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牡丹1两,藁本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芷1两,白薇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赤石脂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川芎1两,没药1两,延胡索1两,桂2两。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 保养冲任,顺政子道,温中益气,进美饮食。主妊娠风冷,气血劳伤,头旋体瞤,怔忪惊悸,寒热往来,心腹胁痛,肢节烦倦,赤白带下,胎气不宁,难产疼痛,及产后一切病。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 《鸡峰》卷十五
草部·蜀漆李时珍
释名
蜀漆是常山的苗,功用是相同。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截疟:
截疟诸汤:用常山三两、浆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发病前一次服完,能吐为好。又方:用常山一两秫米一百粒,加水六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先一夜、未发时、临发时各一次)。又方:常山(酒煮后晒干)、知母、贝母草果各一钱半,加水一杯,煎半熟,五更时热服。药渣泡酒,发病前取饮。
截疟诸酒:用常山一两,酒一升,泡二、三日后,分三次服完:清早一服,过一会再服,发病前第三次服。又方:治间日疟:常山一钱二分、大黄二钱半、炙甘草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叫做“醇”,发病日蝗五更温服;原药再加水一碗,煎至五成,叫做“ ”,未发病之日温服。此方名“醇 汤”,甚验。又方:治久疟不止:常山一钱半、槟榔一钱、丁香五分、乌梅一个,酒一盏,泡药一夜,五更时饮下。一服便止,永不发病。
截疟诸丸:常山三两,研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在。瓦器内煮熟,取出晒干收存。每服二十丸,竹叶汤送上,五更一服,天明后一服,发病前一服,此方名“恒山丸”。数年不愈的疟疾,服两剂即愈;一月左右者,只须一剂。又方;常山捣成末,取三两,黄丹一两,加白蜜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病发前服三丸,过一会再服三丸,临归病时又服三丸,酒送下。此方名“丹砂丸”。又方:常山二两、黄丹半两、乌梅(连核瓦焙)一两,共研为末,加糯米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凉酒送下。先一夜一服,天明时一服,午后才进食,此方名“黄丹丸”。又方:用常山三两、知母一两、甘划昱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发病前服十丸,稍后服七丸,再后服五、六丸。又方:治一切疟,用常山四两,炒存性,草果二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卧时服五十丸,冷酒送下。五更时再服一次。忌鹅羊热物。此方名“瞻仰丸”。又方:常山八两,酒浸后先蒸后焙,加要槟榔二两,生研末,拦糊作丸,如梧子大。如上方服法服丸子,此方名“胜金丸”。又方:常山、槟榔各一两,生研,加穿山甲的甲片(煨焦)一两半,共三工业区末。以糯米粉和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服法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牝疟(只寒不热)。用蜀漆(去母煅三日暗伤)龙骨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发病之昌早晨一服,发病前再一服,浆水调下。如系温疟(热多于寒)又加蜀漆一钱,此方名“蜀漆散”。
牡疟(只热不寒)。用蟓漆一钱半、甘草一钱、麻黄二钱、牡蛎粉二钱,先以水二杯,煎麻黄、蜀漆,去沫,再将其余各药倒入同煎至一杯,未发病前温服,得吐则疟止。
妊娠疟疾。用常山(酒蒸)、石膏(煅)各残,乌梅(炒)五分,甘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时温服。
小儿惊风暴死。用蜀漆(炒)二钱、牡蛎一钱二分,浆米煎服。吐出痰涎即愈。此方名“千金汤”。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辛丑岁水不及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其在人也。其藏为肾,其主二阴,其养骨髓,其病厥,此岁运之化也。天地之气,湿化在上,阴专其政,阳气退辟,湿寒合德,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民病寒湿腹满、身 、 肿、痞逆、寒厥、拘急,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太征太商之谷,岁气既平,不取化源,唯折其水郁之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苦热调上,以苦热调下,以苦和调中,燥之温之。
桂本伤寒杂病论曰: 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滑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张景岳谓: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雾之属是也。多伤人脏气。有出于地气者,泥水之属是也。多伤人皮肉筋脉。有由于饮食者,酒酪之属是也。多伤人六腑。有由于汗液者,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换之属是也。多伤人肤腠;有湿从内生者,以水不化气,阴不从阳而然也。悉由乎脾肾之亏败。其为证也,在肌表则为发热,为恶寒,为自汗。在经络则为痹,为重,为筋骨疼痛,为腰痛不能转侧,为四肢痿弱酸痛。在肌肉则为麻木,为 肿,为黄胆,为按肉如泥不起。在脏腑则为呕恶,为胀满,为小水秘涩,为黄赤,为大便泄泻,为腹痛,为后重、脱肛、 疝等证。凡肌表经络之病,湿由外而入者也。饮食血气之病,湿由内而生者也。此其在外者为轻,在内者为甚,是固然矣。然及其甚也,则未有表湿而不连脏者,里湿不连经者,此其湿病之变,不为不多。故凡治此者,必当辩表里,察虚实,而必求其本也。然湿证虽多,而辩治之法,其要惟二则一曰湿热,一曰寒湿而尽之矣。盖湿从土化,而分旺四季,故土近东南,则火土合气,而湿以化热。土在西北,则水土合德,而湿以化寒,此土性之可以热,可以寒。故病热者谓之湿热,病寒者谓之寒湿。湿热之病,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也;寒湿之病,宜燥宜温,非温不能燥也。知斯二者,而湿无余义矣。何今之医家,动辄便言火多成热,而未闻知有寒多生湿者,其果何也?岂寒热之偏胜,原当如是耶。
