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独蒜涂脐方

中医世家 2023-05-07 17:42:03

独蒜涂脐方

处方 : 独颗大蒜1枚 栀子仁3~7枚 盐花少许

功能主治 : 主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 上三味,捣烂,摊于纸上,贴于脐部,良久即通。未通,可涂阴囊上,立通。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大蒜

【别名】胡蒜(崔豹《古今注》),葫(《别录》),独头蒜(《肘后方》),独蒜(《普济方》)。原植物大蒜又名:青蒜(《滇南本草》)。

【英文】garlic

【拉丁】BulbusAllii

【商品名】大蒜

【处方名】大蒜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温中行滞,解毒,杀虫。

【考证】《别录》始载"葫".陶弘景云:"今人谓葫为大蒜。"张华《博物志》谓:"张骞使西域,得大蒜。"《本草图经》曰:"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所莳也。每头六七瓣,初种一瓣,当年便成独子葫,至明年则复其本矣。然其花中有实,亦葫瓣状而极小,亦可种之。"大蒜原产胡地,汉代引入我国内地,今各地均有栽培。

【药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AlliumsativumL.的鳞茎。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形态】

越年生草本,具强烈蒜臭气。鳞茎大形,球状至扁球状,通常由多数肉质、瓣状的小鳞茎紧密地排列而成,外面被数层白色至带紫色的膜质外皮。叶基生;叶片实心,宽条形至条状披针形,扁平,先端长渐尖,比花萼短,宽可达2.5cm,基部鞘状。花葶实心,圆柱状,高达60cm,中部以下被叶鞘;总苞具长7~20cm的长喙;伞形花序密具珠芽,间有数花;小花梗纤细;小苞片大,卵形,膜质,具短尖;花常为淡红色;花被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4mm,内轮的较短,花丝比花被短,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齿端成长丝状,长超过花被片,外轮的锥形;子房球状;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期7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多自产自销。

【采收】在蒜薹采收后20~30d即可采挖蒜头。采收的蒜头,除去残茎及泥土,置通风处晾至外皮干燥。

【炮制】

《外台》:"去皮。""去心,切。"《洪氏集验方》:"去须,并去薄皮。"《普济方》:"去皮,碎。""独蒜,用竹刀子排开。"现行,取原药材,除去外皮、薄膜及须根,洗净,晾干。

【商品情况】

【药材特征】鳞茎类球形,直径3~6cm,由6~10个小鳞茎着生在扁平木质鳞茎盘上抱合而成,外包1~3层白色或淡紫红色膜质鳞叶,中央有干缩的花葶残基。小鳞茎瓣长卵圆形,顶端略尖,背面略隆起,外被膜质鳞叶,内为白色肥厚的肉质鳞叶。气特异,味辛辣。

以个大、肥厚、味辛辣者为佳。

【应用】

用于脘腹冷痛。大蒜能温中散寒,对脘腹冷痛可单用,如《濒湖集简方》以本品醋浸食之。亦可与乳香配用,温中止痛之效尤佳;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蒜香膏。

用于痢疾、泄泻。大蒜入大肠,既能解毒,又可导滞,为防治泻痢常用之药,可单味服食。对热毒泻痢可与黄连配伍,如《本事方》蒜连丸。若痢疾下血,可配地榆;泻痢不止,可配罂粟壳等。

用于肺痨,百日咳,感冒。主要取大蒜较强的解毒作用。治肺痨,可单用本品或配白及煮粥食。治百日咳,感冒,可捣汁以白糖调服,或与生姜、红糖同用。

用于痈疖肿毒,肠痈,癣疮,以及毒蛇咬伤。大蒜善于解毒,杀虫,消痈,疗癣。一般均作外用。如《食物本草会纂》治一切肿毒,以本品捣烂,入麻油和研,贴肿处;《卫生易简方》治诸蛇虫伤毒,用本品同酸浆草捣敷伤处。

