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枳壳(去瓤,麸炒)、木通(锉,炒)、青皮(去白)、陈皮(去白)、桑白皮(锉,炒)、萝卜子(微炒)、白牵牛(炒)、黑牵牛(炒)、莪术(煨)、茴香(炒)、荆三棱(煨)各等分。
制法 : 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分气逐风。主气结不散,心胸痞痛,气逆上攻。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煎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宣明论》卷七
目录1拼音2概述3麸炒枳壳的炮制方法4麸炒枳壳的性状5枳壳的性味归经6枳壳的功效与主治7麸炒枳壳的炮制作用8枳壳的炮制研究 8.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8.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8.3工艺研究 9麸炒枳壳的贮存方法10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炒枳壳的方剂2用到中药炒枳壳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炒枳壳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麸炒枳壳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麸炒枳壳 已经自动替换为炒枳壳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chǎo zhǐ ké
2概述 炒枳壳为枳壳的炮制品。炒枳壳南北朝刘宋时代已有,见《雷公炮炙论》。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1]。炒枳壳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质脆,气香,味较弱[1]。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1]。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风疹瘙痒[1]。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1]。
3炒枳壳的炮制方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炒焦炙(《经效产宝》)和麸炒(《颅囟经》)等炮制方法[1]。
宋代提出了麸炒醋熬(《太平圣惠方》)、米泔浸后麸炒(《圣济总录》)、制炭(《博济方》)和面炒(《产育宝庆集》)等炮制方法[1]。
金元时代有炒制(《儒门事亲》)、麸炒、火炮、煨(《世医得效方》)等法[1]。
明代不仅增加了炮制方法而且对炮制目的也有阐述[1]。如米炒(《普济方》);萝卜制(《奇效良方》);米泔水浸(《保婴撮要》);“(苍术、萝卜、干漆、茴香)四麸炒枳壳丸,治气血凝滞,腹内蛊胀”(《医学纲目》);“热水浸一时,取起晾干,慢火煨透热即起,切片用,破至高之气,消食去积滞用麸炒,不尔气刚,恐伤元气”(《医宗粹言》)等[1]。
清代有麸炒、酒炒(《本草述》)、醋炒(《医宗金鉴》)、蜜水炒(《校注医醇賸义》)等法[1]。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麸炒等[1]。
枳壳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润透,去瓤,切薄片,干燥,筛去碎落的瓤核[1]。
炒枳壳的炮制方法: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1]。
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0kg[1]。
4炒枳壳的性状 枳壳为不规则弧形条状薄片,长达5cm,宽达1.3cm,表面黄白色,近外缘有1~2列点状油室,内侧具瓤脱落后的凹窝[1]。周边绿褐色或棕褐色,粗糙[1]。质脆[1]。气清香,味苦微酸[1]。
炒枳壳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质脆,气香,味较弱[1]。
5枳壳的性味归经 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2]。
枳壳味苦、辛、酸,性温[1]。
归脾、胃经[1][2]。
6枳壳的功效与主治 枳壳具有理气宽中、消滞除胀的功能[1]。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2]。
枳壳生品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1]。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瘀滞疼痛;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1]。如治胁肋胀痛的枳壳散(《本事方》);治瘀血疼痛的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1]。
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1]。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风疹瘙痒[1]。如治积滞内停,胃脘痞满的木香槟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呕逆嗳气兼脾胃虚弱,里急后重的宽肠理气汤(《婴童百问》)[1]。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1]。
