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药各为末。
功能主治 : 脓血痢。
用法用量 : 每赤脓多,用茱萸末1钱匕,黄连末倍之;白脓多,即黄连末1钱匕,茱萸末倍之。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功能主治 : 胎前产后诸病。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 : 《良朋汇集》卷五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赤白痢。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水8分,煎至4分,经宿露,空心服。如赤多,即甘草6分,干姜4分;白多,甘草4分,干姜6分。
注意 : 忌生冷、油腻物。
摘录 : 《魏氏家藏方》卷七
问题一:散瞳验光是否有必要由于我国目前的眼镜店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眼科专家强调,近视患者验光配镜一定要选择医学验光配镜,必要时需进行散瞳验光。
散瞳,顾名思义就是散大瞳孔,实际上是使用某种睫状肌麻痹剂麻痹眼睫状肌,使得眼睛处于一种无调节的休息状态,因其同时会使瞳孔放大而称之为散瞳。当排除了眼的调节因素干扰,才能使得验光结果更为真实可靠,避免将假性近视及调节痉挛等误诊为近视。由于散瞳剂可使得眼睛放松,得到休息,其本身就可做为近视的预防及治疗用药,再加上剂量小,基本无全身作用,因此并无多大副作用,除开某些禁忌症如闭角型青光眼等,其他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放心使用。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呢? 首先,对于一些初次验光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由于其普遍调节力强,且长期近距离用眼容易造成眼肌紧张,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必须散瞳验光。 其次,患有远视并伴随斜视弱视者,由于存在隐性远视的情况,必须进行散瞳验光。 再者,对于一些屈光介质存在浑浊的患者,及一些眼镜佩戴不适,无法查明原因的眼疲劳患者,必要时都应进行散瞳验光。更有甚者,对于一些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配合验光师进行主观验光的患者,散瞳验光就成为唯一有效可靠的验光方式。 专家温馨提示:散瞳验光有着特有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我们在选择验光方式时,应听从医生及验光师的建议,做出准确的选择。
问题二:验光一定要滴散瞳的药水吗?不一定,要根据你的情况判断。如果你是低于14岁的青少年是需要散瞳的散瞳验光是应用散瞳药物使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睫状肌完全麻痹,眼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视网膜检影或电脑验光。用散瞳剂麻痹睫状肌,如成人可用2%后马阿托品,小儿用1%阿托品,使睫状肌麻痹,然后在暗室内进行检查验光。小散验光是在不散大瞳孔(自然瞳孔)的情况下进行验光。散瞳验光是利用散瞳药将瞳孔散大,使睫状肌麻痹后再验光。其优点是:首先解除了青少年睫状肌调节过强及痉挛,较主观验光度数更加准确;同时避免了由于调节痉挛而产生的假性近视或散光,并对假性近视也引起到了治疗作用。另外,对不能很好配合的幼儿或小学生,散大瞳孔后映光清楚,更便于进行视网膜检影,获得可靠的客观指标。