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二仙四物汤

中医世家 2023-05-08 07:23:57

二仙四物汤

处方 : 仙茅9克 仙灵脾9克 巴戟天6克 鹿角霜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熟地9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 : 壮阳补血,调理冲任。主妇女冲任不调,月经超前或错后,量少色淡,或色暗兼有瘀块,每于经前身发疹块,经期瘙痒,经后不治自消,下次经前又发,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或弦滑。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备注 : 本方仿二仙汤意,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壮阳,鹿角霜温补督脉,调理冲任;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补血养血;甘草调和诸药。合用而有壮阳补血,调理冲任之功。适用于经期疹块,属冲任不调、阳气偏虚者。

摘录 :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用七寸拔藓膏治疗寻麻疹管用吗?

没有用 荨麻疹的防治 瞿 幸 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00)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09)of一0029—03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为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为“瘾疹”、“风痦痞”、“赤白游风’j。其临床特点是皮肤起风团,为红色或苍白色隆起的斑块。其大小不等、瘙痒剧烈、时起时伏、发无定处、消退不留痕迹。反复发作超过6周则称为慢性荨麻疹。 风团是皮肤或黏膜的小血管反应性扩张、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反应。这种反应若发生在皮肤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阴部等处,表现为患处突然水肿、边缘不清、麻木发胀、瘙痒较轻;若发生在胃肠道黏膜,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若发生在喉头、支气管,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风团广泛,可伴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1病因病机 荨麻疹发病率高及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源于其病因病机的复杂多样性。食物、药物、动植物、气候冷热、皮肤受压、感染、精神紧张、体内疾病及吸入花粉、尘螨、化学气味等,都可成为诱发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发病机制多属于变态反应。①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因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及液体渗出而出现风团。②少数为II型、III型变态反应。炎性介质除组胺外。缓激肽、5一羟色胺、纤维蛋白溶酶等也能致病。③其他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的因素,如某些药物、细菌毒素、蛋白等可活化补体引起组胺释放;而饮酒、受热、受寒、运动、紧张等,可直接作用y-+血管或通过激素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引起风团。 祖国医学认为风团是风邪致病。其发无定处、时起时伏、瘙痒剧烈的特点,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性。而禀赋不耐,风邪搏于肌腠,营卫失和是荨麻疹的基本病机。外风常与其他外邪相合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之邪侵袭,客于皮肤腠理,营卫失和而发生风团。内风多由食入腥膻、辛辣发物,肠胃蕴湿动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发为风团;或因气血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侵入,与气血相搏而发生风团。 2西医治疗 21 抗组胺药 分H,受体拮抗剂和H:受体拮抗剂两大类。第1代H。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短,有嗜睡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上发生风团,瘙痒重,影响睡眠者。常用药有氯苯那敏4~8rng/次或赛庚啶2mg/次,晚上临睡服药。第2代H,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长,嗜睡作用轻。常用药有西替利嗪10mg/次或氯雷他啶10mg/次或咪唑斯汀10mg/次等,每天服用1次即可。H:受体主要分布于消化道,H,受体拮抗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扩张。常用药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受体拮抗剂与H: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 荨麻疹,能提高疗效。 2.2 维生素c和钙剂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与抗组胺药同用有协同作用。口服或静脉给药。 2.3 急性荨麻疹病情严重,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者,需立即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4荨麻疹伴高热、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白细胞分类增高者,为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多数患者能缓解症状,但停药后风团又复发。这是因为抗组胺药通过与组胺竞争靶细胞的受体,使组胺不能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并不能去除机体所产生的组胺。所以一旦停药,组胺又能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风团又会发生。 