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大八风汤

中医世家 2023-05-06 01:12:08

大八风汤

处方 : 当归1两半,升麻1两半,五味子1两半,乌头1两,黄芩1两,芍药1两,远志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芎1两,麻黄1两,秦艽1两,石斛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石膏1两,黄耆1两,紫菀1两,杏仁40枚,甘草2两,桂心2两,干姜2两,大豆1升。

功能主治 : 排风散邪。主外中毒风,顽痹,手脚不遂,身体偏枯,或毒弱不任,或风入五脏,恍恍惚惚,多语喜忘,有时恐怖;或肢节疼痛,头眩烦闷;或腰脊强直,不得俯仰,腹满不食,咳嗽;或始遇病时,卒倒闷绝,即不能语,便失瘖,半身不遂,不仁沉重。皆由体虚恃少,不避风冷所致。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3升,酒2升,合煮取4升,强人分4服,羸人分6服。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方下见证,浑是湿着为患,故于续命方中兼取大秦艽汤之制,其妙用尤在黑大豆一味,及和酒煮服,为开发毒风脚气之捷径,亦量人元气用药之的诀。

摘录 : 《千金》卷八

广东特产是什么

广东各地特产:
【广州】
广彩、广绣、广雕、红木家具、荔枝、龙眼、凉茶、杨桃、增城四宝(西园挂绿荔枝、朱村丹邱丝苗米、荔城西山乌榄、派潭凉粉草)、中秋月饼、泮溪马蹄粉、沙湾姜埋奶、老婆饼、鸡仔饼、腊肠、猪油糕
【深圳】
沙井鲜蚝、南山荔枝、西乡基围虾、福永乌头鱼、南澳鲍鱼、石岩沙梨、龙岗三黄鸡、坪山金龟桔
【珠海】
叠石蚝油、珠海膏蟹、南屏脆肉鲩、湾仔鲜花、白藤粉藕、横山粉葛、白藤草织品、白藤水鸭
【汕头】
抽纱、橄榄菜、腌咸菜、沙茶酱、潮州柑、金漆木雕、潮绣、石雕、贝雕画、潮汕香包、潮汕瓷板壁画、竹帘画、汕头烙饼、姜薯、贡菜、达濠鱼丸、汕头牛肉丸
【韶关】
松香、山茶子油、沙田柚、马坝油粘米、南华李、白毛茶、冬菇、北乡马蹄、猕猴桃、升麻、黄烟、腊鸭、竹木及其加工品、始兴沙梨、香菇、草菇、木耳、茯苓、三华李、缩骨鲫鱼、蚕豆
【佛山】
佛山盲公饼、酝扎猪蹄、西樵大饼、平洲福肉饼、九江煎堆、龙江煎堆、大良磞砂、高明横江狗肉、九江双蒸酒、石湾公仔、官窑马蹄、石湾米酒、南海沙溪马蹄粉、双皮牛奶、佛山剪纸、佛山扎狮、西樵山四方竹、高明合水粉葛、顺德鱼皮角
【江门】
粉葛、柿饼蒂苦、金山火蒜、鹤山红烟、亚佗霉姜、新会葵扇、白糖、三桁瓦菜刀、水口腐乳、剑花、荷塘头菜、镇濠泥鸡、勒菜、新会陈皮、葵头锅刷、恩州奇石、鹤山古劳银针、鹤山马耳山茶、华山矿泉水、古劳面豉、牛大力、土伏苓
【湛江】
