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大归芍汤

中医世家 2023-05-06 03:59:42

大归芍汤

处方 : 全当归8钱,生黄芩1钱,大白芍8钱,川连1钱,山楂肉3钱,莱菔子2钱,车前子1钱半,槟榔8分,生大黄2-3钱,厚朴8分,枳壳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 痢疾。

摘录 : 《知医必辨》引王子圣方

头晕恶心想吐 太阳穴会痛 身体没有力气是怎么回事?

中医是讲辩证的,血压高低致病在中医属于眩晕病范畴(这里也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美逆耳”综合症)对于这类病也要按中医八纲理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分析,这里有虚症、火症、厥晕之不同,不能像某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律用降压片、熄风汤那么简单,错之丝毫,误人生死。那么什么样的头晕是虚晕呢?古人讲:“平素纵欲无节而伤阴,内外伤失血过多而伤阴,外伤痈脓大溃而伤阴,妇人崩淋产后而伤阴,还有老年人精衰劳倦日积而伤阴,这些原因引起的头晕,血压偏移往往人面红耳赤,口干不渴,烦燥不眠,大便秘,小便赤,在脉上弦细而数或强大而数,或细涩而数,这主要是精血受损,阴虚为病,也称为阴虚之眩晕,血压有时忽高忽低。如果平素劳倦(如从事个体经营者)费神而伤神,呕吐过甚而伤阳。大怒大叫而伤阳,过度悲伤而伤阳。其症表现为面青,神倦、怕冷、身面部有浮肿,大便泄而小便清,其脉沉而微,或弦细而迟,或浮大而空这主要是元阳被耗,导致血压失去平衡为晕,这属于阳虚症头晕、血压高。
治疗阴虚眩晕、血压高,我们用六味归芍汤,巧加构思,“壮水为主,以生精血”,治阳虚高血压眩晕则用八味散加减,益火之源,以生元气,这也好比滋苗者必灌其根,根深才能叶茂的道理,另外对火症引起的高血压眩晕,这里有虚火、实火之分,我们中医认为房劳则火起于肾,暴怒则火起于肝,思虑则火起于脾,这些血压高患者,往往出现耳鸣,两目昏黑,上重下轻,脚底无根之感,严重的会眩仆摔倒,脉象细弱,造成血栓症状,这属于风火相搏,实热为害,因有余则上盛而炎,壅塞则火炽而旋转,此属于实火之高血压眩晕症。治实火我们用中药,清降以抑火,辛凉以泻热,所谓虚火可补,实火可泻正是这道理。
至于还有一种由痰饮引起的高血压,如水沸、水泛则痰起于肾,若风火生痰则起于肝,湿饮不行则痰起于脾,头晕、眼花、倦怠、虚卧,脉象缓滑,这是虚痰眩晕而造成的血压高,其症实,脉也实,是其积热在阳明,其阻塞在经络,其郁遇在脉间,无非风火结聚,积痰生巢,因液凝则渴阴泛上,饮停则火逆上升。