缺点是:散瞳后给被检查者带来暂时的不便,如数日内眼睛怕强光 *** ,看近物不清楚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所以部分人不愿意接受这种方法。另外,对有青光眼素质的人不能用此法验光。小散验光是在不散大瞳孔(自然瞳孔)的情况下进行验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较主观验光法准确可靠;较散瞳验光法迅速,节省时间;对检查者来说无散瞳后畏光、视力差等不便。尤其对老年人及有青光眼素质的人,可避免散瞳后出现的并发平。缺点是:在有自身调节的状态下进行验光,容易产生误差,并且不能检出假性近视。散瞳验光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14岁以下的小孩,由于其眼睛调节作用很强,如果不散瞳,验光度数误差会很大,因此需散瞳验光。②14~40岁的屈光不正病人,当第一次配眼镜时,原则上都要散瞳验光。第二次换镜时,如屈光度数改变不大,散光又不明显,可根据原镜的度数进行小瞳孔验光后再加减。③对比较复要的屈光不正,如度数比较大的近视散光,混合散光,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等,需要进行散瞳验光。④某些诊断性验光,眼底及屈光间质检查均正常,而视力较差,需要用验光手段来排除有无屈光不正的问题时,需散瞳验光。⑤对小瞳孔验光后视力矫正不好,或者有屈光间质混浊的病人(如玻璃体轻度混浊),应进行散瞳验光。⑥高度近视眼,调节力也比较强,最好也散瞳验光。⑦青少年视力减退或视力不稳定(测视力时一会儿清楚,一会儿不清楚),怀疑为假性近视时,应当散瞳验光加以排除。一旦散瞳,调节作用消失,假性近视也就消失了。①怀疑为青光眼的病人,检查发现前房浅,眼压偏高,或在正常值的高限,应当详细询问病史,明确后再行验光。②青光眼病人禁忌用散瞳验光。否则会导致眼压升高。③40岁以上者由于睫状肌调节力减弱,一般不再散瞳验光。④严重的晶状体、玻璃体混浊,角膜白斑,由于检查影困难,散瞳验光也就没有意义了。⑤严重的瞳孔后粘连或前粘连,应用散瞳药后瞳孔不能正常散大,也没有必要散瞳验光。
问题三:验光时需要散瞳和不需要的人各有哪些呢近视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重要标志了,很多人都因近视而戴上了眼镜,有的人甚至戴了一生,大家都知道近视患者验光时需要散瞳,专家说有一些人是不宜散瞳的,那么?往下看就会知道了。 下列人员验光时必须要散瞳: (1)15岁以下小孩,由于其眼调节作用很强,而且年龄越小调节越强,如果不将调节麻痹,验光结果误差极大 ,所以必须散瞳。一般用强效的散瞳剂-阿托品。 (2)16-30岁的近视,16-40岁的远视,第一次验光都需要散瞳,但可以使用中效散瞳剂-后马托品。第二次及以后配镜时,可根据情况散瞳或不散瞳。 (3)对比较复杂的屈光不正,如度数比较高的近视散光、混合性散光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等,散瞳验光比较准确,如不散瞳误差比较大。 (4)某些诊断性验光,眼底及屈光闻质均正常,而视力较差,需要用验光手段来排除有无屈光不正时,需散瞳验光。 (5)对小瞳孔验光后,视力矫正不好或者有屈光间质混浊,应进行散瞳验光。 (6)青少年视力减退或视力不稳定(视力一会好一会坏),应当散瞳验光。 下列人员不宜或不必要散瞳: (1)诊断为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或有怀疑者,或者检查发现前房浅,眼压偏高,禁用散瞳剂。因为散瞳可以诱发闭角性青光眼发作,眼压升高,后果比较严重。散瞳剂必须由医生指导下使用。 (2)40岁以上调节力已弱,一般对验光影响较小,可以不散瞳。 (3)严重屈光间质混浊,如白内障、重度玻璃体混浊,无法验光,也就没有必要散瞳。 (4)瞳孔严重粘连,不能散大者。 ?