3中医辨证论治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症候亦多种多样。总的治疗原则是:祛除外邪,调理气血,调和营卫。 3.1风寒证冬季多见。 主症:遇冷受凉皮肤瘙痒、发胀、起风团,风团颜色苍白或淡红,得暖则消,兼见怕冷恶风、无汗、口不渴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主方: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处方示例:麻黄3~6g,桂枝6g,荆芥9g,防风9g,杏仁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炙甘草6g。 加减:恶风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易汗出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镇潜固涩。 3.2风热证临床最多见。 主症:风团色红,时起时伏,遇热受风加重,瘙痒剧烈,兼见心烦、口渴等症,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主方:消风散加减。 处方示例:荆芥9g,防风9g,柴胡9g,苦参9g,黄芩9g,白鲜皮9g,丹皮12g,当归9g,白芍9g,五味子6g,生甘草6g。 加减:若风团鲜红,灼热,加生地、赤芍清热凉血;伴过敏性鼻炎,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者,加辛荑、苍耳子祛风通鼻窍;伴汗出、咳嗽、气喘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3.3 风湿证 长夏季节多见。常由热体汗出吹空 调、电扇,或沐浴后受风引发。 主症:皮肤起淡红色风团,瘙痒,兼见纳差,或食腥膻发物加重,舌苔白腻或淡黄而腻,脉滑。 治法:祛风燥湿止痒。 主方:自拟荆防苍朴汤。 处方示例:荆芥10g,防风10g,蝉衣6g,浮萍10g,苍术10g,厚朴10g,枳壳10g,云茯苓12g,乌梅6g,黄芩10g,生甘草6g。 加减:风湿蕴久,病程迁延的顽固性荨麻疹,发作时以皮疹为主,无明显全身症状者,治以健脾除湿,祛风和血,选用赵炳南的“多皮饮”(地骨皮9g,五加皮15g,桑白皮15g,干姜皮6g,大腹皮9g,白鲜皮15g,粉丹皮9g,赤苓皮15g,冬瓜皮15g,扁豆皮15g,川槿皮9g)加减。 3.4脾胃失调证 主症:风团反复发生,瘙痒,伴胃脘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舌质淡红,苔腻,脉濡。 治法:调理脾胃,祛风除湿止痒。 主方:半夏泻心汤、平胃散、香苏散加减。 处方示例:黄连6g,黄芩9g,半夏6g,干姜6g,苍术9g,枳壳12g,陈皮12g,苏叶9g,香附9g,乌梅6g,炙甘草6g。 加减:过食油腻,食后腹胀,舌苔厚腻者,加炒莱菔子、生山楂降气消食;有肠道寄生虫者,加使君子杀虫消积;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泄泻者,加理中汤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3.5 气血不足证病程长,迁延不愈。 主症:风团色淡红,夜间加重,瘙痒较轻,兼见疲乏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止痒。 主方:当归饮子加减。 处方示例:当归9g,白芍12g,熟地12g,川芎9g,黄芪15g,荆芥9g,防风9g,白蒺藜9g,夜交藤15g,炙甘草6g。 加减:夜寐不安、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茯苓、珍珠母养心安神。 3.6冲任失调证 主症:皮肤起风团,瘙痒,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或伴月经失调,烘热恶风,阵汗出,烦躁,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养血祛风。 主方: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处方示例:仙灵脾9g,仙茅9g,当归12g,知母9g,黄柏9g,白芍12g,赤芍12g,生地12g,熟地10g,川芎9g,白蒺藜12g。 加减:急躁易怒、头晕耳鸣者,加生龙骨、生牡蛎 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4外治疗法 荨麻疹以内治为主。风团瘙痒剧烈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搽皮损处,有收敛止痒的作用。 5针灸疗法 5.1针刺疗法取穴曲池、血海、风市、外关、膈俞、风门、肺俞等。脾胃不和加中脘、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气血不足加照海、肾俞、肝俞、脾俞穴。 5.2刺络放血疗法有清泻血热作用,适用于荨麻疹急性发作。具体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委中、尺泽,出血5~6滴。 5.3 耳穴压豆法 取穴肺区、脾区、神门、皮质下、肾上腺、交感等。用王不留行籽贴穴位,每日按压3~4次。 6去除病因,防止反复 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去除病因是防止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根本方法。过敏原检测有皮试、点刺、过敏原体外检测等方法,一般体内检测较体外检测准确。一旦查出过敏原就应该尽量避免。但是有些存在于空气中的吸入性过敏原,如杨树、柳树花粉,蒿草、豚草花粉、屋尘,尘螨,甲醛等,则很难完全避免。还有一些患者虽然查出了过敏原,并避免食入或吸入,但病情仍然反复发生。这由患者机体的高敏感 状态引起,需要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去除外邪、调理气血及脏腑功能,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超敏状态,从而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患者自我调护对于减少复发亦非常重要。①调适冷暖,避免汗出当风,夏季出汗后不能马上吹冷风。寒冷型荨麻疹患者,晨起洗脸可先用室温水,逐渐过渡到用冷水洗脸,使皮肤慢慢适应温度的变化。②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香精等也是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应尽量避免食用。③居室宜简洁干净,不养花、不养宠物、不用香水及杀虫剂,室内装修易简单环保,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易致敏的物质。 收稿日期:2008—10一28 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 第37卷 第一期