直肠,乙状结肠粘膜弥漫性轻度充血,纹理较乱,少量散在出血点,分泌物较多,未见溃疡和新生物。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结肠的非特异性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以粘膜糜烂、溃疡为主,主要局限在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结肠发展蔓延,甚至累及全结肠。临床表现常见腹泻、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据欧美研究报告,其病的恶转率约为5%-10%。近10年来,中国人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和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其病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饮食等因素有关。目前主要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等治疗。不过,这些药物往往有较多的副作用,而且不能满意地控制疾病的复发。严重病例需要用手术治疗。
2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中医略于对西医学病因之特异性的认识,对疾病的治疗一般来说也缺乏西医学病因的针对性。中医抓的是疾病在“病证”层面上的特异性。中医详于病证层面上的认识,略于病证层面下的认识;讲究病证层面上的共性,略于病证层面下的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审症求因,根据这些症状推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为湿热,病机为肠道湿热蕴郁,气行不畅,血热血滞。湿热蕴郁于肠道,其气下迫,则下利。郁而不畅,气机不利,故里急后重。热壅而腐,损伤阴络,故便下脓血、腹胀腹痛。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结肠病变,只要出现腹泻、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便属于肠道湿热蕴郁,气行不畅,血热血滞的“病证”。肠道湿热蕴郁的病变不是仅仅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多为肠道湿热蕴郁。
按照中医的认识,肠道湿热的形成原因与饮食因素、情绪因素、季节和气象因素、体质因素等有关。过食肥甘厚味,壅积于肠道,久而变生湿热;或感受外界湿热之邪;或情绪郁结化火,湿气不能流行,久而化生湿热;凡此种种,皆可以导致肠道湿热壅郁的病变。
3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
3.1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讲究病证的针对性。结肠湿热蕴郁,气行不畅,血热血滞,故治疗当清除结肠湿热,调畅气机,凉血活血。可以选用的方剂与药物较多,具有不同医学经验的医师会选择不同的方药。笔者在临床上习惯用《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和四逆散合方,随证化裁,效果很好。
3.2方剂药理分析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和大枣组成。芩、连清热燥湿。姜、夏辛温宣散开透,既能燥湿,亦能促进血脉流通。参、草、枣建脾护胃,扶助正气。既能防止芩、连苦寒损伤脾胃,又能使寒性药物与热性药物药性和合,此外,甘草和大枣还具有调整味道的作用,用了草、枣,则不甚苦涩,亦不甚辛辣。姜、夏二物,看似于湿热不宜,其实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湿热蕴郁,如果是病程较短的急性病证,但用苦寒清之燥之,一般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果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病证,就不能如此处理。因为病程日久,湿热深痼,络脉闭塞,气血瘀阻,但用苦寒,不用辛温透散,便有“冰伏”之虞,疗效往往很差。如果兼用辛燥温散,穿而透之,则湿热去,气血宣,病可愈。这个奥秘早已为古人说破。用现代语言讲,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以糜烂溃疡为主,病灶区血管坏死、断裂、瘀塞,血液循环很差。此时的治疗不仅要抑制炎症反应,更重要的措施应该是促进病灶区的血液循环。因为只有在良好血液循环的条件下,药物才可能充分到达病灶,病灶区坏死细胞和毒性物质才可能得到清除,组织细胞对药物才可能有较好的反应性,细胞的再生和组织的修复才能实现。芩、连清热除湿,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比较突出,而对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的促进作用较弱。姜、夏等辛温药物,对病灶区的血液循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已经观察到,机体组织在姜、夏、桂枝等辛温之品的作用下,往往出现充血红肿反应,就是其血管扩张作用的体现。参、草甘温,对姜、夏的作用可加强之。笔者认为,为什么许多慢性炎性病变,包括慢性感染性病变,仅仅用苦寒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好,或者远期效果不好,或者容易复发,其症结正在于此。
半夏泻心汤重在除湿热,理气机,虽然除湿理气可以起到间接的活血效果,清气分之热也可以起到间接的凉血作用,但本方毕竟然没有直接的理血之品,理血之力不足。合四逆散应用,用柴胡、枳实理气,用白芍理血,清热,凉血,除血痹,促进血液循环。如此合方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治疗作用便十分全面。
4如何确定半夏泻心汤的用量
古人云临床用药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笔者体会到,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用量仍然是取效关键。笔者曾撰文谈过应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讲到在临床辨证时,还要仔细分析,权衡寒热轻重比例,是热多寒少,还是寒多热少,抑或寒热等同。然后根据寒热的比例决定芩、连、姜、夏、参、草诸物的用量。如果热多寒少,则芩、连用量宜大,而姜、夏、参、草的用量要适当减少。反之,如果寒多热少,则姜、夏、参、草的用量宜大,而芩、连用量应适当减少。笔者用黄连,有时只用1~3克,而有时却用至10~12克;用黄芩,少则6克~8克,多则12~15克,甚至20克;姜、夏、参、草,多在6~15克的范围内选择。笔者注意到,湿热存在于本病的全过程。有些病例,由于体质较弱,或用苦寒清泻太过,以致看起来已无湿热。其实湿热只是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已。现在临床上不少医师用某药不效,唯知加大剂量,而不知减少剂量。如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倘若不效,只是加大剂量用之。如此处理,我不敢妄言其是非。不过,以中医看问题的眼光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某药当用而用之不效,既可能是因为用量不足,也可能是因为用量太过,故减小剂量用药,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5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
