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半夏4两,白矾3两,黑牵牛子2两,粉霜1两。
制法 : 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 化痰涎,利胸膈。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食后白汤送下。
摘录 : 《鸡峰》卷十八
目录1拼音2处方3制法4功能主治5钟乳丸的用法用量6摘录7《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7.1方名7.2钟乳丸的别名7.3组成7.4主治7.5钟乳丸的用法用量7.6制备方法7.7用药禁忌7.8附注 8《圣惠》卷二十六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8.5制备方法8.6用药禁忌 9《圣惠》卷三十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 10《圣惠》卷三十八 10.1方名10.2组成10.3功效10.4主治10.5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0.6制备方法10.7用药禁忌 11《外台》卷三十七引曹公方 11.1方名11.2组成11.3功效11.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1.5制备方法 12《圣惠》卷四十 12.1方名12.2组成12.3功效12.4主治12.5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2.6制备方法 13《圣惠》卷四十四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3.5制备方法 14《圣惠》卷七十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4.5制备方法 15《圣惠》卷八十二 15.1方名15.2组成15.3主治15.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5.5制备方法 16《得效》卷五 16.1方名16.2组成16.3主治16.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6.5制备方法16.6附注 17《普济方》卷一六○ 17.1方名17.2组成17.3主治17.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7.5制备方法 18《张氏医通》卷十三 18.1方名18.2组成18.3主治18.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8.5制备方法18.6附注 19《鸡峰》卷十四 19.1方名19.2组成19.3主治19.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19.5制备方法 20《鸡峰》卷十三 20.1方名20.2钟乳丸的别名20.3组成20.4主治20.5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0.6制备方法20.7附注 21《鸡峰》卷十一 21.1方名21.2组成21.3主治21.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1.5制备方法 22《全生指迷方》卷四 22.1方名22.2组成22.3主治22.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2.5制备方法 23《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23.1方名23.2组成23.3主治23.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3.5制备方法 24《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24.1方名24.2组成24.3主治24.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4.5制备方法24.6附注 25《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25.1方名25.2组成25.3主治25.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5.5制备方法 26《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26.1方名26.2组成26.3主治26.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6.5制备方法 27《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27.1方名27.2组成27.3主治27.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7.5制备方法 28《圣惠》卷九十八 28.1方名28.2组成28.3功效28.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8.5制备方法 29《鸡峰》卷十八 29.1方名29.2组成29.3主治29.4钟乳丸的用法用量29.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钟乳丸 1拼音 zhōng rǔ wán
2处方钟乳粉7.5克 防风7.5克(去芦头)熟干地黄15克 牛黄7.5克(细研)甘草7.5克(炙微赤,锉)漆花7.5克
3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以犬脑髓和丸,如麻子大。
4功能主治治小儿解颅囟大,身有痼热,头汗出,腹胀,咳嗽上气,肩息胫蹇,年已三岁尚不能行。
5钟乳丸的用法用量每次以粥饮送下3丸,早晨、午间、日晚各一次。
6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7《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8《圣惠》卷二十六
9《圣惠》卷三十
10《圣惠》卷三十八
11《外台》卷三十七引曹公方
12《圣惠》卷四十
13《圣惠》卷四十四
14《圣惠》卷七十
15《圣惠》卷八十二
16《得效》卷五
17《普济方》卷一六○
18《张氏医通》卷十三
19《鸡峰》卷十四
20《鸡峰》卷十三
21《鸡峰》卷十一
22《全生指迷方》卷四
23《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24《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25《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26《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27《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28《圣惠》卷九十八
29《鸡峰》卷十八
古籍中的钟乳丸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乳石门]研炼服饵钟乳 茯苓薯蓣石斛(去根锉)杜仲(门冬(三两东陵处士钟乳丸(出十便良方)钟乳(无问州土但薄光润者即堪以疏...
《普济方》:[卷二十六肺脏门]肺虚(附论) 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补肺钟乳丸(出圣惠方)治肺脏气虚失声。胸中痛。喘息鸣。钟...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钟乳丸 补益脏腑。悦泽颜色。聪耳明目。轻身益力。钟乳丸方。钟乳粉(三分)巴戟(二两)牛膝(二两去苗)甘菊花...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八虚劳门]虚劳 干地黄附子(炮裂去皮脐)川乌头(炮裂去炙干)上钟乳丸(出圣惠方)治五劳六极七伤。瘦损虚冷。令人肥白...