问题四:验光配镜必须要散瞳么验光是配镜的主要依据。验光的准确与否,与配制成的眼镜成功率有直接关系。验光首先度数要准确,其上下差距不应超过配镜处方的12.5度;其次散光轴向要准确,一般轴向差异应限制在正负 l一3度之间;再次瞳距要准确,要求瞳距要等于镜片光心距。如果验光不注意上述的把关,配制成的眼镜片会出现视物成像模糊、久视疲劳、头晕、恶心,甚至出现复视等不良反映。验光最好要到专业的眼科医院去,儿童验光或者第一次配眼镜,一定要用散瞳验光,这样才准确。还可以检查一下眼底有没有问题,总之去医院没错的。很多眼镜店里的都不是专业的验光师,而且也没有很好的设备验光。医院验光的价格也就100元以内,不贵而且效果好得多
问题五:青少年验光为什么要散瞳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肓的阶段,眼睛的调节力比较强,散瞳是为了去除眼睛的调节力得出真实的度数。
但配镜时,是否要按照散瞳后测出来的度数来配镜,却是不一定,每个人眼睛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相当一部份人会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
一般我们建议12岁以下的孩子配镜时要做散瞳,超过12岁的青少年配镜时,可以跟距情况而定看是否要做散瞳,经常做药物的散瞳对眼睛是不好的。
问题六:青少年配镜一定要散瞳验光吗是的,先散瞳再检查开具的配镜处方最准确。孩子还没有发育完全,而且人眼睫状肌有调节功能,这些都会影响检查结果,散瞳主要是为了麻痹睫状肌,保证屈光检查的准确。
满意请采纳哦,也欢迎追问。
不好,饭后立即散步是极不科学的。饭后,食物进入肠胃,血管扩张充血,形成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因此,有不少人饭后出现打瞌睡,甚至头昏的现象。若是饭后立即散步,人体负荷增加,很容易使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功能受阴。正确的做法是:饭后稍休息一下,然后再外出散步或轻微活动。
饭后五不宜:
一、饭后不宜立即抽烟。饭后胃肠蠕动加快,血液的循环也加快了,如果这时吸烟,肺对尼古丁的吸收能力比平时大得多,对于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二、饭后不宜立即喝茶。因为茶叶中的大量单宁酸能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
三、饭后不宜松裤带。好些人吃饭过量,感觉肚子发胀,常常放松皮带,这样肚子虽然舒服了,但是这样会造成腹腔内压下降,逼迫胃下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真的胃下垂。
四、饭后不宜马上冲凉。饭后马上冲凉,四肢体表的血流量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就相应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五、饭后不宜立即散步。饭后立即散步,会因运动量增加而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建议您不要把自己生辰八字随意暴露以免邪人利用巫法对你不利,赶快删掉。另如欲吉凶占卜可以使用印光法师大力提倡的观世音灵感课,方法简单,自己根据卦象解释自己可以判断。以下转自网络《观音感应灵课石印流通序》-------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观世音菩萨,愍念众生之心,不可以言语形容。虽天地父母,未足喻其少分。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喻如日丽尧天,万象咸蒙照烛。春回禹甸,百卉悉荷生成。有感即通,无谋不应。良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故得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悉副彼念,了无差殊也。观音感应课者,俯顺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种善根之妙方便也。凡占者,皆须称菩萨名。