用于钩虫、蛲虫病及带下阴痒。大蒜能抑杀钩虫、蛲虫,又能止痒。治钩虫、蛲虫病,常配槟榔、苦楝皮等协同奏效。治带下阴痒,《妇人良方》单用本品煎汤外洗;或与苦参、蛇床子配伍以增强疗效。

用于疟疾、喉痹等。主要取其外用发泡以祛邪之功。治疟疾。《简便单方》以本品同胡椒、百草霜为丸,缚于曲泽穴上;治喉痹,将本品捣烂,敷经渠穴。

此外,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以及鼻渊。大蒜有通窍之功,治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本品或配田螺敷脐,能通窍利水;治鼻渊,取大蒜汁涂鼻腔,能通鼻窍。

若用于高脂血症,能有效地降低血脂。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纲目》:"同鲫鱼丸,治膈气;同蛤粉丸,治水肿;同黄丹丸,治痢疟、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

【用量】5.00-10.00g

【禁忌】阴虚火旺,肝热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及时行病后均禁服本品,慎服熟品。敷脐、作栓剂或灌肠均不宜于孕妇。外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灼热、疼痛、发泡,故不可过久敷。

【附方】1.治冷症腹痛夜啼大蒜一枚(煨,研,日干),加乳香半钱。研细捣丸,如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日久羸瘦大蒜(研细)、淡豆豉、地榆各十分。后二味为末,大蒜同研令匀,入炼蜜少许,捣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椿树叶汤下,空心服。(《卫生家宝》如圣丸)

3.治休息痢大蒜(剥去皮)二颗,鸡子二枚。上先将蒜放铛中,取鸡子打破,沃蒜上,以盏子盖,候蒜熟,空腹食之,下过再服。(《普济方》)

4.治恶疰入肺咯血紫皮独头蒜四头,书墨、灶心土各等分。并捣,以醋和服。(《龙门石窟药方》)

5.治劳疰大蒜、杏仁各一两。杵如泥,加雄黄一两同研匀,晒至可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一丸,空心清米饮下。(《(鱼孚)溪单方选》)

6.治上气上酥一升,独头蒜五个。上二味,先以酥煎蒜,蒜黄出之;生姜汁一合,共煎令熟,空腹服一方寸匕,温服之。(《千金要方》)

7.治小儿百日咳大蒜15g,红糖6g,生姜少许。水煎服,每日数次。(《贵州中医验方》)

8.治感冒蒜头、茶叶各9g.开水泡服。(《福建药物志》)

9.治疮恶毒连心痛闷,睡卧不得用独蒜二个研烂,和生小油涂疮上,干即换,痛立止。(《卫生易简方》)

10.治瘰疬结聚不散,硬如石大蒜(捣烂)三枚,麝香(研)半钱匕。上二味和匀,敷干帛上贴之,一日二易,旋捣。(《圣济总录》大蒜膏方)

11.治小儿白秃疮,凡头上团团然白色以蒜揩白处。(《普济方》)

12.治鬼舐头砖末和蒜捣敷,日一。(《千金要方》)

13.治牛皮癣独头蒜1个,红胶泥1块。共捣如泥,外敷患处。每敷1d,隔日1次,3次可效。[《河南中医》1982,(3):21]

14.治毒蛇咬伤捣大蒜和胡粉涂之愈。(《良方集腋》)

15.治产后中风,角弓反张,口不能言大蒜二瓣,拍碎,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灌之。(《圣济总录》大蒜汤)

16.治十二指肠钩虫榧子(去壳)、使君子肉、蒜瓣各3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温服,连服2~3d.[《中医杂志》1957,(10):537]

17.治滴虫性阴道炎陈大蒜9g,山苦参、蛇床子各6g,白糖5g.焙干研末,装胶囊塞阴道,每晚2粒,连用5~10d.用前先用葱白8~10根煎汤坐浴。(《全国中草药资料选编》1972:339)