《全生指迷方》:[卷四]咳嗽 ,小青龙汤主之。恶寒脉紧,杏子汤主之。微弱者,钟乳丸主之。恶热喉燥,脉数甚则咯血,天门冬汤、杏子汤...
更多古籍中的钟乳丸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少阳病
少阳病、津亏虚热、里虚兼表、半表半里基础方:小柴胡汤
太阴病方:四逆辈
少阴病寒化方:四逆汤
少阴病热化真阴不足、阳明湿热耗伤营血、虚性兴奋方: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寒热虚实夹杂方:乌梅丸
少阳病兼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病兼里实方:大柴胡汤
少阳病兼脾胃虚寒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病兼心胆不宁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热入血室方:小柴胡汤(经期感冒)
太阴虚证腹痛方:桂枝加芍药汤
太阴病腹痛(大实痛)方:桂枝加大黄汤
少阴病
少阴阴盛格阳方: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阴盛戴阳方:白通汤或白通加猪胆汁汤
少阴病阳虚水泛方:真武汤
阳虚寒湿身痛:附子汤
虚寒下痢便脓血方:桃花汤
少阴阴虚阳亢心中烦、不得卧方:黄连阿胶汤
少阴病阴虚有热、水气不利方:猪苓汤
少阴病兼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肝胃气滞方:四逆散
少阴客热咽痛方:桔梗汤
少阴客寒咽痛方:半夏散及汤
血虚寒凝致厥方:当归四逆汤
厥阴热利方:白头翁汤
病后腰以下浮肿方:牡蛎泽泻汤
气阴两伤低热方:竹叶石膏汤
辛温解肌、项背僵痛刚痉方:葛根汤
百合病方:百合地黄汤
热盛伤津口渴方:栝楼牡蛎散
狐惑病方:甘草泻心汤
阳毒方:升麻鳖甲汤
风湿历节病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寒湿历节病方:乌头汤
中风痱第一方: 小续命汤
太阴中风四肢病血痹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阴阳两虚失精证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阴虚失眠证
虚劳不眠、饮邪虚热方:酸枣仁汤
阴虚火旺虚烦不寐方:黄连阿胶汤
心阳虚不寐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脾虚痞满不寐方:半夏泻心汤
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水热互结伴失眠方:猪苓汤
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方:炙甘草汤
邪去正未复之失眠方:竹叶石膏汤
脾肾阳虚不寐方:干姜附子汤
杂症
虚劳挟瘀血证方:大黄蛰虫丸
寒饮郁肺咳嗽上气方:射干麻黄汤
浊痰壅肺方:皂荚丸
肺胃阴虚咽喉不利咳喘方:麦门冬汤
肺痈邪实气闭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风热水饮内作咳嗽、目如脱妆方:越脾加半夏汤
肺痈脓成方:苇茎汤
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气逆上冲:奔豚汤
奔豚证属阳虚感寒:桂枝加桂汤
胸痹属胸阳不振寒饮痰浊阻塞方:栝楼薤白白酒汤
胸痹属中焦阳虚气虚方:人参汤方
胸胃脘气滞方:橘枳姜汤
水饮兼气机不畅方:茯苓杏仁甘草汤
寒湿痹痛甚方:薏仁附子散
痰热基础方:小陷胸汤
寒(饮)痰方:赤丸
阴寒痼结方:乌头赤石脂丸
呕吐基础方:小半夏汤
腹满胀重于积方:厚朴三物汤
虚寒性腹满痛方:大建中汤
寒实内结方:大黄附子汤
寒疝腹痛方:乌头煎
血虚水盛方:当归芍药散
肝着基础方:旋复花汤
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痰饮证
痰饮病脾阳不足水饮内停方:苓桂术甘汤
留饮基础方:甘遂半夏汤
支饮眩冒基础方:泽泻汤
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基础方:附子粳米方
痰饮善后基础方:《外台》茯苓饮
下寒上燥小便不利方:栝楼瞿麦丸
小便不利:
湿热瘀结小便不利方:蒲灰散
郁热伤阴小便不利方:猪苓汤
风水夹热方:越脾汤
皮水方:防己茯苓汤
气滞脾弱方:枳术汤
血证
虚寒性吐血方:柏叶汤
虚寒性便血方:黄土汤
热盛出血方:泻心汤
下血虚衰强壮止血方:胶艾汤
胃虚有热呃逆呕吐方:橘皮竹茹汤
肠痈未化脓方:大黄牡丹汤
肠道瘀脓方:排脓散
上部有脓方:排脓汤
阴狐疝气方:蜘蛛散
症瘕方:桂枝茯苓丸
血虚出血吐血脱血方:胶艾汤
肝脾不调水血互结腹痛方:当归芍药散
胃虚寒呕逆方:干姜人参半夏丸
血虚热郁小便不利方:当归贝母苦参丸
气血郁滞腹痛方:枳实芍药散
瘀血内结腹痛方:下瘀血汤
产后中风兼阳虚感冒方:竹叶汤
梅核气方:半夏厚朴汤
脏燥病方:甘麦大枣汤
冲任虚寒兼瘀致崩漏方:温经汤
缓急止痛方:芍药甘草汤
补津液虚伤、温散寒邪方:桂枝新加汤
肺阳虚方:甘草干姜汤
阴阳两虚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心阴阳两虚方:炙甘草汤、建中汤
肾阴阳两虚方:肾气丸
蓄水证基础方:五苓散
少腹蓄血证方:桃核承气汤
寒热错杂痞满证方:半夏泻心汤
痰气痞证方:旋覆代赭汤
水结悬饮、痞满胁疼、决水方:十枣汤
阳明经表里俱热方:白虎汤
阳明腑实证方:承气类方
阳明脾约证方:麻子仁丸
湿热黄疸方:茵陈蒿汤
退黄方:陈茵五苓散
阳黄兼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肝胃虚寒上逆方:吴茱萸汤
补先天之方:肾气丸
太阳表证
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
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
小寒不解、又营卫之气不足、处中间状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太阳风寒表实、少阳胆腑湿热: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纯表寒:麻黄汤证
表寒入里化热:大青龙汤证
寒多热少: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寒少热多: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表水: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越婢汤
