虚,或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而不能运化水湿,而致水湿停聚,留于四肢则肢肿,阻遏气化则腹肿。
【方一】白术散
【出处】《全生指迷方》
【组成】白术、茯苓各12克,大腹皮、橘皮各9克,生姜皮10克。
【功用】健脾除湿,行水消肿。
【主治】脾虚型妊娠水肿。症见妊娠数月,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胀满,气短懒言,口中淡腻,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
【方解】方中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行水;生姜皮温中理气化饮;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橘皮理气和中。全方有健脾除湿,行水消肿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腹皮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作用,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白术有利尿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次3克,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方二】五苓散
【出处】《伤寒论》
【组成】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10克,泽泻15克,桂枝7克(去皮)。
【功用】健脾除湿,行水消肿。
【主治】肾虚型妊娠水肿。症见妊娠数月,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胀满,气短懒言,口中淡腻,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
【方解】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苓散及其组成药物在给药后第1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有显著增强,其中以二苓及桂枝的作用最强。第2小时各组的排尿率增加较少,第3小时则无明显的利尿作用。
【用法】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
【方三】天仙藤散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天仙藤、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各9克,香附、陈皮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主治】脾虚型妊娠水肿,症见妊娠数月,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胀满,气短懒言,口中淡腻,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
【方解】方中天仙藤、香附理气行滞;陈皮、生姜温中行气;苏叶宣上焦之滞气;乌药开下焦之郁滞;木瓜行气除湿,舒筋活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行滞,化湿消肿之功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紫苏叶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方四】子肿方Ⅰ号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白术、茯苓皮各15克,陈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各9克,木香6克。
【功用】行气健脾,利水消肿。
【主治】子肿。
【方解】方中白术健脾燥湿,木香健脾行气,茯苓皮、陈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共奏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皮饮有利尿作用。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木香单味药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
【用法】共研细末,每日2次米汤送服,每次服用6克。
【方五】子肿方Ⅱ号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各20克。
【功用】活血利水。
【主治】子肿。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活血行气,白芍养血敛阴,白术健脾燥湿利尿,茯苓利水消肿,健脾渗湿。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术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肠管抑制时呈兴奋作用,还有利尿作用。茯苓煎剂有利尿作用。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用6克,日服2次。
【方六】黄芪腹皮饮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黄芪30克,大腹皮、当归、党参、车前草各15克,白术、茯苓各20克,山药30克,泽泻10克。
【功用】健脾益气,行水利湿。
【主治】子肿。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当归补血活血止痛,车前草利尿通淋,茯苓、泽泻利水消肿渗湿功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车前草、茯苓、泽泻有显著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兼肾气素虚,不能化气行水者,去党参、当归,加制附子、白芍各15克,生姜3片;兼气滞者,去党参、山药,加香附15克,乌药10克;兼血虚者,加熟地黄30克,阿胶20克;兼胎动不安者,加杜仲15克,桑寄生20克;兼食欲不振者,加山楂、神曲各15克。
【方七】理气化湿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西党参、漂白术、大腹皮、南杏仁各7克,生黄芪、云茯苓、川续断(酒炒)、当归身各10克,广陈皮、桑白皮(酒炒)、紫苏、制厚朴各5克,广木香3克。
【功用】益气消肿,调气安胎。
【主治】子肿。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利尿,茯苓、大腹皮、陈皮、桑白皮利水消肿,紫苏行气宽中,续断补益肝肾,当归活血,木香健脾行气,杏仁、厚朴下气除满。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术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肠管抑制时呈兴奋作用,还有利尿作用。茯苓、大腹皮、陈皮、桑白皮煎剂有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鲤鱼茯苓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红鲤鱼1条(250克左右),茯苓60克。
【功用】健脾安胎,利水消肿。
【主治】子肿。
【方解】方中红鲤鱼、茯苓共奏健脾安胎,利水消肿功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有利尿作用。
【用法】先把鲤鱼洗净去鳞,除掉鱼鳃和内脏。加入茯苓及清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5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20天。
【方九】天仙藤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天仙藤30克,白芍、泽泻各12克,菊花、钩藤、当归、僵蚕各10克,珍珠母30克,茯苓15克,苡仁20克。
【功用】养血平肝息风,利水消肿。
【主治】子痫、子肿。
