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大黄牡丹汤

中医世家 2023-05-06 18:03:49

大黄牡丹汤

组成 : 大黄四两(12g) 牡丹皮一两(3g) 桃仁五十个(12g) 冬瓜子半升(30g) 芒硝三合(9g)

用法 :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现代用法:水煎服,芒硝熔化。

功效 :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 肠痈初起,尚未成脓。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腹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 本方证多由湿热郁积,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聚而成痈所致。热结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右少腹为肠痈的好发部位,故右少腹疼痛;热结于里,故痛而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古称“缩脚肠痈”;气血郁结不散,则局部可触及包块,甚至可使血肉腐败而化脓;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实热郁结肠胃之征。故治宜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肠中湿热郁结,并祛肠中稽留之瘀血;桃仁性善破血消痈,共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散结,泻下清热,助大黄通腑泻热;牡丹皮凉血散瘀消肿,助君药活血祛瘀,共为臣药;冬瓜子甘寒,清肠利湿,排脓散结,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湿热瘀结荡涤下泄,热结通而痈自散,血行畅则肿痛消,肠痈自愈。

临床应用 : 1.用方要点本方用于肠痈初起,由湿热血瘀而成者,功效极佳,以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妇科附件炎、盆腔炎等属于实热瘀滞者。

注意 : 如肠痈属于寒湿郁滞者,或痈脓已成,且有其他并发症(如寄生虫、腹膜炎等)则不宜使用。对于老人、孕妇、体质虚弱者,亦不宜用。

方歌 :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消肿良。

摘录 : 《金匮要略》

大黄牡丹皮汤是饭前服用好还是饭后服用好?

是饭后服用好,饭后一个小时之后服用好,因为大黄属于泻下药的,饭前服用容易伤身体,身体差的饭前使用泻下药容易使人虚脱的,在这其他药物寒凉,饭后服用,避免刺激胃,和药物对身体带来副作用,也便于药物更好的消化吸收,充分发挥药效,所以饭后服用好

