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大戟丸

中医世家 2023-05-06 04:20:42

大戟丸

《普济方》卷三八六:大戟丸

处方 : 大戟1钱,葶苈(炒)1钱,青皮3钱,江子半钱。

制法 : 上为末,饭为丸。

功能主治 : 小儿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茶汤送下。如泻后,用人参白术散补之。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八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大戟丸

处方 : 大戟半两,芫花(醋炒)1两,巴豆100粒(去皮,以水5升,煮水尽为度,去心,少出油,细研),甘遂1分,干姜(炮)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硇砂1分,姜黄1分,桂(去粗皮)1分。

制法 : 上为末,于银石器内炒令极热,勿令焦,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症癖,食积;及水疾蛊胀。

用法用量 : 常服,生姜汤送下1丸;如取转,量脏腑虚实加减。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普济方》卷三九四:大戟丸

处方 : 大戟(水略煮过,焙干,为末)半两,丁香半两,腻粉1钱(研),水银砂子1钱半,朱砂1钱半。

制法 : 上为末,黄腊半两,乳香皂子大,用蜡同化为汁,和药为膏,旋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儿、大人吐。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小儿如黄米大2-3丸,热叶,研脂麻油冷水送下;冷吐,煎丁香汤送下;惊吐,煎马齿苋汤送下。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九四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大戟丸

处方 : 大戟2两,乌翅2两,术2两。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 : 旦服2丸。当下渐退,更取令消,乃止之。

摘录 :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三因》卷十四:大戟丸

别名 : 麝香大戟丸

处方 : 大戟(去皮,锉,炒黄)半两,葫芦巴4两(炒),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舶上茴香1两,诃子(煨,去核)1两,槟榔1两,川楝5两(后入),麝香半钱(别研)。

制法 : 上为末,独留川楝,似好酒1-2升,葱白7枚,长3-4寸,煮川楝软,去皮核,取肉,和上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阴(疒颓)肿胀,或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 : 麝香大戟丸(《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摘录 : 《三因》卷十四

《宣明论》卷八:大戟丸

处方 : 大戟半两,芫花(醋炒)半两,甘遂半两,海带半两,海藻半两,郁李仁半两,续随子半两,樟柳根1两(上8味,为末,每料抄药末15钱7分,便入后药),硇砂1钱,轻粉1钱,粉霜1钱,水银沙子1皂子大,龙脑半钱,巴豆21个(生用,去皮)。

制法 : 上8味以下同研匀,用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十种水气,肿胀喘满,热寒咳嗽,心胸痞闷,背项拘急,膀胱紧,肿于小腹,小便不通,反转大便溏泄,不能坐卧。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至7丸,食后、临卧用龙脑、腊茶送下。

摘录 : 《宣明论》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大戟丸

处方 : 大戟(浆水煮过,切,焙干,捣罗取末)3钱,腻粉1钱半,粉霜1钱半,水银1分,铅1分(2味结沙子),乳香(研)1钱,丁香(为末)1钱,龙脑半钱。

制法 : 上为末,熔黄腊1分,和为膏,旋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儿心膈伏热生涎,霍乱烦闷,身体多热,乳食难停,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至5丸,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苋水送下;吐逆,煎马齿苋、丁香汤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大戟丸

处方 : 大戟(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巴豆7粒(去皮,大麦内炒熟,不用大麦)

制法 : 上为末,用大麦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水肿久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日晚生姜汤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大戟丸

处方 : 大戟(炒)半两,芫花(醋炒令焦)半两,苦葶苈(炒)半两,续随子(去皮,炒)1分,巴豆(去皮心,压去油尽,别研)1分。

制法 : 上5味,4味为细末,入巴豆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伤寒后,脚气攻心,腹胀硬,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至5丸,温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圣惠》卷五十八:大戟丸

处方 : 大戟1两(锉碎,微炒),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1两(锉),牵牛子4两(微炒。别捣罗取末2两)。

制法 : 上为末,入牵牛子末,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肠胃积滞,大便不通,气壅上奔。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五十四:大戟丸

处方 : 大戟1两(锉碎,微炒),牵牛子1两(微炒),皂荚1两(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海蛤1两(细研),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十种水气,遍身肿满,上气喘息,大小便俱涩。

用法用量 : 每日空心服20丸,以温水送下。以利为效。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四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大戟丸

处方 : 大戟1两(锉碎,微炒),皂荚1两(炙黄焦,去皮子),乌扇1两。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水气,肿入腹,臌胀,恶饮食。

用法用量 : 方中乌扇,《普济方》作“乌头”。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大戟丸

处方 : 大戟1分(锉碎,微炒),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芫花1分(醋拌,炒令干)甘遂1分(煨令微黄),泽漆1分,桑根白皮1分(锉),赤小豆1分(炒熟),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泽泻1分。