陈无择曰脾虚多病湿,内因酒面积多,过饮汤液,停滞腻物,烧炙膏粱过度,气热熏蒸,浊液不行,涌溢于中,此湿从内作。外因坐卧湿地,雾露阴雨所客,澡浴为风所闭,涉水为湿所郁,郁于表腠则发黄。故经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此湿从外生。可见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故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
清 · 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卷曰, 折者,调制之也。水之本在肾,标在肺。实土可以制水,治在脾。壮火可以制水,治在命门。自强可以帅水,治在肾。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凡此皆谓之折,非独抑之而巳,宜折郁汤。
陈无择运气方:遇六辛年,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肿满身重,濡泄寒疡,腰、 、、股、膝痛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肾气不行。为木所复,则反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 ,目视䀮䀮 ,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制五味子汤:治肾虚坐卧湿地,腰膝重着疼痛,腹胀满,濡泄无度,步行艰难,足痿清厥;甚则浮肿,面色不常,或筋骨并辟,目视䀮䀮,膈中咽痛。补肾祛湿之法。
肾水之以寒湿同化,所生之病一耳,经又言,寒迫下焦,传为濡泄,阴气入肾窍泄无度,洞泄皆属于水土之所生,其证,体重,食减,腹痛,四肢不举,甚则注下赤白,腰膝酸痛,股膝不便,若脾气之湿,则六脉混浊如革,濡散而大,如按泥浆,加之肾寒,则又沉伏迟弱,动而无力,宜并治其水,暖其脾肾,暖脾宜以削术豆蔻散。暖肾藏 宜以萆薢胜金丸 。阎钧天拟开源节流汤用肾气丸去丹皮、泽泻加菟丝子、白芍合四君子汤。
外感寒湿用神术散加减, 神术汤化裁, 王好古《阴证略例》 神术汤 治内伤饮冷,外感寒邪无汗者。六气加减例曰:太阳寒水司天,加桂枝、羌活。阳明燥金司天,加白芷、升麻。少阳相火司天,加黄芩、生地黄。太阴湿土司天,加白术,藁本。少阴君火司天,加细辛、独活。厥阴风木司天,加川芎、防风。上神术汤六气加减法,非止为司天之气设也。至于岁之主气,与月建日时同,前应见者,皆当随所应见,根据上例而加减之。妇人服者,加当归尤佳。
湿郁三焦, 吴鞠通有五加减正气散,湿温之治,有 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宣清导浊汤,三香汤, 吴又可有达原饮,喻根初有柴胡达达原饮,……皆是传世名方!清·石寿棠《医原》论湿气最详,杂病源流犀烛,论湿病、痰饮源流,治法最全。民国·刘世祯《伤寒杂病论义疏》,解仲景辨湿病脉证并治最切,书无尽言,互相参看,言不尽意,心领神悟,于湿病辨治自能运用自如。
@大家 健康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超能 健康 团#
目录1拼音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清脾汤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清脾汤的用法用量2.5注意2.6摘录 3《重订严氏济生方》:清脾汤 3.1清脾汤的别名3.2处方3.3制法3.4功能主治3.5清脾汤的用法用量3.6摘录 4《袖珍小儿》卷六 4.1方名4.2组成4.3清脾汤的用法用量 5《万氏家抄方》卷二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清脾汤的用法用量 6《得效》卷十四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清脾汤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 7《济生》卷一 7.1方名7.2清脾汤的别名7.3组成7.4主治7.5清脾汤的用法用量7.6各家论述7.7附注 8《魏氏家藏方》卷五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清脾汤的用法用量8.5制备方法 9《三因》卷十六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清脾汤的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 10《三因》卷八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清脾汤的用法用量10.5加减10.6制备方法 11《三因》卷六 11.1方名11.2清脾汤的别名11.3组成11.4功效11.5主治11.6清脾汤的用法用量11.7制备方法11.8用药禁忌11.9附注 附:1古籍中的清脾汤 1拼音 qīng pí tāng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清脾汤
3《重订严氏济生方》:清脾汤
4《袖珍小儿》卷六
5《万氏家抄方》卷二
6《得效》卷十四
7《济生》卷一
8《魏氏家藏方》卷五
9《三因》卷十六
10《三因》卷八
11《三因》卷六
古籍中的清脾汤 《杂病广要》:[外因类]疟 痨瘵者有之。发散之药,热多宜小柴胡汤、参苏饮、清脾汤之类,寒多者宜养胃汤、四兽饮。发散不退,然后以...