18.治阴汗湿痒大蒜不以多少煨熟,剥去皮,烂研,同豆豉末搜和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枣子、灯草汤下。(《世医得效方》大蒜丸)

19.治背疽漫肿无头者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钱许。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

20.治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独蒜一枚,黄丹半两。上药相和,同捣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发时以茶下二丸。(《普济方》蒜丸)

21.治咽喉忽觉气塞,喘息不通独蒜一枚,削去两头,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俟口中血出愈。(《圣济总录》)

22.治小便不通独蒜一枚,栀子三七枚,盐花少许。上三味捣烂摊花纸上,贴脐良久即通。未通涂阴囊上,立通。(《圣济总录》独蒜涂脐方)

23.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用独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气立通。(《外台》)

24.治痔漏用独蒜一个捣如泥,以软帛包裹,捺入谷道中,坐定觉疼,良久愈。(《卫生易简方》)

25.治脑漏鼻渊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玄方》)

26.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血止急以温水洗足心,令去蒜气。(《简要济众方》)

27.治耳聋用大蒜一瓣,一头剜一坑子,以好巴豆一粒,去皮,慢火炮令极熟,入在蒜内,以新棉裹定塞耳中。(《景岳全书》)

28.治头痛不可忍蒜一颗,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筋点少许,沥入鼻中,急令搐入脑,眼中泪出瘥。(《圣惠方》)

29.治头面风,口齿疼痛不可忍生地黄一节,蒜一瓣。上二味熟捣,棉裹著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为之,瘥止。(《千金要方》)

30.治暑风卒倒用大蒜三两瓣细嚼,温汤送下,禁冷水。(《直指方》)

【文献】

【医论】

1.综论大蒜的功用 ①李时珍:"葫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纲目》)②缪希雍:"辛温能辟恶散邪,故主除风邪,杀毒气,及外治散痈肿疮也;辛温走窜,无处不到,故主归五脏。总之,其功长于通达走窍,去寒湿,辟邪恶,散痈肿,化积聚,暖脾胃,行诸气。"(《本草经疏》)③汪绂:"润肾补肝,宣达九窍,攻决六*,阳气宣达,故凡风寒暑湿清暍之邪,皆能驱之。且能辟瘟疫,消痈肿,破症结,消肉食,杀蛇虫毒。大要性似附子,但无其毒,且味甘则尚有和缓意。和胃健脾,行水利膈,无所不通。不能如意之发表,非若其中空通外,直能泻肺而开腠理也。"(《医林纂要?药性》)④赵其光:"能导阳气归于五脏,以宣阴中之滞气,通窍。治寒湿气痛,心腹冷痛,一切痃癖,水气肿满,寒疟冷痢,二便不通,衄血,脑泻,鼻渊,暴痢泄泻,产后金疮中风,痈疽肿毒,辟邪恶,散湿,消谷化肉,磨积解暑,除疫,杀蛇虫蛊毒,中暑不醒,行诸气以治有余之病。"(《本草求原》)

2.论久食多食大蒜之害 ①陈藏器:"初食不利目,多食却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发白。"(《本草拾遗》)②朱丹溪:"大蒜性热善散,善化肉,故人喜食。多用于暑月,其伤脾、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化肉之功,不足言也。有志养生者,宜自知之。"(《本草衍义补遗》)③李时珍:"胡蒜,王桢称之云:味久不变,可以资生,可以致远,化臭腐为神奇,调鼎俎,代醯酱。携之旅途,则炎风瘴雨不能加,食餲腊毒不能害。夏月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乃食经之上品,日用之多助者也。盖不知其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之害,荏苒受之而不悟也。""久食伤肝损眼,故嵇康《养生论)云:荤辛害目,此为甚耳。今北人嗜蒜宿坑,故盲瞽最多。"(《纲目》)④缪希雍:"脾胃之气,最喜芳香,熏臭损神耗气,故久食则伤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辛温太过,则血耗而目损矣。"(《本草经疏》)