㾦㿔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㾦㿔的病因病机5㾦㿔的症状6㾦㿔的诊断7需要与瘾疹相鉴别的疾病 7.1水疥7.2猫眼疮 8㾦㿔的治疗 8.1辨证治疗 8.1.1风热袭表 8.1.1.1症状8.1.1.2治法8.1.1.3方药治疗 8.1.2风寒束表 8.1.2.1症状8.1.2.2治法8.1.2.3方药治疗 8.1.3胃肠湿热 8.1.3.1症状8.1.3.2治法8.1.3.3方药治疗 8.1.4卫表不固 8.1.4.1症状8.1.4.2治法8.1.4.3方药治疗 8.1.5气血两虚 8.1.5.1症状8.1.5.2治法8.1.5.3方药治疗 8.1.6气滞血瘀 8.1.6.1冲任不调 8.1.6.1.1症状8.1.6.1.2治法8.1.6.1.3方药治疗 8.1.6.2血瘀型 8.1.6.2.1症状8.1.6.2.2治法8.1.6.2.3方药治疗 8.2针灸治疗 8.2.1体针8.2.2耳针9参考资料附:1治疗㾦㿔的方剂2治疗的中成药 1拼音 ? lěi

2英文参考 hidden rash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idden ras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概述 㾦㿔又作㾦癗(《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又名风㾦癗、鬼饭疙瘩、肥脉瘾疹[1]。即瘾疹。

瘾疹(hidden rashes;urticaria[2])为病名[3]。又称风㾦㿔、㾦㿔,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时隐时现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3][2]。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

㾦㿔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4]。

4㾦㿔的病因病机 㾦㿔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

㾦㿔多因汗出受风,或卧露乘凉,风邪入于皮肤腠理所致[1]。

5㾦㿔的症状 㾦㿔初起皮肤发痒,继起大小不等的风团,形如豆瓣,成片成块[1]。赤色属风热,白色属风寒[1]。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甚或数月数年不愈[1]。

6㾦㿔的诊断 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色白或红或正常肤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局部出现,或泛发全身,或稀疏散在,或密集成片;发无定时,但以傍晚为多。风团成批出现,时隐时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部分患者一天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部分患者,搔抓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急性者,发病急来势猛,风团骤然而起,迅速消退,瘙痒随之而止;慢性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期多在l一2个月以上,甚至更久。

诊断要点:

1、皮疹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自觉瘙痒。

2、风团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3、皮疹发生的部位不定。

4、粘膜也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粘膜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于喉头粘膜者,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5、慢性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7需要与瘾疹相鉴别的疾病

7.1水疥

水疥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春夏秋季,好发部位为四肢、腰腹部、臀部,典型皮损为纺锤形丘疹,色红,长轴与皮纹平行,中央常有针尖大小的红斑或水疱,瘙痒剧烈。

7.2猫眼疮

猫眼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春秋季多见,好发于手足背、掌底、四肢伸侧等处,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等,常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典型皮损为猫眼,即虹彩状,色暗红或紫红。

8㾦㿔的治疗

8.1辨证治疗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侵袭人体,可致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骤起骤消。而风邪每多挟热邪或寒邪以袭人,内蕴肌表,不得疏泄所致;也有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而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者,则因气虚卫外不固,或因血虚生风,或因冲任不调,或因血瘀等所致。主要的治疗方法祛风,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辨证治疗。

8.1.1风热袭表 瘾疹·风热袭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ulting exterior)是指风热袭表,以风团鲜红,灼热瘙痒,可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1.1症状 风团色红,遇热则发作或加重,触之有灼热感,瘙痒剧烈,或见咽干、心烦。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8.1.1.2治法 疏风清热。

8.1.1.3方药治疗 风热者内服秦艽牛蒡汤[1]。

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

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蝉蜕各9克,牛蒡子、黄芩、浮萍各12克,鱼腥草30克,芦根18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2风寒束表 瘾疹·风寒束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fettering exterior)是指风寒束表,以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2.1症状 风团色白(瓷白色),遇冷或风吹则发作或加重,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8.1.2.2治法 祛风散寒。

8.1.2.3方药治疗 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1]。

主方:荆防败毒散(虞搏《医学正传》)加减处方:防风12克,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当归各9克,茯苓15克,川芎、麻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3胃肠湿热 瘾疹·胃肠湿热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是指胃肠湿热,蕴于肌肤,以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3.1症状 皮肤出现风团,伴有脘腹胀痛,纳呆,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8.1.3.2治法 表里双解,清热利湿。