遂溪黑芝麻、徐闻良姜、廉江蒜头、红烟、茶叶、蔬菜、剑麻、橡胶、桉树、雷州黄牛、徐闻山羊、瘦肉型猪、吴川麻鸭
【茂名】
荔枝、龙眼、化州橙、电白花生、黄红麻、化州橘红、信宜山楂、松香、信宜竹编工艺品、三华李、电白陈村红心鸭蛋、南玉、笪桥黄瓜
【肇庆】
端砚、鼎湖山九龙宝鼎、水晶艺品、广宁绿玉、肇庆草席、紫背天葵、星岩蛋花、鼎湖山茶饼、怀集燕窝、四会贡柑、裹蒸棕、佛手、怀集岗坪切粉、怀集黄庆笋、檀香扇、肇何首乌、皇妃贡柑、巴戟、裹蒸、莲藕、七星剑花、蜂蜜、芡实
【惠州】
惠州梅菜、罗浮山酥醪菜、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甜茶东江糯米酒、南昆山观音菜、龙门竹笋、龙门竹牙签、龙门米粉、南昆山毛茶、博罗酥糖、博罗凉果
【梅州】
金木雕、竹编工艺品、客家娘酒、白渡牛肉干、梅州名茶、五华细核荔枝、平远大果李、丰顺黄金姜糖、沙田柚汁、平远南台茶、平远锅笃茶、盐焗鸡、兴宁蓼花、百侯薄饼、梅雁蓝藻、牛乳树茎、长乐烧、梅菜干、菊花糕、萝卜苗茶、大埔京粉糕客家蕨干、大埔黄枝香豆腐干、大埔萝卜丝
【汕尾】
猪油糖、柿饼、流冲赤米酒、梅陇丰梅春、海丰三料纯米酒、陆丰老红酒、海丰西坑茶、莲花山茶、印真茶、公平牛肉脯、赤石沙羌、莲花蛋黄蕃薯、南塘花生糖、冰花梅酱
【河源】
五指毛桃、鸡骨草、飞天擒罗、客家娘酒、客家黄酒、河源三宝(新丰江天然净水、万绿宝酸萝卜、河源霸王花排粉)、上莞茶、康禾茶、柿饼、猕猴桃、万家香米、河源火蒜、紫金辣椒酱、竹壳茶、铁锅、老隆牛筋糕、银连平粟米饼、东源板栗、紫金春甜桔
【阳江】
阳江三件宝(豆鼓、漆器、小刀)、孔雀石、春砂仁、蛇胆液、阳东大八益智、三甲切粉、不锈钢器皿、珍珠、(粤宝)矿泉水、阳江炒米饼、黄鬃鹅、风筝
【清远】
连州木屐、东陂腊味、白茶、蜜枣、黄精、龙须草、孔塘烟、瑶安冬菇、玉竹、菊花、清远鸡、骆坑笋、猴头菇、红薯干、沙田柚、英德红茶、水角糍、星子红葱、水晶梨、沙田柚、生姜、百花冬蜜、瑶家黑米、淮山、野生冬菇、英石、红茶、西牛笋干、瑶山组酒
【东莞】
大朗荔枝、石碣龙眼、厚街腊肠、白沙油鸭、麻涌香蕉、道滘肉丸粥、道滘裹蒸粽、麦芽糖柚皮、虎门糕蟹
【中山】
石岐乳鸽、椒盐水蛇、钵仔禾虫、沙溪扣肉、姜焖鸭、五香狗肉、罗氏沼虾、小榄菊花宴、小榄菊花肉 、神湾菠萝、三月红荔枝、荼薇花食品、石硖龙眼、家乡芦兜粽、中山粉果金吒、杏仁饼、茂生围香蕉、三稔包
【潮州】
凤凰单丛、岭头单层、石鼓坪乌龙、蓬莱茗、枫溪陶瓷、潮绣、潮彩、抽纱、金漆木雕、玉雕、金银首饰、香包、麦杆画、竹制品、潮州柑、潮州咸菜、高堂菜脯、腐乳饼
【揭阳】
揭东登岗唐三彩、惠来贝雕、揭阳酱油、新亨菜脯、普宁豆酱、揭东炮台南糖、成顺菊花糕、东寮芋、大溪元宵柚、乌榄、凤湖橄榄、青梅、古山二号龙眼、揭阳乒乓果、华清竹笋、五房绿茶、番薯、五经富姜糖、棉湖春饼、埔田笋
【云浮】
南乳花生、罗定豆鼓、托洞陈桂和腐竹、新兴荔枝、郁南无核黄皮、新兴凉果、云浮豉油膏、都城蜜枣、云石