3.论大蒜对人之利弊 陈士铎:"古人云,蒜有百益,其损在目,然而损不止在目也,耗肺气、伤心气、动胃气、消脾气、伐肾气、触肝气、发胆气,此人之未知也。但有损而有益,祛寒气,辟臭气,止逆气,解毒气,除疟气,消肉气,此人之所知也。两相较之,损多而益少,未可谓益百而损一也。"(《本草新编》)

4.论蒜灸的宜忌与用法 ①陈衍:"《续说》云,诸书言痈疽新发,覆大蒜片以灸者,盖以大蒜之能通气,亦除恶气也。而姚耆寅论此灸法,可施于贵胜不能忍艾火者尔。初觉势轻,固亦可用,如其赤黑势盛,急欲皮破泄毒,正当灸其患处,若恁蒜力难矣哉。又《资生经》谓消渴至百余日,最忌灼艾,则疮漏变成痈疽。凡渴后发痈疽者不可行矣。当别施治也。"(《宝庆本草折衷》)②宁源:"疗痈疽初起,用独子蒜切片贴肿处,艾灸其上,觉疼,即起换新者,再灸,痛者灸至不疼,不痛者灸至痛,多灸为良,无有不效。"(《食鉴本草》)③李时珍:"按李迅论蒜钱灸法云:治疽之法,着灸胜于用药。缘热毒中膈,上下不通,必得毒气发泄,然后解散。凡初发一日之内,便用大独头蒜,切如小钱厚,贴顶上灸之,三壮一易,大概以百壮为率。一使疮不开大,二使内肉不坏,三疮口易合,一举而三得之。但头及项以上切不可用此,恐引气上,更生大祸也。"(《纲目》)

芒硝月石白矾冰片能不能洗阴道

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 KAl(SO4)2= K+ + Al 3+ +2SO42-;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 Al3+ + 3H2O = Al(OH)3+ 3H+ (可逆)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明矾与氢氧化钠反应如下:KAl(SO4)2·12H2O +4NaOH=KAlO2+14H2O+2Na2SO4 明矾与小苏打的反应如下:2KAl(SO4)2·12H2O+6NaHCO3=K2SO4+3Na2SO4+2Al(OH)3↓+6CO2↑+24H2O 明矾可由明矾石经煅烧、萃取,结晶而制得。

明矾作为净水剂
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Al3+与水电离产生的OHˉ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彼此电荷被中和。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明矾作为灭火剂
泡沫灭火器内盛有约1mol/L的明矾溶液和约1mol/L的NaHCO3(小苏打)溶液(还有起泡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约为11:2。明矾过量是为了使灭火器内的小苏打充分反应,释放出足量的二氧化碳,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明矾作为膨化剂
炸油条(饼)或膨化食品时,若在面粉里加入小苏打后,再加入明矾,则会使等量的小苏打释放出比单放小苏打多一倍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使油条(饼)在热油锅中一下子就鼓起来,得到香脆可口的油条(饼)了。
明矾作为药物
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爆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明矾还具有抗菌,抗阴道滴虫等作用。一些中医用明矾来治疗高脂血症、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咯血等疾病。