笔者近5年来用本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2余例,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全部22例溃疡性结肠炎皆经过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而确诊。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病程最短者1年2个月,最长者6年。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56岁。所有病例都具有为腹泻、粘液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几大症状。全部病例皆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水煮口服,日1剂。起效最快者1周而诸症消失,治疗时间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6个月,全部病例有效,其中痊愈18例,明显好转4例。
6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
6.1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
按照中医的认识,溃疡性结肠炎的始发病机是湿热蕴郁结肠。而湿热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过食肥甘厚腻,主要是动物组织。动物组织性食物容易在肠道堆积,难以排泄,由此可能引起结肠血流量降低,使毛细血管及肠粘膜通透性增加,肠上皮微结构改变,肠上皮顶部的粘液层降解,肠腔内细菌产物增加,损害肠粘膜,激发一系列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发生肠粘膜糜烂溃疡。按照中医的认识,这就是结肠湿热生成和湿热损伤肠道的过程。本病过去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大概与动物蛋白与脂肪的摄入较多有关。近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而城市居民的发病率又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是因为城市居民的蛋白食物尤其是动物组织型食品增多造成的。根据中医的营养观念,过食肥甘厚味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6.2半夏泻心汤的作用部位
在《伤寒论》里,半夏泻心汤治疗痞症,其主要病位在于上消化道,更具体点说主要在胃。不过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认识到半夏泻心汤的治疗作用是全消化道的。它能治疗食道粘膜病变、口腔粘膜病变,如慢性食道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等;它对小肠粘膜炎性病变和结肠粘膜炎性病变的作用也是显著的。实际上,《伤寒论》记述的痞症也见到腹中雷鸣(肠鸣音亢进),这个症状可能是由小肠粘膜炎性病变导致了蠕动亢进、分泌增多。另一方面,心下痞虽然是一个上腹部的症状,但它不一定就是胃粘膜病变的反应,它也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或小肠炎症的肠外表现。
6.3白芍致泻问题
根据古书记载,白芍有轻度致泻作用。《伤寒论》指出,人之“脾气弱,易动”者,白芍宜减量用之。临床上也常常遇到服白芍致泻的病例。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日数次至日十数次,不唯病者深以为苦,而且于身体多有不利。但结肠粘膜病变,尤其是远端结肠和直肠粘膜病变,芍药乃必用之品。张仲景治疗太少合病下利之“黄芩汤”,张洁古治滞下之“芍药汤”,倪涵初“治痢方”和王子圣治痢之“大归芍汤”,皆用芍药。不唯用芍药,而且也用有润肠通便作用的当归,甚至也用有攻下腑实作用的大黄。由此可以推测,归、芍、大黄等对于远端结肠和直肠粘膜炎性病变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出现腹泻的机理有三:粘膜细胞层受损,导致血清渗出及细胞外液进入结肠;炎变的结肠粘膜对水分的吸收减少;炎症刺激导致结肠蠕动增加。白芍抑制炎症,减轻自体免疫反应,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渗出,故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白芍(尤其是复方中的白芍)不仅不加重腹泻,而且能减轻腹泻,缓解疼痛。根据个人的见解,白芍在所必用,白芍对结肠的炎症具有特异性的抑制和治疗作用。
6.4本方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的认识,溃疡性结肠炎与自体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科学家已经成功地用免疫方法复制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笔者在实验室研究中也曾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病有效。这些实事充分说明自体免疫反应在本病的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显著的抑制自体免疫反应的作用,几乎所有组成本方的药物(黄连、黄芩、半夏、干姜、甘草、大枣、枳实、白芍、柴胡)都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可以推论,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也与此有关。笔者正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本方的抗过敏作用,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6.5复方是中医临床优势的保证
复方是中医的特色。复方中药的成分复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十分困难,质量控制有一定困难,与现代科学原则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复方中药应该向现代科学的原则靠近。不过,检验临床行为科学性的原则是多重的,其最高原则是疗效。中药复方不是单味中药的简单集合,成熟的复方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疗效和临床优势的保证。本方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当归芍药散的副作用

