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调脾内托散

中医世家 2023-05-08 01:14:39

调脾内托散

处方 : 人参、黄耆、甘草、陈皮、白术、藿香、大枣、煨姜、陈仓米。

功能主治 : 益气调脾。主痘疹。

摘录 :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中药白芷有什么功效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 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1.阴虚血热者忌服。 2.《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功效分类: 解表药;祛风药 各家论述: 1.李杲: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2.王好古:白芷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3.《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4.《本草经疏》: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 5.《本草汇言》: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6.《本草经百种录》: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木,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殚心也。 7.《本草求真》: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火要剂也。 8.《本草正义》: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本经》所谓长肌肤而润泽颜色者,以温养为义,初非谓通治外疡,可以生肌长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痈、发背、瘰疬、痔瘘、疮痍、疥癣,谓为破宿血,生新血,排脓止痛云云。洁古亦谓治头面皮肤风痹燥痒。濒湖且谓色白味辛,性温气厚,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湿热,湿热者温以除之,故排脓生肌止痛。颐谓辛温上升之品,可治寒湿,必不可治湿热,而溃疡为病,湿热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湿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统治痈疡,抱薪救火。《日华子》排脓止痛一句,实是无中生有,大乖医药原理。且洁古所谓皮肤燥痒者,明是火燥湿热,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药。濒湖所谓湿热者温以除之一句,如何说得过去。总之诸公于疡科理法,未能体会,人云亦云。寇宗奭《衍义》谓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云云。颐谓此症,是带下之一,寒湿瘀垢,互结不通,脐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结确症,故宜用温升而兼泄瘀固涩为治,虽曰败脓,决非溃疡排泄之可以等视,何得妄为比附,竟认作排脓要药,则实热诸疡,必益张其焰而痛不可言。颐治疡廿余年,煎剂中惟湿盛无火之症,间或用之,余则不敢妄试。若消肿敷药之如意金黄散中有此,则取其辛以散结耳。大明又谓去面po疵瘢,固即《本经》面脂之义,然又以为治目赤胬肉,则风火升腾之炽甚者,而亦以温辛升之。濒湖谓治鼻渊,盖鼻渊一症,本有风寒、风热及肺热郁蒸三者之别。风寒郁其肺气,而鼻塞多涕,则白芷升阳可也,若风热鼻渊浊涕,及肺热而黄脓腥臭之鼻渊,胡可一概而论。又谓治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则皆阳明热炽上攻为痛,古法偶用白芷,本以加入清泄剂中,以引经为义,而乃列为专条,等于主要之君药,岂非大谬耶!白芷辛温,芳香燥烈,疏风散寒,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功用正与川芎、藁本近似。《本经》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皆其清阳下陷,寒湿伤于中下之症,温升燥湿始为合宜。若阴虚不摄,或湿热浸淫,而为此诸症,非可概治。头风目泪,亦惟阳气素虚,而风寒风热乘之者,庶能合辙,如阳盛而袭风热,已难概用,亦有阴虚肝木上乘,疏泄太过,而迎风泪流者,更非所宜。长肌肤,作面脂,皆与藁本同。《别录》疗风邪,即以风寒外侵言之。久渴,仲醇谓当作久泻,甚是。燥湿升清,振动阳明之气,固治久泻之良剂,必非渴症所宜。且古今各家,皆未闻以此疗渴也。其治呕吐者,胃阳不振,食入反出者宜之,而胃火炽盛,冲激逆上,不可悮用。胁满乃木郁土中,过抑少阳之气,不得条达者宜之,而肝胆火炎,qi撑横逆者,又在所禁。治风痛头眩,亦惟阳和之气,不司布护,而外风袭之者,始为合辙。《百一选方》都梁丸,是为阳虚风眩之实验,若阴虚气火上浮而为风眩,则又不可同日语矣。 9.《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10.《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11.《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 12.《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po疵瘢。 13.《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考证: 出自1.《本经》。 2.《别录》: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3.《本草图经》:白芷,根长尺余,粗细不等,枝干去地五寸已上。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黄泽者为佳。 4.《植物名实图考》:白芷,滇南生者,肥茎绿缕,颇似茴香,抱茎生枝,长尺有咫,对叶密挤,锯齿槎枒,龈龉翅起,涩纹深刻,梢开五瓣白花,黄蕊外涌,千百为簇,间以绿苞,根肥白如大拇指,香味尤窜。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2.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g/k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3.解痉作用: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mg/kg。 4.对心血管的作用:本品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m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5.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体外试验对11种菌株有抗菌作用;欧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100mcg/ml。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6.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为最强,香柑内酯次之,异欧前胡素乙较弱。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异欧前胡素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临床用红斑量测定证明有效。 7.抗癌作用:异欧前胡素和自当归素具有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异欧前胡素的ED50 100μg/ml。 8.抗辐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g/kg于X线照射前5分钟腹腔注射,对小鼠皮肤损害有防护作用。 9.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景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
希望采纳