其他作用
明矾还可用于熬绿豆稀饭,主要作用是使绿豆更容易被煮烂。
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油漆、鞣料、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明矾性寒,味酸、涩。入肺、肝、脾、胃、大肠经。具收敛燥湿,解毒祛痰的作用。
治呕吐:明矾末、面粉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可止吐。
治火牙痛:明矾3粒,蜂巢1只,用温开水冲泡,待凉后漱口,连续漱数次可愈。
治化脓性中耳炎:明矾粉末吹耳内,每日数次。
治咽喉炎:明矾0.3克,天葵块根3克,共研末,吹入咽喉内。
治小儿鹅口疮:明矾5克,硼砂1克,共研末,涂疮面,即好。
治红眼:明矾少量,川黄连1克,红枣5枚,煎水洗擦。
治痔疮:螺丝肉数个。明矾适量放于螺丝肉内溶化,用棉花蘸水搽患处,每日二次。
治阴/道痒痛:明矾1克,花椒10粒,细盐一汤匙,水煎热擦洗。
治鹅掌风:明矾、白凤仙花各适量。将二味药共捣烂,敷患处,不可沾水。
治蝎子蜇伤:明矾粉末,醋调敷患处。
治脚癣:明矾15克,熟石膏12克,炉甘石9克,赤石子15克。将四味药共研末。先将明矾泡水外洗。流脓水者擦上药粉,每日一次,3日为一疗程。
治麻疹:明矾30克,牵牛子20克,鱼腥草50克。将三味药共研末,调凡士林适量,外敷涌泉穴,每日一次。
治热性癃闭:明矾30克,研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纳入脐孔内,滴温水数滴,使明矾溶化。敷6小时后无效,可重复使用,以排尿通利为度。
治尿闭:明矾18克,葱白适量。将明矾研末,与葱白共捣烂,涂于脐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治脱肛:明矾18克,五倍子20克,石榴皮25克,虎杖15克,黄连9克。将上药研末,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外洗患处。
治小儿脐炎:
方1:明矾10克,滑石粉40克。共研末极匀,填脐眼中,外盖消毒纱布,每日二次。脐中无渗液时可停药。此方有良效。
方2:明矾(煅),赤石脂共研末,撒患处。
方3:小儿脐肿用明矾烧灰敷之。极效。
治咯血:明矾24克,桑叶30克,孩儿茶35克。将三味药共研末,每日三次,每次1克,开水送服。
治咳嗽明矾30克,研末,醋调敷足心。
治咳痰哮喘:明矾60克、面粉、醋、蜂蜜各适量,先将明矾研末与面粉拌匀,调醋和蜂蜜,拌制成稠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贴敷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一次,连贴10日为一疗程。
治脓疱疮:明矾9克,枯矾9克,雄黄6克。三味药同研末撒患处,用纱布包扎。
治湿疹:明矾60克,食盐60克。冲开水溶化后,以毛巾蘸汤淋洗。每日洗二次,连洗3日。药量可根据需要增减。
明矾的主要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当明矾作为食品添加剂,被人食用后,基本不能排出体外,它将永远沉积在人体内。明矾中的铝不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分的吸收,从而导致贫血和骨质疏松,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明矾可以杀死脑细胞,使人提前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症状。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禁止过铝制餐具的使用及明矾作为食品添加剂,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明矾列为有害食品添加剂。

手足癣秘方
藿香25克生大黄2克黄精10克白矾10克用白醋500克煮沸冷却后泡洗患部。每次一小时。洗后擦马应龙痔疮膏。不可用肥皂之类洗手。一剂洗三次。日三四次。一般二剂愈。治疗百余例皆愈。

芒硝[máng xiāo]
芒硝,也作硭硝、芒消、马牙硝、盐硝、盆硝,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的俗称。外文名Sodium Sulfate。芒硝一种分布很广泛的硫酸盐矿物,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可以主治破痞,温中,消食,逐水,缓泻。用于胃脘痞,食痞,消化不良,浮肿,水肿,乳肿,闭经,便秘。在干旱地区,常可以见到由它们形成的盐华及皮壳。盐湖、盐泉和干盐湖是形成芒硝的地方。