8.1.3.3方药治疗 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合升降散(杨璿《伤寒温疫条辨》)加减处方:绵茵陈15克,大黄12克(后下),山栀子、防风各12克,僵蚕、蝉蜕各9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泄泻者,去大黄,可加春砂仁6克(后下)。脘腹胀痛或恶心呕吐者,加枳壳12克、厚朴9克(后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1.4卫表不固 瘾疹·卫表不固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unconsolidation of defensive exterior)是指卫表不固,以风团较小,少数呈大片状,平素多汗,易感冒,每于汗出或风、冷 *** 后发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4.1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平素多汗,稍劳则汗出,风团发作时每觉凛凛恶寒,微微自汗。舌质淡,舌体胖嫩,脉沉细。

8.1.4.2治法 固卫和营祛风。

8.1.4.3方药治疗 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加减处方:黄芪25克,炒白术、防风各12克,桂枝、白芍、赤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8枚,煅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5气血两虚 瘾疹·气血两虚证(hidden rash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气血两虚,以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劳累后则发作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濡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5.1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头晕,神疲乏力,纳呆,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濡细。

8.1.5.2治法 养血祛风。

8.1.5.3方药治疗 气血虚者服当归饮子[1]。

1、主方:四物消风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生地黄18克,防风、赤芍、白藓皮、柴胡各12克,当归,荆芥、蝉蜕各9克,川芎6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千斤首乌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处方: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蜕、苦参,白藓皮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6气滞血瘀 瘾疹·气滞血瘀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风团色泽暗红或紫红,病变多在腰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妇女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色紫红或有血块,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6.1冲任不调8.1.6.1.1症状 见于女性患者。风团的发生有周期性,常在月经前数日开始出现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多伴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8.1.6.1.2治法 调摄冲任。

8.1.6.1.3方药治疗 主方:二仙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合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仙茅、仙灵脾(淫羊藿)、知母、黄柏、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巴戟天、赤芍,菟丝子、香附各12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兼血瘀者(可见经来量少,色紫黑而有块,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9克)。

8.1.6.2血瘀型8.1.6.2.1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疹色黯红,或风团主要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黯红或紫、或舌尖边有瘀斑,脉细涩。

8.1.6.2.2治法 活血化瘀,佐以祛风。

8.1.6.2.3方药治疗 主方:通经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各12克,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参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克。兼风寒者,加桂枝9克,麻黄6克。外治法风团泛发全身者,用中草药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中草药:豨莶草、白藓皮、地肤子、白蒺藜、苍耳子、苦参、紫苏叶、土荆芥、如意花、毛麝香、大叶桉叶、苦楝树叶、飞扬草、黑面神等,选5~6味各30克;也可用皮肤外洗一方。

8.2针灸治疗

8.2.1体针 风团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合谷、内关、手叁里、尺泽;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叁里、叁阴交、阴陵泉;发于全身还应选配风市、风池、大椎、百会、大肠俞、委中等。每次选取2~6个穴位,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8.2.2耳针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要领:理气、化痰,健脾,辨 证治疗不偏执

甲状腺结节是指 甲状 腺出现 的局限性肿 块。它是 多种甲状腺疾病的体征之一 ,有 的是 甲状腺疾病的首要甚或唯一临床表现 。常见于单纯性结 节性 甲状 腺肿 、甲状腺 腺瘤 、甲状腺囊肿 、亚急性 甲状 腺炎 、慢性淋 巴性 甲状腺 炎 和甲状腺癌等疾病。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患病率 比较高,一般而言 ,女性患病率 高于男性 。甲状腺结节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 、颈部压迫性憋闷 、产生阻塞感 ,属 中医学 瘿病之 范畴 。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理与肝脾有密切关 系 ,在临床治疗 中可从肝 脾对其 辨证施 治。因此 ,本文主要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病 因病机 、临床治疗 等方 面展 开论述 ,分析肝脾论治 的重要性。
1 甲状腺结节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甲状腺结节属中医学瘿病 之范 畴。瘿病是 指 由于情 志内伤 ,饮食 、水土失宜 ,以致气滞 、痰凝 、血瘀 壅结 颈前 所引起的、以颈前下方 喉结 两旁 结块 肿大 为主要 临床 特 征 的一类

疾病 。

1.1 甲状腺结节 中医病 因认识

关于 甲状腺结节 的发 病原 因,分析历 代文 献记载 ,本病的发生 。主要号 隋志内伤 、饮食及水土失宜有关。

1.1.1 情志所伤

肝 主疏泄 ,可以调畅气机 ,气机条畅则脏腑功能协调 ,气血津液输 布正常。若长期情志不畅 ,忿郁恼怒 ,则肝失条达 ,气机郁滞 ,津液不能正 常循行输 布 ,凝结 为痰 。痰 气壅 于颈前,结而成块,则为瘿病。而其消长变化也与情志有密切 的关系 ,如痰气凝滞 日久 ,可致血行不 畅而产生瘀血 ,瘿 肿会较硬或有结节。正如《济生方 ·瘿瘤论治》中说:“夫瘿瘤者,