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养血益脾等功效,那么当归芍药散的副作用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当归芍药散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当归芍药散的副作用
1.本方只要见肝虚血滞、脾弱湿恋者均可用之,本方与当归芍药汤组方、功效不同,应加以注意。

2.本方为散剂,水煎则失去挥发性成分。
当归芍药散的药理作用
主要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改变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炎等作用。

1.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作用:⑴用生后25日的幼鼠经口服给予本药,并在同样条件下,于28日给HMG,可于24小时和72小时后引起两次排卵.进一步用戊巴比妥钠(SP)在幼鼠排卵即刻,相当于释放内源性促黄体生成素(LH)的临界期给予SP,能够阻碍LH的释放,影响由孕马血清激素(PMS)诱发的排卵,将HMC、本药、SP三者结合起来实验,结果表明本药可能作用于中枢特别是下丘脑,而使其活化。另有实验用生后25日幼鼠给予本药后,在生后第31天可诱发30%雌鼠排卵,于生后第28日腹腔注射15单位人停经促性腺激素(GNR4),可使65%的雌鼠于生后第29日排卵每次,戊巴比妥钠不能阻断此作用。GNR4与本药合用,可使动物排卵两次,每次于生后第29日(60%),每次于第31日(90%)。戊巴比妥钠对第每次排卵无影响,但可使第二次排卵时间后延1日。结果说明本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下丘脑,调节垂体-卵巢功能,加速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排卵过程。本药与烟碱有协同作用,作用于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和细胞质内的雌激素受体,促进其合成。⑵本方可能是激素的赋活剂,可增加促黄体释放激素的分泌,与克罗米酚同用有协同作用;能增加体内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本药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中FSH(保卵泡素)、LH(保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和P(孕酮)的作用,青春期无排卵型病人用药后以上四种激素含量升高,以E2上升最为明显,更年期无排卵型病人则E2降低,FSH和LH升高,而育龄期有排卵型病人四种激素均降低,以E2和P降低为显着。其主要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体内E2合成量的双向调节,从而反馈地影响垂体FSH、LH的释放。⑶在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培养系中加入本方浓度为500μg/ml时,LH浓度是对照组的377.2%,FSH浓度是对照组的151.9%,而对细胞内LH和FSH无影响。⑷当归芍药散明显刺激粘膜细胞分泌黄体酮和雌二醇-17β,但对睾酮的产生没有刺激作用;还能显着刺激滤泡残余物内的黄体酮、睾酮和雌二醇-17β,对黄体酮的作用强于对单酮和雌二醇-17β的刺激作用。对大鼠黄体生长调节素 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有调节作用。⑸在大鼠假孕模型中,本方也能增加黄体酮在卵巢静脉血浆中的分泌率,明显增加黄体酮与20α-OH黄体酮的比率。另有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对孕卵着床及幼鼠发育、雌鼠泌乳能力、生殖器官、性周期及雌鼠养育幼鼠的能力等均未见有显着影响,但可使幼鼠出生率显着增加,1-5产平均生产率对照组为51%,按0.1%比例将药物掺入饲料时为60%,掺入1%时为59%。