制法 : 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十种水气、遍身肿满,喘急烦闷,心腹壅滞,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粥饮送下。

注意 : 忌盐120日,缘盐能化水故也。外忌鱼酢、面食、一切毒物及生冷等物。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阴疝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厥疝·阴疝 4.1症状4.2病因病机4.3治疗 5㿗疝·阴疝6肠㿗、卵㿗、气㿗、水㿗之合称·阴疝 6.1肠㿗 6.1.1因寒湿侵犯下焦而致的小腹、睾丸牵引作疼,肿、痒、坠、胀的病证6.1.2直肠脱出 6.2卵㿗6.3气㿗6.4水㿗 7参考资料附:1治疗阴疝的穴位2治疗阴疝的方剂3治疗阴疝的中成药4阴疝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阴疝 1拼音 yīn shàn

2英文参考 yin hern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阴疝:1.厥疝;2.㿗疝;3.肠㿗、卵㿗、气㿗、水㿗之合称。

4厥疝·阴疝 阴疝为病证名[1]。是指厥疝[1]。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

4.1症状

《宣明论方》卷一:“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嘻欲劳痛,不可忍之。”

证见脐周绞痛,恶心,胃脘疼痛,吐出冷涎,四肢厥冷,脉象虚大等[2]。

4.2病因病机

多因积于腹中之寒气上逆所致[2]。

多由七情内郁或房事过度,厥阴受病所致[1]。

《医林绳墨》卷四:“或遇忧怒所感,郁而不发,反将房劳触动,结为阴疝者有之。”

4.3治疗

治宜理气解郁、泻邪补经,用蒺藜汤、茴香楝实汤等方[1]。

《类证治裁》卷七:“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言脾受肝尅,气逆上升,《宝鉴》当归四逆汤、苦楝汤。”或用吴茱萸汤、当归干姜汤等方[2]。

5㿗疝·阴疝 阴疝为病证名[1]。是指㿗疝[1]。㿗又作颓[3]。

《证治准绳》卷六:“阴疝,一名㿗疝。”

《圣济总录》:“邪气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者,阴疝也,一名㿗疝。”

6肠㿗、卵㿗、气㿗、水㿗之合称·阴疝 阴疝为肠㿗、卵㿗、气㿗、水㿗之合称[1]。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6.1肠㿗

6.1.1因寒湿侵犯下焦而致的小腹、睾丸牵引作疼,肿、痒、坠、胀的病证 肠㿗指因寒湿侵犯下焦而致的小腹、睾丸牵引作疼,肿、痒、坠、胀的病证[4]。治宜散寒止痛,服木香金铃丸[4]。

6.1.2直肠脱出 肠㿗指直肠脱出[4]。《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五:“故冷气冲下广肠脱出名曰肠㿗。”

6.2卵㿗

卵㿗多因过劳所致[5]。《医学入门》卷五:“卵癫,玉茎肿硬,引脐绞痛,甚则阴缩肢冷,囊上生疮生痈。”治宜桃仁捣烂外敷,燥即易之;内服天台乌药散或橘核丸[5]。

6.3气㿗

气㿗为阴㿗之一[6]。即疝气,俗称小肠气[6]。《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病者久蓄忧思,恐怒兼并,随脏气下坠阴㿗,肿胀急痛,名曰气㿗,属内所因。”治宜大戟丸[6]。