多 由喜怒不节 ,忧思过度 ,而成斯疾焉 。”
1.1.2 饮食及水 土失 宜

《诸病源候论 ·瘿候》中谓 :“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由饮沙 水 ,沙随气 入于脉 ,搏 颈下而 成之 。” 从论 述 中 ,可以看 出瘿病发病与饮食不节 ,或水土失宜有关 。饮食摄人不足或恣食 肥 甘 厚 味 ,或 居 于 高 地水 土失 宜 ,饮食 中含 “沙毒”、“冷气”等,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湿不得运化,痰湿 中生 ,阻碍气血运行 ,痰 、气 、血结于颈前 ,则发为瘿病 。因此 ,“诸 山 水 黑 土 中 出 泉 流 者 ,不 可 久 居 ,常 食 令 人 作 瘿病。”
1.1.3 禀赋体质 因素

甲状腺结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在《圣济总录 -瘿瘤门》中首次提 出“妇人 多有之 。”女性 遇有 情志 内伤 、饮食等因素时 ,易引起肝郁气滞 、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 ,故易患瘿病 ,这 与妇女 的特殊体质有密切关系 。另外 ,素体 阴虚之人,因痰气郁而化火伤阴 ,病程易反复缠绵 。其他 ,若感受六淫之邪 ,尤其 是暑 热之邪 ,往往会诱发 或加重病情 。
1.2 甲状腺结节 中医病机认识

甲状腺结节病位在 颈前喉结 两旁 ,与肝脾 有密 切关 系。发病初期 ,以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痰湿凝结为主要病机,多为实证 。
1.2.1 气滞 、痰凝 、血瘀是其基本病理变化

历代 医家对本病病机 的认识 ,重视气 滞 、血瘀 、痰凝三种病理变化,指出气郁、血瘀、痰滞三者互结而致病。在《外科正宗 ·瘿瘤论》中有此论述:“夫人生瘿瘤之症 ,非阴阳正气结肿 ,乃五脏瘀血 、浊气 、痰滞 所成 。” 。隋志 内伤 、饮 食水 土失宜 ,首先导致气机失 调 ,气 滞则津 液不布 ,凝 聚成痰 ,或脾失健运 ,痰湿 内生 ,痰气壅结于颈前而为瘿 。气滞痰 凝 日久 ,则血行失常 ,血 脉瘀 阻 ,终致气滞 、痰浊 、血瘀 交互为患。
1.2.2 肝郁不舒 、脾失健运是其核心病机

由情志 因素而致病 者 ,肝脏 首 当其 冲 ,肝 郁不 舒为其 核心病机 。由饮食所伤而 致病者 ,脾脏首 当其 冲 ,脾 失健运 为其核 心病机 。肝郁不舒 ,脾失健 运 ,气机 不畅 ,经血瘀 滞 ,痰凝结于颈部而成块 。病久 又可 累及 心 、肾等 五脏六 腑 ,出现五脏六腑功能失常。
1.2.3 气 虚 、阴虚是其发病之本

本病发病之 内在因素 ,多为人 体正气虚 弱。正气不足 ,病邪外袭 ,乘虚而人 ,结聚于脏腑经络 ,导致气滞 、痰凝 、血 瘀等病 理变化 ,酿成瘿瘤之病 。阴虚之体 ,虚火灼 液生痰 ,痰 凝血瘀 ,痰血交阻于颈而致瘿 。
2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要领

甲状腺结节 主要 由于情 志内伤 ,饮食水土失宜等原 因所致 ,肝郁气 滞 ,脾失健运为本病 的核心病机 ,因此在治疗要领上也多从肝脾着手论治 。
2.1 疏肝理气为先

本病究其 因,主 要在 于气 机 不利 ,情 志 郁而 不舒 所 致。喜怒不节 ,七情所伤 ,使人 体情 志郁 滞 ,气机失 调 ,其始 常见气滞 ,进而 出现血瘀 痰结 ,故治疗上 首先 须疏 通气机 。由于

