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雄羊角2斤,血余炭1斤,穿山甲半斤,角刺灰1斤。
功能主治 : 一切无名肿毒,鱼口便毒,杨梅结毒。
用法用量 : 上药俱用文武火煅存性。每服2钱或3钱,酒送下。
摘录 : 《种福堂方》卷三
通用消毒剂属于商标分类第5类0501群组;
经路标网统计,注册通用消毒剂的商标达12件。
注册时怎样选择其他小项类:
1、选择注册(卫生消毒剂,群组号:0501)类别的商标有2件,注册占比率达16.67%
2、选择注册(清洁用消毒剂,群组号:0501)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3、选择注册(消毒剂(用于卫生保健目的),群组号:0501)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扩展资料:
功能作用:
商标作用一:市场中的通行证
商标是企业品牌文化的精髓,而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企业为之奋斗的核心。
在相关的国家或者地区申请注册商标的商品才能进驻该国家和地区各大型卖场、超市。
企业一般在印刷厂印刷标签、包装或者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宣传都需要出具相关品牌的商标注册证明文件。在国际贸易中,商标是极为重要的,国际间的贸易离不开商标。
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通过对商标的管理来监督商品和服务质量,为办理质检、卫检、条码创造必备条件。
商标作用二:商战中的旗帜
战旗象征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冲锋陷阵的精神动力。战旗代表的都是一支部队的魂,攻占一个阵地后就插上自己的旗子,代表已经被占领,那是荣耀。商标就是企业的这种精神的象征,也是企业商品、服务所占领领域的最直接的表述。
-商标注册
凉 膈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 [异名] 连翘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6)、连翘消毒散(《外科心法》卷7)。 [组成] 川大黄 朴硝 甘草炽各二十两(各9g)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 黄芩各十两(各5g) 连翘二斤半(18g)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人竹叶7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小儿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主治] 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睡卧不宁,谵语狂妄,便闭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分析] 本方证由脏腑积热,聚于胸膈,故以上、中二焦见症为主。《灵枢.脉度篇》说:“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今上、中二焦邪郁生热,热聚心胸,则见烦躁,热灼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则见口渴;燥热内结,腑气不通,则见便秘溲赤3燥热上冲,故见面赤唇焦;热聚胸膈,郁而不畅,则胸膈烦热;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鼻为肺窍,龈属胃络,肺胃热盛.上循经窍,则有咽喉肿痛;上焦邪热亢盛烁津,则见舌红、苔黄、脉数之象。 [配伍意义] 本证为上、中二焦邪热炽盛,上有无形之热邪,非清不去;中有有形之积滞,非下不除。唯有清热泻火通便,清上泻下并行,才能治其病本。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考《本草纲目》卷16引张元素云,“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本方以清除上、中二焦火热为主,且连翘用量独重,故药力最强为君。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热于中,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兼有“火郁发之”之义而为佐。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存胃津,润燥结,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 综观全方,既有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疏解清泄胸膈邪热于上;更用调胃承气汤通便导滞,荡热于中,使上焦之热得以清解,中焦之实由下而去。