国外学者曾对当归芍药散的构成药对卵巢机能的综合效果进行了考察:⑴用PMS-hCG处理大鼠进行活体实验,单独或混合口服各药提取物5日,剂量每日每只大鼠100-200μg,测定血中和卵巢中黄体酮(P)、17α-OHP、20α-OHP的浓度。对茯苓+芍药+当归组,其血清中P、17α-OHP均上升,P或17α-OHP/20α-OHP值上升,而单个生药的血清中的 P/20α-OHP比值并不升;卵巢中,茯苓或芍药单独给药,P/20α-OHP比值上升,单独给苍术或茯苓+苍术,血清、卵巢中P/20α-OHP比值下降。⑵用27日雌性大鼠皮下注射2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56小时后,腹腔内给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7日后摘除卵巢。用当归芍药散及其药味的组合体外培养,发现茯苓+芍药+泽泻+当归、茯苓+当归、当归+十川芎等药对均明显增加黄体酮的分泌,其水平趋向超过单独使用当归芍药散的水平,提示这种作用有微妙的复合效应。

⒉ 改变血液流变性:本方用于妊娠中毒症疗效较好,而孕妇血液浓缩,血液粘度增高,流动性下降,导致胎盘及各脏器微循环障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方可使妊娠大鼠血液粘度明显降低,但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无显着影响。由于血液粘度降低,可成反比地增加循环血流量,而多数重症妊娠中毒症患者血液粘度升高,可见本方上述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胎盘和肾的循环血量,从而改善妊娠中毒症症状。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也有卓效。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有明显改变,表现为红细胞电泳时间显着延长,血浆比粘度增高,血球压积降低,提示血液处于粘聚状态,流动性降低及有形成分减少。经本方治疗后可见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缩短,血浆比粘度和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而对血球压积和全血比粘度则呈汉相性影响,治疗前血瘀气滞型患者此二指标是高,而血气两虚型最低,经治后则分别明显下降或上升并使血瘀气滞型者恢复正常。

3.对血小板血凝和纤溶系统的作用:本方对于胶原及ADP所致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于桂枝茯苓丸而弱于桃核承气汤。以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测血凝活性,本方的抑制作用较桃核承气汤及桂枝茯苓丸为强,但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之纤溶活性,则本方较上二方为弱。本方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凝作用及前述增加血液流变性等效果是其缓解血瘀证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等状态,从而取得对有关疾病疗效的药理基础。

4.改善微循环: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有甲皱微循环异常,表现为管袢轮廓模糊出现率及异型管袢等增加,微血流速度变慢,血液流态呈断线、虚线、絮状流等异常表现,血细胞聚集,管袢瘀血且数目减少。分型可见血气两虚型管袢轮廓模糊出现率显着高于血瘀气滞型,而管袢数目则明显少于血瘀气滞型。经本方治疗后可见毛细血管管袢轮廓由模糊变清晰,管袢数目增加,血细胞聚集减轻或消失,血流流态由异常的断线流、虚线流及絮状流变为正常的线形流,血流速度由慢变快,管袢瘀血减轻或消失。

5.对脑内单胺类物质的影响:小鼠口服给药分为每次给药或反复给药组(2次/日,2周),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摘出的大脑皮质、纹状体及海马的单胺类物质(NE、MHPG、DA、DOPAC、HVA、5-HT、5-HIAA),结果显示:每次给药组当剂量为50mg/kg时,海马的NE下降,DA、DOPAC、HVA上升,大脑皮质及纹状体的单胺类无变化;当剂量为500mg/kg时,大脑皮质DA、HVA上升,海马NE、MHPG下降,DA、DOPAC、HVA上升。反复给药组剂量为50mg/kg时,大脑皮质DA、DOPAC、5-HIAA上升,纹状体NE、MHPG上升,海马单胺类无变化;剂量为500mg/kg时,大脑皮质除HVA外均上升,纹状体NE、MHPG、DA、5-HT上升,海马单胺类未见变化。

6.其他:本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的炎性渗出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棉球肉芽肿的组织增生则无明显影响。对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具有改善效果,能促进PHA的有丝分裂原活性。此外,本药尚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
(一)内科病证

