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山茱萸1分,五味子1分,茯苓1分,干姜1分,当归4分,石韦4分,芎4分,附子2分,苁蓉8分,巴戟天8分,远志8分,麦门冬8分,干地黄8分,桂心3分,芍药3分,地胆3分,菟丝子3分,石斛5分,人参5分,甘草5分。
制法 :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 发背痈肿经年,瘥后复发。此因大风,或结气在内,经脉闭塞,至夏月以来出攻于背,久不治,积聚作脓血,为疮内漏。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夜1。稍加之。常服,终身不患痈疖。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痈肿久败不瘥,或瘥后复发,而成内漏,总由中气告匮,气血乖离,不能化腐生新所致。故于温补肾脏气血药中,专赖地胆之破血攻毒,石韦之疏泄旺气,然后温补诸药,得以建内塞之功,寓泻于补之妙用。
摘录 : 《千金》卷二十二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结核病的一个少见现象,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见。颈部淋巴结结核更多的是形成淋巴结的冷性脓肿,也就是没有红肿、特别疼痛,就是一个破溃,流脓的情况,所以颈部淋巴结结核可能也会有其它的疾病与其类似。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有可能是结核时,应该先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如局部的培养、涂片鉴定,看看是不是结核。如果确定是颈部淋巴结结核,应该采取标准的抗结核治疗,一般用3年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常见的药物是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按照结核病院的医生的会诊意见,做规范化的治疗。疗程可能也要根据病情,根据患者全身是不是有其它地方的结核来决定,一定要按照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进行。按照足剂量、足疗程治疗以后,大多数颈部淋巴结结核可以获得痊愈。如果治疗不规范,拖延下去,将来结核菌有可能会出现耐药,就会有一系列的麻烦。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辛 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薄 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 蝉 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 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竹 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苦 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 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 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 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 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马 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大黄: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 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 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蕲 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 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 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瞿 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石 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扁 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 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 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 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 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 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 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 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白 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 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 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泽 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 消肿排脓 散结消症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自然铜: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苏 木: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症 虻虫:破血逐瘀消症 半夏: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 祛风止痉 桔梗:祛痰——升宣 开痰利咽能排脓 旋覆:祛痰——下气 消痰行水能降逆 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 川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浙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瓜篓皮: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 瓜篓仁: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 竹 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 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苏 子:降气行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白芥子:畅膈行痰 温肺利气 散结通络 莱菔子:消食行痰 杏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宣降肺气 桃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百部: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紫菀: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款冬: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火 葶苈子: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水 白果: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 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清热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 远志: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合欢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 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 珍 珠: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珍珠母: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天麻: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通络 钩藤: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清热 羚羊角: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地龙:息风止痉——清热 通络 平喘 利尿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 止痛 化痰 散结
《金匮要略》一书是汉代张仲景所著,时经2000余年,历代医家勤耕细读,著述达数十百家,但对护理方面研究文章尚不多见,今仅将其服药方法护理作一阐述。
1 服药温度《金匮要略》对服药方法十分讲究,因病证不同,则用药亦异,故而服药的温度亦有不同,在《金匮要略》中,服药温度大致可分为温服、小冷服、和适寒温服三种情况。
①温服: 《金匮要略》中明文记载温服的方剂总计118 方。如栝楼桂枝汤、甘草泻心汤、栝楼薤白白酒汤。
②小冷服:记载小冷服者一处,为生姜半夏汤。
③适寒温服:如桂枝汤。
2 服药时间与次数
①顿服: 《金匮要略》中顿服者可见15 处。虽有顿服,顿服之,顿服尽,顿服一半之不同,但顿服之义明确。如升麻鳖甲汤、麻黄醇酒汤、红蓝花酒方。
②昼日服:昼日服者分为平旦温服、日一服、不可一日再服、日二服、日三服、日再服等。记载一日三服者共计36 方,如白虎加人参汤温服一升,日三服。黄芪桂枝汤温服三合,日三服。五苓散日饮服方寸匕,多饮暖水,寒出愈等等。日一服者或不可一日再服者有三,如候氏黑散、排脓散为日一服;大乌头煎不可一日再服。平旦服之者一处,为十枣汤。日二服者有一,为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③昼夜服:昼夜服分为日三夜一服、日再夜一服、日三夜二服、至夜尽等。日三夜一服者有六,如皂荚丸、麦门冬汤、奔豚汤、生姜半夏汤,白术散,半夏厚朴汤;日再夜一服者有二处,为赤丸、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日三夜二服者有竹皮大丸;至夜尽者有泽漆汤。
④二次服(未定时) :分温二服者黄土汤、小承气汤。
⑤三次服(未定时) :记载的分温三服者,计32 方,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大黄附子汤等。
⑥再服:记载再服、更服、二次服或重服一次者共31方,如大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
⑦先食服(饭后服) :先食服者有五,如乌头赤石脂丸、赤丸、己椒苈黄丸、茵陈五苓散、乌梅丸。
⑧食前服:食前服有三,鳖甲煎丸、薯蓣丸、桂枝茯苓丸。
⑨常服:常服者一处,为当归散。因病服:蜀漆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87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内伤丸
下一篇: 大决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