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涂药于乳,则不服而服矣。菩萨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见闻,宿业自消,宿善自生,以渐至于上追观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于无既也。兹因徐积余居士,与其夫人,得前明古本,石印千卷,以结净缘,略叙菩萨行慈之意云。释印光撰。(盖小篆印光印)注:石印本载大师此序墨迹。灵课占卜的方法大约是:..占者必须诚心诚意,先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焚香祷祝礼拜,若无菩萨像,则即向此"课本"焚香礼拜.用净钱(铜钱)五枚.在香烟上熏过.放在掌中摇几摇,心中默祷所问之事。囗中念道:「紫金化身千百亿,白衣妙相三十二。稽首圆通自在尊,沙界咸称大悲主!--南无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今有祈祷弟子某,所求某事,未决忧疑,请垂感应!愿赐证明!」虔诚念圣号若干声------------念罢,将五枚净钱顺手抛出于桌上,按次查是几字几背,按次序对照课本,查出是何卦。此卦即是观音所示的吉凶祸福之兆。就像民间算卦摇铜钱一样摇过后掷下去..五个铜钱差不多都是从左至右排成一排的.假如五个铜钱摇成如下二四一五三五个铜钱可能不会太平行。但是还是能分清前后顺序的。依铜钱的前后顺序依次看字和背。再找出相对的是第几课。再举例:假如五个铜钱摇成如下●○○○○这从左至右看大约是一排.前后分明.图中●是字.○是背.上面所摇的就是"字背背背背"●○○○○查观音课是第二课.看课辞:第二课。《从革卦。上上》●○○○○旧迹宜更改。新事好进程。龙门鱼化跃。凡骨作神灵。此卦求财大利。谋望定有归期。病人痊瘥离床席。凡事经营有理。行人还家立事。在处必有食衣。春来花发更何疑。千事百无阻滞。《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正文第一课。《升进卦。上上》●●●●●彩凤临丹阙。灵龟降吉祥。祸除福禄至。喜气自洋洋。此卦求财大吉。正宜出入欢娱。官词口舌并消除。病人起离床席。求官目下成就。行人早晚还归。祸除灾散福盈余。最喜高明宝贵。第二课。《从革卦。上上》●○○○○旧迹宜更改。新事好进程。龙门鱼化跃。凡骨作神灵此卦求财大利。谋望定有归期。病人痊瘥离床席。凡事经营有理。行人还家立事。在处必有食衣。春来花发更何疑。千事百无阻滞。第三课。《曲直卦。中平》○●○○○动用因风便。求财可托人。喜逢戊己曰。干事得完成。此卦求财微细。病人不保朝夕。行人出外得延迟。官事经营无理。所求不得成就。谋望难称心机。时来雨霁自光辉。眼看先忧后喜。第四课。《润下卦。中上》○○●○○船泛江湖内。难求获宝珠。更宜进大用。福至祸灾除。此卦心尤顿解。所求百事不成。只宜进步获康宁。投托高人有庆。恰似寒炉发焰。犹如枯木逢春。更宜雨过散浮云。放出一轮明镜。第五课。《炎火卦。中平》○○○●○凶卦按南方。烈火不可当。争讼文书滞。时间有小殃。此卦多怀恐惧。常常犹豫心头。进之有喜退之尤。目下且宜守旧。苑内有花凋谢。黄菊直到新秋。时来运至莫怀愁。不久自然成就。第六课。《稼穑卦。中平》○○○○●戊已本居中。先忧后喜逢。夫子值陈厄。目下不和通。此卦凡事阻碍。先需破散钱财。行人在外未回来。病者难得痊愈。所求未获成就。莫忧运拙时乖。且需谨慎目前灾。向后永无祸害。第七课。《进远卦。上上》●●○○○门户兴安泰。钱财渐渐昌。进身求望吉。疾病得安康。此卦求财遂意。所干宜用庚申。行人在外获珍珍。病来百无所损。官事口舌有理。最喜成就婚姻。高人一见便欢欣。福禄重重有准。第八课。《得助卦。上上》●○●○○所干蒙天佑。门招百福臻。贵人相助力。获福尽欢欣。此卦辛入癸水。阴中贵人扶持。求官定着紫罗衣。行人出外获利。炉内明焚香火。空中暗助神祗。子孙团聚尽欣嬉。所求遂心如意。第九课。《获安卦。中上》●○○●○目下如冬树。枯枝未放花。看看春色动。一蔓尽生芽。此卦心多犹豫。先尤后喜无疑。行人在外锦衣归。疾病盘榕迟滞。婚姻和合荣显。官事岂有参差。恰如花柳斗芳菲。目下与人和气。第十课。《随心卦。上上》●○○○●春日融和气。衰残物再兴。更逢微细雨。德泽又还生。此卦求财吉利。行人衣锦还家。婚姻和合并无差。口舌是非都罢。一旦加官进禄。称心富贵荣华。今生再种福田芽。来世堆金无价。第十一课。《百达卦。上上》○●●○○灾散祸门闭。喜庆福门开。目前相逢处。须当得横财。此卦上和下睦。自然喜庆无忧。更宜四方把财求。名利随心成就。旱苗忽逢甘雨。