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知母、贝母、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苓、泽泻、赤芍。
功能主治 : 疟疾。热邪由少阳而入膀胱之腑,津液耗伤,口中作渴,小便短少者。
摘录 : 《医学传灯》卷下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医学教育 网原创;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 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 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医学教育 网原创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柴葛解肌汤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汤 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活人葱豉汤 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仓廪散 原方配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参苏饮 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医学教育 网原创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麻附甘草汤 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汤 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独白薇木香草;外感热伤津不足,生津清热又解表。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东垣立此方以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气虚发热证,但后世多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及气虚下陷证。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补中益气汤处方
黄芪 18克;炙甘草 9克;人参 6克;当归 3克;橘皮 6克;升麻 6克;柴胡 6克;白术 9克
补中益气汤方解
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之热甚不休、手背热甚于手心者不同。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牌、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李东垣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溼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又说:“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可见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就是“阴火”。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溼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综上李氏创立“温能除大热”的理论,对区别外感与内伤发热的辨证、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使用的宜忌等均有阐发,对深入理解本方意义和指导临床运用均有稗益。
补中益气汤文献
方论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面板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法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溼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1.热痛-加黄连。
12.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3.咽痛-加桔梗。
14.有寒-加肉桂。
15.溼胜-加苍术。
16.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7.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8.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19.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0.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补中益气汤药理作用
1.益气健脾
李燕舞等研究发现,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胃壁细胞电镜下可见明显扩张的分泌小管,小管内可见增长密集的微绒毛,囊泡状结构少见,未见线粒体结构异常,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超微结构呈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对其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有恢复作用。
许琦等和郑小伟等研究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显著减少,导致脾虚大鼠胃黏膜的防御性下降,对攻击因子的敏感性增强,同时可见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补中益气汤可以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升高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含量。
研究还发现,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钙调素***calmo *** n,CaM***、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2+/calmo *** ndependentproteinkinaseⅡ,Ca2+/CaM?PKⅡ***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脾虚大鼠壁细胞处于高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大鼠壁细胞内CaM及Ca2+/CaM?PKII活性,降低壁细胞内的Ca2+含量,增加壁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nositoltrisphosphate,IP3***含量,提示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虚证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受体及受体后细胞内讯号传导来实现的。以上研究提示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改善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影响消化道讯号转导等方面。
2.甘温除热
张恩户等和赵勤等以“生化乏源”法复制家兔脾虚模型,给予脾虚家兔和正常家兔同一外源性致热源致热,以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对同一致病因素 *** 的应答反应,结果提示脾气虚家兔致热后发热潜伏期与热程均较长,发热后期热度稽留不退,反映了正气无力驱邪,邪毒盘踞的热病后期病理状态。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家兔脾虚发热有较明显的解热作用,表现在能抑制体温升高,缓解热势,缩短热程。从补中益气汤对正常致热家兔和脾气虚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来看,补中益气汤对二者均有降低体温的作用,但就影响二者发热的热程、热势和发热峰值来看,其对脾气虚家兔的发热有较明显的作用,提示补中益气汤对“气虚邪侵”的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脑脊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和丘脑下部视前区组织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含量有关。
3.保护脏器功能