中山的特产的是

广东特产 【广州】 广彩、广绣、广雕、红木家具、荔枝、龙眼、凉茶、杨桃、增城四宝(西园挂绿荔枝、朱村丹邱丝苗米、荔城西山乌榄、派潭凉粉草)、中秋月饼、泮溪马蹄粉、沙湾姜埋奶、老婆饼、鸡仔饼、腊肠、猪油糕【深圳】 沙井鲜蚝、南山荔枝、西乡基围虾、福永乌头鱼、南澳鲍鱼、石岩沙梨、龙岗三黄鸡、坪山金龟桔【珠海】 叠石蚝油、珠海膏蟹、南屏脆肉鲩、湾仔鲜花、白藤粉藕、横山粉葛、白藤草织品、白藤水鸭【汕头】 抽纱、橄榄菜、腌咸菜、沙茶酱、潮州柑、金漆木雕、潮绣、石雕、贝雕画、潮汕香包、潮汕瓷板壁画、竹帘画、汕头烙饼、姜薯、贡菜、达濠鱼丸、汕头牛肉丸【韶关】 松香、山茶子油、沙田柚、马坝油粘米、南华李、白毛茶、冬菇、北乡马蹄、猕猴桃、升麻、黄烟、腊鸭、竹木及其加工品、始兴沙梨、香菇、草菇、木耳、茯苓、三华李、缩骨鲫鱼、蚕豆【佛山】 佛山盲公饼、酝扎猪蹄、西樵大饼、平洲福肉饼、九江煎堆、龙江煎堆、大良磞砂、高明横江狗肉、九江双蒸酒、石湾公仔、官窑马蹄、石湾米酒、南海沙溪马蹄粉、双皮牛奶、佛山剪纸、佛山扎狮、西樵山四方竹、高明合水粉葛、顺德鱼皮角【江门】 粉葛、柿饼蒂苦、金山火蒜、鹤山红烟、亚佗霉姜、新会葵扇、白糖、三桁瓦菜刀、水口腐乳、剑花、荷塘头菜、镇濠泥鸡、勒菜、新会陈皮、葵头锅刷、恩州奇石、鹤山古劳银针、鹤山马耳山茶、华山矿泉水、古劳面豉、牛大力、土伏苓【湛江】 遂溪黑芝麻、徐闻良姜、廉江蒜头、红烟、茶叶、蔬菜、剑麻、橡胶、桉树、雷州黄牛、徐闻山羊、瘦肉型猪、吴川麻鸭【茂名】 荔枝、龙眼、化州橙、电白花生、黄红麻、化州橘红、信宜山楂、松香、信宜竹编工艺品、三华李、电白陈村红心鸭蛋、南玉、笪桥黄瓜【肇庆】 端砚、鼎湖山九龙宝鼎、水晶艺品、广宁绿玉、肇庆草席、紫背天葵、星岩蛋花、鼎湖山茶饼、怀集燕窝、四会贡柑、裹蒸棕、佛手、怀集岗坪切粉、怀集黄庆笋、檀香扇、肇何首乌、皇妃贡柑、巴戟、裹蒸、莲藕、七星剑花、蜂蜜、芡实【惠州】 惠州梅菜、罗浮山酥醪菜、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甜茶东江糯米酒、南昆山观音菜、龙门竹笋、龙门竹牙签、龙门米粉、南昆山毛茶、博罗酥糖、博罗凉果【梅州】 金木雕、竹编工艺品、客家娘酒、白渡牛肉干、梅州名茶、五华细核荔枝、平远大果李、丰顺黄金姜糖、沙田柚汁、平远南台茶、平远锅笃茶、盐焗鸡、兴宁蓼花、百侯薄饼、梅雁蓝藻、牛乳树茎、长乐烧、梅菜干、菊花糕、萝卜苗茶、大埔京粉糕客家蕨干、大埔黄枝香豆腐干、大埔萝卜丝【汕尾】 猪油糖、柿饼、流冲赤米酒、梅陇丰梅春、海丰三料纯米酒、陆丰老红酒、海丰西坑茶、莲花山茶、印真茶、公平牛肉脯、赤石沙羌、莲花蛋黄蕃薯、南塘花生糖、冰花梅酱 【河源】 五指毛桃、鸡骨草、飞天擒罗、客家娘酒、客家黄酒、河源三宝(新丰江天然净水、万绿宝酸萝卜、河源霸王花排粉)、上莞茶、康禾茶、柿饼、猕猴桃、万家香米、河源火蒜、紫金辣椒酱、竹壳茶、铁锅、老隆牛筋糕、银连平粟米饼、东源板栗、紫金春甜桔【阳江】 阳江三件宝(豆鼓、漆器、小刀)、孔雀石、春砂仁、蛇胆液、阳东大八益智、三甲切粉、不锈钢器皿、珍珠、(粤宝)矿泉水、阳江炒米饼、黄鬃鹅、风筝【清远】 连州木屐、东陂腊味、白茶、蜜枣、黄精、龙须草、孔塘烟、瑶安冬菇、玉竹、菊花、清远鸡、骆坑笋、猴头菇、红薯干、沙田柚、英德红茶、水角糍、星子红葱、水晶梨、沙田柚、生姜、百花冬蜜、瑶家黑米、淮山、野生冬菇、英石、红茶、西牛笋干、瑶山组酒【东莞】 大朗荔枝、石碣龙眼、厚街腊肠、白沙油鸭、麻涌香蕉、道滘肉丸粥、道滘裹蒸粽、麦芽糖柚皮、虎门糕蟹【中山】 石岐乳鸽、椒盐水蛇、钵仔禾虫、沙溪扣肉、姜焖鸭、五香狗肉、罗氏沼虾、小榄菊花宴、小榄菊花肉 、神湾菠萝、三月红荔枝、荼薇花食品、石硖龙眼、家乡芦兜粽、中山粉果金吒、杏仁饼、茂生围香蕉、三稔包【潮州】 凤凰单丛、岭头单层、石鼓坪乌龙、蓬莱茗、枫溪陶瓷、潮绣、潮彩、抽纱、金漆木雕、玉雕、金银首饰、香包、麦杆画、竹制品、潮州柑、潮州咸菜、高堂菜脯、腐乳饼【揭阳】 揭东登岗唐三彩、惠来贝雕、靖海豆楫、惠来绿豆饼、隆江卤猪脚、普宁沙茶、惠来海鲜制作品(鱼圆/鱼枣/虾枣)、揭阳酱油、新亨菜脯、普宁豆酱、揭东炮台南糖、成顺菊花糕、东寮芋、大溪元宵柚、乌榄、凤湖橄榄、青梅、古山二号龙眼、揭阳乒乓果、华清竹笋、五房绿茶、番薯、五经富姜糖、棉湖春饼、埔田笋【云浮】 南乳花生、罗定豆鼓、托洞陈桂和腐竹、新兴荔枝、郁南无核黄皮、新兴凉果、云浮豉油膏、都城蜜枣、云石

