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樗根皮(炒黑)1两,生茅术1钱,生黄柏1钱,地榆(炒黑)1钱5分,楂肉(炒黑)3钱,银花(炒黑)1钱5分,赤苓3钱,猪苓1钱5分。
功能主治 : 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
各家论述 : 重用樗根皮之苦燥湿,寒胜热,涩以断下,专入血分而涩血为君;地榆得先春之气,木火之精,去瘀生新;苏木、黄柏、赤苓、猪苓开膀胱,使气分之湿热,由前阴而去,不致遗留于血分也;楂肉亦为化瘀而设;银花为败毒而然。
摘录 : 《温病条辨》卷三
不是湿气的问题,而是体内水气得不到散布的问题。痒说明有毒,就是湿气内蕴阻隔水气的散布。可以诊断为:水泡型足癣、手癣、甲癣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
泽泻、萆薢15克,龙胆草、车前子、黄柏各12g,栀子、木通各9g
金银花、薏苡仁、鱼腥草各30克,生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便秘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土茯苓30g
【外用】霍黄浸剂、醋泡方、鹅掌风浸泡方或白醋浸泡,并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擦。
另外补充一点,春天发陈,夏天续秀,秋天容平,冬天闭藏
就是说春天的生发之力较强,要把身体过多的阳气发散
而冬天闭藏,是要把减少身体的损耗放在第一位
【药 名】:猪苓
【拼 音】:zhuling
【英文名】:agaric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
【功 效】:利尿渗湿。
【主 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
【性味归经】:甘淡,平。①《本经》:“味甘,平。”②《药性论》:“微热。”③李杲:“淡甘,平。”
入脾、肾、膀胱经。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阳、少阴经。”②《药品化义:“入脾、膀胱二经。”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大阴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 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无水湿者忌服。①《医学启源》:“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②《医学入门》:“有湿症而肾虚者忌。”③《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1、配茯苓:利水渗湿;2、配滑石:利水通淋,清热解毒。
【别 名】:豕零(《庄子》)、猳猪屎(《本经》)、豕橐(《庄子》司马彪注)、豨苓(《韩昌黎集》)、地乌桃(《本草图经》)、野猪食(《东北药植志》)、猪屎苓《四川中药志》)
【处方名】:猪苓、朱苓、猪苓片
【商品名】:猪苓,以质坚体重、外皮乌黑光润、断面洁白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药材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拉丁名】:药材polyporus原植物猪苓polyporus umbillatus(pers)fr.
【炮制方法】: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猪苓,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为干燥的不规则的长形块状或近圆形块状,大小粗细不等,长形的多弯曲分枝如姜,长?0~25厘米,径约3~8厘米,圆块状的直径约3~7厘米。外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全体有瘤状突起及明显的皱纹。质坚而不实,轻如软木,断面细腻,白色或淡棕色,略呈颗粒状。气无,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褐色光亮、肉色粉白、体较重者为佳。显微鉴定: 粉末:灰黄白色。菌丝散在或粘结成团,大多无色,少数黄棕色或暗棕色(外层菌丝)。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直径1.5-6(-13)μm,棕色菌丝较粗。草酸钙方晶极多,大多呈正方八面体或规则的双锥八面体,也有呈不规则多面形,直径3-64μm,有时可见数个结晶集合。
【中药化学成分】: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生物素(biotin)、糖类、蛋白质。菌核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ergosterol-4,6,8,(14),22- tetraen-3-one)、α-羟基-廿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生物素(维生素h,bi-otin);另含猪苓聚糖i(gu-i)和粗蛋白。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数片,加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在103.4kpa下加热半小时,取出,用蒸馏水洗净碱液,一部分残渣加5%硝酸共热,应全部溶解;另一部分残渣加入碘液中,10min 后取出,加50%硫酸1滴,显紫红色。(甲壳反应)(2)取粉末1g,加稀盐酸10ml,在水浴上煮沸15min,搅拌,呈糊胶状;另取粉末少许,加 20%氢氧化钠试液适量,搅拌,呈悬浮状。(3)取本品0.02g,加水20ml溶解,滤过,滤液加95%乙醇50ml使沉淀,离心。取沉淀物加水溶解后,加α-萘酚试剂1-2滴,应显紫红色;加费林试剂无氧化亚铜沉淀发生;沉淀物加酸水解后,再加费林试剂即有氧化亚铜沉淀产生。水解后试液作纸层检查,以无水葡萄糖的水溶液对照,用邻苯二甲酸-苯胺溶液显色,样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应显相同的棕色斑点。
湿气我以前一直认为是个玄乎的东西,觉得无关紧要,直到去了广东,外部环境的湿热,加上空调冷饮凉茶的作用,很快湿气的威力就发挥出来了,我本身就是除了走路都懒得动的人,这下更不想动了,整天浑浑噩噩,也没什么劲,关键是吃的那么清淡还是痘痘、口腔溃疡停不下来,然后还出现了小腿水肿。