白芷是什么调料

白芷是什么调料
白芷知识介绍: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杭白芷栽培中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南、四川等地,祁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河北、河南等地有栽培。秋种者在次年秋季叶枯萎时采收;春种者由当年寒露时采收,挖出根后,抖去泥土,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

1. 杭白芷呈长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上部近方形或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横向皮孔样突起,多四纵行排列,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较重,断面白色,粉性,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气芳香浓烈,味辛、微苦。

2. 祁白芷根呈圆锥形,长7至24厘米,直径1.5至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并有支根痕,质硬,断面灰白色,粉性,皮部散有散在棕色油点,开成层环圆形,棕色,气香浓,味辛,微苦。

以独枝、条粗壮、体重、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中药白芷别名叫什么
白芷

【别名】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臣,番白芷,兴安白芷,库页白芷,杭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川白芷,香棒。

【商品名】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兴安自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

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

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

【处方名】白芷,香白芷。

①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

②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

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

④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

⑤滇白芷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
白芷是什么颜色
白芷的外形、功效:

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功能主治:祛风溼,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面板瘙痒。

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白芷梢和白芷区别是什么
两种不同的中药。 白芷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溼,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应用与配伍: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白芷辛能祛风止痛,温可散寒除溼,上行头目,主入阳明,擅治前额及眉棱骨痛。用治外感风寒溼邪,恶寒发热,头痛偏于前额,四肢酸楚,常与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等祛风解表药同用。用治偏正头痛,眉棱骨痛,常与川芎同用,可加强散风止痛作用,如由风寒引起者,配荆芥、紫苏;风热而致者,配菊花、茶叶.治牙痛,证属风寒者,可配细辛以散寒止痛;如属风火者,可配石膏以清热止痛。 用于鼻塞,鼻渊。白芷兼入肺经,能宣通鼻窍,对于鼻塞不通,鼻流浊涕,头额胀痛用之颇效,每与苍耳子、辛夷、薄荷等宣肺通窍药配伍,如《济生方》苍耳散;若鼻涕黄厚腥臭,证属风热者,加配丹皮、蒲公英等清热凉血解毒之药;亦可与清肺经之鱼腥草、黄芩等同用。 用于溼胜久泻,妇女白带。白芷治久泻、白带,主要取其辛香入脾,温升清阳和祛风胜溼之功。用治寒溼伤中,清阳下陷之溼泻、久泻,可与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等同用。寒溼白带,常与白术、茯苓、海螵蛸等配伍;溼热带下,须与清热燥溼之椿根皮、黄柏、苍术等同用。 用于痈疽疮肿,毒蛇咬伤。白芷治疗痈疽疮肿,取其辛以散结,消肿排脓之功,为外科常用辅助药,内服外用均可。用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未溃者,可配赤芍、蒲公英、野菊花等以清热消散;脓成不易穿溃者,配金银花、天花粉、连翘等以托疮排脓;对于阴疽发背,阴冷流注,则宜与乌头、肉桂等温阳祛寒药同用。肠痈可配丹皮、冬瓜仁;乳痈可配贝母、瓜蒌等。它如外科常用之外敷药“如意金黄散”,其中即有白芷。毒蛇咬伤,常与蛇药方剂中加入本品,蛇伤溃烂,和胆矾、麝香外用。 此外,白芷尚治面板溼痒,若外敷面部,可治瘢疵。 山白芷 (即羊耳菊,在广东和福建称山白芷,还称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湖南]、叶下白、冲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风、羊耳风、白面风、白背风、绵毛旋覆花、天鹅绒、毛舌头、毛山肖)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 功效: 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 应用与配伍: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神经性头痛,胃痛,风溼腰腿痛,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血吸虫病。
白芷有什么其他意思?
白芷别名香白芷(福建、台湾、浙江等省)、库页白芷(四川)、祈白芷(河南、河北)。夏季开伞形白花,果实长椭圆形,根入药,有镇痛作用,古以其叶为香料。分为兴安白芷(祈白芷)、库而白芷(川白芷)及杭白芷(香白芷),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溼、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白芷除了药用做药名和诗里做香草名没别的意思了
香料白芷有什么用
有人说:白芷既是药材,又是香料调料,用途广,作为“十三香”原料之一,是香料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味芳香、微苦,具有去异味,增香味,调节口味,增进食欲的作用,常用于煮、卤、酱、烧、扒、焖、烩、蒸、炸、烤、腌等多种烹调方法。白芷作火锅底料、卤料,具有提味、保鲜、防止腐化的功效。南方的煲汤加入白芷,很受当地人喜爱,如“白芷川芎鱼头汤”。北方烹制牛羊肉加白芷,可除羶增鲜,使肉质细嫩。白芷有收敛的功效,烤鸡、鸭、鹅时,可防止水的流失,烤出的鸡、鸭、鹅润泽鲜嫩,不焦不干不燥。四川人爱吃泡菜,坛子里放上几根刚出土的,新鲜的,未经过硫磺熏蒸过的白芷,可防止坛水腐化,不“生花”,泡出来的泡菜脆嫩可口。夏季中暑时,将坛里泡久了的白芷捞出来,切上几片,吃了可解暑;闹肚子时,吃了泡菜坛里的白芷,可止泻。
中药白芷有什么功效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溼;通窃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 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溼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1.阴虚血热者忌服。 2.《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功效分类: 解表药;祛风药 各家论述: 1.李杲: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2.王好古:白芷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3.《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溼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溼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4.《本草经疏》: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溼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 5.《本草汇言》: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溼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6.《本草经百种录》: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 *** 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溼,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木,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殚心也。 7.《本草求真》: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溼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溼热,发于面板,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溼火要剂也。 8.《本草正义》: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溼。《本经》所谓长肌肤而润泽颜色者,以温养为义,初非谓通治外疡,可以生肌长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痈、发背、瘰疬、痔瘘、疮痍、疥癣,谓为破宿血,生新血,排脓止痛云云。洁古亦谓治头面面板风痹燥痒。濒湖且谓色白味辛,性温气厚,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溼热,溼热者温以除之,故排脓生肌止痛。颐谓辛温上升之品,可治寒溼,必不可治溼热,而溃疡为病,溼热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溼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统治痈疡,抱薪救火。《日华子》排脓止痛一句,实是无中生有,大乖医药原理。且洁古所谓面板燥痒者,明是火燥溼热,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药。濒湖所谓溼热者温以除之一句,如何说得过去。总之诸公于疡科理法,未能体会,人云亦云。寇宗奭《衍义》谓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云云。颐谓此症,是带下之一,寒溼瘀垢,互结不通,脐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结确症,故宜用温升而兼泄瘀固涩......
白芷是做什么用的?
作用是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溼止带!常用作治疗头痛、牙痛、三又神经痛 取白芷2两、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许置于患者鼻前庭,嘱均匀吸入。治疗牙痛20例、三叉神经痛2例,显效时间最短1分钟,最长10分钟;治疗头痛21例,有效20例;神经衰弱头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钟内显效。
白芷是什么样子的?
白芷是做菜用的!买来都是片状的!和树枝似的!饭店里面一般都有