脑血管病后偏瘫如何做中医康复治疗?

一、病因病机

首先介绍中国古典医籍中对脑血管病所致偏瘫认识的源流。《黄帝内经》中论述的“偏枯”、“偏风”、“风痱”,其表现与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一致。关于病因,《素问风论》记述: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户,所中则为偏风”;《灵枢刺节真邪》记述: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灵枢九宫八风》记述:“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由以上记述可以看出,《内经》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为正气不足而为外风所中。《素问阴阳别论》说:“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王冰注:“三阳谓太阳小肠及膀胱之脉也”,“三阴谓脾肺之脉”,“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余则发痿易”,《素问大奇论》说:“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王冰注:“外鼓谓不当尺寸而鼓击于臂外侧也”。以上不难看出,纵无外风,有脏腑气血虚实之变也可致本病。《灵枢热病》说:“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肉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身无病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对本病的针刺治疗原则及预后都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论述。概括起来,《内经》时期对偏瘫发病机制的认识可分为二:一为正气不足,为外邪所中,即“正虚邪中”说;一为虽无外邪侵袭,但由种种原因而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经脉壅滞而致,即“本气自病”说。

汉代《金匮要略》对本病症状及某些症状的发生机制做出了细致的描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并把本病按轻重程度分为四型:“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金匮要略》只着重强调了《内经》的“正虚邪中”说,而对“本气自病”说未予阐发。在治疗学上,该篇治瘫方中有侯氏黑风散、续命汤及三黄汤,也基本是以“正虚邪中”说为理论依据所制。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把偏瘫列入“风病诸候”,认为其病因是“风气中于人也”,对中风病候的描绘颇为详尽,其中与偏瘫有关者包括“风痱候”、“风猥退候”、“风偏枯候”、“风半身不遂候”、“风口候”等。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及王焘的《外台秘要方》记载了几十首治疗偏瘫的方剂,丰富了中医偏瘫治疗学的内容。其中许多方剂的组成药物较多,这些药物大体可分为四组:

发表祛风药、补益气血药、温热药、苦寒药。如《千金》大续命散,发表祛风者有麻黄、防风;补益气血者有人参、当归、川芎、获苓、甘草;温热药有乌头、桂心、蜀椒、干姜;苦寒药有石膏、黄芩。其祛风及补虚药并用,显然是接受了病因学上的“正虚邪中”说。除大续命散外,《千金要方》的八风散、大八风汤、鲁王酒、独活煮散及《外台》的续命汤、八风续命汤、西州续命汤、八风九州汤、麻子汤等都具有以上特点。此外,《千金》肾沥汤虽然也记述“肾虚为厉风所中”,但方中除防风外,还包括羊肾、黄芪、人参、茯苓、当归、白芍、元参、甘草、五味子等补益药,并包含肉桂,而无石膏等苦寒药,为一首大补之方,可谓开创了补虚治疗偏瘫之先河。两部著作中方剂的又一特点,是瘫证与痹证往往同治,如《千金》记述八风散“治八风十二痹、猥退、半身不遂、历节疼痛”,《外台》记述“八风九州汤”疗“半身不遂、手足苦冷或不随,或俛俯屈伸难、周身淫淫痹、四肢不收”。虽然异病同治也符合中医治疗原则,但没有严格区分瘫证与痹证,不能不说是唐代医家的不足之处。