这下慌了,去看了医生,说是湿气过重,开了些中药,但是工作比较忙,煎药什么的也确实很不方便,所以吃完那次的之后就没再吃了,然后网上也有不少的食疗方,星期天的时候就开始捯饬着自己做了,专门买了个带预约功能的电饭煲,平时在手机上遥控,回家就有汤可以喝了,也挺方便的。分享几个祛湿的食谱。
1、冬瓜薏米老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薏米一把,冬瓜一斤,葱,姜,料酒,盐
做法:鸭肉先焯水,然后翻炒,加水炖煮,加薏米煮1个小时,再加冬瓜和盐炖熟就差不多了。
这个汤健脾利湿,对于水肿之类的都有不错的效果,尤其适合夏季喝,做起来也不是很费力,但是我一般会省掉翻炒的步骤,觉得这样更清淡。
2、材料:薏米20克(炒制)、山楂10克、玉米须3克、柠檬5克
做法:除薏米之外的材料浸泡,然后用开水冲泡,柠檬等水温下降之后泡入即可。
作用:祛湿气,排毒、美白、消水肿。
这种没什么空间和工具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用,当然还是要有热水。
除了饮食方面的,还一定要多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散湿,适量运动就好,过犹不及嘛!跑步之类的都挺好,运动之后,可以用艾叶泡泡脚,泡到身体微微冒汗就成了,据说这样祛湿效果最好,睡觉的时候可以用一用祛湿的tie,正好利用晚上器官排毒时间,所以要早点睡哦!这类东西里我用过择益靖湿感觉还不错,另外睡觉空调温度要控制好,不贪凉。
平时饮食也要注意不贪凉,少吃生冷油腻的东西,不穿潮湿衣物,祛湿气也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阶段性进行,定期祛祛湿气,不要等它累积成病了,后悔就晚了。
你是不是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耳内湿(耳禅湿),俗称耳湿,睡觉的时候总是流口水,经常上厕所便便都黏马桶,很难冲干净,舌头白腻、整个人虚胖,怎么减肥都瘦不下来。
这些症状很多人都有,拥有这类症的人群被中医称为体内湿气重,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去看中医,就被湿气重重的原因,因为湿气重的症状是很明显的,中医一看便知。
湿气重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俗话都说:“湿气重是万病之源”,
1、湿在上焦肺会生痰、咳喘、胸闷、气短。
2、湿在中焦会脾虚、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思虑过度、困倦无力、大便溏泻。
3、湿在下焦会腰膝酸软、无力、下肢沉重、浮肿、小便不利等。
那么湿气重该怎么办呢?这里分享个食疗祛湿的千古名方在《本草纲目》里面记载有这么一个食疗方——芡实薏米茶,具体做法是将薏米仁炒到微黄,将炒薏米、芡实、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或用热水浸泡两小时),洗净后加水煮一小时,转文火煮半小时,待凉饮用。
之所以加入芡实,是因为芡实的健脾作用最好,还可固肾,肾脏好了,能够利尿、祛除水湿。
很多人说到湿气,第一个想到的重视红豆薏米,其实是错误的,中医里记载的红小豆祛湿是指赤小豆,而非红豆(红豆是养心的),希望大家不要在弄错了。
1、适当食用姜
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把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等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便会有所改善。
2、避开“湿”的食物与环境
人体内之所以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便很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故此,对湿气敏感的人,不应穿着潮湿的衣服;不应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不应睡在潮湿的地板上,最好选择离地面较高的床上。
3、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一般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而同时他们又往往会由于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不愿意运动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郁积的湿气便越多,如此下去,只会引发一系列的重症,因此,增加 体育 锻炼势在必行,通过运动,让身体里的湿气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是最有效也是最自然的办法。
湿气不是水一样或者水汽一样的物质,而是像鼻涕一样黏黏的东西,特别存在骨缝关节处,体内的湿气是各种各样病症源头。湿气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它遇寒则为湿寒,遇热则为湿热,遇风则为风湿,还有暑湿、痰湿等。而湿气是潜伏在人体内的 健康 炸弹,很多人突然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脸上黏腻不舒服,头发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殊不知这些都是湿气过重的典型表现。
怎么知道自己有湿气呢?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自查:
1、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舌苔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2、看头部
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的时候,头部是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可呈现头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块布;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会伴随发热、怕冷风、流清鼻涕等表湿症。