风水:越婢加术汤证
肺水: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项背强紧紧:葛根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兼阳明胃逆者:葛根加半夏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合太阴水饮、外寒里水寒水射肺:小青龙汤
太阳经脉不利兼阳明里热者: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兼少阴里虚寒者:小青龙加附子汤证
肺热脾寒:麻黄升麻汤证
阳明胃热气逆与太阴里虚寒相合:黄连汤证。
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太阴中风:桂枝人参汤证
太阴脾寒重:理中汤证。
太阳中风少阴表虚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中风兼阳明里热者:瓜蒌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兼阳明里实者: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太阳中风兼经脉不利、项背强紧紧: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邪陷胸膈中风兼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病邪陷胸膈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证
太阳病兼心阳虚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心阳损伤心下悸、欲得按、其人叉手自冒心者:桂枝甘草汤证
心阳损伤心悸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太阳中风痰饮水湿扰心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太阴水饮证
脾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胸水:十枣汤证
胃水:茯苓甘草汤证
膀胱水:五苓散证
肾水:真武汤证
肠水:己椒苈黄丸证
下肢水:牡蛎泽泻散证
脾虚水停(水邪阻遏太阳经腑气、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脐下水停欲攻冲上逆: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证
阳明里热证
阳明里热证、热偏上焦热郁胸膈:栀子豉汤证。
阳明里热证、兼胃逆、水饮:栀子生姜豉汤证
阳明里热证、兼中气虚:栀子甘草豉汤证
阳明里热胃实者、兼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证
阳明里热胃实者:枳实栀子豉汤证
阳明里热兼有太阴脾寒:栀子干姜汤证
阳明里热偏中焦: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
阳明里热偏下焦、水热互结膀胱:猪苓汤证
热在肠腑:白头翁汤证
热伤肾阴、心火独亢、水火不济:黄连阿胶汤证
阳明里实与“气”结成热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阳明里实兼肾阳虚:附子泻心汤证
阳明里实与“水”结、水热互结:大陷胸丸证和大陷胸汤证
阳明里实与“痰”结:小陷胸汤证
阳明里实与“糟粕”结: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蜜煎方证
阳明里实与“血”结:桃核承气汤证、抵挡汤证、抵挡丸证
少阴病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小建中汤
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少阴里虚寒扶阳保命: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胆腑湿热郁结黄疸:栀子柏皮汤证
胆腑湿热兼阳明里实:茵陈蒿汤证
胆腑湿热合肠腑湿热:葛根芩连汤证
肠腑湿热:白头翁汤证
“半病”范畴
调达人体半表半里枢机:柴胡剂为主
少阳病核心:小柴胡汤证
调达人体半上半下枢机:三泻心汤为主
三泻心汤构基: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少阳太阳合病: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太阳太阴合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阳明里实:柴胡加芒硝汤证和大柴胡汤证
少阴阳郁:四逆散证
厥阴神志症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少阳胆腑郁热凸显:黄芩汤证
少阳胆腑郁热兼胃逆水饮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太阴里虚寒水饮与阳明里热结:半夏泻心汤证
太阴里虚寒水饮重表寒束缚:生姜泻心汤证
太阴里虚寒与阳明里热结:甘草泻心汤证
太阴里虚寒:甘草干姜汤证
太阴里实证:三物白散证、瓜蒂散证
太阴津血不足:芍药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
方-证对应表
越婢汤:肺热风水
越婢加半夏汤:肺胀咳喘
旋复花汤:肝着:常欲捣其胸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
奔豚汤:肝气奔豚
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阻气塞
小青龙加石膏汤:寒饮咳嗽兼热
麦门冬汤:肺阴虚咳逆
半夏厚朴汤:咽干异物
生姜半夏汤:饮气呕逆
栝蒌薤白白酒汤:胸痹
木防已汤:膈间支饮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芒汤:阳虚饮盛
百合方
百合地黄汤:百合病
百合知母汤:百合病发热
百合鸡子黄汤:百合病心烦
滑石代赭汤:百合病呕吐
百合滑石散:百合病发热
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变渴
栝蒌桂枝汤:柔痉
人参汤:胸痹气虚
厚朴七物汤:腹满兼表
小柴胡汤:胆经郁热
大柴胡汤:胆热腑实
桂枝附子汤:湿痹风寒
大黄附子汤:寒实内结