中药的君臣佐使

1.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医方集解》
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我国第一部成药药典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千金方》 C.《普济方》 D.《伤寒明理论》 E.《医方集解》
5.首推以病证分类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景岳全书 》
E.《普济方》
6.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 B.温、补 C.固、通 D.消、和 E.清、吐
7.“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论述,始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普济方》 D.《黄帝内经》 E.《本草纲目》
8.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D.臣药即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E.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
9.以下哪一项不是组成变化的方式?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D.治法更换变化
E.剂型更换变化
10.由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属: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以上都不是
11.由人参汤变为理中丸属:
A.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B.药量、剂型同时变化 C.药味、剂型同时变化
D.剂型更换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12.煎药用具忌用:
A.沙锅 B.瓦罐 C.搪瓷器 D.铁锅 E.铝锅
13.有关服药时间,如病在上焦者宜:
A.食后服 B.早上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14.补益剂服药时间宜:
A.食后服 B.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15.煎煮解表剂时宜用:
A.文火 B.武火 C.先文火后武火 D.先武火后文火 E.以上均不宜
16.瓜蒂散属于“十剂”中的:
A.宣剂 B.泄剂 C.轻剂 D.通剂 E.重剂
17.消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气血聚结证 B.痰浊壅聚证 C.食滞虫积证 D.水湿停滞证 E.燥屎内结证
18.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A.治疗次要症状 B.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 C.制约君药的毒、烈性
D.起反佐作用 E.治疗兼证
19.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依据?
A.兼证的有无 B.邪正的虚实 C.病情的轻重 D.医生的用药习惯
E.体质的强弱
20.麻黄汤可用治:
A.外感风寒表虚证 B.外感风寒表实证 C.外感风寒,咳逆痰喘证
D.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E.以上均不是
21.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
A.汗出 B.恶寒发热 C.头疼身痛 D.舌苔薄白 E.脉浮紧
22.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败毒散 C.小青龙汤 D.麻黄汤 E.桂枝汤
23.桂枝汤组成药物中无:
A.桂枝 B.芍药 C.炙甘草 D.干姜 E.大枣
24.桂枝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25.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是:
A.调和营卫 B.发散风寒 C.解肌发表 D.养阴和营 E.调和脾胃
26.患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治宜:
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三拗汤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
27.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28.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治宜:
A.羌活胜湿汤 B.麻杏甘石汤 C.桂枝汤 D.九味羌活汤 E.麻黄加术汤
29.药物配伍上,体现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的方剂是:
A.九味羌活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麻黄加术汤 E.三拗汤
30.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的方剂是:
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麻杏薏甘汤 D.桂枝加芍药汤 E.九味羌活汤
31.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涩肠止泻 D.滋阴敛液 E.以上均不是
32.患者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止嗽散 E.桑菊饮
33.银翘散的功用是:
A.辛温解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E.辛凉透表,和胃益气
34.患者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败毒散
35.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
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
36.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37.败毒散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38.有关败毒散中配人参的作用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资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
39.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治宜:
A.小青龙汤 B.参苏饮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0.参苏饮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B.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D.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E.以上均不是
41.组成中无桂枝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桂枝加桂汤
42.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3.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是:
A.银花、桑叶 B.连翘、菊花 C.连翘、桔梗 D.杏仁、荆芥 E.竹叶、薄荷
44.大承气汤的功用是:
A.清热凉血 B.峻下热结 C.轻下热结 D.缓下热结 E.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45.下列哪项不是大承气汤的主治病证:
A.阳明腑实证 B.热结旁流 C.阴虚肠燥证 D.热厥属里热积滞者 E.痉病属里热积滞者
46.患者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治宜:
A.小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 C.黄龙汤 D.大承气汤 E.葛根芩连汤
4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代表大承气汤的治法:
A.通因通用 B.上病下取 C.急下存阴 D.釜底抽薪 E.增水行舟
48.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A.化滞通结,清热解毒 B.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C.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D.清热解毒,消肿通结 E.攻下热结,急下存阴
49.温脾汤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 B.肉苁蓉 C.芒硝 D.干姜 E.人参
50.温脾汤的功用是:
A.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消肿散结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51.济川煎的功用是:
A.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温中补虚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以上均不是
52.下列关于麻子仁丸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B.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C.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D.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E.大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
53.黄龙汤的功用是:
A.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B.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C.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D.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E.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54.十枣汤的服用时间是:
A.中午 B.清晨 C.晚上 D.睡前 E.饭后
5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共有药物是:
A.人参 B.黄芩 C.柴胡 D.青蒿 E.枳壳
56.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和解少阳,和胃化痰 C.清胆利湿,健脾益气
D.调和肝脾,行气解郁 E.分清化浊,利胆退黄
57.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用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胡汤 D.蒿芩清胆汤 E.银翘散
58.组成中同时含有白术、白芍的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 B.逍遥散 C.小青龙汤 D.败毒散 E.大柴胡汤
59.逍遥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理气疏肝 C.清利肝胆,和胃化痰
D.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E.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60.痛泻要方的功用是:
A.补脾理气,化湿和胃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补脾去湿,清肠止泻
D.清热燥湿,解毒止泻 E.补脾柔肝,清热止泻
61.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
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 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
62.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A.和解少阳,补脾柔肝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清热泻下,散结止痛
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E.清利肝胆,和里泻热
63.汗、下、清三法合于一方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九味羌活汤 D.葛根芩连汤 E.调胃承气汤
64.小柴胡汤治证的表现无:
A.往来寒热 B.心烦喜呕 C.呕吐黄涎 D.口苦咽干 E.胸胁苦满
65.阳郁热厥证,治宜: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四逆散 D.大承气汤 E.白虎汤
66.患者腹痛时发,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每于情志不畅时发,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
A.四逆散 B.半夏泻心汤 C.葛根芩连汤 D.痛泻要方 E.白头翁汤
67.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意义是:
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
68.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功用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清营汤 E.白虎汤
69.银花、连翘在清营汤中的作用是:
A.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B.疏散风热,清泄里热 C.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D.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E.以上都不是
70.清营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营养血,化痰安神 C.清营解毒,活血化瘀
D.清心凉血,活血化斑 E.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7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功用的方剂是: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竹叶石膏汤 D.黄连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72.黄连解毒汤不宜用治:
A.热盛烦躁 B.血热吐衄 C.热毒发斑 D.湿热黄疸 E.痈疡疔毒
73.患者头面红肿火欣痛,恶寒发热,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治宜:
A.黄连解毒汤 B.龙胆泻肝汤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银翘散
74.凉膈散的功用是:
A.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B.清热解毒,泻下瘀热 C.泻火通便,利湿退黄
D.清心凉血,活血散瘀 E.以上都不是
75.患者身热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绛,脉数。治宜: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羚角钩藤汤
76.泻白散的功用是:
A.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B.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C.清气化痰,降气平喘
D.泻肺利水,平喘止咳 E.养阴润肺,敛气止咳
77.患者下阴肿痒,小便白浊,带下黄臭,口苦咽干,胁痛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
A.完带汤 B.导赤散 C.柴胡疏肝散 D.四逆散 E.龙胆泻肝汤
78.患者咳嗽,气喘,口渴欲饮,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定喘汤 C.桑菊饮 D.泻白散 E.清气化痰丸
79.组成中含有增液汤药物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普济消毒饮 D.玉女煎 E.清燥救肺汤
80.患者牙痛,痛连头部,面颊发热,其齿喜冷而恶热,时流牙血,牙龈红肿,口气热臭,口
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A.玉女煎 B.白虎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胃散 E.升麻葛根汤
81.胃热阴亏的牙痛证。治宜:
A.知柏地黄丸 B.大补阴丸 C.玉女煎 D.清胃散 E.竹叶石膏汤
82.芍药汤组成中无:
A.当归 B.槟榔 C.大黄 D.黄柏 E.官桂
83.在芍药汤中体现“通因通用”的药物是:
A.芍药 B.大黄 C.木香 D.当归 E.黄连
84.患者感暑后身热汗多,心烦口渴,体倦少气,精神不振,小便短赤,脉虚数。治宜:
A.六一散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桂苓甘露饮 E.生脉散
85.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而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A.清骨散 B.清暑益气汤 C.当归六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苓清胆汤
86.《温热经纬》与《脾胃论》之清暑益气汤,二方治证的主要区别点是:
A.是否伤气 B.是否伤津 C.是否有暑湿 D.是否有汗出、口渴 E.是否有头痛、发热
87.肉桂在芍药汤中的作用是:
A.作为佐助药,以行血通脉,消除“后重”之症
B.作为佐制药,制约诸药之苦寒燥烈
C.作为反佐药,防苦寒冰伏病邪,又助行血
D.作为使药,引药入病所,并行血止痛
E.以上都不是
88.清胃散的君药是:
A.牡丹皮 B.生地黄 C.当归身 D.黄连 E.升麻
89.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甘草
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D.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
E.吴茱萸、人参、白术、甘草
90.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陈皮人参茯苓甘草
91.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理中丸主治证范畴:
A.小儿慢惊,胸痹由中焦虚寒所致 B.阳虚失血 C.脾胃虚寒的呕吐
D.脾胃寒湿,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 E.脾胃虚寒之下利
92.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通脉 C.温经散瘀,活血止痛
D.温经补血,散寒通滞 E.活血化瘀,回阳救逆
93.阳和汤中麻黄、白芥子用意是:
A.宣肺化痰,止咳 B.通阳消滞,化痰结 C.消痰降气平喘
D.温阳散寒 E.发汗祛湿
94.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证是:
A.行痹 B.寒痹 C.血痹 D.湿痹 E.热痹
9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四君子汤的主治证候?
A.面色萎白 B.气短懒言 C.食少体倦 D.腹胀肠鸣 E.舌淡脉虚弱
96.脾胃气虚,湿浊阻滞之泄泻证,治宜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参苓白术散 D.理中丸 E.痛泻要方
97.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A. 黄芪、人参 B.人参、白术 C.黄芪、炙甘草 D.人参、柴胡、升麻 E.黄芪、升麻、柴胡
98.生脉散的功效是:
A.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B.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99.患者眩晕心悸,唇爪无华,月经量少,少腹作痛,舌淡,脉细。治宜选用:
A.归脾汤 B.逍遥散 C.四物汤 D.当归补血汤 E.以上均非
100.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
A. 益气生血 B.益气摄血 C.益气活血 D.益气通便 E.以上均非
参考资料:yueyang03@hotmail.com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杂病

