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羌活半两,防风3钱,升麻1钱,葛根2钱,白术1钱,苍术3钱,当归身3钱,人参2钱,甘草5钱,苦参(酒浸)2钱,黄芩1钱(炒),知母3钱(酒洗),茵陈5钱(酒炒),猪芩3钱,泽泻3钱。
制法 :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拈痛汤(《兰室秘藏》卷中)、当归止痛汤(《便览》卷一)。《便览》有茯苓。
各家论述 : 《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阳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巨。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摘录 : 《医学启源》卷下
功能主治 : 湿热脚气,表邪不解,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 湿热不化、经气不得流行,故发热身痛,足胫肿痛,为湿热脚气,表邪不解焉。羌活散邪于表,黄芩清热于里,苍术操湿强脾气,白术燥湿健脾元,防风疏腠理以散风,黄柏清湿热以存阴,泽泻泻膀胱之湿,猪苓利三焦之湿,当归养血以舒筋脉也。水煎温服,使表邪解散,则湿热顿消,而经气流行,营血灌溉,安有发热身痛脚气之患乎?此强中分解之剂,为湿热脚气表不解之专方。
摘录 :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
功能主治 : 湿脚气。
摘录 : 《医门补要》
用法 :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 :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症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痹症、痤疮、扁平疣、静脉炎等病症。1.类风湿关节炎: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3例,疗程12周。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57%。(《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2.痹症: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50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27例,基本痊愈13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黑龙江中医药》2005年第3期)3.痤疮:随机分组,治疗组57例给予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57例给与三黄片治疗,疗程2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第10期)4.扁平疣:随机分组,治疗组212例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203例给与西药(肌注聚肌胞、转移因子注射)治疗,疗程35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静脉炎:本方加减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60例,治疗时间13~72日,平均37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25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山东医药》2005年第23期)
方解 : 当归拈痛汤中重用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通痹止痛;茵陈清热利湿;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白术、苍术燥湿健脾,运化水湿;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防诸苦煤药物伤气血阴津,祛邪不伤正;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坐骨神经痛、高尿酸血症(痛风)、臁疮、痛风性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银屑病关节炎、带状疱疹、创伤性滑膜炎、顽固性皮肤瘙痒、筋膜炎、深静脉血栓、湿疹等。
现代研究 : 动物实验观察,当归拈痛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有抗炎镇痛作用,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
方歌 :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摘录 : 金·《医学启源》
1、要多休息,凡事不要太累;
2、盐一定要少放,吃的一定要清单;肿得厉害的话,
就要禁止吃盐了!
3、睡觉的时候脚下放一个靠垫;
4、天天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所有不开心的事全部放到一边。
脚肿
证名。水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见《证治要诀·肿》。一作足肿。因湿热太甚,脾虚不足,脾虚气滞,久病正虚所致。《医林绳墨》卷五:“足肿者,谓腿足作肿也。有湿热太甚而作肿者,其色红肿,当清湿热,如当归拈痛汤亦可。有脾虚不足而作肿者,其色白肿,当养脾气,如参苓白术散加牛膝、苡仁。有脾虚气滞而不行者,肿久必有水出,破之难痊,治宜实脾为要,如参苓白术散加升麻、泽泻。有病久而作肿者,其肿下连足趺,如皮肿可治,肉肿难除,当养正健脾,如补中益气汤加牛膝、续断。”参见水肿条。
吃东西要吃淡点,一有空的话就把脚放高一点,豆浆里不要放任何东西,把淡豆浆当水喝吧,我四个月的时候脚就肿了,后来喝了豆浆就好多了,不肿是不可能的!