Chen等以卵清蛋白致敏Nc/Jic小鼠建立免疫性肝病模型,发现补中益气汤治疗后鼠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肝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CD4明显下降,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免疫性肝损伤。Ochi等报道,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猪血清导致的羟脯氨酸升高,减少Ⅳ型胶原在肝内沉积,抑制血清或肝脯氨酰?4?羟化酶活性,抑制纤维发生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和IL?13的产生,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肝纤维化。
刘良徛等以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果提示补中益气汤治疗组显控率为73.3%,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提示补中益气汤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小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从而改善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Tajima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显著降低博来霉素诱导肺损伤鼠的死亡率,降低肺羟脯氨酸、液体含量,降低肺组织细胞浸润,缓解肺纤维化,改善肺组织结构,调节肺IL?5和干扰素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调节Th1/Th2比值来改善肺纤维化。Tajima等还在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中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支气管肺泡液中总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数量;升高血清角质细胞诱导因子***keratinocytechemoattractant,KC***;组织学检查可以见到肺组织白细胞浸润减少,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肺功能。
Kim等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可以保护γ射线对肠道、造血器官的损伤,方中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是其介导放射保护的主要组分,但其强度均不如补中益气汤全方。
以上研究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多种正常组织保护功能,包括肝、肺、骨髓、胃肠道等,其机制可能与免疫部分相关。
4.改善骨代谢
林坚涛等在环磷酰胺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发现,模型组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及刚度系数均减少,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各系数明显改善,其强度与葡萄糖酸钙相当,提示补中益气汤能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骨质量下降,预防骨质疏松。Sakamoto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布舍瑞林***buserelinacetate***导致的骨密度降低,提高血雌二醇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用于卵巢化学去势所致的骨代谢异常。Sassa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卵巢切除导致的骨密度降低,提升血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卵巢激素降低导致的骨丢失。Song等研究也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微重力环境下大鼠雌二醇水平,降低碱性磷酸酶,降低血钙/磷比值以及尿钙排除,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骨代谢。
5.抗不育
Yoshida等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 *** 浓度、数量、密度及其活动能力;用于 *** 减少性不育临床有效率可达51.1%,受孕率达20%。随后Sudo等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提高阿霉素所致的生精缺陷,包括睾丸重量下降和生精管数量减少等。Amano等证实,补中益气汤在体外可以有效提高 *** 的运动能力,但不影响 *** 的荧光引数。Onishi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明显提高 *** 可溶性Fas,降低 *** IL?6水平,但不改变IL?8的水平。Furuya等基于传统辨证将补中益气汤用于自发性男性不育,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提升 *** 数量和运动能力,升高 *** 可溶性Fas水平,并指出中药应用需辨证论治。
6.抗前列腺增生
廖泽云等应用去势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导前列腺增生,研究发现,用补中益气汤后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腺泡表面皱襞消失,腺腔光滑,腺上皮多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核小而圆,居中,腺体间质少,分布稀疏,基底平滑肌较少;前列腺的溼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酸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提示补中益气汤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临床上可以利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7.其他
Wang等以流产布氏杆菌***Brucellaabortus***造成小鼠疲劳综合征模型,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模型鼠每天活动能力,增加模型鼠体质量及体质量/脾质量的比值,抑制脾IL?10表达。Shih等在正常小鼠与衰老加速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神经肌肉协调能力以及学习记忆能力,并能提高肌肉组织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衰老作用。
目前的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除传统的益气健脾、甘温除热等作用外,至少还包括保护脏器功能***肝、肺、消化道、骨髓等***、抗不育、抗前列腺增生、抗疲劳、抗衰老以及改善骨代谢等药理作用;这些研究为临床扩大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以及进一步发展中医补益或扶正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别名】柴胡地骨皮汤(《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制法】上二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治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柴胡汤--《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柴胡9克
黄芩6克
半夏(姜炒)6克
人参3克
紫草6克
黄连6克
茯苓6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主治气分有热发斑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五味子1两,桔梗(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紫菀(去苗)1两,人参1两,地骨皮1两,黄耆(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牡蛎(研粉)1两,半夏(去滑,汤洗7遍)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寒热往来,夜卧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口苦,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擘破),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别名】柴胡甘草汤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黄疸。热疸。