7炒枳壳的炮制作用 枳壳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1]。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瘀滞疼痛;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1]。如治胁肋胀痛的枳壳散(《本事方》);治瘀血疼痛的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1]。
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1]。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风疹瘙痒[1]。如治积滞内停,胃脘痞满的木香槟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呕逆嗳气兼脾胃虚弱,里急后重的宽肠理气汤(《婴童百问》)[1]。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1]。
8枳壳的炮制研究 枳壳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枸橼醛、d芳樟醇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1]。另含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酸橙素、苦橙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异橙苷)、苦橙丁等[1]。还含升压成分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1]。
又有研究表明,枳壳经麸炒后,其挥发油含量有所降低,挥发油比重、折光率、颜色及成分组成也发生了变化[1]。挥发油中低沸点成分含量下降,多数高沸点成分含量略有增高[1]。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麸炒前后的枳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薄层色谱行为基本一致,而炒枳壳的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均减少,说明枳壳经麸炒加热过程,对黄酮苷含量有一定影响[1]。
(1)采用中药炮制控温炉加工麸枳壳,其优选工艺参数为:炒制温度420℃,炒制时间50秒,加麸量10%,投料量150g,翻拌速度为每分钟40次[1]。
(2)采用CY340460电热炒药机加工麸枳壳,其优选工艺参数为:炒制温度490℃,炒制时间20秒,加麸量10%,投料量1500g[1]。
(3)用烘法代替传统麸炒法加工枳壳的工艺为:枳壳喷湿后,润30分钟,用170℃温度烘20分钟[1]。此法炮制的枳壳挥发油降低程度与麸炒法近似,均能减少枳壳对肠道平滑肌的 *** ,黄酮类成分薄层层析结果一致,其中橙皮苷含量高于麸炒法[1]。
9炒枳壳的贮存方法
相克与相生同样是一种生理现象。
病证上所说的相克,包括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现象,故有虚实复杂的症状出现。
总的说来,分强弱两面,即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
因而, 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
另一方面强盛而尚未发生相克现象,必要时也可利用这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从疾病的发展变化来看相克,并不是前后都一致的。
例如鼓胀病,他在整个病程中所出现的证候,便包括了木横克土、木不克土和土反侮木等现象,治疗上虽然不离肝脾肠胃,治法上就有很大出入。
说明临床上运用相克时,不能固执一端,一成不变。
01
木横克土,木不疏土,土反侮木
木横克土,即肝旺脾弱。
肝旺多指肝气太强,表现为头胀,胁痛,胸闷太息,少腹胀;脾弱包括胃气阻滞,如食呆,脘痞胀痛,频作嗳气和矢气等。
由于肝旺多指肝气横逆,治疗上常用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健脾和胃,方如 柴胡疏肝散 (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甘草、生姜)、 调气汤 (香附、青陈皮、乌药、木香、藿香、砂仁、甘草)和 沉香降气汤 (沉香、香附、延胡、金铃子、砂仁、甘草)。
木克土的证候,以肝气犯胃为多, 并因胃而影响及肠,胃痛中的气痛,常因恼怒后肝气所引起,刘草窗的 痛泻要方 (白芍、陈皮、白术、防风), 目的亦为泻肝和胃而疏肠中气滞。
因此,本证在临床最为多见, 一般称为肝胃不和。
木不疏土,由肝气郁结所致。 肝气失其条达,影响脾胃功能迟钝,出现精神抑郁,胸胁满闷,食少艰化,腹胀,大便或秘或溏等症状。
治宜舒肝健脾,用 逍遥散 (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壳、陈皮和胃。
治疗肝气和肝郁,虽然同以理气为主,药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于发病和病机不同,方剂的组成并不一样。
反克现象在肝和脾胃亦为多见常见,因有木之与土,此胜彼负之说。
但一般土反侮木多由木郁不能疏土引起,亦即木不疏土的后果,且因后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产生肝火内郁,成为虚性亢奋现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陈皮、丹皮、山栀、贝母、泽泻)。
若由脾胃形成,则以湿热积滞为多,与肠亦有密切关系,当用 导气汤 (黄连、黄芩、当归、白芍、枳壳、槟榔、木香、大黄)加减。
处方法则: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理气畅中法。