1.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王翠芬以当归芍药散加砂仁、郁金、制没药、炒麦芽、青皮、瓦楞子、乌贼骨、甘草治疗。口干者上方加石斛。

2.泄泻 张存贵用本方加防风、甘草、大枣治肝木乘脾之腹泻。

3.水肿 曹广顺治特发性浮肿者,用当归芍药散加天仙子、水蛭、防风,以促化水消瘀。刘绪英用当归芍药散加赤芍、赤茯苓、车前子、黄芪治水肿2年者,服后小便量增,肿势减半,腰酸乏力未除,上方加菟丝子、山茱萸、党参。

4.肾盂肾炎 曹广顺用当归芍药散加土茯苓、地肤子、王不留行、乌药治疗。

5.癫狂 余惠民用本方加郁金、丹参、龙骨、牡蛎治一周期性精神病。

(二) 妇科 病证

1.功能性子宫出血 谢承香用本方治疗该病患者437例,认为本方能增强宫壁肌张力,收缩子宫,缩短凝血时间,促使增生过厚的子宫内膜迅速剥脱。刘平等用本方治疗功血99例,对部分出血量多且来势迅猛的病例,加服中药煎剂(黄芪、生地各15g,贯众炭、荆芥炭各12g)。

2.痛经 谢春光用本方制成胶囊治疗90例痛经患者,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结果表明,该品治疗痛经的总有效率为92.2%,痊愈率达53.3%,疗效高于田七痛经胶囊,且副作用小。赵力雄认为本方对妇科各种腹痛均有良效,曾治疗痛经,产后、妊娠腹痛,崩漏及杂病腹痛属肝脾失调、湿阻血瘀者206例,总有效率84. 5%。

3.闭经 王文铎用本方加益母草、巴戟天、生薏仁等治一停经2年余而渐至全身浮肿者。

4.更年期综合征 刘平用本方治疗本病,平均有效率达69.1%。对主要症状改善率为:头身发热87.5%,头昏眼花87.5%,便秘65.4%,食欲不振60%.胃痛75%。

5.附件炎 谢务栋用本方加味治疗附件炎100剂,腹痛明显重用白芍,加香附、郁金、玄胡;血虚月经不调者加熟地、桑寄生;湿盛白带多加车前子、薏苡仁、柴胡;腰痛甚加川断、杜仲炭;脉数、身热、舌苔黄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每日1剂,水煎服,45日为一疗程。赵力雄用当归芍药散胶囊治疗附件炎49例,痊愈34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91.8%。

6.先兆流产 蔡连香报告用本方去泽泻,加益母草、菟丝子、枸杞子、木香为主,治疗93例夫妇ABO 血型不合的孕妇。

7.胎位不正 郭天玲用本方制片,每日服4.5g(分3次服),观察77例胎儿臀位孕妇,转位率达90. 6%,明显高于胸膝卧位对照组(P<0.05)。该方法转位率高,安全,无痛,无创伤,并有调养作用。

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郭天玲等用本方治疗46例,对轻、中度妊高征患者,有与复方降压片等西药相近的临床效果。朱犁馨用本方治疗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2例,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加,水肿减轻或消退,血压下降或被控制,生产时无滞产及产后出血。

(三)外科病证

1.输尿管结石 张天恩用本方作汤剂治一输尿管结石病人,先后尿出两块白色石块,腹痛逐渐消失。李凌鸿用本方加川断、桂枝、熟附子、金钱草等温通之品,12剂后,排出(1.0~1.2)cm×0. 4cm之管状结石2枚,0.5cm×0. 7cm杯状结石1枚,质松易碎。腹腰隐痛完全消失。

2.术后腹痛 王淳用本方加泽兰叶水煎服治疗一阑尾切除术后见下腹部疼痛患者,疼痛消失,硬结亦软化。

猜你喜欢:

1. 白芍的功效与药用价值以及副作用

2. 女人补气补血吃什么中药

3. 中药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4.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

5. 孕妇可以吃茯苓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8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