目前医疗领域,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段:手术和非手术。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仅有小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而需要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目前报道90-95%的颈椎病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非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康复治疗等综合疗法,中医药治疗手段结合西药消炎镇痛。 (一)中医中药治疗 1.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医药辩证治疗:应以分型辩证用药为基本方法。 (1)颈型颈椎病: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葛根)或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大元参、板兰根、金银花等。 (2)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痛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没药、桃仁、羌活、红花、五灵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龙、炙草);如偏湿热,宜清热利湿,用当归拈痛汤(当归、党参、苦参、苍朮、白朮、升麻、防己、羌活、葛根、知母、猪苓、茵陈、黄芩、泽泻、甘草、大枣),如伴有麻木,在上述方中加止痉散(蜈蚣、全蝎)。 以麻木为主,伴有肌肉萎缩,取益气化瘀通络法,常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芍药、桃仁、红花、地龙)加蜈蚣、全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 头晕伴头痛者,偏瘀血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偏痰湿,宜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大枣)等。 头晕头胀如裹,胁痛、口苦、失眠者,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常用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甘草)。 头晕神疲乏力、面少华色者,取益气和营化湿法,常用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白芍、黄柏、升麻、葛根、蔓荆子、甘草)。 (4)脊髓型颈椎病:肌张力增高,胸腹有束带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红花、桃仁、当归、天花粉、穿山甲、炙甘草)。如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者,取补中益气,调养脾肾法,地黄饮子(附子、桂枝、肉苁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远志、石斛、茯苓、麦冬、五味子)合圣愈汤(黄芪、党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柴胡)。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较多,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2.中药外治疗法:有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或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应用在颈椎病患者的有关部位。颈椎病中药外治的常用治法有腾药、敷贴药、喷药等。 3.推拿和正骨手法:具有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生成、活血祛瘀、促进组织代谢、解除肌肉紧张、理筋复位的作用。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点法、按法与扳法。 特别强调的是,推拿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4.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穴位进行刺激,通过刺激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西医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消除神经根、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减轻粘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常用治疗方法: (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常用用各种西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钾、奴佛卡因等)或中药(乌头、威灵仙、红花等)置于颈背,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与另一电极对置或斜对置,每次通电2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一般用2000Hz-8000Hz的中频电为载频,用1-500Hz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频电为调制波,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制并编成不同的处方。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放置方法同直流电,每次治疗一般20-3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3)超短波疗法 用波长7m左右的超短波进行治疗。一般用中号电极板两块,分别置于颈后与患肢前臂伸侧,或颈后单极放置。急性期无热量,每日一次,每次12至15分钟,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20分钟。10-15次为—疗程。适用于神经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肿期)。 (4)超声波疗法 频率800kHz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机,声头与颈部皮肤密切接触,沿椎间隙与椎旁移动,强度用08~1W/cm2,可用氢化可的松霜做接触剂,每日一次,每次8min,15-20次一疗程。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频率同上,声头沿颈两侧与两岗上窝移动,强度08~1.5W/cm2,每次8—12min,余同上,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5)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 采用超声电导仪及超声电导凝胶贴片,透入药物选择2%利多卡因注射液。将贴片先固定在仪器的治疗发射头内,取配制好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分别加入到两个耦合凝胶片上,再将贴片连同治疗发射头一起固定到患者颈前。治疗参数选择电导强度6,超声强度4,频率3,治疗时间30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用于治疗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高电位疗法 使用高电位治疗仪,患者坐于板状电极或治疗座椅上,脚踏绝缘垫,每次治疗30-50分钟。可同时用滚动电极在颈后领区或患区滚动5-8分钟,每日一次,每12-15天为一疗程,可用于各型颈椎病,其中以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为佳。 (7)光疗 紫外线疗法:颈后上平发际下至第二胸椎,红斑量(3~4生物量),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配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急性期。 红外线疗法:各种红外线仪器均可,颈后照射.20~30min/次。用于软组织型颈椎病,或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牵前先做红外线治疗)。 (8)其它疗法: 如磁疗、电兴奋疗法、音频电疗、干扰电疗、蜡疗、激光照射等治疗也是颈椎病物理治疗经常选用的方法,选择得当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2.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颈椎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调整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颈椎牵引治疗时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1)牵引方式: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可以采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2)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10°,如病变主要在下颈段(颈5-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 (3)牵引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体重的10%-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一般初始重量较轻,如6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 (4)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每天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年老体弱者宜牵引重量轻些,牵引时间短些,年轻力壮则可牵重些长些;牵引过程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止牵引,查找原因并调整、更改治疗方案。 (6)牵引禁忌症:牵引后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经调整牵引参数后仍无改善者;脊髓受压明显、节段不稳严重者;年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严重、椎管明显狭窄、韧带及关节囊钙化骨化严重者。 3.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根据颈椎骨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原理为治疗基础,针对其病理改变,对脊椎及脊椎小关节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进行被动活动治疗,以调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关系,同时对脊椎相关肌肉、软组织进行松解、理顺,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指中国传统的按摩推拿手法,一般包括骨关节复位手法及软组织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在我国常用的有麦肯基(Mckenzie)方法、关节松动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矫正术(chiropractic)等。 应特别强调的是,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手法治疗宜根据个体情况适当控制力度,尽量柔和,切忌暴力。难以除外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椎体及附件有骨性破坏者、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畸形者、咽,喉,颈,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显神经官能症者,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慎用或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4.运动治疗 颈椎的运动治疗是指采用合适的运动方式对颈部等相关部位以至于全身进行锻炼。运动治疗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消除疼痛等不适,矫正颈椎排列异常或畸形,纠正不良姿势。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颈椎运动疗法常用的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有条件也可用机械训练。类型通常包括颈椎柔韧性练习、颈肌肌力训练、颈椎矫正训练等。此外,还有全身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也是颈椎疾患常用的治疗性运动方式。可以指导颈椎病患者采用“颈肩疾病运动处方”。 运动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症状缓解期及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具体的方式方法因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不同个体体质而异,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5.矫形支具应用 颈椎的矫形支具主要用于固定和保护颈椎,矫正颈椎的异常力学关系,减轻颈部疼痛,防止颈椎过伸、过屈、过度转动,避免造成脊髓、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减轻脊髓水肿,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最常用的有颈围、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颈托也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乘坐高速汽车等交通工具时,无论有还是没有颈椎病,戴颈围保护都很有必要。但应避免不合理长期使用,以免导致颈肌无力及颈椎活动度不良。 无论那一型颈椎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先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再手术这一基本原则。这不仅是由于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易引起损伤及并发症,更为重要的是颈椎病本身,绝大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是其停止发展、好转甚至痊愈。除非具有明确手术适应症的少数病例,一般均应先从正规的非手术疗法开始,并持续3~4周,一般均可显效。对个别呈进行性发展者(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则需当机立断,及早进行手术。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或韧带钙化所致的对脊髓或血管的严重压迫,以及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应当积极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者;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巩固、反复发作的其他各型颈椎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必须严格掌握微创治疗(髓核溶解、经皮切吸、PLDD、射频消融等)的适应证。 手术术式分颈前路和颈后路。 1.前路手术: 经颈前入路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后骨刺并行椎体间植骨。