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白芍5钱,茯苓5钱,白术1两,甘草1钱,陈皮5分,神曲3钱,白豆蔻2粒。
功能主治 : 脏腑不调,肝乘脾土,湿气下行,久泻不愈。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辨证录》卷七
每一个季节,人总会感觉有很多的不适,吃饭没胃口,并且容易打盹,还有一些人经常大便干燥,容易发火,这种情况也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系,脾虚主要的症状有:身体疲乏,手脚沉重,头感觉昏沉沉的,吃完饭后容易腹胀,睡眠质量不好容易惊醒等,对于这样的情况在饮食上需要调理调理,可以吃些祛湿健脾的食物,其实脾虚有湿并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只要我们大家在饮食上多注意一点,在生活中多运动的话,是非常容易就能改善的,不用担心,只要自己小心注意,恢复健康很容易。一、脾虚会有这些表现:
第一、脾虚的人吃完饭后就想躺下休息一会儿;
第二、脾虚的人一般比较肥胖,也就是气虚、多痰湿,痰湿,表现为肥胖;
第三、最常见的原因是思虑过度,以及劳累过度,这些都可以导致脾虚;
第四、饮食不节,吃饭没规律、暴饮暴食,贪食寒凉、生冷、难消化的食物,如油腻、甜食等也都容易伤脾;
第五、食欲不佳、面色萎黄、头晕乏力,脑供血不足的表现。第六、过度减肥,缺乏运动,贪吃垃圾零食。
长时间脾虚的人易得结石、囊肿,所以平常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好的生活方式,小病小治,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治疗,防患于未然。此外可以试试得铺常渭保茶,温和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人群饮用。
二、脾虚调理的方法是:
1、饮食规律,饮食的规律对脾胃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不吃早餐容易伤脾胃,早饭选择粥类,可以起到养胃的作用,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2、平时的饮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和南瓜,里面含有大量的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还可以吃点红枣补气血,能够起到养颜的作用,吃生姜能够起到祛湿气的作用,对脾虚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多喝一些小米粥,有很好的养胃作用。3、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忌寒冷,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尽量少吃寒性食物,少吃腌制食物。
4、加强锻炼,通过锻炼能够有利于缓解压力,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注意保暖,脾胃虚弱的人要注意保暖工作,避免手冷脚冷。三、脾虚适合吃的食物:
调理脾虚饮食上要有规律,要多吃健脾食物,如薏米、莲子、粳米、芡实、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香菇、大枣、栗子,经常食核桃、板栗、山药,就能改善脾虚的情况,虽然脾虚对身体健康和工作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只要通过饮食的调整,就能增强脾胃,所以,日常记得多吃这些食物,对脾胃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个季节,人总会感觉有很多的不适,吃饭没胃口,并且容易打盹,还有一些人经常大便干燥,容易发火,这种情况也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系,脾虚主要的症状有:身体疲乏,手脚沉重,头感觉昏沉沉的,吃完饭后容易腹胀,睡眠质量不好容易惊醒等,对于这样的情况在饮食上需要调理调理,可以吃些祛湿健脾的食物,其实脾虚有湿并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只要我们大家在饮食上多注意一点,在生活中多运动的话,是非常容易就能改善的,不用担心,只要自己小心注意,恢复健康很容易。一、脾虚会有这些表现:
第一、脾虚的人吃完饭后就想躺下休息一会儿;
第二、脾虚的人一般比较肥胖,也就是气虚、多痰湿,痰湿,表现为肥胖;
第三、最常见的原因是思虑过度,以及劳累过度,这些都可以导致脾虚;
第四、饮食不节,吃饭没规律、暴饮暴食,贪食寒凉、生冷、难消化的食物,如油腻、甜食等也都容易伤脾;
第五、食欲不佳、面色萎黄、头晕乏力,脑供血不足的表现。第六、过度减肥,缺乏运动,贪吃垃圾零食。
二、脾虚调理的方法是:
1、饮食规律,饮食的规律对脾胃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不吃早餐容易伤脾胃,早饭选择粥类,可以起到养胃的作用,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2、平时的饮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和南瓜,里面含有大量的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还可以吃点红枣补气血,能够起到养颜的作用,吃生姜能够起到祛湿气的作用,对脾虚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多喝一些小米粥,有很好的养胃作用。3、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忌寒冷,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尽量少吃寒性食物,少吃腌制食物。
4、加强锻炼,通过锻炼能够有利于缓解压力,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注意保暖,脾胃虚弱的人要注意保暖工作,避免手冷脚冷。三、脾虚适合吃的食物:
调理脾虚饮食上要有规律,要多吃健脾食物,如薏米、莲子、粳米、芡实、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香菇、大枣、栗子,经常食核桃、板栗、山药,就能改善脾虚的情况,虽然脾虚对身体健康和工作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只要通过饮食的调整,就能增强脾胃,所以,日常记得多吃这些食物,对脾胃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泄泻·伤食证的症状5证候分析6泄泻·伤食证的治疗 6.1治法6.2方药治疗6.3针灸治疗 6.3.1方一6.3.2方二6.3.3方三 6.4艾灸治疗6.5推拿疗法6.6饮食疗法 6.6.1推荐食材6.6.2推荐食疗方7关于泄泻8参考资料附:1治疗泄泻·伤食证的穴位2治疗泄泻·伤食证的方剂3治疗泄泻·伤食证的中成药4泄泻·伤食证相关药物 1拼音 xiè xiè ·shāng shí zhèng
2英文参考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泄泻·伤食证(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1])又称伤食泄泻[2]、伤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胃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积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食积泄泻(《症因脉治》卷四)、食积泻(何惠川《文堂集验方·泄泻》)。是指饮食受伤,以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4泄泻·伤食证的症状 泄泻·伤食证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3][4]。
《症因脉治》卷四:“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或成条,泻下臭如败卵,此食积泄泻之症也。”
《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
5证候分析 《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
食积胃肠,脾胃运化失职: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故嗳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泻后腐浊外泄,故腹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是为宿食内停之象。[3][4]
6泄泻·伤食证的治疗
消食化滞[4]。
消食和中[5]。
泄泻·伤食证可用保和丸、枳术丸、治中汤等方消食和中[5]。夹寒者宜温,可用红丸子、小七香丸等,若形症俱实而宜下者,可用感应丸、煮黄丸;夹热者宜清,可用栀连平胃散,若宜下者,可用大承气汤[5]。
《证治要诀·大小腑门》:“食积腹疼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一作干姜),吞酒煮黄连丸。”
6.3.2方二 治则:除湿导滞,疏调肠胃
选穴:天枢 阴陵泉 上巨虚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传导功能;阴陵泉乃脾经合穴,疏调脾气,健脾利湿;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通调胃肠气机,运化湿滞。
随证配穴:食滞—中脘。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3方三 [7]
治法:消食导滞,调和肠胃。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中脘、章门、胃俞、脾俞、足三里、下脘、璇玑、里内庭穴。
随证配穴:伴呕吐者,加内关、公孙。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下脘、璇玑、里内庭为消宿食效穴。
选穴:中脘、建里、上巨虚、公孙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灸至泄泻症状消失后再巩固2~3次。
选穴: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胃俞、大肠。
操作方法:用轻柔的按揉法在两侧掌门、期门穴治疗,每穴约6分钟。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用轻柔的手法按揉背部的肝俞、胆俞、胃俞及腰部的大肠俞,以透热为度。
6.6.2推荐食疗方 [4]
1.粳米粥(《普济方》):小米100g,神曲30g。煮粥。
2.胡萝卜棒渣粥(《宫廷颐养与食疗粥谱》):玉米渣100g,胡萝卜3~5根。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萝卜熟后即可。空腹食。
3.山楂煎(《中国药膳学》):焦山楂10g,红糖30g。水煎服。
7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1][10])为病名[11]。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11],又称下利(汉唐时期)[3]。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3]。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3]。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6][12]。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8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19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调脾除湿汤
下一篇: 调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