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和《圣济总录》等也沿袭了偏瘫的“正虚邪中”说。《三因方》认为,邪风“如其经络空虚而中伤者,为半身不遂”,《圣济总录》说:“若脾胃虚弱水谷不化,筋脉无所禀养,复遇风邪外搏,肤腠流传,筋脉纵缓则肢体摇曳”,与此同时,《圣济总录》还强调了偏瘫也有不因于外风者,“皆由气血内耗,肝肾经虚,阴阳偏废而得之;或有始因他病,服吐下之药过度,亦使真气内动,荣卫失守,一身无所禀养而致然也”。在治疗学上,《三因方》较有代表性,其小黄芪酒、排风汤等的药物组成特点类似于《千金》大续命散,而铁弹丸及舒筋保安丸等所用药物则不同于《千金》和《外台》,使用了祛风湿类的威灵仙、木瓜、松节、白花蛇、乌梢蛇及平肝熄风类的天麻、白僵蚕和活血化瘀的乳香、没药、五灵脂、自然铜等药物。此外,治疗“风气不顺,手脚偏枯”,“腿膝挛痹,筋骨疼痛”的乌药顺气散,使用了乌药、枳壳、橘皮等理气药。继《千金》肾沥汤之后,《三因方》的仁寿丸可称为大补肝肾治疗偏瘫之良方。

金元医家在偏瘫发病机制的认识上有所突破。刘完素说:“中风有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来风邪,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热气大盛郁滞不通”,“偏枯由经络一侧得通,否者痹而瘫痪也”;李东垣认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壮者间而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耳”;《丹溪心法》则认为:

“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虽然以左右辨瘀血的认识过于刻板,但明确提出痰积、瘀血致瘫的病机,则是阐前人之未发。在治疗学上,刘完素主张用川芎石膏汤“清神利头、宣通气血”;朱丹溪则主张“左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右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此外,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及金元时期的其他医家张元素、罗天益等都主张“外有六经证则从小续命汤加减”,“内有便溺之阻格,宜养血通气,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实际上,在强调“非外来风邪”的同时,在偏瘫的病因方面也接受了“正虚邪中”说,即承认有因外风而致偏瘫者。

明代的《景岳全书》强调:“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本由阴虚”,“然气血本不相离,故阴中有气,阴中亦有血”,“血非气不行,气非血不化。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缓纵废弛;气中无血则病抽掣拘挛”。“筋缓者当责其无气,筋急者当责其无血。无血者宜三阴煎,或大营煎、小营煎之类主之;无气者宜五福饮、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此可谓集温补派治疗偏瘫的理法方药之大成。在强调因虚致偏瘫的同时,景岳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治疗偏瘫应辨证论治,照顾兼证:“通经佐使之法不可废”,“凡风闭者宜散而通之,如麻黄、桂枝、柴胡、羌活、细辛、白芷之属是也;寒凝者宜热而通之,如葱、椒、桂、附、干姜之属是也;热燥者宜凉而通之,如芩、连、栀、柏、石膏、知母之属是也;湿滞者宜温利而通之,如苍术、厚朴、茵陈、萆薢、五苓之属是也;血滞者宜活血而通之,如芎、归、牛膝、红花、桃仁、大黄、芒硝之属是也;气滞者宜行而通之,如木香、香附、乌、沉、枳、藿之属是也;痰滞者宜开而通之,如南星、半夏、牛黄、天竺黄、朱砂、海石、玄明粉之属是也;气血虚弱者宜温补而通之,如参、芪、归、术、熟地、构杞、杜仲、牛膝之属是也”。至此,偏瘫的治法日臻完善。

明清时期的其他医家对中风偏瘫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法处方,大体没有超出上述范畴。

综合古代医家所论,尽管多种原因可致偏瘫,但其最终发病机制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筋失所养,一为经络阻滞,此二者为导致偏瘫的直接因素。

二、辨证用药

偏瘫的辨证分型及治法处方大致如下:

(一)风中经络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或口眼歪斜,肌肤不仁,有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祛风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肉桂6g,麻黄5g,防风10g,防己12g,人参10g,黄芩10g,甘草10g,当归12g,川芎10g,杏仁10g,炮附子10g,生姜5片。

方中麻黄、防风、防己、杏仁、生姜等祛风通络以开其表。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炮附子、肉桂以助阳气。川芎、当归用以调气血,使正气复而邪气去。外邪不解则里气不和,每易郁而生热,取黄芩之苦寒以祛标之热,作为反佐。

(二)腑气不通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或口眼歪斜,有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或滑。

[治法]泻下通腑。

[方药]三化汤:大黄5~10g,枳实10~15g,厚朴10g,羌活10~15g。

方中大黄苦寒泄热,荡涤胃腑;枳实、厚朴苦温,行气除满。三药合用共奏泻下通腑之效。羌活为祛六经未尽之邪而设,已无发热恶寒等表证可去之。此方为攻逐有形之邪而设,若药后微泻则停服,以免过下伤正。