《婴童百问》:[卷之十]疟证第九十二问 柴胡汤;疟未散者,鬼哭散止之;寒少热多者,可服清脾汤;养胃汤,治脾胃冷弱者,四兽饮亦可服。其截疟丸...
《先哲医话》:[卷上]北山友松 后以九味清脾加葳蕤得愈。凡开达肝脾之郁塞,无若清脾汤。若逢肝脾郁塞,以认此汤主治为要。一妇人三年不...
《普济方》:[卷二十脾脏门]脾实热 两)半去滓。分三服。若须利下。加芒硝二两。佳。清脾汤(出医方大成)治脾实热。病足寒胫热。腹胀满。烦...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
目录1拼音2概述3炒常山的炮制方法4炒常山的性状5常山的性味归经6常山的功效与主治7炒常山的炮制作用8常山的炮制研究 8.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8.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9炒常山的贮存方法10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炒常山 1拼音 chǎo cháng shān
2概述 炒常山为常山的炮制品,方法为炒黄。常山的炮制晋代已有,见《肘后备急方》。常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根[1]。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肝、心经,具有涌吐痰涎,截疟的功效,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常山生用上行,有较强的涌吐痰饮作用,多用于胸膈痰饮积聚[1]。炒常山可减轻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毒性降低,既可单用浸酒或酒煎服以治疟疾,也可配伍以祛痰截疟[1]。
3炒常山的炮制方法 晋代有酒渍、酒煮(《肘后备急方》)法[1]。
刘宋时代有酒熬(《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酒渍法(《外台秘要》)[1]。
宋代有酒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法[1]。
明、清又增加了酒浸炒透(《本草通玄》)、醋制炒、醋焙、水煮制(《普济方》)、醋煮(《医学入门》)、清炒(《奇效良方》),并加用甘草、瓜蒌汁等作炮制辅料(《得配本草》)[1]。并有“生用,则上行必吐;酒蒸、炒熟用,则气稍缓;少用亦不致吐也”(《本草纲目》)的记载[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炒黄等[1]。
常山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分开大小浸泡至三四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炒常山的炮制方法为:取常山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翻炒至常山色变深,取出晾凉[1]。
4炒常山的性状 常山为不规则的薄片,片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周边棕黄色,有细纵纹[1]。质坚脆[1]。无臭,味苦[1]。
炒常山颜色变深。
5常山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肝、心经。
《中药大辞典》: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入肝、脾经。
《中华本草》: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入肝、脾、肺、胃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名医别录》:"辛,微寒,有毒。"
《药性论》:"味苦,有小毒。"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药品化义》:"入脾经。"
《要药分剂》:"入肺、心、肝三经。"
6常山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常山具有涌吐痰涎,截疟的功效。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中药大辞典》:常山具有除痰,截疟的功效,治疟疾,瘰疬。
《中华本草》:常山具有劫痰、截疟的功效。主疟疾,胸中痰饮积聚。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温疟,胸中痰结吐逆。"
《名医别录》:"疗水胀,洒洒恶寒,鼠瘘。"
《药性论》:"治诸疟,吐痰涎,去寒热,项下瘤瘿。"
《医学入门》:"治疟母及腹中积聚,邪气痞结坚症。’
《本草正》:"治狂、痫、癫厥。"
7炒常山的炮制作用 常山生用上行,有较强的涌吐痰饮作用,多用于胸膈痰饮积聚[1]。如治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以本品配甘草煎汤和蜜服,以吐去痰饮而起效(《肘后方》);治痰厥头痛,往来寒热以本品配云母粉为散盐汤送下得吐为效(《太平圣惠方》)[1]。治食中失惊,发搐涎塞,可单用本品冷水如茶,调灌吐涎即苏(《宝庆本草折衷》)[1]。
炒黄或酒炙后可减轻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毒性降低,既可单用浸酒或酒煎服以治疟疾,也可配伍以祛痰截疟[1]。如治一切疟病,寒热往来,发作有时的胜金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8常山的炮制研究 常山主含常山堿甲、乙、丙,4喹酮及伞形花内酯等[1]。
对不同炮制品进行抗疟试验研究,抗疟效价是:生常山>浸常山>酒常山>炒常山[1]。毒性试验结果是:生常山>酒常山>浸常山>炒常山[1]。常山炮制后虽然毒性降低了,但疗效和含量亦降低了,以LD50的1/2用量,对鼠疟的抑制率来看,以生常山为好[1]。因此,认为常山用于治疗疟疾时,以常山药材直接切片或打成粗末生用为宜,而不需经其他炮制处理[1]。从实验结果来看,常山生品的毒性较炮制品大5~7倍,但当使用生品为炮制品的1/7~1/5剂量时,疗效却显著高于炮制品,故减少生常山用量减毒的方法似乎比炮制减毒的方法更可取,况且现行的各种炮制方法也并不能解决呕吐问题[1]。
常山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时,用炒常山配伍它药,取得较好效果[1]。因此,常山的炮制原理及工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1]。
9炒常山的贮存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93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肥儿丸
下一篇: 大胡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