肝“通于春 ”,性升发 ,主疏泄 ,而人 体 的情 志条达 ,气血 的流畅 ,饮食物 的消化与 排泄 ,水 谷精 微 的输 布 与转化 ,人体 的精 、气 、神 、津液 、血在各 脏腑 的功能发挥 ,都必须借助 于肝 的疏泄 功能 ,因此 ,人 体为七情 所伤 ,气机失调 ,惟 肝为之 ,在 治疗 时疏肝 理气 为先。
2.2 治痰必先理气

痰 之 生 成 与 气有 密 切 关 系 ,所 谓 “行 则 为 液 ,聚 则 为痰 ”,气机条畅 ,则津液得 以宣 通 ,气 机郁滞则 津液 不布而 生痰 ,又复阻碍气 化功 能 ,因此 治痰 必先 理气 。“治 痰之 法无他 ,但使元气 日强 ,则痰 必 Et少。若元气 日衰 ,则水 谷津 液 ,无非痰耳 。治痰必先理气 ,气行则津液流行 ,而不成痰 ,非竟讲补元气也 。”善治痰者 ,治 痰必先理 气 ,气 顺则一 身之津液 ,亦随气而顺 ,自无停积成痰之患 。
2.3 治痰不离理脾助运

脾为后天之本 ,主运 化 ,为气 血 生化 之 源 ,又 主运 化水湿。 由于情志 内伤 ,肝气 郁结 , 气 横逆 犯脾 ,或脾 在 志为思 ,思虑过度伤脾 ,或饮食 失调 、水 土失 宜而影 响脾 的功 能 ,致使 脾失健运 ,不能运化水湿 ,痰湿内生 ,痰气郁结 壅结 颈前发为瘿病。因此 ,对 甲状腺结节 的治疗 ,化 痰不忘健脾 ,脾健则可运化水湿 ,防止痰湿停 聚。
3 甲状腺结节的 常用治法

甲状 腺结 节的治疗 大法 为疏肝理 气 、健脾化 痰 ,以理 气化痰 、消瘿散结为基本 治则。常用 治法有 清肝化 痰法 、健 脾化痰法 ,还需根据 病症 的不 同,适 当配 合活 血化 瘀 、滋 阴降

火等 。
3.1 清肝化痰法

清肝化痰法 主要适用 于结节病 以肝火盛者 ,主要症状 为甲状腺肿块突然增大 ,按之痛剧或 甲状腺肿大 ,质 尚软 ,伴有目珠 突出 ,目赤 目胀 ,心悸烦 躁 ,四肢颤 动 ,多 汗 ,口干苦 ,或大便于结 ,舌红苔黄 ,脉弦数者 。如临床上 多选 用柴 胡清肝饮 、龙胆泻肝汤 、消 瘿汤 等加 减 治疗 。常用 药物 有 栀子 、丹皮 、黄芩 、龙胆草 、柴 胡、夏枯草 、香 附、贝母 、山慈菇等。
3.2 健脾化痰

健脾化痰法多适用于素体脾虚 ,罹 患甲状腺 肿大或肿块者 ,可辨证 为脾 虚痰 结之 症 ,主 要症 状 为颈 部肿 大 ,甚或 下垂 ,有压痛 和憋涨感 ,伴有食少纳呆 ,肢体浮肿 ,腹胀便溏 ,体倦 乏力等 ,舌淡苔薄腻 ,脉细滑。临床多选用 四君子汤 、异功散 、二陈汤等加减治疗 。常用药物有黄芪 、白术 、党参 、茯苓 、砂仁 、木香 、陈皮 、山药 、枳壳 、半夏 、白芥子 等。
3.3 辨 证治疗不偏执于肝脾

甲状腺结 节的发病 机理 比较复 杂 ,在 辨证 治疗 时 ,不 可局 限于肝脾二脏 ,还需根 据病症 的不 同,选 用破瘀 ,养 阴 ,温阳,散结等治疗方法 。
3.3.1 破瘀化痰法

破瘀化痰法多适用 于甲状腺肿块经久不 消 ,质硬或肿块表面有结节感 ,或局部有压迫感 ,全身症状不 明显 ,或妇女痛经 ,经色暗红有血 块 ,舌质 紫 暗 ,或有 瘀 斑瘀 点 ,脉 沉涩 者。常用方剂有桃红 四物汤 、活血散 瘿汤、血府逐瘀汤等 ,组方选药还必须酌加虫类搜剔 通络之 品 ,以增强疗 效 ,促 进瘿 瘤消散解 体。常用 药物 有三 棱 、莪术 、穿 山 甲、土 鳖虫 、赤 芍 、桃仁、红花 、丹参 、乳香 、没药等。
3.3.2 养 阴化痰 法