(三)气虚痰阻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口眼歪斜,痰多,面色萎黄,四肢倦怠,或见头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滑或弦而无力。

[治法]益气豁痰通络。

[方药]二陈汤加减:竹沥、胆南星、半夏各5g,陈皮15g,茯苓10~15g,炙甘草5~10g。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中止呕,消痞散结。气机不畅则痰凝,痰凝则气机更为之阻,用陈皮理气,气顺则痰降。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健脾,助茯苓化湿消痰。胆南星燥湿化痰,竹沥清热消痰。诸药合用,可健脾化痰,祛湿通络。

(四)气虚血瘀

[辨证要点]肢体缓纵无力或见疼痛,舌质暗有瘀斑,或舌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虚涩。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赤芍1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生黄芪30~60g,地龙6g。

方中黄芪益气,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地龙通络。合而使之,使气得复而帅血以行,脉络通而偏瘫愈。

(五)气滞经络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胁肋胀痛,善太息,脘腹满闷,得矢气稍快,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而有力。

[治法]行气活络。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15g,甘草10g,白芷10g,乌药10g,青皮10g,陈皮10~15g。

方中参苓术草为四君子汤,是补气名方,可用于气滞并有气虚症状者,并可防止行气药用久而耗气;乌药、青皮、陈皮行气而通络;白芷有散风除湿通窍之效,可加强理气药之功能。

(六)热邪壅盛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或但臂踡不遂,或口眼歪斜,颜面潮红,口渴喜冷饮,或见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泄热通络。

[方药]凉膈散:生大黄5g,芒硝5g,甘草10g,栀子10g,薄荷10g,黄芩10g,连翘15g,竹叶10g。

方中大黄、芒硝有清下燥热之功,无便秘者可去之。栀子、黄芩清热泄火;重用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竹叶清疏肺胃心胸之热。诸药合用,可清无形之热邪而使经络畅通。

(七)气血两虚

[辨证要点]肢体缓纵无力或苍白肿胀,面色淡白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爪甲枯脆不华,舌质淡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党参10~15g,白术10g,茯苓10~15g,甘草5~10g,熟地15g,川芎5~10g,当归10~15g,白芍10g。

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合而用之使气血两补,筋有所养而治偏瘫。

(八)肾阴虚

[辨证要点]肢体缓纵无力或见挛卷,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6~10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6~10g。

《医方论》说:此方“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山萸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泄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有开有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诸药合用使肾阴充而筋有所养。

(九)肾阳虚

[辨证要点]肢体缓纵不收或见苍白肿胀,面色白,形寒畏冷,手足不温,或二便失禁或癃闭,舌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两尺弱。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肉桂6g、炮附子5~10g。

方中肉桂、炮附子为温补肾阳之主药,六味地黄丸为佐辅之药。诸药合用以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义,使肾阳充而筋有所养。

(十)肝风挟痰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或口眼歪斜,头晕或头痛,或舌强言蹇,或急躁易怒,或见多痰,或肢体麻木,舌苔白腻,脉滑或弦。

[治法]熄风祛痰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味:怀牛膝20~30g,生赭石20~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10g,白芍10g,玄参15g,天冬15g,生甘草5~10g,川楝子5~10g,生麦芽5~10g,青蒿6g,竹沥10g,胆南星10g。

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以折亢盛之肝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潜阳镇逆,柔肝熄风;肝阳上亢则腑气可能随之而上逆,用赭石以降逆平冲;玄参、天冬可壮水滋肝阴以制肝阳;青蒿、川楝子泻肝之有余;青蒿配麦芽疏畅肝气;胆南星、竹沥清热涤痰;甘草调和诸药。

(十一)肝肾亏虚

[辨证要点]肢体缓纵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耳鸣耳聋,两目昏花,爪甲枯脆,毛发易脱无华,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地黄饮子加味:生地15g,巴戟天10g,山萸肉10g,石斛12g,五味子10g,肉桂5g,茯苓10~15g,麦冬12g,石菖蒲15g,远志12g,生姜5片,大枣5枚,薄荷10g,加女贞子12g、枸杞子12g。

方中生地、山萸肉滋补肝肾;茯苓、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宣窍化痰;少用薄荷利咽膈;佐以姜枣调营卫;女贞子、枸杞子补肝肾;巴戟天、肉桂温肾阳;石斛、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