顺风好驾孤舟。一江春水向东流。百事安然无咎。第十二课。《安吉卦。上上》○●○●○进用多随意。寒儒衣锦归。前程春风霁。散步赏芳菲。此卦进用吉兆。唯宜拜相封候。贵人接引上高楼。合得金章紫绶。财利求来百倍。行人称意无忧。一轮明月正当秋。照彻乾坤宇宙。第十三课。《举进卦。下下》○●○○●水中现明月。见影不见形。钱财多失散。谨慎得安宁。此卦申克戊已。干事堪叹难成。败财损物失人情。莫与小人争竞。万事不宜守旧。动进方有期程。好将香火供神灵。可保时中吉庆。第十四课。《安静卦。中平》○○●●○动用不安宁。经营事不成。退身方可吉。守分祸潜形。此卦只宜守旧。回避不可张罗。谨身节用得安和。随分随缘且过。若要堆金积玉。恰如一枕南柯。好从静处念弥陀。禳度解除灾祸。第十五课。《阻隔卦。下下》○○●○●衰木逢春少。孤舟遇大风。动身无所托。百事不亨通。此卦繁兴阻隔。谋望不遂心头。只宜守旧在林丘。愁虑更逢多咎。莫望加官进禄。休思宝马轻裘。但行平等莫刚求。祈祷神天护祐。第十六课。《消厄卦。上上》○○○●●日出照四海。光辉天下明。进身和合吉。百事自然成。此卦丙已无战。自然百事安康。不宜守旧进前昌。行人在外无障。争讼官词有理。求财遂意祯祥。看经念佛保安康。滚滚公侯荣望。第十七课。《至喜卦。中上》●●●○○病散身安泰。官事只可和。前程宜守旧。灾祸自消磨。此卦刚柔之兆。凡事只可谐和。伏低作小作争他。忍者消除灾祸。君子时乖运拙。小得自逞偻傩。黄花直至正秋过。自有清香远播。第十八课。《犹豫卦。下下》●●○○●此卦恍惚多。财帛暗消磨。婚姻反成害。人事不谐和。此卦凡事不遂。经营未决尤愁。受恩深处反为仇。提防小人争斗。口舌且须谨慎。名利莫苦贪求。秋来雨过五云收。明月光辉宇宙。第十九课。《丰稔卦。上上》●○●●○丰富时时进。钱财格格高。松筠欺雪露。兰桧出蓬蒿。此卦三星将济。年丰物富家豪。凡当谋望转增高。出外行人即到。疾病不医自好。是非口舌潜消。若能念佛不辞劳。象简乌靴纱帽。第二十课。《得禄卦。上上》●○●○●高明居禄位。笼禽得放生。动容招财宝。更宜向远行。此卦只宜升进。不可守旧延迟。命中合著紫罗衣。远投高人有喜。求财遂心满愿。干事莫得狐疑。谢天谢地谢神祗。孚佑重重喜气。第二十一课。《福禄卦。上上》○●●●○福禄得高强。声名自进昌。遂心获大吉。万里好风光。此卦进用之兆。祸退福至无涯。求财称意恣奢华。锦绣雕鞍骏马。所望无不从愿。行人衣锦还家。三十二卦最为夸。福禄增崇者也。第二十二课。《明显卦。上上》●○○●●明月正当天。清光午夜圆。纤毫云翳息。万里得凝然。此卦先前暗昧。于今皆已分明。求财干好经营。下水张帆风正。官事口舌消灭。病人渐得身轻。炉香热处紫烟生。眷属安然吉庆。第二十三课。《凝滞卦。下下》○●●○●赢刀登途远。饥人去路长。进身皆不吉。凡事可消祥。此卦阻隔之兆。凡事所干迟延。不宜出外离家缘。欲要求财难见。口舌翻成官事。提防疾病牵缠。若求安稳免灾愆。预告神灵方便。第二十四课。《荣显卦。上上》○●○●●三家俱养性。始元得共生。果随心造化。万事自然成。此卦荣旺之兆。行藏尽用堪为。所求之事应心机。成就万无一失。病者即时痊愈。官词无虑无疑。求财谋望最堪宜。动止施为亨利。第二十五课。《福厚卦。上上》○○●●●离别重相见。不知事尽通。所求皆随意。身乐得从容。此卦相生之兆。凡为吉庆无虞。安然快乐自宽舒。和合尝心色虑。买卖经营无阻。是非口舌消除。行人出处数年馀。今日欢迎会聚。第二十六课。《永成卦。上上》●●○●○年来少灾害。先祖积阴骘。若言干事。皇天相助力。此卦一切成就。更堪百事亨通。家门兴旺永无穷。抱德正宜进用。行人不久当至。病人体态穷通。是非口舌尽消融。祸去福来远永。第二十七课。《岁稔卦。上上》○●●●●霖雨禾苗润。何愁不广收。随心得所以。无喜亦无尤。此卦犹如冬树。看看际遇新春。枯枝得雨再芳芬。群卉悉皆萌润。九横三灾殄散。百非万祸离门。荣华富贵恣欢欣。绝胜增奇利顺。第二十八课。《开发卦。上上》●●○●●蚌中珠自现。石内玉争妍。进身求望吉。凡庶作神仙。此卦谐和之兆。命中禄位迁高。乌靴象简紫罗袍。宝马金枪夹道。占病早获全愈。求财即得丰饶。修心念佛志坚高。散虑逍遥绝恼。第二十九课。《天禄卦。上上》●●●●○征战逢威力。旌旗引驾归。功成名位就。门户见光辉。此卦凡事大吉。命中天禄乘阴。动容喜得贵人扶。官位声名高举。福至重重有据。灾消寂寂无馀。身安心乐且宽舒。积玉堆金满库。第三十课。《后喜卦。中平》●○●●●离水得到岸。过桥获度安。重重尤险阴。荡荡自心宽。此卦心怀尤虑。所求未得自然。求官进相望高迁。不见随心满愿。自觉重重有阻。谁知渐渐当权。看似锦色耀重添。官禄增崇荣显。第三十一课。《迟滞卦。下下》●●●○●迢迢途路远。看看日坠山。此心无可托。所作事艰难。此卦凡事迟滞。犹如车陷淤泥。程遥路远日沉西。无托无依无济。投托少逢相识。求财不见毫厘。不如闻早念阿弥。自有神天孚庇。第三十二课。《绝迹卦。下下》○○○○○尘暗秦时镜。珉含卞氏时。如屈石窑内。何日见光明。此卦尤疑之兆。所为暗昧不明。只宜守旧不宜行。口舌是非灾病。一切所求不遂。百般谋望难成。不如向善早看经。免致磨砖作镜。