养阴化痰法多适用于 甲状腺肿 大 ,伴 心悸 而烦 ,发 热多汗 ,口干不欲饮 ,五心烦热 ,消谷 善饥 ,形体 消瘦 ,舌 红少苔 ,脉细数者 。常用方 剂有 一贯 煎、镇肝熄风汤等 。常用药 物有

知母 、黄 柏 、生地 、山药 、沙参 、麦 冬 、贝母 、牡蛎 、鳖 甲、山茱萸 、旱莲草 、瓜蒌皮 等。
3.3.3 温 阳化痰法

温 阳化痰法多用 于脾 肾阳虚证 。症 状为 颈前有 瘿瘤 质软 ,无痛感 ,皮色 不 变 ,伴 畏 寒 怕冷 ,面 色无 华 ,腹 胀不 思饮食 ,甚或面浮足肿 ,舌淡苔薄 白,脉缓而滑或沉缓。临床 常用

二仙汤 、阳和汤 、桂 附八 味丸 等加减治 疗。常用 药物有 淫羊藿 、菟丝 子 、枸杞子 、补骨脂 、附片 、肉桂 、当归 、益智仁 、白术 、党参等 。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证 型并不 是孤立 的 ,常多 相互兼 夹 ,如脾肾阳虚证可兼有痰凝血瘀之症 。同时 ,证 型之 间可 以相互转化 ,或兼夹其他证 候 ,如气郁 痰凝可 以转化 为痰结 血瘀证,有时可以出现气郁化火 ,兼有肝火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 ,宜根据具体病情 ,灵活加减用药。
4 结 语

4.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甲状腺 结节仅仅是一个形态上的统称 ,包括 了增生 性 甲状 腺肿 、毒性 甲状腺肿 、囊 性结节 、炎性结节等多种疾病 。在临床诊疗 中应辨病与辨证 相结合 ,有助于 临床治疗 和判 断预后。。对 于单纯 性甲状腺结节 ,辨证多为气滞或气郁痰阻证 ,以理气 化痰 、软坚散结为治疗 大法 ,常用 四海舒郁丸 、海 藻玉壶 汤等加减治疗 ,常用药物有海藻 、海螵蛸 、陈皮 、昆布 、木香 、郁金 、夏枯草 等。

若结节伴 甲亢有实火者 ,多为肝火 旺盛证 ,须用 清肝降 火之药 。若结节伴 甲亢有虚火者 ,多为 阴虚火 旺证 ,须用滋 阴降火之药。甲状腺结节伴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素体脾肾阳虚有密切关系 ,治 以健脾益气 ,温补肾阳。
4.2 强调扶助正气

瘿瘤之证 ,究其 发病之 内在 因素 ,多为 人体 正气 虚弱。从 临床案 例 主要证 候 及舌 脉 的 分 析来 看 ,多 有 脾虚 见 症。“正气存 内 ,邪不可干”,疾病 的发生与人体 正气有 着密切关系。正气不足,病邪乘虚而人,结聚于脏腑经络,导致一系列病理 变化 ,酿成瘿瘤之病。因此 ,在治疗疾病过程中 ,保存 正气 ,激发正气是其用药的重要原 则。在治疗时要注意正气 的盛衰 ,衡量正邪之问的关 系 ,若病延 日久之证 ,当重视扶 正之法 ,攻伐之 中尚须顾及正气。
4.3 中医的个体 化治疗优 势

在 甲状腺结节 的治 疗 中,须注重个 体差 异 ,充 分发挥 中医的个体化治疗优势。因人而异,结合患者的不同体质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据 临床 观察统计 ,气 虚质 、阳虚质 、阴虚 质、痰湿质 、瘀血质五种体 质的人群 易患 甲状腺结 节。因此 ,在治疗上不仅要注重对于患者先天体质 的准确判 断,而且要在用药 的同时对其体质的一种 纠正 ,尽量使其降低病情发展或是缠绵难愈的机率 。
4.4 注重预 防与调护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注 意生活调摄 及精 神护理 。保 持心情舒畅 ,精神愉悦 ,使 之心境平 和 ,保 持乐 观的情绪 ,有 利于疾病恢 复。不忧 、不怒是 预防和调养 本病 不可忽视 的方 法。

本病也多因饮食 水土失宜所致 ,所 以饮食护理也很重要 。饮食宜清淡,可经常食用海带、紫菜等 ,多吃新鲜蔬菜及富有营养 的食物 ,忌食肥甘厚 味 、香燥 辛辣食 物 ,同时应 避免 烟酒 、