3、消化效果: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不佳、饭量下降、不成形等。因而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得表现。
4、小便及妇女带下,而且大便也会表现得比较稀:湿卸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医 养生 ,健脾“化湿”。小便浑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5、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体内有湿的人,大便后一张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几大招去湿气
1、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越是不爱运动的人,体内淤积的湿气就会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而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动,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身、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都可以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艾叶泡脚
艾叶泡脚具有驱寒的作用。艾属于极阳的药物,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疾病。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不要再让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
可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100克,放入大锅,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澡15-30分钟,有助于全身的化湿灭菌。
3、按摩三穴位祛湿
处于身体三个凹陷处的穴位就是人体的排湿口。
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4、少吃甜食、生冷食物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等。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凉性性质。
人们只知道十有九湿,但却不知道湿气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表现,更加不要提调理了。其实,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在人们的身上是十分明显的,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及时的发现的。而要想避免湿气对身体 健康 产生影响,去除湿气的办法,大家也应多加了解。
所以湿气重,我们要学会调理,才能把湿气甩掉。
1、头部:如果身体湿气重,会出现头部昏沉,头昏脑涨,就像感受很沉重,十分不舒服。
2、舌头: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早上起来刷牙后,观察自己的舌苔是否出现厚苔并且滑腻,如果是,则为湿气重。正常生态位薄白苔。
3、皮肤:湿气重的人,皮肤会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体爬动一般难受,用手去抓痒,有红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样。不过持续比较段时间就消失。
4、关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5、大小便:湿气重的人,会有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症状。如果大便成形,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很难冲干净厕所,也需要多几张手纸才擦干净。
6、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7、胃口:湿气重的人,胃口会受到影响,不想吃东西,食欲不好,出现胸闷腹胀,饭量少,还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1、睡不够。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口味重。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3、爱吃凉。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4、喝大酒。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5、老坐着。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6、运动少。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夏季里,从事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还可以助消化、促进气血流通,进而防止内生湿邪的产生。运动时身体微微汗出,还能带走体内多余的水分,让身体感觉更加轻盈。专家发现,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晚间相对凉爽时进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种球类、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为宜。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2、针灸祛湿
一般针灸治疗需要先找到具体的病症原因,然后根据相应的穴位租用进行针灸治疗,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严重情况制定整体的治疗疗程,对于较为严重的朋友还需要结合中药、拔罐等治疗方法来祛除湿气!
