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大半夏汤

中医世家 2023-05-06 01:43:14

大半夏汤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汤洗)、茯苓,各三钱。

功能主治 : 治伤寒膈间有寒痰。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金匮要略》卷中: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9克(洗,完用)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功能主治 : 补中降逆。主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用法用量 : 上三味,用水1.2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500毫升,温服200毫升,余份再服。

备注 : 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补虚益胃,白蜜甘润缓中。三药合用,共奏补中降逆之功。

摘录 : 《金匮要略》卷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9克 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白术3克 生姜9克

制法 : 上五味,叹咀。

功能主治 : 主胃反不能受食,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 : 用水500毫升,和蜜扬之200~300下,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得效》卷六: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汤洗)、陈皮、茯苓、桔梗、槟榔、甘草各等分。

制法 : 上锉散。

功能主治 : 水胀。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 : 《得效》卷六

《鸡峰》卷五: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5两,大黄5两,吴茱萸1两,朴消1两,桂1两,牡丹3两,柴胡3两,干姜3两,细辛3两,白术3两。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天行病,7日以上,热势弥固,大便秘涩,心腹痞满,饮食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异语,其脉沉细。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鸡峰》卷五

《金匮》卷中: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2升(洗,完用),人参3两,白蜜1升。

功能主治 : 脾阴不濡,胃虚气逆,朝食暮吐;膈间痰饮,心下痞硬,肠中沥沥有声。

临床应用 : 噎膈:邑宰张孟端夫人,忧怒之余,得食则噎,胸中隐隐痛。余诊之曰:脉紧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陈加姜汁、竹沥。长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曰:湿痰满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剂,病尚不减,改大半夏汤,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亦减,服二十剂而安。若泥半夏为燥,而以他药代之,其能愈平?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予也。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2升,和蜜扬之240遍,煮药取2升半,温服1升,余分再服。

各家论述 : 1.《金匮玉函经二注》:阳明,燥金也,与太阴湿土为合。腑脏不和,则湿自内聚,为痰为饮,燥自外款,为胃脘痛;玄府干涸,而胃之上脘尤燥,故食难入,虽食亦反出也。半夏解湿饮之聚结,分阴阳,散气逆;人参补正;蜜润燥;以水扬之者,《内经》云:清上补下,治之以缓,水性走下,故扬以缓之;佐蜜以润上脘之燥也。2.《金匮要略心典》:胃反呕吐者,胃虚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又胃脉本下行,虚则反逆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参。白蜜益虚安中。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闭塞而呕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此大半夏汤之旨也。3.《古方选注》:大半夏汤,通补胃腑之药,以人参、白蜜之甘,厚于半夏之辛,则能兼补脾脏,故名其方曰大。以之治胃反者,胃中虚冷,脾因湿动而不磨谷,胃乃反其常道而为朝食暮吐。朝暮者,厥阴肝气尽于戌,旺于丑也,宿谷藉肝气上升而乃吐出。主之以半夏辛温利窍除寒,人参扶胃正气,佐以白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升之缓之,俾半夏、人参之性下行不速,自可斡旋胃气,何患其宿谷不消,肝气僭升也乎?4.《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此反胃即脾阴不濡,胃气独逆,今之膈食病足矣,或粪如羊屎,或吐后微带血水。用半夏降冲逆,即是降胃,用参、蜜滋脾液以濡化水谷,则肠润谷下。

摘录 : 《金匮》卷中

《千金》卷十八: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1升,白术3两,生姜8两,茯苓2两,人参2两,桂心2两,甘草2两,附子2两。

功能主治 : 痰冷澼饮,胸膈中不利。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金匮》大半夏汤但用半夏、人参、甘草三味,水、蜜和煎以治胃反呕吐。此用参附、术附、桂附,合苓桂术甘汤,仍用《金匮》三味以治冷痰饮澼,故不用水、蜜和煎,而用生姜以涤痰气也。

摘录 : 《千金》卷十八

《千金》卷十六: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3升,人参2两,白蜜1升,白术1升,生姜3两。

功能主治 : 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呕吐。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5升,和蜜扬之200-300下,煮取1升半,分3服。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金匮》大半夏汤本治胃反呕逆,取人参助半夏之祛痰,白蜜滋半夏之辛燥,《千金》加白术、生姜,不但佐参、半之祛痰,且善行白蜜之滞也。

摘录 : 《千金》卷十六

《千金》卷十六: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1升,大枣20枚,甘草2两,附子2两,当归2两,人参2两,厚朴2两,桂心5两,生姜8两,茯苓2两,枳实2两,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 : 下气。主中虚胃冷胀满。肝气不平,胜克于脾,脾郁不行,结聚涎沫,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胃中胀满,其脉弦迟。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金匮》治胃反呕逆大半夏汤,止人参、半夏、白蜜三味。此以胃虚腹满,故去白蜜之腻滞,加椒、姜、附子以散寒结,枳实、厚朴以泄腹满,当归、茯苓以和血气,生姜、大枣以和荣卫,甘草代白蜜之和脾,并和椒、姜、附子之烈也。

摘录 : 《千金》卷十六

《御药院方》卷五:大半夏汤

别名 : 橘皮汤

处方 : 半夏2钱半,白茯苓(去皮)2钱半,陈皮2钱半。

功能主治 : 痰饮及脾胃不和。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

用法用量 : 橘皮汤(《痘疹心法》卷十一)。

摘录 : 《御药院方》卷五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1升(洗),白术2两,茯苓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2两,橘皮2两,生姜8两,桂心3两。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肉极虚寒则脾咳,其状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痛,不可以动,动则咳,腹胀满,留饮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脾痹,四肢怠惰,发咳。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为4服。