【用法用量】柴胡甘草汤(《直指》卷十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蒿1两,升麻3分,龙胆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黄疸,通身并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搅,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鳖甲(去裙澜,醋炙,锉)1两半,郁李仁(汤浸,去皮尖,捣碎)1两半,芍药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桃仁21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诃黎勒皮1两,半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除郁李仁外,锉如麻豆大,再同和匀。
【功能主治】鼓胀坚块。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加朴消少许,空腹温服,如人行4-5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栀子仁1两,石膏(碎)1两,羚羊角(镑)1两,生干地黄(焙)1两,芒消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下焦热结,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1两,芎藭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贝母(去心)半两,款冬花半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壅痰毒,头眩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耆(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地骨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葛根(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3分,甘草(炙)3分,鳖甲(去裙襴,醋浸,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夹劳,五心烦热,背膊疼痛,手足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柴胡(去苗)2两,竹茹2两,桔梗(炒)2两,紫菀(去土)2两,知母(炒)2两,贝母(去心,炒)2两,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痿。久嗽不已,四肢烦热,颊赤咽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生地黄汁半盏,乌梅1个(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再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犀角(镑)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葛根(锉)1两,黄连(去须)1两,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升麻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脏实热,上焦壅滞,口舌生疮,或多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柴胡(去苗)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人参1两半,诃黎勒(煨,去皮)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半,紫苏茎叶1两1分,甘草(炙)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逆满,两胁下妨闷,呕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2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知母1两,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病大渴,烦躁引饮不止,身体皆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1两,常山(锉)1两,鳖甲(去裙襴,醋炙令黄色)1两,知母(焙)1两,青蒿(干者)1两,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瓢,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足太阳疟,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柳枝心7枚,葱白2寸(细切),同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发前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芦根1两,淡竹叶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足少阳疟,热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青蒿自然汁半合,再煎沸,未发前五更初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4两,葛根(锉)4两,枣肉(焙)4两,甘草(炙)4两,槟榔(锉)4两,常山4两,乌梅(去核,焙)4两,草豆蔻(去皮)4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疟,寒多热少,有汗,头目昏暗,背胛拘急,或胸膈痞闷,呕逆咳嗽,心腹胀痛,面黄肌瘦,肢节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酒半盏,水1盏,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柴胡(去苗)1两,人参半两,栝楼根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耆(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2枚(去核),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腹、欲发前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酸枣仁(微炒)2两,远志(去心)1分,当归(切,焙)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茯神(去木)半两,猪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半两,生干地黄半两,芎藭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劳烦热,惊悸,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大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甘草(炙,锉)3分,知母(切,焙)3分,栀子仁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黄。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
适合夏季喝的老火汤,有鸡骨草煲生鱼汤、老鸭汤和冬瓜薏米龙骨汤。在夏季,大家都会因为炎热的天气而心烦意乱,然后都会通过一些方法去降暑,有些人喜欢去洗澡,有些人喜欢吃冰棍,而有些人喜欢用一顿美食来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喝老火汤是一种消暑的好方法。同样这几种老火汤对身体还有很好的疗效,不仅能够消暑,而且也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对于夏季适合喝的老火汤,我有下列推荐:
一、鸡骨草煲生鱼汤是一种非常好的推荐
鸡骨草煲生鱼汤,聊下有很多,不仅可以清热解火,舒肝止痛,而且可以让自己的脾胃变好,能够促进自己的食欲。鸡骨草茂盛鱼汤的做法是,首先将生于处理干净后去除内脏,然后把鸡骨草用温水泡一下之后备用。然后在锅里面加入食用油,烧热下肉,鱼块以及香料,然后砂锅上火,注入清水,放入姜片和其他辅料,最后炖40分钟放入鱼块和其他调味料就好。
二、在夏天喝老鸭汤也是一种享受
老鸭汤非常芳香浓郁,非常鲜美,富含很多骨质胶原蛋白,能够对胃脾有好处,还能够增加食欲,能够清热解毒。老鸭汤的做法是,首先将老鸭洗干净,处理好之后,然后往锅中加入水,并且加入鸭肉煮开,把浮沫去掉,最后加入一些中药,小火炖50分钟就好。
三、冬瓜薏米龙骨汤也是一种比较补的汤
冬瓜薏米龙骨汤对于身体同样有非常多好处,也能够促进各方面脏器的健康。冬瓜薏米龙骨汤的做法是准备好龙骨冬瓜薏米等材料,然后用陈皮浸30分钟,去除白色部分之后,锅中放水煮龙骨,洗净后大火烧开,最后炖上15分钟,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如果大家对于夏天如何养生还有其他的方法,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26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二母散
下一篇: 二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