诸药合用,肝肾并补而使筋有所养而偏瘫渐愈。

以上所述的中风后偏瘫辨证分型及治法用方,是以中国古典医籍为依据,并结合临床实践,归纳而成的大致规范,临床实际情况则更为复杂。或可两证并见,或所见症状也可能会超出以上范畴。如气虚血痕者可以挟痰,或兼见阴虚症状。除上述证候外,偏瘫还可见痰火阻络者。

总之,对病人需要个体化分析,“有是证则用是药”。另外,同为气滞经络型偏瘫,古人也有用逍遥散治愈者;同是气虚痰阻型偏瘫,古人也有用补中益气汤治愈者;此外,同一偏瘫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所见证候也可以不同,因此,应当始终把握辨证施治的原则。

三、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偏瘫的作用不仅在国内医学界得到了承认,国际期刊也有报道,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有促进作用。

偏瘫的针刺疗法可以概括为头针和体针。

(一)偏瘫的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包括焦氏头针法、国际标准化头针分区法、头部穴位透刺法和头部围针法等。

这里简要介绍焦氏头针法在偏瘫治疗中的应用。

针对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选用对侧的运动区;若有感觉障碍则选用对侧的感觉区;有运动性失语,选用病灶侧运动区的下2/5;有感觉性失语,选用病灶侧的语言二区;有失用症,则选病灶侧的运用区;有平衡功能障碍,可选用病灶侧或双侧的平衡区;伴有高血压可选用单侧或双侧的血管舒缩区;如果下肢麻木、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可选用对侧的足运感区。

由于大脑皮质各功能区之间存在复杂的纤维投射联系,因此对于偏瘫,除焦氏运动区之外,可以选用其他一些穴区,如感觉区,也可能对运动区皮质产生影响,以加强针刺效果。由于焦氏头针的核心观点是刺激头皮穴区能够直接兴奋穴区之下的脑皮质,所以部分学者认为,刺激脑内病灶在头皮上的投影区,其效果可能更为理想。此外,头针治疗时采用透刺法可以加大刺激区域,加强刺激强度,从而提高疗效。

(二)偏瘫的体针疗法

1.偏瘫患肢的局部取穴原则上在偏瘫肢体取穴,通过针刺以改善其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

上肢,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阳池、中渚、合谷、后溪等;下肢取环跳、风市、髀关、伏兔、血海、梁丘、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丰隆、绝骨、三阴交、解溪、太冲等;中枢性面瘫,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四白、阳白、迎香、人迎等。另外,对一些其他并发症,如抬肩困难,取极泉、肩贞;头痛、眩晕,加风池、太冲;语言蹇涩,加廉泉、哑门、金津、玉液;饮水呛咳,加风池、完骨、翳风、天容、廉泉。

一般说来,新病、实证用泻法;久病、虚证用补法;虚实错杂或虚实不明显,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一次,得气留针30min。一般30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7~10d。

2.偏瘫的辨证施针辨证施治体现了中医学重视个体化的特点。在偏瘫的针刺治疗过程中,也应当实施辨证论治的原则。下面列出一些证候应选用的穴位,以供临床参考。

风中经络:治以祛风通络,可用风门、列缺、大椎、风池等。

腑气不通:治以泻下通腑,可用合谷、大肠俞、天枢、内庭、下巨虚等。

气虚痰阻:治以益气豁痰。益气用气海、膻中、脾俞、肺俞、章门、公孙、中脘、足三里;祛痰用丰隆、太渊、脾俞、肺俞等。

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益气用气海、膻中等同上;活血用血海、膈俞等。

气滞经络:治以行气活络,用膻中、期门、太冲、阳陵泉、中脘、足三里等。

邪热壅盛:治以泄热通络,用风池、合谷、曲池、大椎等。

气血两虚:治以补益气血。补气用气海等同上;补血用中脘、脾俞、膈俞、血海。

肾阴虚:治以滋补肾阴,用太溪、三阴交、复溜、照海、阴郄等。

肾阳虚:治以温补肾阳,用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三焦俞等。

肝风挟痰:治以化痰熄风。熄肝风用太冲、行间、照海、阳陵泉;化痰用丰隆、肺俞、太渊等。

肝肾阴亏:治以滋补肝肾,用曲泉、肾俞、肝俞、命门、复溜等。

以上诸穴,均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实施补泻手法。

3.偏瘫的分期巨刺长期以来,采用体针治疗偏瘫多选择患侧穴位。近年,非偏瘫侧肢体的穴位也开始被逐步应用到针灸治疗之中。针刺非偏瘫侧肢体穴位,符合《灵枢官针》所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的巨刺方法。国内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对于偏瘫病人,巨刺的疗效优于针刺瘫痪侧穴位。