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杂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目一:概述

一、定义

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二、范围

症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细目二:症瘕

一、定义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症瘕”。症:有形可征,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瘕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二、病因病机

【习题】

关于症瘕的定义,正确的`是( )

A.症多为恶性,瘕多为良性

B.症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无定处

C.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有定处

D.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

E.症属气病,瘕属血病

[答疑编号2615010601]

【正确答案】D

三、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不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暗;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症。

主方: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

下列哪项不是血瘀型症瘕特点( )

A.胞中有块

B.积块坚硬

C.固定不移

D.推揉不散

E.痛无定处

[答疑编号2615010602]

【正确答案】E

A2

妇人来诊,诉腹中有块,月经量多,夹瘀块,小腹疼痛,诊时非经期。妇科诊为症瘕,并见舌黯,有瘀斑,其治疗原则是( )

A.活血化瘀,散结消症

B.除痰化湿,散结消症

C.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D.解毒除湿,破瘀消症

E.益气养血,调摄冲任

【正确答案】A

2.痰湿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漓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症。

主方: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症。

主方: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暗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暗,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症散结。

主方: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症瘕辨证论治结构图

1.气滞血瘀证:

行气活血,化瘀消症 → 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

2.痰湿瘀结证:

化痰除湿,活血消症 → 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清热利湿,化瘀消症 → 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补肾活血,消症散结 → 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四、施治中的注意点

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细目三:盆腔炎

一、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称为慢性盆腔炎。

二、病因病机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不宁。

(2)湿热瘀结: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日久,缠绵难愈。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湿热之邪内侵,气血阻滞。

(2)气滞血瘀: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素体虚弱,或正气内伤,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日久耗伤,正气匮乏,致气虚血瘀证。

三、辨证论治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剧,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

主要证候: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暗,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主方: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行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主方:理冲汤。

盆腔炎辨证论治结构图

1.急性盆腔炎

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 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 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

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 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证: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 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 理冲汤

习题

患者,女,32岁。小腹及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疼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其治法是

A.清热除湿,化瘀止痛B.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C.疏肝理气,化瘀止痛D.凉血活血,化瘀止痛

E.健脾利湿,化瘀止痛

【正确答案】A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99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