注意 : 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摘录 :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鸡峰》卷十二: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3升,人参2两,白蜜1升,泉水2斗,生姜3两。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反胃不受食,食己即吐。

用法用量 : 和水、蜜扬之200-300下,煮取1升半,分4服,不拘时候。

摘录 : 《鸡峰》卷十二

《外台》卷八引《集验方》:大半夏汤

处方 : 人参1两,茯苓4两,青竹茹5两,大黄6两,橘皮3两,干姜3两,泽泻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

用法用量 : 以水8升(用泉水、东流水尤佳),煮取3升,服7合,日3夜1。已利,去大黄。

注意 : 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

摘录 : 《外台》卷八引《集验方》

《医统》卷十四: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2钱,茯苓2钱,生姜2钱。

功能主治 : 伤寒痰证。

用法用量 : 水2盏,煎1盏,临卧服。

摘录 : 《医统》卷十四

《鸡峰》卷十八:大半夏汤

处方 : 半夏5两,白术5两,人参半两。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宿寒在胃,胃寒则不能运化水谷,胃属土而恶湿,以致心中温温欲呕,恶闻饮食,有时吞酸、其脉关上小弦而短。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水3盏,煎至1盏,去滓,加白蜜皂子大,停少时温服。

摘录 : 《鸡峰》卷十八

半夏厚朴汤有什么作用

别名】 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
【处方】 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
【功能主治】 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 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各家论述】 1.《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2.《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临床应用】 1.梅核气:张某,女,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得矢气则舒,苔薄腻,脉沉弦。气机失畅,痰凝气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g、姜竹茹9g、莱菔子9g、全瓜蒌12g、生甘草1.5g,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
2.胃脘痛:谢某,男,21岁,脘痛牵引两胁,胸闷嗳气频频,纳谷乏味,口渗清涎,脉象弦滑,舌苔薄腻。病起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拟半夏厚朴汤损益,姜半夏1钱半、制厚朴6分、云茯苓4钱、苏叶1钱半、大麦芽4钱、炒枳壳1钱半、新会皮1钱半、粉甘草8分。服上方2剂后,脘痛大减,惟负重力屏气后又致胸闷且痛,原方加竹茹3钱,红枣4枚,2剂后愈。
3.眩晕:徐某,男,46岁,头晕,目眩,耳鸣,作泛呕吐2天,视物旋转,头不能转侧,动则眩晕更甚,不思食,食入作泛呕吐。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会诊,除上述症状外,观形体稍胖,闭目怕睁,时有干恶,苔白腻,舌质稍胖淡,脉弦滑。拟下气消痰,降逆和胃,佐平肝熄风。取半夏厚朴汤加减:制半夏10g、川厚朴10g、云茯苓10g,老苏梗10g、珍珠母(先煎)30g、双钩藤(后入)15g、代赭石(先煎)15g、广皮5g、炒苍术10g、建泽泻10g,5剂。服3剂后,自觉眩晕好转,能进些饮食,5剂毕,行动自如。
【摘录】 《金匮》卷下

半夏的药用功效是什么?

【释名】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地块茎。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生,产于四川、河南、湖北、贵州、安徽等地。
【采集加工】夏秋两季采挖,洗净,除上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后使用,称为制半夏。用时切片。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主治】燥湿化痰,痰多咳嗽气逆,痰饮眩晕,风痰肢麻不遂;降逆止呕,胃气上逆呕恶;消痞散结胸脘痞闷,梅咳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又治胃不和卧不安等。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所以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凡痰湿所致疾患皆可选用,兼寒者尤宜。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痰湿上犯之眩晕之悸失眠,以及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此外,也可用于胃不和卧不安等证。
【附方】本品燥湿化痰而兼止咳,治咳喘气逆、痰多色自,常配陈皮、茯苓、甘草同用,如二陈汤;若寒盛而痰多清稀者,可配细辛、干姜等温肝化饮之品;若见热象,痰稠色黄者,则需与清热化痰的黄芩、瓜蒌、知母、桑自皮等同用。治痰湿上犯之眩悸失眠,常配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以之辅天南星、白附子等药为用,如玉壶丸、青州白丸子。
本品既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和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常与生姜相须为用,如小半夏汤。若治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用治胃虚呕吐,常与人参、白蜜等同用,如大半夏汤;治胃热呕吐,常与黄连、竹茹等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至于妊娠呕吐,又常与苏梗、砂仁、生姜、竹茹等理气安胎、和胃止呕之品同用。
本品既善燥湿消痞,又能散结消肿,治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胀满,证偏寒者,常与厚朴、陈皮、苏梗、木香等同用;证偏热者,常与黄芩、黄连、山栀子等同用。若治痰热互结之心下坚痞作痛,当与全瓜萎、黄连同用,如小陷胸汤。若治瘿瘤痰核,常与昆布、海藻、浙贝母、夏枯草等同用。若治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此外,取其和胃之功;治胃不和卧不安,每与秫半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其行湿润燥之功,治老人火衰便秘,每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第七章金 石 部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第七章金 石 部本草纲目第七章金 石 部金银是贵重的饰品,可古人用它来作药,是鲜为人知的。金 玉 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87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