赵进喜精讲临床用药经验——白芷

白芷 又称香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和祁白芷的根。根含香豆精类、香豆精糖尿病苷类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与解热、镇痛作用、解痉作用、抗癌作用等。 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功用: 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一般用量:入汤剂,3-12g;或可入丸、散。



临床应用, 白芷辛温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常用治风寒湿邪外感表证,外感头痛以及风湿痹痛等。 如九味羌活汤就是白芷配伍羌活、防风、细辛、川芎、苍术、黄芩、生地、甘草组成,适合于风寒湿邪外感化热,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酸痛,口苦咽干者。如川芎茶调散作为治疗外感头痛最著名的方剂,也是羌活、川芎、白芷、细辛等同用。其中, 白芷作为治疗阳明经头痛的引经药,传统观点认为最适合于头痛以前额痛,眉棱骨痛为特点者。 而《兰室秘藏》选奇汤药由羌活、防风、苍术、黄芩、甘草组成,主治风热夹痰上扰所致头痛头晕,眉棱骨痛,我们临床则常随方加用白芷,每有佳效。 而针对风湿痹痛,我们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威灵仙、白芷药对。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可解痉止痛,白芷祛风湿,除寒湿,可解热镇痛,相须为用,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肢体关节痹痛之证。临床上我们治疗风湿、类风湿,常用王文鼎教授五藤饮与师祖祝谌予教授四藤一仙汤,常随方加用白芷配合威灵仙祛风散寒止痹痛。 而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炎等,则常用导师吕仁和教授脊瓜汤或经验方补肾壮骨汤,常应用白芷、威灵仙药对配合续断、桑寄生、狗脊、杜仲、木瓜、牛膝、鸡血藤等,颈椎病可更加葛根、丹参,更可以说屡用屡验。其实,白芷配合威灵仙还可在辨证选方基础上,随方加用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痛,以其可以解痉止痛也。现代中成药更有所谓元胡止痛片,元胡、白芷是其核心用药,主治胁痛。师其义,临床上常应用四逆散加元胡、白芷等治疗气血瘀滞胁痛,确有佳效。