白术附子汤:湿痹湿重
甘草附子汤:湿痹痛甚
附子粳米汤:寒饮寒疝
半夏泻心汤:心下痞证
小建中汤:中气虚寒
吴茱萸汤:肝寒呕吐
黄芪建中汤:中气虚寒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热利兼呕
桃花汤:虚寒下利
桂枝加龙牡汤:精虚阳浮
酸枣仁:肝虚失眠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腹满
栝蒌薤白半夏汤:胸痹胸痛
茵陈蒿汤:黄疸
栀子大黄汤:黄疸实热
桂枝生姜枳实汤:胃逆心痛
肾着汤:肾着
桂苓剂
防已茯苓汤:皮水脾虚
桂苓五味甘草汤:饮去阳冲证
麻黄附子汤:正水阳虚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汤:冲平饮作证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胃饮呕冒证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肺逆水肿证
茯苓桂枝甘草汤:饮发奔豚
去桂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胃热上冲证
猪苓汤:水热互结
枳术汤:脾虚水饮
杂病方
竹叶汤:产后外感
厚朴麻黄汤:咳嗽胸满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热利
甘草泻心汤:狐惑
泻心汤:吐血:火热上冲;吐血不止
黄土汤:虚寒下血
柏叶汤:虚寒吐血
大黄牡丹皮汤:肠痈
下瘀血汤:产后干血;干血著脐下
大黄甘遂汤:水血结在血室;产后水与血相结
芎归胶艾汤:漏下胞阻
温经汤:漏下经寒
甘麦大枣汤:脏躁
白头翁汤:热利
紫参汤:肺痈下利
大承气汤:里实热内结
小承气汤:里实热下利
厚朴大黄汤:里实热腹满
大黄甘草汤:里实热呕吐
栀子大黄汤:里实热黄疸
泽泻汤:痰饮眩冒
苓桂术甘汤:痰饮脾虚
小半夏汤:痰饮呕吐
小半夏加茯苓汤:痰饮心下悸
茯苓泽泻汤:停饮呕吐
四逆汤:阳衰阴盛
通脉四逆汤:阴盛戴阳
桂枝芍药知母汤:历节阴伤
乌头汤:寒盛历节
大建中汤:寒疝腹痛
甘草干姜汤:虚寒肺痿
升麻鳖甲汤:阴阳毒
葶苈大枣泻肺汤:肺痈
桔梗汤:肺痈
排脓汤:肠痈
甘遂半夏汤:留饮;留饮难去
泽漆汤:邪盛正虚;积水而喘
大黄硝石汤:黄疸;里实热甚
土瓜根散:经水不利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当归芍药散:妇人腹痛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苓散:下焦水饮
蒲灰散:小便不利
诃黎勒散:气利;滑脱失禁下利
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
当归散:血弱有热;保产安胎
半夏干姜散:中焦寒饮;呕逆胸满
当归生姜羊肉汤:血虚寒疝
蜘蛛散:肝寒疝气
薏苡附子散:胸痹急证
硝石矾石散:黑疸
茵陈五苓散:黄疸湿重
滑石白鱼散:小便不利
鳖甲煎丸:疟母
薯蓣丸:虚劳诸虚
大黄庶虫丸:虚劳干血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寒盛
麻子仁丸:脾约
已椒苈黄丸:肠间水饮
半夏麻黄丸:水饮心悸
乌梅丸:蛔厥
桂枝茯苓丸:妇人症病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寒呕
皂荚丸: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竹皮大丸:产后发热烦呕
栝蒌瞿麦丸:上热下寒
赤丸:寒饮厥逆
胶姜汤(血崩)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温经汤(更年期、调经、不孕)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小便难)
矾石丸(经闭、白带外用药)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害喜)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白带)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胶艾汤(妊娠出血、腹痛、肝脾两虚)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大承气汤(有宿食。恶露不尽、便秘。)
阳旦汤(月子期感冒)
当归散(补血、补身)
甘麦大枣汤(子宫燥藏)
白术散(养胎、补钙)
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卵巢瘤、月经不顺)
竹叶汤(产后中风)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土瓜根散(卵巢疾病)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体虚)
乌头桂枝汤(抵当症)
抵当汤(子宫肿块、活血破瘀。血蓄肠胃。有瘀血不大便者。血瘀子宫。)
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补气血。产后寒疝虚劳。)
甘草粉蜜汤(驱虫)
竹皮大丸(乳房硬块)
乌梅丸(去蛔虫、久利。蚘厥。)
大黄甘遂汤(少妇鼓胀)
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腹中刺痛)
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蛇床子散(阴部痒)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膏发煎(阴吹妇女前阴气吹>)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官病方
栀子柏皮汤(去黄、结膜炎、眼炎)
猪肤汤(少阴证喉咙痛)
麦门冬汤(咽喉干燥者)
桂枝甘草汤(心下悸。精脱者耳聋。)
半夏散、半夏汤(火喉癣证)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排脓汤(痰饮、肺痈、喉癌、舌癌)
苦酒汤(喉咙生疮)
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皮肤病方
升麻鳖甲汤(斑疹伤寒、泡疹)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疥癣、皮肤科)
赤豆当归散(外痣、内痣)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硝石矾石散(黑瘅、瘀血肤黑>)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蛇床子散(阴部痒)