1概述芒硝(十水合硫酸钠Na2SO4·10H2O)
拼音:mángxiāo
11
朴硝又名芒硝英文:mirabilite
功效分类:泻下药;清热药。生态环境: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较潮湿的山洞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天津、山西、陕西、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工业应用:芒硝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品的干燥过程中。
炮制方法:
芒硝
1、取天然产的芒硝,用热水溶解,过滤,放冷即析出结晶,通称朴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煮透后,加入朴硝共煮,至完全溶化,取出过滤或澄清后取上层液,放冷,待析出结晶,干燥后即为芒硝(每朴硝100斤,用萝卜10-20斤)。
2、也有取天然产的芒硝,经煮炼、过滤,冷却后,取上层的结晶为芒硝,下层的结晶为朴硝。
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芒硝的晶体为短柱状或针状,一般这些晶体聚集在一起成块状、纤维团簇状。它们或无色或白色,具有玻璃光泽,入水即化。芒硝在干燥的环境下会失去水分而变成数粉末状,这时就称为无水芒硝。芒硝可以用来提取硫酸铵、硫酸钠、硫酸及硫化钠等化工原料,还是制造洗衣粉的重要原料。中国芒硝分布较多。也作硭硝。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的俗称。化学式Na2SO4·10H2O。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用于制革、制玻璃、制碱工业等,也用作泻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芒硝出自《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凡使芒硝,先以水飞过,角五重纸滴过去脚,于铛中干之,方入乳钵研如粉,任用。陶弘景:按《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消石名芒消尔。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消石正同,疑此即是消石。旧出宁州,黄白粒大,味极辛苦。顷来宁州道断都绝。今医家多用煮炼作者,色全白,粒细而味不甚烈,此云生于朴消,则作者亦好。《唐本草》:晋宋古方多用消石,少用芒硝,近代诸医,但用芒消,鲜言消石,岂古人昧于芒消也。《本经》云,生于朴消,朴消一名消石朴,消石一名芒消。《开宝本草》:芒消,此即出于朴消,以暖水淋朴硝取汁炼之令减半,投于盆中,经宿乃有细芒生,故谓之芒消也。又有英消者,其状若白石英,作四、五棱,白色莹澈可爱,主疗与芒消颇同,亦出于朴消,其煎炼自别有法,亦呼为马牙消。
2性状芒硝
单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针状;通常成致密块状、纤维状集合体。无色或白色,玻璃光泽,具完全的板面解理,莫氏硬度1.5~2,比重1.48。味清凉略苦咸,极易潮解,在干燥的空气中逐渐失去水分而转变为白色粉末状的无水芒硝。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下班样光泽。无臭,味咸苦。如不密闭保存,可风化而成白色粉末(即元明粉)。
3产地芒硝
产于干涸的盐湖中,与石盐、石膏等共生。现代芒硝矿床产于内陆湖泊和海滨半封闭的海湾潟湖里,在干燥炎热的条件下,温度在33℃以上蒸发时,形成无水芒硝;在33℃以下或秋冬气温下降时,形成芒硝。
世界上芒硝湖的分布,以中国和俄罗斯较多。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吉林等省、区。古代芒硝矿床产在陆相湖泊沉积岩系里,一般在红色砂页岩系中呈透镜状产出。中国湖北省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工业矿物原料所指芒硝,常包含无水芒硝和钙芒硝,用以制取硫酸铵、硫酸钠、硫酸及硫化钠等化工原料。其中用于制造洗衣粉的芒硝占总用量的65%~70%。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怀俄明州,以及美国西南部、西部其他地区富产芒硝,也产生于奥地利、西班牙,在波希米亚以及里海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也有丰富的矿藏。
4药用基本信息
性味与归经:咸、苦,寒。归胃经;肺经;脾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芒硝
适应症:1.用于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亦可与驱虫剂并用;与活性炭合用,可治疗食物或药物中毒。 2.用于阻塞性黄疸及慢性胆囊炎。 3.用于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象等。 4.也用于发作频繁而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心绞痛病人,对伴有高血压的病人效果较好。 5.外用热敷,消炎去肿。
用法及用量:6-15克,不入煎剂,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包敷患处。
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
规格:每次15~20克,便秘可用3%~5%水溶液,于清晨空腹服。
