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温疫,阳明经证,目痛鼻干,烦躁不卧者。
用法用量 :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摘录 : 《四圣悬枢》卷二
功能主治 : 瘟疫,阳明经证,目痛鼻干,烦渴不眠。
用法用量 :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摘录 : 《治疫全书》卷五
1、风邪偏盛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患部红斑瘙痒、肢体关节屈伸不利、关节游走性疼痛、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脉浮。治疗大法为:祛风、通痹、止痛。处方如下:炙黄芪30g、党参20g、防风30g、当归20g、云茯苓20g、秦艽30g、肉桂5g、葛根30g、荆芥8g、浮萍10g、炙麻黄10g、生甘草6g、生姜10g、大枣7枚等。
2、寒湿侵袭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无力、腰部冷痛、畏寒而喜暖、浑身肢体重着、关节屈伸不利、肿胀麻木、小便清长、舌白、苔腻、脉沉。治疗大法为:温阳祛湿。处方如下:僵蚕30g、独活20g、川芎20g、川断30g、补骨脂15g、鸡血藤20g、苍术20g、桑寄生20g、仙灵脾15g、防风30g、细辛5g。
3、肾阳虚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腰部冷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冷为甚、目眩头晕、精神萎靡不振、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大便溏泄、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有浮肿、腰以下更甚、甚则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咳喘心悸、面色晃白、舌胖、苔白、脉沉而弱。治疗大法为:温肾助阳补虚。处方如下:菟丝子30g、山茱萸30g、山药20g、熟地20g、枸杞20g、制附子10g、肉桂5g、鹿角胶(烊化)6g、杜仲10g、当归20g。
4、肾阴虚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喜揉喜按、时发骨痛、眩晕耳鸣、患部痿软微热、失眠多梦、关节僵硬;男子阳强、妇女经少、或经闭、或崩漏、形体也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大法为:滋阴壮骨,益肾填精。处方如下:菟丝子30g、熟地20g、知母20g、山药20g、枸杞子20g、鹿角胶(烊化)6g、龟板胶10g、 牛膝20g、山茱萸30g、黄柏15g。
5、肾精不足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腰部隐痛、酸楚、筋骨痿弱、早衰、齿摇发脱、耳聋耳鸣、骨骼痿软无力、动作也迟缓、健忘、精神萎靡、性功能低下、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大法为:滋肾填精补血。处方如下:龟板30g、紫河车10g、熟地20g、杜仲10g、麦冬20g、天冬20g、黄柏15g、牛膝20g。
6、气血不足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肢体沉重乏力、压痛、患部肿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脉细。治疗大法为:补气健脾养血。处方如下:炙黄芪50g、人参20g、熟地20g、当归20g、川芎20g、白术20g、茯苓30g、杭白芍20g、炙甘草5g、肉桂5g。
7、脾气虚衰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腰背酸软、疼痛、行走无力、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轻微运动就引起浑身剧痛、少气懒言、肢体倦怠、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治疗大法为:健脾益气,温阳补肾。处方如下:人参20g、莲子肉15g、薏苡仁20g、砂仁10g、桔梗10g、白扁豆20g、茯苓20g、白术20g、山药20g、炙甘草10g、陈皮10g。
8、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浑身骨节剧痛、筋脉板滞、日轻而夜重、肌肤甲错、唇甲晦暗、活动不利、四肢麻木、舌暗有瘀斑、脉沉细。治疗大法为:行气活血化瘀。处方如下:秦艽30g、羌活20g、乳香10g、没药10g、五灵脂15g、桃仁15g、红花10g、川芎20g、生甘草6g、怀牛膝20g、地龙20g、当归30g。
9、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隐痛而酸软、喜揉喜按、足跟痛、遇劳加重、口干舌燥、眩晕耳鸣、心烦失眠、便干溲黄、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大法为: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处方如下:菟丝子30g、补骨脂15g、淫羊藿10g、蛇床子20g、川断30g、山药20g、山茱萸30g、熟地20g、枸杞子20g、泽泻15g、丹皮15g、牛膝20g、鹿角胶(烊化)6g。
10、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为:腰部髂处冷痛、腰膝酸软、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性欲低下、女子带下清稀、月经紊乱、舌淡胖、苔白、脉沉。治疗大法为:温补脾肾。处方如下:附子(先煎2小时)30g、山药20g、炒白术20g、茯苓20g、熟地20g、泽泻20g、肉桂6g、丹皮15g、枸杞子20g、菟丝子30g、鹿角胶(烊化)6g、杜仲10g、当归20g、党参20g、干姜10g、山茱萸30g、甘草6g。
11、骨质疏松,用土元和骨碎补就能修复如初。骨碎补15克、土元10克。熬水喝,每天早晚各喝50~60毫升;熬的时候不要加太多水,150毫升就足够了;武火熬到沸腾后,再用文火熬20分钟左右,汤水差不多剩下一半时即可;若有饮酒的.习惯,可以用骨碎补泡酒,每天喝一点。请注意:服具有补肾壮骨作用的中成药,如强骨胶囊、仙灵骨葆等。
麻疹(Measles)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膜病毒,亦为DNA病毒,与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麻疹病毒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50-30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此病毒低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麻疹病毒为单股核糖核酸型副粘液病毒,病毒随飞沫侵人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小量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并由局部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表现为高热、皮疹及周身不适。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血管内皮亦被病毒所侵犯,峡、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炎性渗出及小疱状灶性坏死而形成麻疹粘膜斑(即科泼力克斑),皮肤真皮和表皮层也有类似病变而出现皮疹。少数病人可发生麻疹性肺炎。麻疹患者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易继发细菌感染。