【方解】方中天仙藤理气祛湿,当归、白芍活血养阴,菊花、钩藤平抑肝阳、清热平肝,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僵蚕祛风定惊,茯苓、泽泻、苡仁渗湿健脾,利水消肿。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有解热、降压作用。钩藤、钩藤总碱及钩藤碱对各种动物的正常血压和高血压都有降压作用。僵蚕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家兔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茯苓有利尿作用。泽泻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增加尿素与氯化物的排泄,对肾炎患者利尿作用更为明显,有降压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珍珠母打碎先煎。
【方十】全生白术散加味
【出处】流传医界
【组成】白术、黄芪各30克,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各15克,陈皮、砂仁各10克。
【功用】健脾利水。
【主治】本方适用于脾虚所致妊娠水肿。孕后数月,面浮肢肿,肤色淡黄或苍白,皮薄而光亮,胸闷气短,懒言,胃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缓滑无力。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理气,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利水消肿,陈皮、砂仁化湿行气。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有利尿作用。白术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肠管抑制时呈兴奋作用,还有利尿作用。
【用法】前2味煎汤取汁,调入红糖,日1剂,分2次服。
【方十一】验方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淮山药30克,大枣20枚,肉桂0.5克,薏米30克。
【功用】健脾补肾利水。
【主治】本方适用于脾肾气虚所致妊娠水肿。
【方解】方中山药补脾养胃补肾,大枣补中益气,肉桂补火助阳,薏米利水消肿,健脾渗湿。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离体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大枣能增加胃肠黏液,纠正胃肠病损,保护肝脏。
【用法】煮粥,日1剂,连服4~5剂。
【方十二】验方一
【出处】流传民间
【组成】白术、生姜皮、陈皮、白芍、当归各10克,茯苓15克,净青鲤鱼1条(约500克)。
【功用】健脾利水。
【主治】本方适用于妊娠水肿。
【方解】方中白术、陈皮健脾利水,生姜皮、茯苓、鲤鱼和脾行水消肿,当归、白芍补血养阴。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白术有利水作用。
【用法】诸药用纱布包好,与鲤鱼同煮1小时,晨起吃鱼饮汤。
目录1拼音2处方3制法4功能主治5黄米丸的用法用量6摘录7《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引《医学入门》 7.1方名7.2组成7.3主治7.4黄米丸的用法用量7.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黄米丸 1拼音 huáng mǐ wán
2处方干丝瓜1棒,巴豆肉14粒,陈仓米如丝瓜之多少。
3制法丝瓜去皮剪碎,和巴豆肉同炒,以巴豆色黄为度,去巴豆,又以陈仓米同炒米黄色,去瓜取米,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4功能主治水蛊。
5黄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以汤送下。数服即愈。
6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引《医学入门》
7《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引《医学入门》
古籍中的黄米丸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妇人门]瘕(与男子积聚条参看) 香散、千金桃仁煎、内消散、蛤蟆煮肚法、抱瓮丸、黄米丸。单腹蛊胀者,大腹皮饮救之。详男科肿胀类。调气...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然证虽可下,又当权其轻重,若年衰久病及虚者,黄米丸;初起只宜上下分消其湿,五苓散用桂枝,合六一散...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食治门 气。凡热食即热,冷食即冷,假以火气,体自温平。黄米丸∶治水蛊,用干系瓜一捧,去皮剪碎,和巴豆十四粒...
《奇方类编》:[卷上鼓胀水肿门]治气蛊 五谷虫洗净,炒黄色为末,用黄米饭为丸,白滚水下,立效。《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
《养生类要》:[后集冬月诸症治例]栝蒌法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大腹皮的别名7来源及产地8性味归经9功能主治10大腹皮的用法用量11化学成分12大腹皮的药典标准 12.1品名12.2来源12.3性状 12.3.1大腹皮12.3.2大腹毛 12.4鉴别12.5检查12.6大腹皮饮片 12.6.1炮制 12.6.1.1大腹皮 12.6.1.1.1鉴别 12.6.1.2大腹毛 12.6.1.2.1鉴别12.6.2性味与归经12.6.3功能与主治12.6.4用法与用量12.6.5贮藏 12.7出处 13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大腹皮的方剂2用到中药大腹皮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大腹皮 1拼音 dà fù pí
2英文参考 pericarpium arecae [朗道汉英字典]
areca pee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大腹皮为中药名,出自唐·侯宁极《药谱》[1]。是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果皮[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Pericarpium Arec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areca peel(《中医药学名词(2004)》)
6大腹皮的别名 大腹绒、槟榔皮、槟榔衣[1]
7来源及产地 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果皮。主产海南、云南、台湾[1]。
8性味归经 辛,微温。入脾、胃经[1]。
9功能主治 下气,宽中,利水。治腹胀,泻痢,水肿,脚气,小便不利[1]。
10大腹皮的用法用量 煎服:6~9g[1]。
11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量鞣质,儿茶精[1]。
12大腹皮的药典标准
Dafupi
ARECAE PERICARPIUM
12.3.2大腹毛 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气微,味淡。
12.6.1.1.1鉴别 同药材。
12.6.1.2大腹毛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12.6.1.2.1鉴别 同药材。
12.6.2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12.6.3功能与主治 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12.6.4用法与用量 5~l0g。
12.6.5贮藏 置于燥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4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腹皮和中汤
下一篇: 芙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