药材基源:为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的精制结晶。
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芒消系含有杂质的硫酸钠,玄明粉则系纯粹的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盐类对肠粘膜也有化学刺激作用,但并不损害肠粘膜。过浓的溶液到达十二指肠时,可引起幽门痉挛,从而延迟全部药物从胃中排空,同时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入肠管,故服时应饮大量的水以稀释之。服后4-6小时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流体粪便。如用以治疗组织水肿,需少饮水。
减轻阑尾炎症:实验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的家兔,腹部外敷大黄、芒消、大蒜加适量食醋的糊剂,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阑尾炎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引起肠道神经反射:正常家兔右下腹部外敷大蒜芒消糊剂,局部皮肤有发热、发红、起水疱等刺激症状,小肠及阑尾、袋状结肠运动增强;用1%普鲁卡因局部环封后,肠管运动则见减弱。因此,其作用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的。由于蠕动增强,血流供应丰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加强,从而调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消肿止痛:感染性创伤用10-25%硫酸钠溶液外敷,可以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
利尿:4.3%硫酸钠无菌溶液静脉滴入可作为利尿剂以治疗无尿症和尿毒症。
临床应用
1、骨蒸热(按:即结核病)。用芒硝粉,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两次。
2、腹中痞块。用朴硝50克、独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捣成饼,贴患处,以痞块消除为度。
3、大小便闭,鼓胀欲死。用芒硝150克,泡在一升开水中,饮下。引起呕吐即愈。
4、小便不通。用芒硝15克,茴香酒送下。
芒硝
5、两眼红肿。用芒硝粉放在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
6、眼睑红烂。芒硝用水蒸,露一夜,过滤。以清液洗眼。虽久患者亦能治。
7、退翳明目。取芒硝用厚纸包严,放在怀内,贴肉存一百二十天,取出研细,稍加龙脑。点眼。只要瞳孔未破,虽多年翳障,也可以消散。此方名“白龙散”。又方:芒硝500克,溶热水中,滤过。余汁用瓦罐熬干,露一夜。加铅丹(水飞,炒过)50克、麝香0.25克,再加一点脑子。每日点眼。
8、牙痛。把皂荚煎成浓汁,加入朴硝煎化。倒在石上,等结成箱后,刮取擦牙。
9、喉痹肿痛。用朴硝50克,分次细细含咽,有效。或加丹砂一钱亦可。如感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10克吹入喉部。
10、口舌生疮。用朴硝含口中。
11、小儿鹅口疮。用芒硝擦舌,一天擦五次。
12、豌豆疮(已成红黑色,但尚未成脓)。用猪胆汁和芒硝末涂敷。
13、指头肿痛。用芒硝煎水浸泡指头。
14、风疹、漆疮。用芒硝煎水涂试。
15、难产。用末芒硝10克,热童便送下。
16、死胎不下。治法同上。
17、将芒硝敷于双乳上,可在断奶时辅助消肿。
芒硝 -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2、《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使。畏麦句姜。
3、《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1]5鉴别功效之别
1、芒硝:其性味咸苦寒。具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积,肠痈肿痛等症。
2、硝石:其性味苦、温、有毒。具润燥软坚,通淋之功。临床上用于五脏积热,胃肠便秘,霍乱,瘰疬之症。
3、硼砂:其性味甘、咸、凉。具清热消痰,解毒防腐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梗噎嗝,咳嗽痰稠之症。
性状之别
芒硝
1、芒硝:来源于硫酸盐类芒硝族矿物芒硝,该药材粗制品称“皮硝”或“朴硝”,粗制品用鲜萝卜精制析出的结晶即称芒硝,芒硝结晶经风化干燥,药材称玄明粉。芒硝药材呈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结晶,两端不整齐,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咸微苦。玄明粉为白色粉末,余同芒硝。
2、硝石:又名火硝,马牙硝,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本品为无色透明六角斜方形的短柱状结晶体,或为白色晶状粉末,含杂质较多者呈淡灰色或淡黄色,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咸、微苦,有钻舌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14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