[流行病学]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本病全年可见,以冬末早春较多。麻疹减毒疫苗的预防接种已控制了流行,目前只是散发病例。病人为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8月以上小儿,凡未超过麻疹者均要行麻疹减毒疫苗接种,皮下注射0.2~0.25ml,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若初种后4~5年再接种一次,保护率更高。流行期间集体儿童机构要加强晨间检查,对患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并可肌注丙种球蛋白0.2~0.3ml/kg防止发病和减轻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口香糖后2-3天可在第一臼对面两侧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红晕,此即Kiplik斑初起仅数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以及唇内、牙龈等处,一般维持2-3天,在发疹后的第二天消退。
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
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 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 病情重笃。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4.异型麻疹 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诊断]
本病依据流行病史、上呼吸道症状、结膜充血、畏光及颊部典型的粘膜斑即可诊断。非典型者需分离病毒或作血清抗体测定,也可从鼻咽分泌物或痰涂片中找多核巨细胞来确诊。
本病需与风疹与猩红热鉴别。
风疹: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前驱期短而轻,无口腔Koplik斑,1-2天后出疹,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1-2天消退,不脱屑,不留疤,同时有耳后,枕后、颈淋巴结肿大,无并发症,预后好,病程2-4天。
猩红热:前驱期发热,咽痛明显,1-2天出现针头大小红疹,疹间皮肤充血,一片猩红,压之退色,疹退可见大片脱屑。出疹期可见杨梅舌。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
目前仍为对症治病。
①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保护室内清洁,通风,多饮水,勿须忌油忌蛋以免引起维生素缺乏及营养不良。高热者酌情用小量解热药,也可输液,咳嗽用核痰止咳剂,烦躁酌情用安定剂。
②并发症治疗:继发细菌性肺炎时常用青霉素肌注或参考痰菌药敏选择抗生素。高热及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少量氢化可的松。心肌炎严重者也可用氯化考的松、心衰者用洋地黄类。麻疹喉炎除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外,可用安息香酸酊蒸气吸入,10分钟/次,1日3次。严重气道梗阻时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窒息。
③中药治疗:麻疹属湿热病,前驱期以辛凉透表为主,用升麻葛根汤;出疹期以清热解毒透疹为主,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验方浮萍、生麻黄、鲜芝汤、西河柳各15克,布包煎水,稍凉后用毛巾蘸湿皮疹部位有助皮疹透发;恢复期以养阴、清余热、调理脾胃为主,用沙参麦冬汤。
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
患者在家中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天。单间隔离与专人护理则更为恰当。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晒到阳,温度、湿度适当,不宜直接吹风或过分闷热。应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和皮疹消退。给予皮肤清洁,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洗,注意清除鼻腔分泌物及其干痂,保持鼻腔通畅。每日多次以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液嗽口及3%碳酸氢钠水清洗口腔,防止口腔炎症、溃疡和鹅口疮的发和生。
体温较高者,一般可不予降温,以免影响出疹。对高热惊厥伴烦躁不安者,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专用敷,或给予镇静剂,如鲁米那、非那更、安定、水合氯醛等。咳嗽重者可适量镇咳剂,并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4次。可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B、C、D,酌情补充钙剂。特别体弱多病者,为减轻中毒症状,可在早期给丙种球蛋白15ml肌注,每日1次共2-3次。为防止继发感染,可酌情适当应用抗生素。
[预后]
[预防]
参考资料:
麻疹的症状与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出疹前后5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没有患过麻疹的,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6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如果母亲没有患过麻疹,新生儿也能发病。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
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过免疫注射者可延长至3~4周。起病有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咽喉痛、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眼睑浮肿、精神不振、烦燥啼哭、食欲减退,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至第2、3天口腔粘膜充血、粗糙。在颊粘膜出现如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有时在齿龈及唇粘膜上也有发现,医学上称为“麻疹粘膜斑”,是诊断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据。
一般第4天出现鲜红色或玫瑰色的细小斑丘疹,皮疹先在耳后、颈部、发际出现,逐渐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额、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及足底。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皮疹2~5天出全,在出疹时体温上升可达40℃左右,中毒症状加重,精神委靡、咳嗽加重、两眼红肿、声音嘶哑,有时出现腹泻。肺部呼吸音增粗、颈淋巴结和肝脾肿大。随着体温逐渐恢复,皮疹依出疹顺序消退,附有糠秕样细屑并留下浅褐色色素沉着。民间归纳为三齐、四透、五退、七净。 麻疹患者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较常见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并心力衰竭、败血症、腹泻引起脱水和酸中毒等情况,不及时救治,会发生生命危险。
由于计划免疫的开展,目前相当一部分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分典型,易与风疹、幼儿急诊、病毒疹、荨麻疹以及水痘、湿疹、猩红热、药物疹等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⑥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何谓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如婴幼儿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险。
如何感染?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有哪些症状?