猪膏发煎(肌肤甲错肌若鱼鳞>)
狼牙汤(阳梅疮、疱疮)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手脚病方
乌头汤(关节炎、历节重症)
真武汤(头重脚轻、肾亏。四肢沉重疼痛。)
甘草附子汤(掣痛、痛风。 痛风。)
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风湿关节炎)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芍药甘草汤(静脉屈张)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 烫伤起水泡、火邪。)
葛根汤(抽筋、流汗过多、昏倒)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水饮汗方
甘遂半夏汤(留饮)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枳术汤(胃有水饮)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木防己汤(膈间支饮)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己椒苈黄丸(水停肠间)
麻黄加术汤(肾脏水肿、缺氧)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支饮)
蒲灰散(全身性水肿、睾丸水肿)
桂苓五味甘草汤(里虚)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旋覆代赭石汤(痰饮、反胃恶心)
十枣汤(肺积水、肝积水。悬饮。)
白虎汤(高温壮热)
栝蒌牡蛎散(生津止渴)
小半夏加茯苓汤(先渴后呕、水停心下)
麻黄附子甘草汤(补津液不足、复脉)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表实)
防己茯苓汤(皮水)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表虚收敛)
麻黄附子汤(里水)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特种病方
麻黄汤(还魂汤)
鳖甲煎丸(疟病、瘅疟、温虐〈白虎加桂枝汤〉)
风引汤(热瘫痫)
桂枝加葛根汤(面部中风)
滨煎汤(淋巴结肿瘤)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白虎加人参汤(心热、上消糖尿病。中暑。)
皂荚丸(戒菸方)
大黄甘草汤(食物不洁)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小半夏汤(打嗝。呕吐吃不下。)
蜘蛛散(疝气阴狐疝气>)
柏叶汤(吐血不止)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蜀漆散(劳疟、牝疟)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小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效:泄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汤倍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白通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葱白、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桃花汤 《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效: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血痢证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栀子、茵陈;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之热重于湿证
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连、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瓜蒂散 《伤寒论》
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
功效: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芍药、甘草、附子;
功效:阴阳双补
栀子甘草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甘草;
功效:清热散结,兼以益气
栀子生姜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生姜;
功效:清热散结,和胃止呕
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三物小白散 《伤寒论》
组成:桔梗、巴豆、贝母;
功效:温寒逐水,涤痰散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之)
功效:清热除痞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解里热,兼以祛湿
猪肤汤 《伤寒论》
组成:猪肤、白蜜、白米粉;
功效:滋肾、润肺、补脾,除烦利咽
苦酒汤 《伤寒论》(苦酒即米醋)
组成:半夏、鸡子、苦酒;
功效:化痰敛溃,消肿止痛
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桂枝、甘草;
功效:散寒通阳,化痰开结
枳实栀子鼓汤 《伤寒论》
组成:枳实、栀子、香豉;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小麦、大枣;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症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薤白、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人参、白蜜;
功效:和胃降逆,益气润燥;
主治:胃反证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泻火消痞;