自神农尝百草以来,中药在炎黄子孙的不断总结与探索中发展。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出了多种剂型。汤剂、口服剂、滴丸、注射剂、气雾剂适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因为这样的剂型能使药效迅速发挥;像丸剂、膏剂、缓释片剂或其他长效剂适用于治疗需要药效作用延长或延缓的疾病。此外还可根据用药部位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剂型。
我国传统药物作为剂型应用是从商代伊尹首创汤剂开始的。到了春秋战国,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收载了汤、丸、膏、丹、药酒等七种剂型(如半夏汤)。到秦汉时期,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逐步积累了一些关于制药技术和医疗实践的经验,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提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也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除记载了前人已有的剂型外,还增加了浸剂、栓剂、糖浆剂、浸膏剂、软膏剂及脏器制剂等十余种剂型(如蜜煎导方、乌头汤、猪肤汤),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药剂学。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又增加了铅硬膏、十浸膏、蜡丸、浓缩丸、锭剂、条剂、灸剂、尿道栓剂等剂型,并首先将一些成药(如玉壶黄丸)、防疫药剂(如避瘟药千散)及兽用药剂用专章叙述,以适应各种传染病、急性病的需要,也进一步发展了药物剂型。梁代陶弘景编著的《本草经集注》在《释药分科治法》项下,规定了汤、丸、散、膏、药酒等剂型的制作常规,这是工艺操作规程的起始。以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熹的《外台秘要》等巨著不仅收载了唐以前的大量有效方剂,而目广泛收集了民间的验方与单方,也丰富了制剂的内容。
宋代是我国成药发展鼎盛的一个时期,其设立的惠民药局是我国商业性药房的开端,所编成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官方制药规范,其中收载了方剂775个和剂型13种,其中大多制成中成药出售。这可谓是我国中药制剂发展史上的第一里程碑。到了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广大医药学家的丰富实践经验,在所收载的方剂中(13000余首),就有30多种剂型,除了没有近代的一些剂型外,其他几乎都有。
中药剂型是根据中医理论,按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的,这种结合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具有药物的多效性,协同作用或抵抗作用。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整体综合作用。常用的传统剂型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
汤剂:中药汤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药物剂型。具有吸收快、疗效速、用途广等优点。服用时煎汤去渣,取汁内服,故称汤剂。汤剂在临床应用很广,适用于一般疾病或急性病。其特点较丸剂、片剂、散剂等吸收快、易发挥疗效,用途很广。汤剂有浸、煎二法:浸法是按比例配制阴干的药物或切片药物,并将药物放在瓷缸内加沸水盖好,过一定时间,药液浸出后,澄清过滤再加白糖、冰糖或蜂蜜等,温服;煎法是将汤药放进瓷缸内加开水一茶杯。待药液煎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时取出温服。