《金匮要略》记述:“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明确指出肢体瘫痪是“邪在于经”所致,即病邪入经,导致经脉不通,而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针刺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疏通其经脉。一侧肢体瘫痪的原因,是本侧经脉发生阻滞。《金匮要略》在论述面瘫病机时的论述是“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也就是说,发生经脉阻滞的一侧肌力下降,非瘫痪侧的肌张力相对增高,牵拉患侧而造成面瘫。因此,对偏瘫侧肢体采用体针疗法,能够发挥调节经络,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说:“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所谓气至,即以针刺“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即针刺调动经脉之气以驱邪。如果“真气去,邪气独留”,则针刺无从调动经络之气,难以达到“气至而有效”的目的。由于经络的气血阴阳彼此贯通,采用巨刺法,针刺非偏瘫侧,能够调动偏瘫侧同名经络的气血,较容易实现“气至而有效”。

临床工作中,可以参照Brunnstrom分级,判定何种情况属于“真气去,邪气独留”,而宜采用巨刺法。一般说来,偏瘫的恢复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低或消失;②腱反射出现或增强,肌张力增高;③出现联合反应;④出现自主运动,但其运动模式为协同运动;⑤出现选择性运动;⑥动作进一步协调和精细。根据临床经验,出现联合反应之前,属于“真气去,邪气独留”的阶段,应采用巨刺法;出现联合反应,但尚无自主运动时,可以认为患侧肢体的经络之气还比较微弱,针刺尚不足以调动它达到祛邪的目的,可以采用针刺双侧肢体穴位的方法;当患肢出现自主运动之后,一般宜针刺患侧。

巨刺法可以促进联合反应和自主运动的出现,从而加速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进程。

然而,对于脑内病灶范围较大,甚至广泛波及额叶、颞叶及顶叶的病人,即使可以采用巨刺疗法诱发联合反应,促使偏瘫侧肢体出现自主运动仍然比较困难。

4.拮抗肌取穴针刺以治疗偏瘫的患肢痉挛在偏瘫恢复过程中,相当数量的病人会出现患肢痉挛,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是常见的障碍。

针刺可能对局部肌肉产生易化作用,因此,治疗时应当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用针刺穴位。多项临床观察显示,在痉挛肌群的拮抗肌处取穴进行针刺治疗,可以缓解偏瘫患肢痉挛。

如果上肢屈肌痉挛,则取患肢的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中渎、三阳络、外关、支沟,腕、指屈曲则取阳池、中渚。每次选2~3穴,交替使用。

如果下肢伸肌痉挛,则取患肢的殷门、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承筋。每次取2~3穴。

足下垂,则取解溪、冲阳、陷谷、丘墟,每次选1~2穴。

足内翻,则取光明、悬钟、丘墟、昆仑,每次取1~2穴。

下肢屈肌痉挛,则取伏兔、阴市、梁丘、丰隆、上巨虚等。

上肢伸肌痉挛,则取曲泽、郄门、间使、内关等。

病人肢体肌张力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刺治疗时应注意全面考虑。例如,针刺治疗时也应注意采用合理体位。

四、推拿治疗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力学作用对治疗部位如肌肉、肌腱等产生直接的治疗效果,也可以经过感觉输入,通过神经系统发挥对机体的调节效应。按照中医学认识,推拿疗法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促进病人恢复。

病人可于卧位或坐位接受推拿疗法。可首先进行头颈部推拿,沿经络走行方向施加手法,往复数次,并逐步增加刺激强度,以病人自觉有酸胀痛感为度。

上肢推拿多从肢体近端开始,可对瘫痪侧肩部进行按、揉、拿、法等操作,然后沿上臂向下至肘部,按揉曲池、尺泽、手三里等穴,力度可逐渐加大(但如出现肢体痉挛,则应减小刺激力度),继而推拿前臂肌肉及各个手指。推拿可以配合病人肢体的主动运动。

推拿下肢多按照腰部—下肢近端—足部的顺序进行,可首先点按肾俞穴、环跳穴,再采用法推拿大腿、小腿数遍,然后点按委中、承山、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逐渐加大力度(但如刺激穴位引起痉挛,则应适当减少力度),最后推拿太溪、昆仑、涌泉等足部穴位。

五、并发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一)失语

现代医学认为,失语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病人在无意识障碍情况下,对交流符号的运用和认识发生障碍,即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大体可分为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完全性失语等类型。在中医学中,失语属于“音痱”、“哑风”、“风懿”、“舌强不语”、“语涩”的范畴,病机较为复杂,基本可归纳为风、火、痰等病邪伤及心、肝、脾、肾四经。心主神明,心气通于舌,故损伤心脉会出现舌强,语言蹇涩不利。脑为元神之府,气血不通,髓海空虚,火邪痰瘀乘之,流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8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