6.4水㿗

水㿗多因水湿内积而成[7]。证见阴囊肿大,不痛不痒,或肿胀坠痛[7]。宜服五苓散加小茴香韭汁为丸;偏热者宜服三白散、橘核散[7]。

7

大戟丸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大戟丸--《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大戟1钱,葶苈(炒)1钱,青皮3钱,江子半钱。
【制法】上为末,饭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丸,茶汤送下。如泻后,用人参白术散补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大戟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大戟半两,芫花(醋炒)1两,巴豆100粒(去皮,以水5升,煮水尽为度,去心,少出油,细研),甘遂1分,干姜(炮)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硇砂1分,姜黄1分,桂(去粗皮)1分。
【制法】上为末,于银石器内炒令极热,勿令焦,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症癖,食积;及水疾蛊胀。
【用法用量】常服,生姜汤送下1丸;如取转,量脏腑虚实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大戟丸--《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大戟(水略煮过,焙乾,为末)半两,丁香半两,腻粉1钱(研),水银砂子1钱半,朱砂1钱半。
【制法】上为末,黄腊半两,乳香皂子大,用蜡同化为汁,和药为膏,旋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大人吐。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小儿如黄米大2-3丸,热叶,研脂麻油冷水送下;冷吐,煎丁香汤送下;惊吐,煎马齿苋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大戟丸--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处方】大戟2两,乌翅2两,术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旦服2丸。当下渐退,更取令消,乃止之。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大戟丸--《三因》卷十四
【别名】麝香大戟丸
【处方】大戟(去皮,锉,炒黄)半两,葫芦巴4两(炒),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舶上茴香1两,诃子(煨,去核)1两,槟榔1两,川楝5两(后入),麝香半钱(别研)。
【制法】上为末,独留川楝,似好酒1-2升,葱白7枚,长3-4寸,煮川楝软,去皮核,取肉,和上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疒颓)肿胀,或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麝香大戟丸(《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摘录】《三因》卷十四
大戟丸--《宣明论》卷八
【处方】大戟半两,芫花(醋炒)半两,甘遂半两,海带半两,海藻半两,郁李仁半两,续随子半两,樟柳根1两(上8味,为末,每料抄药末15钱7分,便入后药),硇砂1钱,轻粉1钱,粉霜1钱,水银沙子1皂子大,龙脑半钱,巴豆21个(生用,去皮)。
【制法】上8味以下同研匀,用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十种水气,肿胀喘满,热寒咳嗽,心胸痞闷,背项拘急,膀胱紧,肿于小腹,小便不通,反转大便溏泄,不能坐卧。
【用法用量】每服5丸至7丸,食后、临卧用龙脑、腊茶送下。
【摘录】《宣明论》卷八
大戟丸--《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大戟(浆水煮过,切,焙乾,捣罗取末)3钱,腻粉1钱半,粉霜1钱半,水银1分,铅1分(2味结沙子),乳香(研)1钱,丁香(为末)1钱,龙脑半钱。
【制法】上为末,熔黄腊1分,和为膏,旋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膈伏热生涎,霍乱烦闷,身体多热,乳食难停,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苋水送下;吐逆,煎马齿苋、丁香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大戟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大戟(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巴豆7粒(去皮,大麦内炒熟,不用大麦)
【制法】上为末,用大麦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日晚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大戟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处方】大戟(炒)半两,芫花(醋炒令焦)半两,苦葶苈(炒)半两,续随子(去皮,炒)1分,巴豆(去皮心,压去油尽,别研)1分。
【制法】上5味,4味为细末,入巴豆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攻心,腹胀硬,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温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大戟丸--《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大戟1两(锉碎,微炒),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1两(锉),牵牛子4两(微炒。别捣罗取末2两)。
【制法】上为末,入牵牛子末,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积滞,大便不通,气壅上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大戟丸--《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大戟1两(锉碎,微炒),牵牛子1两(微炒),皂荚1两(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海蛤1两(细研),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十种水气,遍身肿满,上气喘息,大小便俱涩。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服20丸,以温水送下。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大戟丸--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处方】大戟1两(锉碎,微炒),皂荚1两(炙黄焦,去皮子),乌扇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肿入腹,臌胀,恶饮食。
【用法用量】方中乌扇,《普济方》作「乌头」。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大戟丸--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处方】大戟1分(锉碎,微炒),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芫花1分(醋拌,炒令干)甘遂1分(煨令微黄),泽漆1分,桑根白皮1分(锉),赤小豆1分(炒熟),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泽泻1分。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十种水气、遍身肿满,喘急烦闷,心腹壅滞,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粥饮送下。
【注意】忌盐120日,缘盐能化水故也。外忌鱼酢、面食、一切毒物及生冷等物。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京大戟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概述: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秋冬二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醋蒸后用。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泻水遂饮,消肿散结。用于水饮泛溢,水肿喘满,胸腹积水,痰饮结聚,痈肿疮毒,痰凝结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反甘草。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临床应用:    
1.大戟丸(《圣济总录》)治脚气攻注,心腹胀硬,小便赤涩:大戟、芫花、苦葶苈各15g,巴豆、续随子各0.3g。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丸,灯心汤下。方中京大戟泻水遂饮,消肿散结,为君药。    
2.苍戟丸(《证治大还》)治水肿,行气燥脾,奏捷甚速:大戟、苍术各60g,沉香15g。陈米糊丸,酒下9g。方中京大戟泻水遂饮,为君药。    
3.范汪四物丸(《外台秘要》)治心腹积聚,食苦不消,胸胁满,除去五脏邪气:大戟1.5g,芫花1.2g,杏仁0.6g,巴豆100枚。捣筛,蜜和丸,如小豆大,日3,日增1丸,觉勿复益,欲下顿服7丸,下如清漆陈宿水。方中京大戟泻水遂饮,消肿散结,为君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89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