其优点是脊髓获得直接减压、植骨块融合后颈椎获得永久性稳定。在植骨同时采用钛质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适应证:1-2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所致神经根或脊髓腹侧受压者;节段性不稳定者。植骨材料可以采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硫酸钙、珊瑚陶瓷等。椎间融合器(Cage)具有维持椎体间高度、增强局部稳定性、提高融合率等作用,同时由于其低切迹的优点,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咽部异物感和吞咽困难,专用的髂骨取骨装置可以做到微创取骨。对于孤立型OPLL;局限性椎管狭窄等可以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方法。如果采用钛笼内填自体骨(切除的椎体)、钛板内固定则可以避免取骨。对于椎间关节退变较轻、椎间隙未出现明显狭窄的患者可以在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后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2.后路手术: 经颈后入路将颈椎管扩大,使脊髓获得减压。常用的术式是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适应证: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或多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者;多节段OPLL;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骨化所致脊髓腹背受压者。有节段性不稳定者可以同时行侧块钛板螺钉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康复治疗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弥补手术之不足,以及缓解手术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创伤,从而达到恢复患者心身健康的目的。 围手术期治疗的基本方法既离不开有关颈椎病的康复医疗(如中药、理疗、体育疗法、高压氧等),又不能忽视一些新的病理因素,如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忧虑恐慌等精神负担,又如手术的创伤以及术后体质虚弱。 “颈椎病康复保健功”用于颈椎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可以有计划推广到社区,体现出康复预防的学术思想。 4.疗效评定 日本骨科学会制定了对颈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定标准(简称17分法),并已经为国际学者所接受。根据我国国情也制定了适合相应的标准(简称40分法),并已经在国内推广应用。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痞满的辨证分型 4.1痞满·邪热内陷证4.2痞满·痰湿中阻证4.3痞满·湿热中阻证4.4痞满·肝胃不和证4.5痞满·饮食停滞证4.6痞满·脾胃气虚证4.7痞满·胃阴虚证 5痞满的辨证论治6关于气痞 6.1症状 7关于痰痞 7.1症状7.2辨证论治 8关于虚痞 8.1病因病机8.2辨证论治 9关于实痞 9.1病因病机9.2症状9.3治疗 10参考资料附:1治疗痞满病的穴位2治疗痞满病的方剂3治疗痞满病的中成药4痞满病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痞满病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痞满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痞满 已经自动替换为痞满病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pǐ mǎn bìng
2英文参考 distention and fulln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bdominal distention and fulln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痞满病(distention and fullness[1]、abdominal distention and fullness[2])为症状名[3]。是指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1]。《黄帝内经素问》称否、满、痞塞[3]。
《医方考》卷四:“土郁者痞满病。”
4痞满病的辨证分型
5痞满病的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伤寒典》:“若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满病,非结胸也。凡痞满病之证,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腑,此其将入未入犹兼乎表,是即半表半里之证,只宜以小柴胡之属加枳壳之类治之。”
《寿世保元·痞满病》:“痞满病与胀满不同,胀满是内胀而外亦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痞满病,宜调中补气血,消痞清热,攻补兼施。”
《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痞满病,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虚则补其中气,宜调中益气汤;实则消食,宜资生丸;豁痰宜豁痰汤;除湿宜二陈汤加猪苓、泽泻;有湿热清热,宜当归拈痛汤而消导之,亦不可用峻剂,致伤元气。”
6关于气痞 气痞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证[5]。
7关于痰痞 痰痞指痰气凝结所致的痞证[6]。
8关于虚痞 虚痞指无物无滞的痞证[7]。
9关于实痞 实痞指有邪有滞的痞症[8]。
《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
10
目录1拼音2处方3制法4功能主治5羌活导滞汤的用法用量6摘录7《医学发明》卷八 7.1方名7.2羌活导滞汤的别名7.3组成7.4主治7.5羌活导滞汤的用法用量7.6制备方法7.7附注 附:1古籍中的羌活导滞汤 1拼音 qiāng huó dǎo zhì tāng
2处方羌活 独活各15克 大黄(酒煨)30克 防己 当归各9克 枳实(麸炒)6克
3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4功能主治治脚气初发,一身尽疼,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者。
5羌活导滞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以微利则已。
6摘录《医学发明》卷九
7《医学发明》卷八
古籍中的羌活导滞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六香港脚部]男妇缓风香港脚门主论 利为主。若风湿壅盛,香港脚肿痛,便结腹满者,羌活导滞汤,或枳实大黄汤。若四气流注,阳明风热,腰脚肿...
《明医指掌》:[卷六]香港脚证九 ,当归拈痛汤。湿热甚,大便不通,大黄左经汤或羌活导滞汤。当归拈痛汤当归(酒洗,一钱)白术(炒,一钱...
《医宗金鉴》:[卷四杂病心法要诀]脚气死证 妄,则是水来克火之征,故曰命难全也.攒风散 羌活导滞汤 胜湿饼子 五积散 独活寄生汤3.脚气表解攒...
《证治准绳·杂病》:[第四册痿痹门]香港脚 脚初发,一身尽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以羌活导滞汤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汤除之。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丹溪心法》:[卷三]香港脚五十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06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当归拈痛散
下一篇: 当归拈痛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