3、拔火罐
拔火罐通过物理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火罐后会留有罐印。一般情况下,罐印会在7天左右消散。
拔火罐后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体内湿气、拔火罐的时间长短、医生的手法等因素,拔火罐后的颜色有紫黑色、红色、暗红等,分别提示可能有相应的疾病,但只能作为参考,还要结合个人的症状表现来判断。通常拔火罐后颜色偏深,预示着体内寒气、湿气较重,平素贪凉、可能是湿热体质等。
4、食疗祛湿
薏米红豆粥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材料:薏米和红豆按2:1配(大约差不多就行啦,没有必要这么精确)
做法:把薏米和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喝的时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红糖。
薏米红枣粥
红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份、胡萝卜素、磷、钙、铁等,有维生素丸的美称,有较强的抑爱、抗过敏作用。红枣还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很好的保健品。
材料:薏米50克,红枣10枚,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将薏米、糯米分别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沥干;红枣洗净沥干。
2、把薏米、糯米一起放入锅内,倒入适量(800毫升)清水,先用大火煮开后转至小火,再加入红枣,熬至米粒糊化成粥状,即可盛出食用,依照个人偏好可加红糖。
“湿”是人体很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属于中医“六淫”,但在人体内的表现各不相同;病位不同,人体的症状也不相同, 养生 方法、中成药选择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湿”的类型,以及合适的中成药推荐!
1、暑湿。表现为心烦气躁、发热、口干舌燥、周身困倦乏力等症状;应多吃清热解暑利尿食品,比如冬瓜、西瓜、黄瓜、丝瓜、五花茶等。
中成药可以参考选择:可以选择藿香正气丸、莲花峰茶;有解暑湿、利尿、和胃、行气的作用。
2、寒湿。多表现为关节疼痛、腹胀腹泻、畏寒怕冷、身体困重、舌苔白腻等症状;平常可多吃生姜、胡椒、辣椒、桂皮等食品。
中成药可以参考选择: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有温阳暖胃、祛寒止痛的功效。
3、脾虚湿盛。多表现为困倦乏力、大便稀溏、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平常多吃健脾食品,比如白术、茯苓、陈皮、薏苡仁、芡实、莲子等。
中成药可以参考选择:参苓白术丸、健脾丸;有健脾和胃、固肠止泻的功效。
4、湿热阻滞。多表现为皮肤油腻、面生暗疮、困倦乏力、舌苔黄腻等症状;肝胆湿热伴有心烦气躁、口干口苦、头晕头痛等;胃肠湿热多伴有脘腹胀满、大便粘稠、排便不畅、肛门灼热等症状。平常多吃清热利尿祛湿食品:如冬瓜、赤小豆、白萝卜、薏苡仁等。
中成药可以参考选择:湿热在肝胆,可选择龙胆泻肝丸;湿热在胃肠,可选择香连丸;湿热在皮肤,可选择湿毒清胶囊。
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判断自己”湿“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 养生 方法和中成药,早日祛”湿“!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体内湿气不去除,生病感冒分分钟就找上门,就算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山打牛。
现在正处于多雨水的季节,很容易增加体内的湿气,体内湿气加重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个60岁老中医教的一个小妙招,排出体内的湿气,身 体更 健康 。
1、 饮食清淡。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的代谢买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发炎,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体内的湿气。
生冷食物、冰品或者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最好在烹饪时加入葱、姜,降低食物的寒凉性质。
2、避免环境的湿气。
人体湿气的产生,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意外,跟环境也有很大一部分关系。经常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小事情。
a、 房间要多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流通,拒绝潮湿的环境。
b、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
c、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洗完头发后要及时吹干头发。
当一个人排出了体内的湿气之后,整个人都会精神抖擞,感冒发烧都会远离你。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几款去湿气的食物,让你身体更 健康 。
1、薏米
薏米是清热祛湿的首选食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风湿逛街疼痛等症状。
2、苦瓜——清凉解渴、清热解毒
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以加速排出体内的湿气。这款苦瓜片大肚茶,采用袋泡茶的形式,高透气性,耐泡出味,冲泡简单,方便携带。
3、红豆
红豆是利水、消肿、清热、祛湿的佳品。
4、玉米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
5、绿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09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断下汤
下一篇: 断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