是以清上与泄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积而设,所谓“以泻代清”,意即指此。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证为上、中二焦火热炽盛,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上焦热重,心胸烦热口渴者,重用栀子,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心经热盛,口舌生疮者,加黄连、地骨皮以清心热;咽喉红肿痛甚,壮热,烦渴欲饮,大便不燥者,可去硝、黄,加石膏、桔梗、山豆根、板蓝根以清热利咽;吐衄不止,加鲜茅根、鲜藕节凉血止血。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等属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者。 [使用注意] 本方虽有通腑之力,但重在清胸膈之热,故临症即使大便不秘,而胸膈灼热如焚者,亦应施用。孕妇患本方证,方中硝、黄宜少用或不用。 [源流发展] 本方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原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其主治证候,既有无形散漫浮游之火,又夹肠腑积滞有形之热,组方用药重在清解上、.中二焦之热毒,辅以泻火通便,可使有形无形、上中表里诸邪热悉数解散,合乎《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之旨。凉膈散的组方用药实从《伤寒论》调胃承气汤加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竹叶等变化而来;其立法则是上承于《金匮要略》泻心汤之清热解毒与泄热通便并举。 后世医家对凉膈散的加减运用较多,在此基础上又制订了许多新方。例如,张元素对胸膈与六经热而无中焦燥实者,常去方中硝、黄,再加桔梗, 《此事难知》卷上曰: “易老法:凉膈散减大黄、芒硝加桔梗同为舟楫之剂,浮而上之,治胸膈中与六经热,以其手、足少阳之气,俱下胸膈中,三焦之气同相火游行于身之表,膈与六经乃至高之分。此药浮载,亦至高之剂,故解于无形之中,随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经热也。”李呆制普济消毒饮治疗大头瘟,此方之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亦取法于凉膈散,故吴瑭云普济消毒饮“之妙,妙在以凉膈散为主,而加化清气之马勃、僵蚕、银花,得轻可去实之妙”(《温病条辨》卷1)。《保命歌括》卷17以凉膈散与白虎汤合方,名凉膈白虎汤,可大清肺热,治疗上焦积热,肺胀而咳,胸高土气而渴。《银海精微》卷上去方中竹叶、白蜜,加黄连,名凉膈连翘散,善能清泄上攻眼目之热,治疗阴阳不和,五脏壅热,肝膈毒风上充,眼目热极,珠碜泪出,忽然肿痛难忍,五轮胀起。《医宗金鉴》卷59亦去竹叶、白蜜,而加荆芥穗、防风、牛蒡子以疏散外达,名凉膈消毒饮,治疗疹毒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重订通俗伤寒论》于方中加羚羊角一味,兼可凉肝熄风,名凉膈加羚羊汤,治疗积热发痉、便闭。 以上为凉膈散经加减后,方名改变者。至于凉膈散加减后仍名凉膈散的同名异方,则约有下列:《寿世保元》卷6方,为去原方竹叶、白蜜,加石膏、知母、黄连、升麻,加强了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治疗胃有实热,齿痛,或上牙痛尤甚者。《症因脉治》卷l 方,系原方去大黄、芒硝、甘草、竹叶、白蜜,加桔梗、天花粉、黄连,功效着重于清上焦之热,治疗上焦热甚,表解里热,宜清未宜下之证。《伤寒大白》卷2方,用原方去甘草、竹叶、白蜜,加桔梗、天花粉而成,有清上焦心肺热之效,治疗心肺为邪热所冒,神识昏迷,狂言谵语。 《活人方》卷1方,原方去黄芩、竹叶、白蜜,加荆芥穗、桔梗,可清散上焦火热,治疗心火刑金,或胃火壅逆,或表里郁滞之风热,头目不清,痰气不利,口舌生疮,牙疼目赤,周身斑疹,二便不调。《疫疹一得》卷下方,以石膏易大黄、芒硝,治疗疫疹。余霖自谓:“疫疹乃无形之毒,投以硝、黄之猛烈,必致内溃。予以石膏易去硝、黄,使热降清升而疹自透,亦上升下行之意也。”《温热经纬》卷 5方,在此方基础上再加桔梗,名清心凉膈散。王士雄曰:“清心凉膈散,一名桔梗汤,即凉膈散去硝、黄加桔梗。余氏又加生石膏,为治疗疫疹初起之良剂。” [方论选录] 1.吴昆:“火郁上焦,大热面赤者,此方主之。黄芩、栀子,味苦而无气,故泻火于中;连翘、薄荷,味薄而气薄,故清热于上;大黄、芒硝,咸寒而味厚,故诸实皆泻;用甘草者,取其性缓而恋膈也。不作汤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于上也。”(《医方考》卷2)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28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二角散
下一篇: 二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