《日华子本草》论白芷,指出:“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 此论白芷可用治疮痈等。 《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就是由白芷、浙贝、当归、白芍、金银花、陈皮、穿山甲、皂角刺、制乳香、制没药、甘草等组成。我们常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合并疖肿,青春期痤疮,亚急性甲状腺炎瘿肿疼痛以及慢性糜烂性胃炎胃痛甚至胃癌等,皆有疗效。《串雅内编》五虎下西川方,药由穿山甲(炙,研)黄芪、白芷、当归、 生地等量组成,活血消肿,主治无名肿毒,痈疽发背。要求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煎药,病在头面者,加川芎,病在身上者,加杜仲,病在两腿者,加牛膝,病在肢臂手足者,加桂枝,良有深意。我们在临床应用小陷胸汤加白芷、天花粉、浙贝、连翘、蒲公英等治疗乳痈,也常有应手之效。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临床常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冷凉等,甚至可发生局部皮肤溃疡、坏疽等,多消渴病日久,热伤气阴,气虚血瘀,或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血瘀,普遍存在血瘀病机,所以治疗益气活血通络,益气养阴或滋阴助阳活血通络基础上,考虑到血得热则行,常随方加用桂枝、白芷、鸡血藤等,有利于解决络脉血瘀。特别是针对糖尿病足坏疽热毒壅滞者,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温通活血与清热解毒的关系。其中,白芷辛温,不仅可以止痛,更可排脓生肌,把白芷、天花粉作为对药,与四妙勇安汤等合用,或加蒲公英、地丁等,守方治疗,常可缓缓取效。


至于白芷治疗鼻衄、鼻渊,不闻香臭,或流浊涕,或伴头痛头晕,眉棱骨痛等,李杲强调“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王好古更认为“白芷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临床上我们常用玉屏风散配合师祖祝谌予教授过敏煎加辛夷花、白芷、鹅不食草等,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白芷配合苍耳子、辛夷花、苍术、藿香、黄芩、连翘、侧柏叶等治疗鼻窦炎,皆可明显改善症状。


另外,《本经》认为白芷能“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明确指出白芷可治疗妇科病,并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临床观察发现:妇女黄褐斑等,即所谓瘀斑,肝斑,常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瘀滞,冲任失调有关,常同时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甚至经闭等,白芷能够美容养颜,实际与其可有效治疗妇科病有关。临床上我们治疗盆腔淤血综合症伴发的瘀斑,常用红粉金丹,即桂枝茯苓丸配合锦红片配伍,而治疗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的黄褐斑,更常以逍遥散、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组成悦目玉容汤,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川芎、白术、白茯苓、熟地、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菟丝子、女贞子、白僵蚕、白芷、香附、月季花、炙甘草等,即肝脾肾同调,气血两和,外病内治之方。临床守方行之,常有以外之效。更有学者以白芷配合茯苓、珍珠粉等,制作面膜以美白皮肤者,颇多趣味。​​​​

琥珀犀角膏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琥珀犀角膏--《外科精要》卷下
【处方】真琥珀(研)、犀角(镑)各3克,辰砂(研极细)、茯神(去皮、心)各6克,片脑(研)少许,人参9克,酸枣仁(去皮,炒)6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为膏,以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治咽喉口舌生疮,甚则生红黑菌。
【用法用量】候其疾作,每服1弹子大,以麦门冬(去心)浓煎汤化下,一日连进五服。
【摘录】《外科精要》卷下
琥珀犀角膏--《集验背疽方》
【处方】真琥珀(研)1钱,生犀角屑1钱,辰砂(研)2钱,茯神(去木皮)2钱,真脑子(研)2字,人参(去芦)2钱,酸枣仁(去皮,研)2钱。
【制法】上人参、茯神、犀角为细末,入乳钵内,别研药味和匀,用炼蜜搜为膏子,以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咽喉口舌生疮,喉痛,木舌。痈疽之疾,初服头药失序,或不曾服内托散,又无药宣得内毒,致令热毒冲心经,甚至生红黑菌。阴火上炎之喉痛。肺与三焦积热,以致悬痈生于上颚,状若紫葡萄,亦发寒热,至口不得开,舌不得伸缩,惟欲仰卧,鼻出红涕;心肝脾三经火热上攻,以致夹疽生喉两旁;心脾壅热,舌肿粗大,渐渐硬塞满口,气不得吐,如木之不和软者。
【用法用量】《赤水玄珠》有茯苓,无茯神;《医钞类编》有杏仁,无枣仁。
【临床应用】咽喉口舌生疮菌:向有一贵人,因疽而生此证,医者以为心脏绝,尽皆设辞退医,愚进此药,一日而安。
【摘录】《集验背疽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19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