咖啡等 。

荨麻疹如何用中医调治

荨麻疹的中医药治疗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 沈冬
春天得荨麻疹的很多,就是平时说的风疙瘩,荨麻疹是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尤其是有过敏体质或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容易得。主要是由于对花草、尘螨、皮毛过敏引起的,皮肤表面大片的红色风团,瘙痒,偶有疼痛。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荨麻疹是如何得的?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食物、感染、自身免疫、肿瘤、内分泌、精神因素等,要找出病因有一定难度。约有%患者可以找到原因。
荨麻疹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食物—荨麻疹最常见的原因是事物过敏,尤其是急性荨麻疹。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常在进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病,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数天。
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吗?
药物是荨麻疹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荨麻疹也是药疹的常见表现形式,最常见的如青霉素。药物引起的荨麻疹是多种多样的。
感染也可引起荨麻疹吗?
可以,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常见的过敏原有那些?
除以上提的以外,还有花粉、真菌孢子、香料、动物皮屑、室内尘埃、植物种子等均是引起荨麻疹的“凶手”,它们还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此外。还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家族遗传及一些物理因素也可引起荨麻疹。
中医是如何治疗荨麻疹的?
中医称荨麻疹为隐疹、风瘙隐疹、风 等名,俗称风疹块、风疙瘩。认为是由于有内、外两种原因;内因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外因虚邪贼风侵袭,或由鱼虾、辛辣、膏粱厚味化热生风,或七情变化,或因虫积、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
中医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症状,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荨麻疹分为
1、 风热相搏证:治以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或消风清热饮。
2 、风寒外袭证 :治以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方化裁。
3 、卫外不固证:治以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
4 、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味。
5 、冲任不调证:治以调摄冲任,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味。
6 、心经郁热证:治以;凉血清心安神,方用补心丹化裁。
7 、脾胃不和证:治以健脾祛风,方用健脾祛风汤。
8 、虫积伤脾证:治以健脾祛虫,方用乌梅丸调治。
9、毒热燔营证:治以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皮炎汤加味。
10 、血瘀经脉证: 治以活血消风,方用活血祛风汤加减。
如何护理荨麻疹患者?
1、尽可能的找出发病诱因并去除之。痊愈后可作斑贴试验。
2、注意天气变化,适当调摄寒温,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发作。
3、注意饮食禁忌,慎食鱼腥、辛辣之品。
荨麻疹药膳方精选
荨麻疹是过敏体质的人对于外在或内在某种诱发因素所引起的过敏性反应,临床上有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和巨大型荨麻疹三种。急性荨麻疹常突然感到皮肤瘙痒,继而产生风团,愈抓愈痒、风团越多越大,形态不一,发无定处,色淡红或淡白,时起时消,反复发作,短期内可治愈。慢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得不到根治。巨大型荨麻疹好发于松软的皮肤组织,如眼皮、口唇、外阴等处,发病突然可出现大块局限性水肿,触之硬,压无凹陷,边缘不清。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
风寒型
[临床表现] 皮肤瘙痒,继产生风团,皮损色白,遇冷或吹风而发,得暖可缓解,冬重夏轻,苔薄白腻,脉濡缓。
[食疗药膳]
1.生姜桂枝粥:生姜10片,桂枝3克(研末),粳米50克,红糖 30克,煮稀粥食,每日1-2次。
2.防风苏叶猪瘦肉汤:防风15克,苏叶10克,白藓皮15克,猪瘦肉30克,生姜5片。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和猪瘦肉生姜一起煮汤,熟时去药包裹,饮汤吃猪瘦肉。
风热型
[临床表现] 皮疹色赤,遇热则发,得冷则减,夏重冬轻,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食疗药膳]
1.芋头茎煲猪排骨:芋头茎50克,猪排骨100克,将芋头茎洗净切块,猪排骨洗净切块,同放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煲熟食,每日 2次。
2.冬瓜芥菜汤:冬瓜200克,芥菜30克,白菜根30克,芫荽5株,水煎,熟时加适量红糖调匀,即可饮汤服用。
3.醋糖姜汤:醋半碗,红糖100克,生姜30克,醋、红糖与切成细丝的生姜同放人砂锅内煮沸10分钟,去渣,每服1小杯,加温水和服,每日2-3次。
气血两虚型
[临床表现] 疹块反复发作,病程甚久,劳累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食疗药膳]
1.归芪防风猪瘦肉汤:当归20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猪瘦肉60克,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与猪瘦肉一起炖熟,饮汤食猪瘦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2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