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下淤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泄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
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
功效:清心润肺,利湿除热
蜀漆散 《金匮要略》
组成:蜀漆、云母、龙骨;
功效:祛痰截虐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薤白、白酒;
功效: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主治:胸痹
茯苓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利气化饮
橘枳姜汤 《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枳实、生姜;
功效:温胃理气散结
桂枝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生姜、枳实;
功效:通阳化饮,下气降逆
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行气除满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生姜、羊肉;
功效:养血散寒止痛。
主治:血虚内寒之寒疝
旋覆花汤 《金匮要略》
组成:旋覆花、葱、新绛;
功效: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厚朴大黄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涤饮泄热,行气开郁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生姜、茯苓;
功效:祛饮降逆,宣阳制水
滑石白鱼散 《金匮要略》
组成:滑石、乱发、白鱼;
功效:化瘀行血,清热利尿。
主治:血淋
茯苓戎盐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白术、戎盐;
功效:补益脾肾,渗湿利水;
主治:劳淋
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温经助阳,发汗散寒
柏叶汤 《金匮要略》
组成:柏叶、干姜、艾叶;
功效:温中止血;
主治:虚寒吐血
猪苓散 《金匮要略》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
功效:健脾祛饮
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
主治:肠痈之脓已成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
组成:干姜、人参、半夏;
功效: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贝母、苦参;
功效:养血开郁,清热除湿
主治: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
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破血逐瘀
主治:瘀血内结之产后腹痛
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甘遂、阿胶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水血并结血室
三物黄芩汤 《千金要方》
组成:黄芩、苦参、干地黄;
功效:清热燥湿,滋养阴液。
主治:产后四肢烦热之湿热阴虚证者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白术、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缩泉丸 《魏氏家藏方》
组成:天台乌药、益智仁、茴香;
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膀胱虚寒证
磁朱丸 又名“神曲丸”《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神曲、朱砂、磁石;
功效:益阴明目,重镇安神;
主治:心肾不交诸症
三圣散 《儒门事亲》
组成:防风、瓜蒂、藜芦;
功效: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
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证
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碧玉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鸡苏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
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益元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
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良附丸 《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
三妙丸 《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苍术、川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
三子养亲汤 《杂病广要》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枳术丸 《内外伤辨惑沦》
组成:枳实、白术、荷叶;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增液汤 《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4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粉霜丸
下一篇: 粉霜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