一般分为二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第二阶段出现红疹,可持续至少4天。皮疹一般出现于脸,后蔓延至全身。发疹期除咳嗽。结膜炎、流涕,还可伴有高热,(华氏101度或更高)。
何时出现症状?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传染期多长?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如何治疗?
无特效疗法。对无并发症的患者,要求休息和对症治疗即可。如从前患过麻疹便可免受再次感染。
有否预防疫苗?
有。每个1995年出生的,未患麻疹的人必须接种疫苗。即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疫苗。第一次须在12个月时接种。第二次在4-6岁时(或入学前)所有儿童在上学或参加学前班前都必须接种疫苗。
是否需要隔离?
是。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如何预防麻疹?
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青少年多见。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我国自1965年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已控制该病的大流行。但近年部分接种疫苗的青少年在接触麻疹病人后也表现为出疹,可能是变态反应引起的。麻疹的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是好发于儿童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通过眼结膜传染。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为多。由于麻疹疫苗的普及应用,本病已不常见,但仍有偶发,且症状多变异,易与许多种疹病混淆,故应注意识别。
麻疹潜伏期9~11天。病程可分为3期:
(1)前驱期 一般为4天,表现为高热、咳嗽、流脓性鼻涕、眼结膜充血、畏光,还可出现呕吐、腹泻。起病2~3天后,在第2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称为科氏(koplik)斑,为麻疹早期的特征性表现。初起2~3个,后逐渐增多,到全身发疹期可蔓延到整个颊粘膜及唇内侧,且可互相融合,在发疹后第2天开始消退。
(2)发疹期 于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面部,而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2~5天内出全。皮疹为一种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疹多时可相互融合。出疹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以上,颈淋巴结、肝、脾均可肿大。
(3)恢复期 出疹5~7天后,热度下降,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疹退处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斑伴细小糠状脱屑。整个病程约2周。
麻疹的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和中耳炎多见,也可发生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对于一些不典型或异型麻疹,可进行麻疹病毒的培养,或麻疹抗体效价的测定。这种特殊的抗体,在发疹后3~4天出现,在2~4周后达高峰。
所谓特殊类型的麻疹,即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麻疹,共有以下5种:
(1)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患者曾接种麻疹疫苗,若干年后,血中抗体水平下降,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而起病。多见于10~24岁青年人,冬春季散发,无传染性。突然起病,高热、头痛、腹痛及肌肉痛,但无咳嗽、流涕或结膜炎现象。发病48~72小时出疹,常见于踝、腕及肢体皱褶部。皮疹多为瘀点,少数为斑疹、拓疹、风团或水疱,在3~5天内,逐渐由头部蔓延到躯干、四肢。掌跖部可有水肿,腭部可有瘀点,但无科氏斑。以往接种疫苗处,皮疹更明显。皮疹常在2周内消退。并发症有肺炎、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脑炎、迁延性关节痛、心肌炎、舌炎等。
(2)重型麻疹 多见于有严重继发感染、营养极度不良或兼患其他病症者。全身症状重,高热40℃~41℃,可有惊厥,昏迷,十分凶险。皮疹或稠密融合,颜色深重;或稀少不齐,颜色暗淡。此型预后较差,易致死亡。
(3)轻型麻疹 发热至出疹间隔1~7天。皮疹1~2天内出齐。疹从头、面扩散在躯干,四肢极少,为淡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有浅淡色素沉着。口腔粘膜斑大都不显,可仅见口腔粘膜粗糙、充血。
(4)成人麻疹 皮疹与儿童麻疹相似,但科氏斑少见。全身症状较重,但合并症少。
(5)疱疹型麻疹 疱液澄清,可变为大疱。极少数病例有出血性疱疹,似多形红斑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完整版请看这里:/sljk/crb/mazhen.ht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41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浮萍葛根半夏汤
下一篇: 浮萍葛根芍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