散剂:将药物按处方配剂,研为细粉,混匀,寒凉药加适量白糖,温热药加适量红糖。再混匀而成。散剂在临床应用最广,它的吸收消化虽然没有汤剂快,但其配剂方便,药性稳定,便于携带,疗效持久,适合于治疗已成型的疾病和聚合型疾病。散剂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在使用时,可根据病情,与汤、丸等各种成药相互配伍,酌情应用。
丸剂:将处方中各味药物分别加工炮制。按处方配合,研成细粉并混匀,用蜜、水或面糊、药汁等制成药丸。丸剂一般为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颗粒,外用朱砂或百草霜等研细粉挂衣,晾干。丸剂吸收缓慢,但药效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和贮存都很方便,是一种常用的剂型。丸剂一般应用于慢性病。丸剂吸收分解较慢,可减轻毒性和副作用,所以当某些药性峻猛和刺激性较强的药品可作丸剂来减轻毒性。麝香、牛黄、白云香、黑云香等药物因其是贵重和芳香性药物,故不宜久煎,宜作丸剂使用。
搅合剂:按处方调配,碾研细粉,混合均匀,逐步加入适量炼蜜、奶油、红糖、冰糖等,反复搅合而成。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此剂分为温热、寒凉两大类型。搅合剂一般用于久病体弱、年老体虚者。
药油:先将药材精选,加工炮制处理后,按处方调配,水中浸泡或煮煎,取汁加鲜牛乳或黄油再煮煎浓缩至半流性,并可加相应之药末、蜂蜜、蔗糖、白糖等搅合均匀。药物呈油光泽、红黑透明或黄黑透明时,即成油剂,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药油有滋补的作用,常用于老人。
灰制剂:是以金属、矿物及动物性药物为主,煅烧成灰的药物,蒙医认为寒疾经久不愈,则以灰剂治疗为上。灰制剂分为急、中、缓三种配剂,适用于寒性诸症、不消化病、胃火衰败、瘿瘤、浮肿、脓疡,尤其对痼疾疗效显著。灰制剂的用量可根据病情而选用。
膏剂:膏剂分内服膏剂和外用药膏两种。内服膏剂又分流浸膏、浸膏(干浸膏和稠浸膏)及煎膏剂(膏滋)。外用药膏分硬膏药和软膏药。
药酒:一般用白酒或黄酒浸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明浸出液以供内服和外用。药酒多用于体虚需补养者,以风湿疼痛、跌打扭伤和慢性病的辅助治疗。
金石剂:金石剂亦称珍宝剂,它是以珍宝类药物,如金、银、珍珠、玛瑙、玉石、珊瑚、松石等为药,或金属矿物类药物,如:红铜、白锡、铁、寒水石、月石、金精石、银精石、水银、硫黄等药品为主药,适当配合动、植物药而制成的化合剂。
金石剂药用量小,药效持久,但其毒性较强,吸收较慢,所以本剂一般不轻易应用,除经多次服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顽性恶疾和疮疡痈疽等才能考虑用本剂治疗。当病症一除,即需立即停药。
草药剂:草药剂人们是根据当地地理、气候以及周围环境和植物的分布情况而采集的野生药草,单味或数味药煎汤服用,或将采回的药草置于清爽通风处阴干,制成粗末,煎汤服用。这种用于治疗热病和外感的原始的剂型叫做草药剂,此剂型在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较常用。
中药传统剂型是中医临床治疗用药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理论的具体体现。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不断发展,我国中医药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中药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打向了国际市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2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二宜丹
下一篇: 二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