常用药物:
疏肝气 ——青皮、制香附、金铃子、香橼、柴胡、广郁金、玫瑰花、娑罗子、荔枝核;
调脾胃中气 ——枳壳、陈皮、砂仁、蔻仁、佛手;
化脾胃湿热积滞 ——黄连、半夏、木香、枳实、大腹子皮。
02
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
土旺克水,即胃实耗伤肾阴,常见于胃有实热,即《伤寒论》少阴病用急下存阴的证候。但临床上惯称邪热伤阴,很少引用生克学说。
与此相反, 土不克水是脾虚而水湿泛滥,成为水肿胀满。 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治宜温运脾阳,用 实脾饮 (白术、茯苓、干姜、生姜、红枣、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朴、木香、附子、木瓜)为主。
水反克土为肾病影响脾脏功能,常见于水肿证, 《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用金匮肾气丸 (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温肾为主,结合胃苓汤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肉桂,白术、泽泻、猪苓、茯苓) 以治标。
处方法则:急下存阴法,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
常用药物:
泻胃热 ——大黄、玄明粉、枳实;
温脾阳 ——见前;
温肾阳 ——见前;
利水湿 ——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冬瓜皮、川椒目、猪苓、大腹皮、葫芦瓢、生姜皮、通草。
03
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
水旺克火,即肾阴郁遏心阳,表现为水气上逆,先有脐下悸,再见胸闷心悸,奔豚证即属这一类,宜桂枝加桂汤 (桂枝、白芍、甘草、姜、枣)。
如果水气内停,命火衰微不能气化,不见心气虚弱症状的当用 真武汤 (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温肾利水。
水不克火是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证见遗精腰痛,心烦失眠,宜滋肾清心,用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 加生地。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水属北方,火属南方,所以黄连阿胶汤也称补北泻南法。 但本方主要是着重在心脏本身的血虚火旺,如有肾虚症状,宜加入滋肾药。
二是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亦能使相火偏旺,出现梦遗、耳鸣、喉痛、咽干等证,也称水不制火,宜用滋阴降火的 知柏八味丸 (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知母)。 这种属于一脏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火反克水:与水不克火往往互为因果,治法无多大出入。 临床上又对一般热盛伤阴,惯常称做水不制火,意义有别。
处方法则:通阳制水法,扶阳逐阴法,滋阴降火法,补北泻南法,养阴清热法。
常用药物:
温心阳 ——见前;
温肾阳 ——见前;
清心火 ——黄连、竹叶、焦山栀、莲子芯、灯心;
清命火 ——黄柏、知母。
04
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
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烁肺脏气阴。 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热伤津,如火嗽证咳痰稠黏,咽喉不利,用 黄芩知母汤 (黄芩、知母、山相、杏仁、贝母、桑皮、花粉、桔梗、甘草)。
习惯上对于一般邪热伤肺,亦称火克金,应加区别。
火不克金是心阳不能温肺,属于肺寒证候。
《内经》上说“心移寒于肺,肺消,饮一溲二”,《金匮要略》上说“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均是心火衰微,形成肺气消索。
心肺本为二阳脏,欲温肺金,当扶心阳,但宜温养,温润,不可偏于辛热,用 温肺汤 (人参、肉桂、干姜、甘草、钟乳石、半夏、橘红、木香)加减。
金反克火当为肺寒而影响心阳不宣,因临床上少见,从略。
处方法则:泻火清金法,清热润肺法,养心温肺法。
常用药物:
清心火 ——见前;
清肺热 ——桑皮、马兜铃、川贝母、黄芩;
温肺寒 ——款冬花、白石英、远志、百部。
05
金旺克木,金不克木,木反克金
金旺克木,即肺肃太过,肝气受制。
临床上对于肝气证候常用肃肺佐治,所谓佐金平木, 但单纯由肺形成的肝病并不多见,从略。
金不克木当为肺虚而引起肝旺,临床上亦比较少见。肺痨后期虽有出现,多与肾虚不能养肝有关。
木反侮金指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亦称 木火刑金 。表现为胁痛,口苦,咳嗽,痰内带血,急躁烦闷,脉象弦数等。 此时肺脏亦热,当用化肝煎 (白芍、丹皮、山栀、青陈皮、贝母、泽泻) 加青黛、金沸草、瓜蒌、枇杷叶,亦可暂用龙胆草、芦荟以泻火。
处方法则: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常用药物:
降肺气 ——金沸草、苏子、枇杷叶;
清肝火 ——黄芩、青黛、丹皮、夏枯草、龙胆草、芦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0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导气散
下一篇: 导气枳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